去彼取此
去奢侈,取恬淡,此为治心修道之法。
【经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颜色看多了令人目眩;音乐听多了令人耳聋;美味吃多了令人味觉失调;沉迷于跑马打猎令人心发狂;贵重的财货,令人提心吊胆。所以圣人只求平淡不求刺激,因此留下前者抛弃后者。
凡圣之分
我读《道德经》,常常觉得其结构紧凑,论述谨严,文气一贯,史载老子应关尹所请一气写成《道德经》,当是真实不虚的。
上一章,老子再论“有”和“无”,说出了一番“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道理。具体到个人身上,“有”之该何以为利呢?“无”之又该何以为用呢?在这一章老子又进行了深入的解释。
试问世人谁不愿意过五光十色、绚烂多姿的生活?试问世人谁不愿意骑马跃平川,坐拥百万金?世人所想的总是拥有再拥有,得到再得到。可是人视物过多,视力会受影响;听音过多,耳朵会觉得累;美味吃得太多,味觉会失灵,消化会不良,营养会过剩。骑马打猎固然让人觉得畅快,可是过于沉湎此道也会让人“心发狂”。据说,美国副总统切尼最喜欢打猎,可是有一次打猎的时候,切尼射出的子弹并没有射中前方的猎物,反而射中站在身旁的伙伴,一时之间,切尼的“神奇”的枪法在全世界传为“美谈”,这或许也是狩猎过度、心情过于激动的缘故吧。至于说到金钱财产,当然是人人所喜爱的。可是说到底金钱财产只是物质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物质的东西必须要由精神——充足的智慧和美好的心灵来支配。若是精神不能支配物质,反而为物质所支配,成为拜物的奴隶,那么金钱财产所带来的就不是幸福而是种种的灾祸和烦恼了。
圣人和凡人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圣人和凡人是一样的血肉之躯、一样的眼耳鼻舌、一样的四肢百骸。从外表上看,圣人和凡人其实没有什么区别,要说有区别也是表现在心态和思想观念上。凡人只是一味地求“有”,有了还想更有,绚烂还求更绚烂,可是绚烂之极往往就是衰败。而圣人则懂得“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而圣人在圣人求“有”的同时,还在求“无”,因为圣人心中有恬淡平和、脑中有智慧宁静、身中有祥和稳健,故而圣人不为形劳、不为物役,常常生活在自由平安中,因而圣人也就从平淡中找到了最真实、最持久、最美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