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38600000003

第3章 坛经夜话(2)

第一点,在《坛经》开头的《行由品》中,惠能自报家门,说:“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这一点就说明了惠能不是文盲。惠能说他家本来的籍贯在北京。范阳者,唐朝之北京也,在今天的北京良乡、宛平、大兴一带。惠能说他是北京人,他父亲在北京做官,后来被流放到广东新会,做了广东百姓。左降者,贬官也;流者,流放也。我把这些专门的术语一讲,大家就知道惠能出生于官宦人家,父亲是做官的,儿子会是文盲吗?这从常识上是万万说不通的。即使他父亲被贬了官,家风、家学必然还在;即使他父亲死得早,惠能是母亲带大的,也必然从小读书识字,完全不可能一字不识,一下子就失了家传。唐朝官宦人家的迁徙是常事,那些官宦子弟伴随着父亲的升与降满世界飞,飞得最远的当属与惠能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李白生在西域,长在四川,娶于河南,发迹在长安,游学于齐鲁,安史之乱奔突江湖,最后葬在安徽当涂。唐朝最看重文化,官宦家庭即使家道中落,依然注重文化培养。像李白与惠能这种由贵族或官吏家庭降而为商人家庭或平民家庭,是当时社会常态,但这种家庭身份的降落不等于说会一下子变成文盲家庭,刚好相反,会更注重文化培养,以图东山再起。李白之父李客是商人,从小培养李白饱读诗书;惠能之父早亡,其母育之,也必是有传承才不辜负先人。惠能饱含深情地称其父为“严父”,这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的、专门用来称已故父亲的雅词,这一个词就暴露了惠能是个知识分子。当然,他是个平民化的知识分子,混迹于市井的大文人。他说他不识字,并非不识字,是一种清高,一种孤傲,是一种禅。他不攀,不比,不争,不辩,是个独立特行的人。我们这下可明白了,李白是什么人,惠能就是什么人。李白会是文盲吗?那岂不是说太阳比足球小?惠能会是文盲吗?那岂不是指着滔滔长江水说“这里面没有一滴水”?

我说惠能不是文盲的第二个证据是,根据《坛经》记载,惠能会仿作并翻新神秀的诗偈,这说明他有很高的文学水平,一个有很高文学水平的人会是文盲吗?也许你要说那只是短短的四句话,是口头仿作再请人记,谈不上文学水平,那我请你再看《坛经》最后的《付嘱品》,里面记载了两篇惠能作的很长的诗偈,前一篇是《真假动静偈》,诗五言,共三十二句;后一篇是《自性真佛偈》,诗七言,共三十二句。从这两篇都是三十二句看,惠能很擅长作这种篇幅的诗偈,肯定是长期修炼、长期练笔、长期推敲形成的绝活。也许你要说可能是弟子代笔,好嘛,“代笔门”都出来了,那我告诉你,代笔是可能的,代说是不可能的。从《坛经》看,惠能讲经说法,引用最多的是《金刚经》与《心经》,其次是《净名经》、《涅槃经》、《般若经》,对《法华经》、《楞严经》、《维摩诘经》诸经典都很熟,文言佛经一段一段引,一段一段讲,分明是个佛学老夫子。这样一个人,又是学者,又是诗人,你敢说他是文盲?不识字、不会写、不会读?

第三点,惠能会数学。《行由品》记载他卖柴收钱,这说明他会计算。又记载他接受一位客人赠送的十两银子,这说明他会数较大笔钱。惠能在五祖门下干了八个月的粗活,他知道日子过去了“八月余”,这说明他会记时。《顿渐品》记载行昌行刺惠能,被惠能给了十两金子摆平了。当时惠能已是曹溪宝林寺当家人,这十两金子应该是寺庙的钱。从惠能可以自由调度较大笔公款来看,一方面说明了他的领袖地位,一方面也说明了他有较高、较好管理大寺庙的能力,包括经济能力与会计能力。

再说一点,惠能熟读史书。《疑问品》记载惠能回答韦刺史关于“达摩大师宗旨”的问题时,引用了史书中梁武帝与达摩的对话这一著名公案作答。

以上几点,我分别从惠能的家庭情况、本身的文学修养、长期维持生计及管理寺庙形成的数学及会计能力、讲学中透露的佛经及历史知识综合来看,证明惠能不是文盲。

有趣的是,惠能在《坛经》中自称“不识字”,在《机缘品》中惠能对一位叫无尽藏的比丘尼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他是说他不识字,请对方直接问他佛经中的意思。比丘尼迷惑,不由就问:“字不识,焉能会义?”于是引出了惠能的经典名言:“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这才是惠能真正想说的话,他之所以宣称自己不识字,最喜欢别人以文盲来对待他,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被文字遮住了佛理。此谓文盲禅,是文字禅的高级版。他告诉我们勿执于相,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我们回头来接着讲《坛经》的三大意义。第一条意义先前讲了个开头,是说《坛经》是中国人自己作的佛经,虽有引用,但已经不是翻译过来的,是创作;虽重传承,但别开生面,气象一新,说是另起炉灶也可以。这就是《大学》中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坛经》的出现是佛教的一个大转折,是中国文化的一场消化良好的盛宴,也是中国的一个新起点,因为他表明了“佛教归化中国”这个程序已经完成。以往学者爱用“佛教中国化”或“佛教汉化”这些说法,这些说法的背后是“佛教传入中国”这个观点在作支撑。这个观点是通用观点、流行观点、“主流观点”,很多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照我看来,“佛教传入中国”这个观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佛教并没有主动传入中国,而是中国主动派人去取经,“请进来”的。一请在汉,汉明帝梦佛而迎之;二请在晋,法显取经;三请在唐,玄奘取经。这些史实表明:是中国把佛教请进来的,不是佛教传到了中国,中国不去请,他到不了中国。一个“传”字是杀人放火的文雅说法,传教即战争。比如佛教从北天竺“传”到南天竺,又“传”到全印度,一度取代了印度教的地位,但最终又被印度教夺回统治印度的宝座,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沦落为印度教众神之一,这些事说明了“传”是“打”的代名词,但这一套用在中国头上不灵光,印度教也好,佛教也好,要想“传”到中国,那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有很强的国家观念,汉唐自不必说,就连小朝代与分裂时期的中国都不曾丢掉自己的魂:信仰与文化,以及由此确立的神圣国土。“传”就不必了,但作为一个懂得交换与和谐共处的民族,中国善于学习,常常主动把一些先进思想、先进科技或者自己没有的、可能有益的东西“请进来”,这说明了中国人心态好,且有积极的行动,愿与世人分享文明、共创文明。中国既然是此间贤主人,如此好客,那些被礼请进来的尊贵客人就应该明白自己是客人的身份地位,礼尚往来,尊重主人家,这才是起码的做人的样子。如果有人因为主人的邀请,一时飘飘然,反而认为自己成了新主人,把真正的主人抛一边去,那肯定是搞反了。佛教与中国的关系就是这样,中国把佛教请进来,是想他有益于中国与世界,成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想来想去,发明了一个新的说法:“佛教归化中国。”这样更确切些。只有在“佛教归化中国”的话语里,我们才能说“佛教中国化”或“佛教汉化”,否则一说就错。中国为主,佛教为客,中国请客,主客大欢。融为一体后,首尾依然不能颠倒。我们一定要突出中国的主体地位,强调中国人的主人翁地位,并且强调中国文化的好学、好礼、好客,善于学习、交流、包容,这样才能读懂以唐朝佛教为标志的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是包容的佛教、圆满的佛教、和谐的佛教。我们要这样说:佛教酝酿于印度,诞育于尼泊尔,真正产生与发扬光大在中国。因此我们不能人为贴上印度佛教、尼泊尔佛教或中国佛教的标签,那样容易顾此失彼,抬举一方必然会同时得罪另外两方,要这样说:佛教是喜马拉雅山的产物,中、印、尼三国人民都是喜马拉雅山的孩子、山民,同享神山圣峰,同在昆仑文化里,共同光大了佛教。佛教是珠峰雪莲,佛教可称昆仑之花。佛教是印度、尼泊尔、中国这雪山三国共同诞生的人类精神的花朵,佛教是中国的,也是印度与尼泊尔的,也是全世界的。中国是佛教的光大之地。一开始,雪山三国共同孕育了佛教。再后,中国三请佛教来华,最终把佛教发扬光大。佛教之所以能被称作佛教,中国是关键因素。没有中国的包容,就没有佛教的延续。自从有了《坛经》,自从有了惠能,中国人有了自己的佛教,有了自己的佛学,有了自己的佛法,有了自己的佛经,有了自己的佛。惠能告诉大家:你们喜欢佛教,好,我就给你佛教;你们需要佛经,好,我就造一部佛经;你们喜欢这样祖那样宗,好,我就亲自现身一回,做你们的禅宗六祖。《坛经付嘱品》记载,惠能在向弟子讲遗嘱时,自封为佛教三十三祖。在整个佛教系统(不分中印)里,惠能是三十三祖;在教外别传的禅宗里,惠能是六祖。总之他都是“祖”。这是他老人家自封的,过了一把当祖宗的瘾。《坛经付嘱品》中惠能讲他是佛教三十三祖,原话如下:

“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毩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佛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迦难提尊者,十八迦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拏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

这是个佛教传人、或云历代掌门人、“教主”的家谱。这个名单让我想起了《圣经》福音书中的“耶稣的家谱”,从亚当到大卫,从大卫到耶稣。这些个看似确凿的“家谱”都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意在说明自己“有来头”,而且“来头很大”,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不可以轻信。就惠能所说的这段遗嘱来看,疑点很多,这个所谓的佛教谱系里有大量生造的名单,并不存在的“人”混迹家谱中,这是个虚拟的世界,虚构的家谱,为的是凸显自己的存在感,害怕失去存在的理由。这个谱系有些特点很明显,比如:佛教的轨迹是从印度到西域,再从西域到中原;又比如:这些大大小小的佛,前面都称佛,再后称尊者、大士,到了中原称大师,显然是一路被“贬官”了。何以同是佛,到了中原官就小了?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大家知道,官位越高就越虚,名头越大越没实权,惠能把外人抬举得很高,他大我小,很明显有“架空诸佛”的意思,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做法。不管如何,尽管惠能开的这个单子不能证明什么,也不能说明什么,但他此举的良苦用心为众人所深深领悟,其非凡的智慧与勇敢的担当精神一直到今天依然为我们所深深敬佩。惠能的嫁接工作是成功的,他告诉我们佛在中国。佛不是在遥远的西天,佛就在眼前。谁是佛?佛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惠能一出现,取经僧就没了。佛在中国,从那以后连印度都要来中国取经。

《坛经》是唐经,佛教是唐教。

《坛经》的第二个意义是记载了大唐帝国的复兴。梁羽生写的《女帝奇英传》,连环画版本叫《唐宫恩怨》,中国书店应该可以找到,以前我很喜欢看。读者可以把《坛经》读作佛经版《女帝奇英传》,里面依然是刀光剑影,高手如云,而真正的高手不出面。《坛经》把高手过招的场景从宫廷切换到了佛门,斗争的实质没变。从武则天的武周到中宗李显的复位兴唐,里面故事多,杀来杀去,都是一门子的家务事,有点像《红楼梦》。我从王熙凤的身上看到了武则天的影子,看到她把尤二姐骗进园子逼死这一段,不免心惊肉跳,跳过去不忍细看。然而我们看小说可以跳过去,喜欢的就看,不喜欢的就不看,看经书、史书可没法跳过去,不能只挑自己喜欢的看。所谓历史,就是要从大家都不想看、都不喜欢看的地方发现隐秘,揭秘真相。我们联系《新唐书》、《旧唐书》读《坛经》,就会明白:在“唐——周——唐”或“李——武——李”的二姓游戏中,佛教扮演了重要角色,僧兵与佛教宗派势力穿插在所有宫廷斗争与帝国战争中。武则天是佛教信徒,曾为比丘尼,窃取大位后,供养神秀为国师。中宗李显必须要扔掉神秀这个包袱,才能扔掉武则天这个包袱,于是他的办法就是抑北禅而重南禅,借远处的力量打击近处的力量。《坛经宣诏品》记录了这段宫廷斗争,《坛经》全书记录了皇家佛教宗派斗争。《宣诏品》中称李显为“中宗”,称武则天直呼其名为“则天”,可见其立场态度。在宫廷斗争中,最后武则天被逼无奈,因为她所信仰的国师神秀已经被她的儿子证明不值一提,她的儿子所信仰的国师惠能是真正的禅宗大师,是真佛。当中宗李显的国师打败了武则天的国师,同时也就宣布了中宗李显打败了武则天。惠能的横空出世给了武则天重重的一击,作为佛教徒的武则天看到她的佛站在自己的对手一边,这对她的摧毁是致命的。若要摧毁一个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摧毁他的信仰。武则天的信仰被抽空了,只能“禅位”于李显。这是大唐的胜利,李家的胜利;也可以说是儿子的胜利,或说男人的胜利;其中包括了当时佛教宗派斗争中南禅对北禅的胜利。南北禅宗据我看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坛经》中惠能自称“顿教”,意思是自身顿悟的宗教;称神秀所信的为“佛教”,意思是供佛的宗教。称谓有别,其自强自立的良苦用心不难知晓。直到今天,中国依然存在两个佛教。凡是依赖他人的,我们把他称作“佛教”;自强自立的,我们把他称作“禅宗”。禅宗是觉悟的宗教,禅宗是真正的佛教。虽是教外别传,却是佛教正宗。禅宗是中国成功收服佛教、为我所用的成功案例,是中国文化活力的证明,是中国人本身的智慧在发光。我们一说佛教,就是在说禅宗。这不叫唯禅宗论,而是心佛如一。名字叫禅宗,其实可以包括所有宗派,但作为中国佛教的符号,非惠能禅宗莫属,这也是公认的事实。禅宗又分北禅南禅,智怀居士谈禅就说:读惠能书,行神秀教。此话极是。地有南北,道不分南北。南禅北禅的差异依然是“佛教归化中国”这一过程的说明。话说得有些远了,回头说唐朝旧事:唐中宗李显复位,重立儒教,重立道教,重立佛教,在意识形态上与他的母亲武则天划清了界线,使李唐又回到了李世民的李唐,大唐帝国得以复兴。

同类推荐
  • 圆融

    圆融

    星云大师说,清净无碍读书人,妙有圆融看世界。这是一本给你清净之心,教你妙看世界的人生哲理书,涉及处世、幸福、智慧、情感等人生重要话题。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出星云大师返璞归真的大智慧;以幽默含蓄的小故事,描摹世间百态;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为读者点亮一盏心灵的指路明灯。当下人们普遍处在浮躁烦嚣的生活状态中,容易内心空虚、迷失自我,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聆听大师的教诲,让眼界豁然开朗,从大师毕生的修行心得中,体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发现人生的价值!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热门推荐
  • 核涯传

    核涯传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为什么我的命运是悲惨的,我身边的朋友为什么会一个个离我远去,我的爱人为什么也离我远去?
  • 名在江湖

    名在江湖

    何以名,生以名,已何为名?生不逢时,死又足惜。颠乱世,覆乾坤,逆轮回,只为沧海求一粟,孤而名在江湖!
  • 女氏一部:疯女燕飞来

    女氏一部:疯女燕飞来

    一本因为爱情而变疯的女性自传,在浮沉的世界里,让我们来看看谁毁了她
  • 恶灵镇魂师

    恶灵镇魂师

    巫蛊降头茅山之术,在东南亚各地盛行,连香港、台湾之地,也繁荣昌盛,流派纷起……
  • 机甲沸腾

    机甲沸腾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当强大科技文明发展到不可以逾越的阶段,早于逝去的高度心灵开发的精神文明再一次残缺地出现,两种文明的完美融合重新划开新的文明——人类与机甲共存的文明!---------------------------全新视角演绎不一样的机甲世界!有人说:“这是一本伪科幻小说!”有人说:“这是一本亦科亦玄小说!”作者说:“这是一本正经讲故事的小说!”(藏好!收好!每天最少一更,养肥再杀吧!)————————————————————————————作为新人,前半部分有点生手,请书友们看完前十章,会给你不一样的精彩!书友群:43114297
  •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民国三十五年盛夏,上海市郊发生了一起卧轨自杀事件。第二天的上海小姐选美大赛,热门女选手陈海默神秘失踪。与陈海默有一面之缘的上海黄浦警官王克飞顶住名门旺族的压力,私下一探究竟。不曾想,却掀起了一个完美年轻女子背后叵测黑暗的一生……
  • 鸿蒙天行

    鸿蒙天行

    上穷碧落下黄泉,生死两茫然。披头褴褛志不改,曾经笑阑珊。有才不行,还得有力,有力也不够还得有心机耍阴谋啊,足不出户便能手掌天下权,只言片语便能屠杀天下人,嗯?枭雄?放屁!老子是宅男!丫丫的,什么东西,哥狼毫一挥便有千万弟兄与我征战疆场,风骚一对便有无数美人为我竞相折腰,且看哥如何纵横异世笑傲人间!
  • 宠妻日常

    宠妻日常

    名将遭遇娇气女,先成亲再恋爱,最坏预料变成最美意外。袭朗用事实证明,宠妻可以成为最甘愿最长久的习惯。
  • 迢迢和亲路:母仪天下

    迢迢和亲路:母仪天下

    她,一朝公主,竟无奈和亲嫁于他国迟暮君王为后,和亲路上便得知那君王逝去,从此青春年华被锁于深宫,享受太后之位,终抵不过寂寞。偶然得遇那少年天子,从此展开爱恨嗔痴。他,天之骄子,得知有个小母后时,只当宫里要养个闲人。只是这闲人似乎并不闲,百花宴、群芳宴、竹兰宴……层出不穷,让人头疼。可是在日常的相处中,他渐渐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女人……他又该怎样处理自己的情感?
  • 山脚之恋

    山脚之恋

    我来自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那里住着我的父老乡亲从白天到黑夜从前到将来没有幻想过不同的改变是上天的安排还是命运的巧合我出现在你的轨迹上无论这条路将延伸多远交点与终点始终在我们的心里深刻铭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