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7600000015

第15章 西汉(3)

人们还歌颂曹参说:“萧何制定了明确的法令,对管理国家非常有益;曹参当了丞相,遵守萧何的法令而不擅自变动。曹参无为而治,使老百姓得到安宁,享受着舒心的日子。”

曹参做了三年丞相而死。公元前189年,惠帝封陈平为左丞相,王陵为右丞相,周勃为太尉。

汉惠帝和张皇后一直没生儿子。后宫有位美人生下一子,吕后就将美人毒死,硬说这个孩子是皇后之子,将他立为太子。公元前188年,惠帝逝世。吕后想独掌大权,杀掉所有开国功臣,张皇后一再劝谏她,她才没这样做。

为惠帝办丧事的时候,吕后装模作样地哭泣,眼里一滴眼泪都没有。

张良的儿子张辟疆对丞相陈平说:“太后为皇上痛哭,却没有眼泪,这是因为她对您这些开国功臣很害怕。您为了自保,就应当请太后的子侄执掌政权,那样太后才能心满意足。”陈平听从张辟疆之言,奏请加封吕氏皇亲。吕后非常高兴,再哭泣的时候也有眼泪了。

■周勃安刘

惠帝的丧事办完以后,吕后立太子为帝,独掌大权。她为了夺取刘氏天下,想封吕氏皇亲为王,咨询众位大臣。右丞相王陵非常气愤,说道:“当年高祖皇帝与群臣立下盟约,非刘氏者不得封王。如果太后立吕氏皇亲为王,实在是蔑视高祖皇帝!”

吕后对王陵非常不满,又问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陈平、周勃都说:“高祖夺取天下,封刘氏宗亲为王,非常合理。现在太后临朝称制,想封吕氏皇亲为王,也是应该的!”吕后又高兴起来。散朝之后,王陵痛斥陈平、周勃:“你们居然违背誓言,对得起九泉之下的高祖爷吗?”

陈平、周勃说道:“在太后面前据理力争,我们不如你。至于保全刘氏江山社稷,你不如我们。”

不久,王陵辞去丞相职务。吕后立即批准,封郦食其为左丞相,陈平为右丞相,大封吕氏皇亲为王。公元前184年,五岁的少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想除掉吕后,为母报仇。吕后大怒,将少帝废了,立常山王刘弘为帝。

吕后非常信任两个侄儿,一个是梁王吕产,一个是赵王吕禄。吕后封梁王吕产为丞相,管理南军,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管理北军。这样,朝中大权都掌握在吕氏手中。

吕后还召朱虚侯刘章入京,负责守卫京师,还让吕禄把女儿嫁给他。一天,吕后召开宴会,命刘章监酒。刘章对吕后说:“臣是带兵守卫京城的,请让臣用军法监酒。”吕后同意了。

席间,吕后的一个侄子喝多了,想偷偷溜走。刘章本来就恨吕氏专权,就将他杀死,然后提着他的头对吕后说:“此人逃席,臣已按军法将他斩首,以儆效尤!”吕氏众人都被吓醒了酒。刘章深知吕氏众人有篡权的野心,因此做好了消灭他们的准备。

公元前180年,吕后逝世。吕产、吕禄惟恐发生变乱,不去参加吕后的丧事,整天待在军营中。

刘章的胞兄是齐王刘襄,镇守一方。刘章写信给他,要他带兵攻打长安。刘襄见信后,联合琅琊王刘泽,带兵向关中进兵。吕产得知消息,赶快加封颍阴侯灌婴为大将军,让他抵挡刘襄的军队。灌婴平时和吕产关系很好,但他的心是向着刘家的,所以到了荥阳就与刘襄联合起来,静观形势的变化。

陈平、周勃已经没有兵权,他们知道吕禄和郦寄的关系最好,就将郦寄的父亲郦商抓起来,让郦寄劝吕禄交权。周勃、郦寄来到北军大营,郦寄对吕禄说:“现在太后归天,皇帝又是个小孩子,齐王因为怕您造反才起兵。如果您把兵权交给太尉,就能躲开这些明争暗斗,到赵国去享清闲。”

吕禄被郦寄的话所打动,就把北军之权交给太尉周勃。周勃接受了上将军的大印,对北军将士们说:“现在吕氏想篡夺刘家的权力,你们到底站在谁的一边?支持刘家的左袒(露出左臂),支持吕家的右袒(露出右臂)。”周勃的话音刚落,众将士一齐脱去左边衣袖,表示忠于刘家。

周勃得到北军支持后,命令朱虚侯刘章率领一千精兵去未央宫防备吕产。这时,吕产起兵造反,已占领了长乐宫,自己带领一部分士兵来到未央宫外。守门士兵已接到陈平的命令,不放吕产进宫。吕产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在宫门外踱步。

这时,刘章带兵赶到,就与吕产等人打了起来。吕产兵败逃走,被刘章追上杀死。刘章赶到长乐宫,吕产的家人吕更始以为刘章是自己人,急忙出宫迎接。刘章一剑将他杀死,夺取了南军兵权。

周勃等人控制了长安以后,抄斩了吕氏满门。他们经过商议,将汉高祖之子代王刘恒迎到长安,立为皇帝。刘恒就是汉文帝。

■周亚夫治军

汉文帝即位以后,有人诬告绛侯周勃造反。文帝大怒,将周勃抓入大牢。有狱卒在文牍的背面写上“以公主为证”字样,点拨周勃,周勃终于醒悟。原来,周勃的大儿媳是文帝之女,位居公主之位。于是,周勃长子周胜之只得跪求公主。

公主哀求祖母薄太后。薄太后是个明白人,对文帝说:“当年周勃手握玉玺、统率北军之时,仍然立你为帝。如今身居小县,无兵无权,岂能造反?”文帝听从母亲之言,不再追究此案。结果周勃因无罪而被释。

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军臣单于率领六万军队,侵扰上郡(治所在今山西榆林东南)和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了不少士兵、百姓。

汉文帝非常着急,组织一支军队,然后兵分三路抵挡。为了保障京城的安全,文帝命令三支军队在长安近郊防守: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周勃之子、条侯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

一日,汉文帝觉得士兵太辛苦了,就亲自去军营慰劳他们。他先到灞上,将军刘礼在门外接驾。文帝的御驾进入大营,如入无人之境,没有人敢阻拦。汉文帝对将士们好言抚慰一阵,就带人离去。将士们兴高采烈地欢送。汉文帝来到棘门,营中官兵也是同样地对待他。

汉文帝一行又来到细柳军营。细柳营的将士们可跟前两座军营不同,他们身上的甲胄非常整齐,弓上弦,刀出鞘,仿佛敌人马上就要到了。

文帝的随行官员来到营门外,可营门并不打开,士兵们不让他进去。随行官员说:“你们这些人太不懂事了。皇上马上就要来到,你们还不赶紧接驾?”守营士兵说:“我们可不曾听说皇帝来到此地。现在将军没有下达大开营门的命令,我们若私自开门,可有杀头的大罪。”文帝亲自来到营前,士兵们仍然不肯开门。

汉文帝没有办法,只得派使者带着符节进营见周亚夫,说皇上要来慰劳营中的将士。周亚夫见了符节,赶紧命人打开营门,让皇帝的车驾进入军营。

文帝的人马刚进营门,守营的军官义对皇帝的随从官员说:“我家将军曾有命令,军营中任何车马不许奔驰。”汉文帝慌忙说道:“赶紧放松缰绳,缓慢前进。”文帝到了中军大营,才见到周亚夫。

周亚夫顶盔戴甲,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手施礼道:“臣穿着盔甲,不能向君王下拜,请让臣以军中之礼对待陛下。”

汉文帝毫无怪罪之意,用手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汉文帝派人向全军抚慰,又将美酒赏赐将士。天子完成慰问仪式后,与周亚夫告别:“寡人此次来到细柳,只为抚慰将士,别无他意。条侯不必挂心,还是管理部队要紧。”汉文帝的车驾出了军营,缓缓离去。

在回转长安的路上,随从官员们说:“这个周亚夫,太不像话了!他自恃其父有功于国,竟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如此傲慢。皇上,您回京后,可不能饶了他!”

汉文帝却说:“你们真是糊涂,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棘门的将士们,在营中驻守如同儿戏,如果对他们实施突然袭击,他们必然沦为俘虏。而周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敌人怎敢侵犯他啊!”

没过多久,汉文帝就提升周亚夫,让他管理皇宫和京城的军队。

■七国之乱

汉文帝死后,其子刘启继位,就是汉景帝。汉景帝非常信任大臣晁错,封他为御史大夫。晁错非常聪明,景帝对他言听计从,人们都称晁错为“智囊”。当时,国内的许多同姓诸侯发展起来了,他们不肯接受天子的约束,俨然成为独立王国。

晁错给汉景帝上了一道《削藩策》,文章写道:

“陛下做太子时,曾因下棋争执而打死了吴太子,吴王刘濞(音bì)因此怀恨在心,不来朝见天子。吴王挖掘铜矿铸钱,煮海水取盐,整天招兵买马,扩充军队。您如果不早点削减诸侯国的土地,总有一天会出现大祸。

有人认为,削减诸侯的封地,他们就会兴兵造反,岂不是国家之祸?那时候天子将如何对待?这话确有几分道理。可是,各路诸侯兵强马壮,早就打定了造反的主意。你削藩,他们要反,不削藩他们也要反。早一点削藩,危害会小一些,晚一点削藩,危害就大一些。”

汉景帝听从了晁错的意见。他借口楚王刘戊不孝,在母亲去世时仍大摆宴席,削去了楚国的东海郡。另外,又将赵王的一个郡、胶西王的六个县,吴王的两个郡削去。晁错的父亲跑到京城,当着晁错的面骂道:“你硬要疏远人家骨肉,削诸侯土地,实在是太招人恨了。”

晁错说:“我为了巩固汉室江山,只能如此。”晁错的老父亲伤心地说:“这一下子,刘氏倒是安定了,我们晁氏可危险了!”他回到老家,悬梁自尽。

吴王刘濞听说要削他的两个郡,非常生气,就写信给二十多个诸侯王,说道:“奸臣晁错迷惑皇上,要削减咱们的地盘,这对汉室天下非常不利。咱们必须起来造反,迫使皇帝把晁错杀掉。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咱们的利益。”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楚王、胶西王、赵王、济南王、菑川王、胶东王起兵响应。这场叛乱被人们称为“吴楚七国之乱”。

叛军一路攻城略地,连连得胜。汉景帝非常害怕,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咐:国家如果发生变乱,就用周亚夫为将。他召来周亚夫,拜他为太尉,命他率领三十六员猛将,以及大批兵马,抵挡七国之兵。

大军离开京师后,大臣袁盎对景帝说:“现在七国起兵造反,并无夺取江山之意,而是意在‘清君侧’,即除掉天子身边的小人晁错。陛下若杀掉晁错,则七国之兵不战自退。”

在此之前,晁错曾劝汉景帝御驾亲征,由自己镇守京城,引起了景帝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景帝听了袁盎的话,便有了斩晁错之意。他说道:“若能使七国退兵,朕又何惜一人!”

在汉景帝与袁盎谈话之后,丞相陶青等人又联名上奏章,劝景帝杀晁错以谢天下。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将晁错本人以及一家老小腰斩于市。然后,汉景帝又派袁盎去见吴王,劝他退兵。

袁盎到了吴国大营,却被吴王扣留,多亏有人相救,才逃出虎口。再说周亚夫,他听从赵涉之计,从武关进兵。由于大大出乎吴王的意料,所以行军速度很快。

周亚夫将吴楚联军的粮道截断,并在昌邑城南建筑坚固的工事,阻止吴楚联军继续北进。吴军见难以北进,就转而攻打睢阳。睢阳守将是景帝之弟梁王刘武,可周亚夫不去救援,他说:“我一定要等到吴、楚粮尽,才对他们进行致命一击。现在援梁,只能浪费兵力。”

吴楚联军在睢阳打了两个月,终于断粮,士兵饿得受不了,纷纷逃散。周亚夫这才攻打叛军。吴楚联军连吃败仗,楚王自尽,吴王率领几千人马渡过长江,来到丹徒(今江苏省丹徒县)。

周亚夫以千金之赏,要吴王之命。东越人不想得罪汉朝,杀死吴王,将首级献给周亚夫。吴、楚既已失败,各国军队失去斗志,都被周亚夫消灭。七国之乱被平定后,老百姓的生活又恢复了安宁。

文帝、景帝时期,国家安定,富足,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那时候,钱库里的钱数不胜数,串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里的粮食多得露到外面来,有的粮食已经霉烂。人们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独尊儒术

汉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就是汉武帝。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写了一道诏书,命令各郡县推荐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人才。不久,各地推荐的“人才”来到长安。

汉武帝对这些才子提出问题,进行“策问”。可是交上来的答卷却大都平淡无奇,只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儒生董仲舒的卷子见解独特,堪称一时之冠。汉武帝生怕自己遗漏人才,就在大殿召见众才子,进行口试。众多才子尽管高谈阔论,但所说的观点不过是老生常谈。而汉武帝通过董仲舒的言谈,又发现他学问广博,措辞文雅,决非一般才子可比。

主持策问的丞相卫绾对汉武帝说:“这些读书人表面看起来好像很有才华,其实都不怎么样。在回答问题时,他们大谈特谈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的道理,这些观点对国家没有好处,只会造成混乱。先帝爷在世的时候,这些书呆子到各诸侯国中游说,混淆视听,终于酿成七国之乱。现在您一定不能相信他们。”

汉武帝也觉得大多数才子并无可取之处,就一个也不录用。

不久,汉武帝又召集各地人才,进行了第二次策问。答题的各地才子中,又有董仲舒。汉武帝问道:“自古以来,曾出现了很多明王圣主,也出现了不少昏君暴君。尧、舜、禹统治的时候,百姓安乐,很少有人触犯刑律。而桀、纣之时,天下大乱,万民受苦。朕自即位以来,就想效法尧、舜,做一个明君。你们能不能根据古往今来的历史,找出一条兴邦之道来呢?”

董仲舒在试卷中写道:“臣是儒家弟子,深信孔夫子的学说。孔子修订《春秋》,弘扬“大一统”的学说,很多人读了都很服气。统一是天地之间的常理,为什么不加以提倡呢?可是现在的人们都提倡百家之说,到处流传着互相矛盾、莫衷一是的思想。这使得官员不能令行禁止,百姓也不知怎样做方合天子心意。臣以为若想国泰民安,必须统一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凡与儒家学说不同的观点,一概视为邪说,将它们全部禁绝,不许百姓谈论。大力提倡儒家理论,使孔夫子的学说深入人心,让百姓变得忠于天子,通晓仁义。这样治国,必能取消思想分歧,使官员的命令更加明确,使百姓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汉武帝雄心勃勃,觉得七国之乱是由于权力太分散,如果巩固中央集权,就会消分国内的战乱。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非常有益,所以令汉武帝非常满意。

于是,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意见,将儒家以外的所有学说都加以限制。这一下,皇家法度的尊严得到维护,帝王的权力更为集中。为了按照儒家学说培养治国之才,汉武帝还听从董仲舒的意见,在京城设立太学,系统地传授儒家经典。

汉武帝认为董仲舒是难得的人才,还想重用他。可是,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崇信道家学说,不喜欢儒生。汉武帝只得封董仲舒为江都相,让他辅佐皇兄江都王刘非。

江都王自恃皇帝的宠信,一向骄横浮躁。董仲舒到了江都,就对他宣讲儒家的忠孝仁义,指出他的不良作风。董仲舒还说:“孔夫人的门人不喜欢谈齐桓公等五霸之君,因为这五位霸主喜欢使用权谋,把仁义看得一文不值。虽然五霸都是贤明之君,但若与夏禹、商汤、周文王相比,犹如石头比美玉。”

江都王接受了董仲舒的教导,愿意躬行仁义。后来,江都王的行为收敛了许多,并且更加尊重董仲舒的意见。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即位之初,有一些匈奴人投降汉朝。他们说,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各国对匈奴十分不满,有一个大月氏(音zhī)国曾和匈奴发生战争,失败后西迁。

同类推荐
  • 汉末辽王

    汉末辽王

    现实世界的穷小子烂屌丝,在一系列悲催悲催再悲催的情况下,穿越到了当时被称为极北苦寒之地的辽东。“老子刚被甩就穿越啦!”“什么?这是汉末乱世!”“靠!我家祖坟让人给刨了?哪个王八蛋干的!”“好吧,弄不过人家只有脚底抹油了,但为啥要上棒子那去避祸啊?”本书,是小人物的天下!看猪脚带领着一群历史中的无名之辈,踩扁那些猛将、谋士、雄主!占辽东,平幽州,败袁绍,杀曹操,霸中原,威震华夏。
  • 风云南唐

    风云南唐

    林枫离奇重生回到南唐,结识李煜,巧舌如簧成为入幕之宾,用现代理念教习侍卫,收揽人心,积累原始资本,步步筹谋,祝李煜夺取皇位,改变历史振兴南唐。
  • 大明风雨行

    大明风雨行

    风雨堂,地位超然的隐世家族,也是大明江山的幕后主宰。三十年前,风雨堂扶朱元璋于乱世,使其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义军,又北上灭元,最终一统天下。三十年后,看似太平盛世的天下暗中风起云涌,朱元璋不愿再受风雨堂控制,开始对风雨堂下手;三十年前支持其他义军的隐世家族,在沉寂三十年后再度活动,试图挑战风雨堂的统治。隐世争雄,王朝争霸,且看少年掌风雨、行乱世、定乾坤。
  • 刘裕传

    刘裕传

    混乱的东晋末代,南朝宋高祖刘裕从一介莽夫到开国武帝的故事。
  • 《闹世三国》

    《闹世三国》

    穿越的“蝴蝶”们屡屡在某个时空掀起或大或小的风暴,半宅男李元有过之而无不及,带着金大腿召唤来的英魂,驱胡虏、平诸侯,将原本就已英豪辈出的三国彻底变成了“闹世”。“报,於夫罗合白波贼兵犯并州。”“休慌,飞将军兵锋所指,区区於夫罗,土鸡瓦犬尔!”“报,袁本初大军已至城外三十里。”“无妨,武安君在此,纵百万敌军,无惧矣。”“报,曹军密制‘霹雳车’,攻城甚急。”“君房(徐福)先生且坐,以火器击之,无异牛刀杀鸡尔,公输先生制之‘襄阳炮’退敌足矣。”“报,无极甄俨携幼妹求见。”“夷光、秀儿,随吾来……唉,我说,你俩别画了,够漂亮了。快点,跟我一起见见你们未来的妹妹,嘿嘿……”
热门推荐
  • 裂缝主宰

    裂缝主宰

    主角解开身世之谜,为了保卫四个裂缝的和平和安定,一步步变得更强,一路上不断遇到朋友和敌人。
  • 都市异曲

    都市异曲

    两个少年在一次偶然中发现自己竟然获得了异能,拥有异能后的他们异常惊喜,他们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就在他们享受着上天赐予他们力量的时候,一股更为强大的势力闯进了他们的生活……
  • 念无悔

    念无悔

    笑意一线间,感殇离后生。如笑间,看世间尘如莫天荒。
  • 女配逆袭计:宿主不好当

    女配逆袭计:宿主不好当

    西姰最近特别倒霉,在自家沙发上睡觉居然被摸进来的小偷捅死!“叮~绑定成功,恭喜你成为本君第一任宿主,只要你完成任务,就可以获得重生的机会。"于是,西姰就被某只无良系统拉上了炮灰女配的逆袭之路。从此坑女主,夺美男,三十六计,环环相扣;坑蒙拐骗,手段不穷,为了复活而积极努力!【本书是系统快穿文,包括豪门,网游,修仙,末世等等一系列的内容,感兴趣请加收藏】
  • 被世界遗忘的古城

    被世界遗忘的古城

    诡异的内容,惊悚的故事,悬疑的事件,有趣的对话,作者的感想。一处违天道而在、背天意而行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究竟是神的世界,还是魔的天下。那里面每一件东西都不可以用地球上的理论解释。但是那处地方却真真实实的存在着这个地球上。本书就带着大家进入那片“恶灵鬼域”。
  • 萌神菜鸟

    萌神菜鸟

    “你有见过打领带,穿着西装的小偷吗?”这句话几乎是咬着牙齿说出来的,眼里闪过一丝火苗,说完嘴里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两个冤家的囧囧日常!
  • 孤独的视角

    孤独的视角

    这是卓越的见解,也是异类的观点。这是全新的态度,也是扭曲的认知。这是一种独到的眼光,也是一种孤独的视角。林墨天,一位视角中的孤独者,他讨厌合群,喜欢独处;他不喜繁华,习惯宁静;他从不跟风,独自思考;他不追星,却只听一个人的歌……阅读本书,带你揭示一个“边缘少年”的成长与思考。
  • 耀眼归来

    耀眼归来

    “我回来了!你们应该高兴不是吗!”乐瑾儿回来了,再不是以前的丑小鸭,再没有曾经的自卑和懦弱。她冰冷的像是地狱里走来的修罗。天生高傲的王者为她卸下冰冷的面具,天使般的魔鬼为她倾尽所有,妖孽般的天使充当她的护花使者。她心中感激的人:颜辰亦?风言墨?苏许?她最感激的是曾经的自己。看落魄千金一步步成为耀眼女王。
  • 女主有特殊的作死技巧

    女主有特殊的作死技巧

    女主性别女未婚职业段子手脑洞可日天有一天女主的脑洞真的日破了天际
  • 天谴者

    天谴者

    小说故事发生在名为光耀大陆的异大陆,在数十亿万年前的神魔大战所形成的大陆,之后又有神魔后代的争夺,而天谴者则为魔类和人类的遗种,不被人和魔承认遭受排挤,但遗种为了得到自己的地位爆发了大战乱,导致大陆杀戮成灾,造成人间炼狱般的惨象,最后被人魔两族联手下消灭,故称为天谴者,被世人所不容,之后的岁月里每每发现天谴者都将会被处以极刑,不论年龄善恶,一律抹杀,因为天谴者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种族,但是天谴者会这样被湮灭么,那谁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