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分粥者最后领粥,就给分粥者提出了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每碗粥都要分得很均匀。道理明摆着--倘若分得不匀,最少的那碗肯定是自己的了。只有分得合理,自己才不至于吃亏。因此,分粥者即使只为自己着想,结果也是公正、公平的。
分粥,本来是一项简单的小事,但要分好也要动一番脑筋。这个故事折射出来的道理是非常深刻的,它说明了监督和制衡机制的重要性,对我们的企业管理带来诸多启示。
一个领导干部的决策正确与否决不能寄托于某个人的素质高低,而必须建立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制衡机制之上,以遏制权力的滥用。孟德斯鸠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最后的分粥之所以公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分配权"与"派发权"的有效分离。
这种监督和制衡体制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没有管理的管理"。
企业管理者并不能因为企业的规模为借口而出现检查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只要找到一个能够切实可行的办法,企业总是可以控制的。只要管理者能够对员工的信息了如指掌,然后再提出问题,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在企业内部,通过监督和检查,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被发现,管理者在发现问题之后,明确地提出来,便于员工改进。反之,那些不能够通过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一定会对企业和员工造成损害。
道树禅师的制胜之道
禅思禅悟: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容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扰乱寺里的僧众,想把他们吓走。今天呼风唤雨,明天风驰电掣,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
十多年过去了,道树禅师却仍住在寺院里,丝毫不受影响。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如如不动,道士没有办法,只得将道观放弃,迁离他去。
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们法术高强,您怎能胜过他们呢?"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如果有,勉强说也只有一个"无"能胜他们。"
"无,怎能胜他们呢?"
禅师说:"他们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以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道树禅师恰好说出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道理,正如老子所言:"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认为,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穿透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商容是殷商时期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他的床前问候说:"老师您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
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
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
老子说:"全部落光了。"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
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这是过刚的易衰,而柔和的却能长存吧?"
商容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
后来老子教导他的弟子时也如法炮制,上了年纪以后,有一天他把弟子们叫到跟前,张开口用手指了指嘴里面,然后问弟子们看到了什么?在场的众弟子没有一个能答得上。于是老子就对他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虽硬但它寿命不长;舌头虽软,但生命力更强。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在道家看来,柔弱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不是虚弱,不是脆弱,而是柔韧,保持一种不断发展、成长的生机,必定能战胜"强大"。因为"强大"也就意味着已在走向死亡--物壮则老。像水那样柔弱,那样趋下,那样平而后止;像水那样深沉平静,那样不求报答,那样洗涤污秽,正是为了"胜刚"、"胜强"。
俗话说:"百人百性,百人百心。"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人处事更需要以柔克刚,好比一块巨石落到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轻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马到成功。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就是成功运用以柔克刚控制技巧的典范。宋太祖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坐上大宋王朝的皇位后,心里总觉得不太踏实。一天,他向丞相赵普诉说苦闷,说:"自从唐末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赵普说:"原因其实很简单,根子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他们的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就太平无事了。"宋太祖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过了几天,宋太祖特地在宫里举行宴会,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军队高级将领。酒喝到酣畅时,太祖命令在一旁侍候的太监退出,端起一杯酒,郑重地请大家干了杯,然后说:"要不是有你们诸位帮助,我也不会有今天。但是,皇帝也不好当呀,还不如做节度使快活呢。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石守信等人听了惊骇不已,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太祖说:"其实你们都清楚,皇帝这个位子,谁不想坐一坐呀?"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慌忙跪倒在地,说:"陛下怎么能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定,谁还敢对陛下怀有二意?"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当然是信得过的,只怕你们的部下,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到时候你们想不干,能行吗?"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臣等愚笨,实在没想到这些,请陛下同情我等,指示一条生路。"太祖说:"人生太短暂啦,像白驹过隙一般。你们不如解甲挂印,回归故里,挑一些好的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石守信等齐声谢道:"陛下替我们想得太周到啦!"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一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折,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宋太祖立刻准奏,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每人一大笔钱财,打发他们离开京城。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管理、处事技巧。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应该做的事情。
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将士,都是西北地区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便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
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就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在企业管理中,这一招也是非常有用的。人的性格千奇百怪,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而你的团队里恰好就有一些不好管理的人,软硬不吃,你该怎么办呢?其实,以柔克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咸有咸的好,淡有淡的好
禅思禅悟:节俭管理是企业危机的"必杀技"
弘一法师修行的是律宗,克己甚严。法师长期坚持日食一餐、过午不食的戒律。素菜之中,他不吃菜心、冬笋、香菇,理由是它们的价格比其他素菜要贵几倍。除却三衣破衲、一肩梵典外,他身无长物,一向不受人施舍。挚友和弟子供养净资,也全都用来印佛经。
他的好友夏丏尊曾赠给他一架美国产的真白金水晶眼镜,他也送给泉州开元寺,卖折大洋五百购买米粮,供僧人斋饭。
弘一大师在寺院里潜心修行,一天,夏丏尊来看望他。正赶上弘一大师吃饭:只有一碗白米饭和一碗咸菜。夏老就问他,不觉得太咸吗?弘一大师淡淡地说,咸有咸的好。等用过饭,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丏尊问他,也不用茶,不觉得太淡了吗?弘一法师淡淡的说,淡有淡的好。
其实弘一法师家庭环境非常优越,他父亲去世前,甚至连直隶总督李鸿章都来操办丧礼,可见家族之豪富。法师年轻时家中经营多家银号,出手阔绰。当他留日归来后,家族事业即告破产,富贵日子一去不返,经济条件一落千丈。但他依然安心度日,心态之好让人佩服。
法师出家后,僧衣、铺盖都很寒简。一次,法师应邀去青岛湛山寺弘法,寺中的一位火头僧认为他是一代高僧,必然前呼后拥,吃穿用度都非常华贵,谁知与法师见面后,发现他衣着极为普通,不禁大为惊异,认为有作秀之嫌。有一天,这火头僧抓机会悄悄走进大师所住的僧房细细查探,结果看到房内异常朴素,床上是破旧的衣服和被褥,桌上只有几部经书,毛笔已经用秃了。
清贫的生活符合自然,尽量节约,崇尚朴实,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或许会有人把"吝啬"等同于"清贫",但两者的实质截然不同:清贫者追求的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尤其是家境较为宽裕的人,不花钱并不是因为舍不得;吝啬的人是因为舍不得给自己,更舍不得给别人,所以才节省。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国人在生活中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次柳氏旧闻》记载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唐肃宗在当太子的时候有一天陪着唐玄宗一起进餐,餐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其中有一盘羊腿,唐玄宗就让太子去割羊肉。太子割完羊肉后,见手上都是油污,便顺手拿起一张面饼擦手。唐玄宗眼睛直盯着他的脸,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太子擦完手,慢慢地把饼送到嘴边,有滋有味地把饼吃掉了。这时唐玄宗转怒为喜,对太子说:"人就应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