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6400000002

第2章 武夫当政(1)

始作俑者:朱温

朱温本是反唐农民军团黄巢的部下,因屡立战功,在黄巢攻陷长安称帝后被封为同州防御使。当时的同州实在是一战略要地,向西,它可以防备朝廷纠集的藩镇军队;黄巢若向东进军,同州是必经之地。可谓举足轻重。

当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屯兵数万,纠合各路藩镇兵,以图兴复大唐。而想要兴复大唐的第一步就是把黄巢赶出长安去,那么,同州就是必经之地了。王重荣本来就是一个靠打仗发迹的藩镇主,当时朱温的兵马远远不及他一半,所以,总是吃败仗。

朱温向黄巢借兵,但信件都被黄巢手下的左军使孟楷扣住了。朱温得知这一事情后真想放弃同州回长安杀了那厮。就在这时,他的一名手下叫谢瞳的跟他说,黄巢是个草莽,之所以撑到现在这个场面,只不过是趁大唐衰落的空隙,捡个便宜。你难道还指望他以后能有所作为?你看现在,唐皇帝在四川一招呼,诸藩镇之兵就集结起来了。这说明唐朝气数还未尽呢。况且,我们在外面征战,那个混蛋孟楷还鼓捣手脚。前有章邯背秦而归楚,大王,您今天就学学历史吧。

朱温突然灵光大开,杀了黄巢安在他营里的监军,投降了王重荣。时逃在成都的唐僖宗听后大喜,遥封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又赐名为全忠。后人在这件事上认为他看清了时势而叛变黄巢,是个彻底的叛徒。可他是冤枉的,如果他真想投降,何必要和王重荣打十几次呢?

但有一件事却是不容怀疑的,朱温的投降使得早已经陷入困境的黄巢兵团更是雪上加霜。不出两年,黄巢被追兵所杀。朱温也因为战功卓著,被赶回长安的唐僖宗封为宣武节度使。黄巢死后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结果:由于在镇压黄巢军团的过程使得各藩镇主迅速强大,唐王朝更难以驾御这些本就不容易驾御的武夫了。

朱温无疑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当唐昭宗登基时,他已经成为河南最强大的藩镇主。在唐昭宗光化三年,宫里太监刘季述等人囚禁了唐昭宗,准备扶植新帝登基。朱温在朝廷宰相崔胤的帮助下派人进宫一举歼灭了刘季述集团,因此被唐昭宗封为梁王。

过了不久,同样是一个太监——神策军头领太监韩全诲联合了一个叫李茂贞的藩镇主将唐昭宗劫持到了陕西凤翔。崔胤急忙给朱温去信,朱温亲自率兵直奔凤翔。

903年正月,李茂贞出城投降。朱温建议唐昭宗把这些总挑事的宦官全部诛杀,唐昭宗以为然。于是,宫里的太监自然免不了一死,出使在外监军的宦官也没有逃脱厄运,昭宗令各地藩镇将其全部诛杀,只留职位低而幼弱者二十几人以备洒扫。

后人评价朱温这一举措时,说他彻底铲除了唐朝存在多年的宦官干预朝政问题,实在是大功一件。但这又冤枉了朱温,他的本意完全是为了树立在唐昭宗心里的地位,以此来壮大自己的势力。按常理,朱温先后救了唐昭宗两次,唐昭宗本该对其感恩戴德。可事实却是,唐昭宗在凤翔时想杀朱温。

昭宗可能被劫持怕了,在大殿上时总希望有人可以站在那里保护他。当时,朱温是最合适的人选。有一次,昭宗坐在椅子上躬腰为自己的鞋子结解。可能是不舒服,就叫朱温来帮忙。朱温上前跪下而结之。昭宗示意左右卫兵上前杀他,可左右无一人出手。等朱温解好结,已是汗流浃背了。从那以后,唐昭宗再叫他,他称病不去。他的确是害怕,害怕唐昭宗身边有勇士,一刀把自己宰了。

904年,唐昭宗还没有消除在凤翔的恐惧,朱温又让他走。他先把昭宗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洛阳,过不久,又派人把昭宗杀掉,接着又把杀昭宗的人杀掉。最后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为皇帝,这就是唐昭宣帝。

三年后,也就是公元907年,朱温让昭宣帝举行了绝迹多年的“禅位”大礼。他接受禅位,称帝,改国号为梁,建都开封。这就是历史上的后梁。

907年6月1日,被后世史学家视为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朱温结束了唐朝289年的统治,为后来想要称帝的人开辟了一条“你一定能成功”的光明大道。他是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和陈胜“王侯宁有种乎”的集大成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其实朱温并不是唐末称帝第一人,早在黄巢起义失败,唐僖宗由四川返回长安不久,河南的秦宗权就自称皇帝,并与朱温经常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后被朱温杀于长安。

如果从唐末历史来看,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兴起就已经埋下了唐灭的种子。后来唐朝的几位皇帝常常被别人赶出京城,四处逃跑避难就是一明证,在各地各时称王的人此起彼伏。当一个国家还可以用武力让人民臣服时其实并没有亡,但当它已经没有武力可以使用时,而又不能以礼仪来教化天下时,它的灭亡就是只争来早与来迟的问题了。

唐朝末期,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孔子云,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样一个朝廷如何去用礼仪教化人们和藩镇主?另外,朝廷本身掌握的军队保家有余护国不足,那就只能依靠武夫出身的藩镇主们。藩镇主们高兴还可,一不高兴自己就当皇帝去了。道德廉耻之于武人不过是红烧肉里的香菜——衬托,可有可无。

朱温之所以被后人诟骂,或许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他既想立牌坊,还想当****。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必要搞什么禅让,也没有必要杀已经不成事的唐昭宗。当时天下能和他抗衡的藩镇主已经所剩无几,他杀唐昭宗反而给人留下了话柄。第二:他的戎马一生,总以计谋取胜。这在君子那里是智慧,而到他这里就成了阴谋诡计。第三:他在位的后期,荒淫无道的作风让老百姓以为自己所在之地就是地狱。第四:也是最主要的,他反唐又降唐最后又叛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复小人。

用子贡的话来讲,纣似乎没有那么恶毒,所以,君子一定不要做坏事,一旦发现你做了一件坏事,所有的坏事就都算到你头上了。这就是中国历来评价一个人的基本观点和事实。无疑,朱温也是这样一个人,因为他杀了唐朝皇帝,只就这一件事足以让天下大恶都归于他的名下。

朱温所以能成为后梁的开创皇帝,时势使然。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他的发迹史:

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在“大齐”政权中任同州防御使。

882年降唐,任河中行营招讨副使。

883年,为宣武节度使,进驻汴州,即以此为根据地,逐渐兼并邻近势力,扩大统治地区,迫使河北藩镇归附,成为中原最大的军阀。

901年被封为梁王,与李克用父子进行长期战争。

903年,挥师攻凤翔,打败李茂贞,尽除宦官,控制朝政,还都长安。

904年,杀宰相崔胤,逼昭宗迁都自己的势力范围洛阳。

904年8月,杀昭宗,立13岁的李柷为帝。

905年,杀宰相裴枢。

907年6月1日废李柷自立为帝。

从上可以看出,朱温最重要的转折期是在宣武节度使任上时。从后来他登基看,这一时期是他登基的资本。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将老母接到汴州,跟老母有如下的对话。

朱温:我父亲读了半辈子书,连一小芝麻官都没有捞到。如果他泉下有知,肯定会为我现在的地位感到自豪的。

朱母:朱三,你虽然发迹了,可你的哥哥的孩子们还在受苦呢。

朱温立即派人把早已在战争中死掉的哥哥的孩子们接到了汴州。从朱温的那句得意洋洋的话来看,他当时并不想做天下罪人,宣武节度使一职已经让他很满足了。他真正想要篡位,是在救唐昭宗于凤翔,昭宗想杀他的时候。史书上记载:全忠始定夺位之计。

大唐帝国是否有如史书上所言的那样强盛,我们也没有考察的必要。但任何人都能看到的一点是,唐朝末期的农民反叛和藩镇割据让这个王朝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境地。这是两股让人咬牙切齿的势力,他们都是武人,没有多少文化。在他们纵横天地时,破坏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经济与政治,还有最重要的国家礼仪与社会纲常。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礼仪与纲常,其实已不成为国家,一个朝代同样如此。朱温虽然也是破坏者,但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不同的是,他敢于把早已消失殆尽的纲常礼仪彻彻底底地踩在脚下。

说他是始作俑者,也只能说他敢杀皇帝,绝不能说他是乱五代的始作俑者。因为在他之前,早已有无数的人将道德仁义破坏完毕了,秦宗权就其中一位。

公元852年,残破的大唐出生了两个名人。一个是后来的吴越建立者钱镠,另一个就是后梁的建立者朱温。钱镠出生时,一条玉龙横空出世,并骤然变为水龙。后来,他果然恩泽了吴越百姓。朱温出生时,家里红光冲天,外人以为朱家着火了。后来,他果然把中原百姓烧得几乎求死不能。

贼子朱友珪

912年7月18日夜晚,患病多年的梁太祖朱温病情突然加重。侍寝的人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时,寝殿闯进许多人来。为首一人便是朱温的大儿子,当时为郢王的朱友珪。后面还跟着朱友珪的仆人冯廷谔和左龙虎军统军韩勍以及他的牙兵们,所有人都提着刀,抡着剑。

侍寝的人一见此等阵势,哪里还顾得皇帝,群起而跑。朱温惊起,喝问:“反者是谁?”

朱友珪接口:“不是别人!”

父亲大骂:“你这个畜生,我早知你要造反,杀父之罪,天地不容!”

儿子再接口道:“老贼本就该碎尸万断!”

朱温的病忽然就被吓没了,跳起来要逃。朱友珪的仆人冯廷谔大喝一声,抡刀来杀他。朱温绕着柱子跑了三圈,最终因年老体衰,脚步一慢,被冯廷谔追上,去他胸前捅了个窟窿,抽出刀时,把肠子也带了出来。朱友珪命人将父亲的尸体用毡子包起,就埋在了寝宫地下。第二天一早,他便假托朱温圣旨命朱温第三子朱友贞杀掉朱温的二儿子朱友文。然后又假托圣旨,说朱友文谋反未成,说自己是平乱功臣,如今又是皇帝的长子,本应继位。在这一切成功后,他发丧朱温,继皇帝位。913年3月27日,仅做了八个月皇帝的朱友珪被他的三弟朱友贞逼得自杀身亡。朱友贞上台后将其废为庶人。

从这段史实来看,朱友珪杀朱温显然是子弑父,是大逆不道之行为。所以,他在皇帝之位的八个月没有臣子服他。他也破罐子破摔,纵淫乐,不理朝政。最终在弟弟“诛贼子”的大旗下身亡,可谓死得其所。但细读这段关于儿子杀老子的历史,就会发现,惨剧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淫而不父。”

自皇后张氏死后,朱温便开始纵意声色。特别是其晚年,到了无女不淫的地步。更让人感到荒唐的是他竟要儿媳陪其过夜,美其名曰:侍寝。当时,他的每个儿子都在外征战,又兼自己确实有病在身,所以,儿媳们当是替丈夫在其床前尽孝道了。

弑父事件发生前,重病的朱温让最中意的儿媳王氏去东都开封把他丈夫朱友文叫到洛阳来,意欲让其继承皇位。同时又让在洛阳的大儿子郢王朱友珪出任莱州刺史。(此时朱温的大儿子朱友裕已病死)

当朱温将此举说给王氏听的时候,朱友珪的妻子也在旁边。他将此事告诉了丈夫,而同时,命朱友珪去莱州当刺史的圣旨也到了。朱友珪见到圣旨,心头突突而跳。这道圣旨显然是明升暗降,而晚年的朱温猜忌心特别重,每每怀疑一个人的时候便先将其升职,然后杀之。另外,朱友珪认为既然大哥已死,而且朱友文又不是朱温亲生,按照传统应该立长为太子。父亲现在不遵守传统,其实他父亲何尝遵守过什么传统。他非但没有继承皇位还被流放到外面去,这口气是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的。这也成了朱友珪弑父的原因之一。

况且,老父亲太缺德。其他兄弟在外,妻子去给父亲侍寝还情有可原,自己就在父亲身边,妻子却还要去侍寝。一个男人最不能容忍的除了绿帽子还能有别的吗?

他决定干掉父亲!而第一步就是如何带兵混进寝宫。当时负责朱温保卫工作的是左龙虎军和侍卫亲军控鹤士两股军队,他先找到左龙虎军统军韩勍,诉说自己之苦。大骂父亲之无道。韩勍也对朱温的喜怒无常,乱杀朝臣很不满。而且也怕自己有一天会被朱温杀了,便同意造反。有了韩勍的帮助,朱友珪很容易地就混进了寝宫,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中国有句古话叫父亲行窃,子必杀人。大致意思是说,儿子经常看到父亲偷东西,每次都得手。他便认为这是对的,于是他也去偷。可因为技术不精被人发现要捉他,他情急之下就把人杀了。朱温和朱友珪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一千古俗套,并最大限度地进行了发挥。

先且不论被朱温认定的朱友文是否是做皇帝的材料,朱温认定这个准皇帝就是有问题的。在侍寝的诸位儿媳中,他最中意的就是王氏,而王氏则是朱友文的妻子。朱友珪的妻子张氏虽然也侍寝,但绝没有王氏那样受宠。所以,可以大胆猜测,朱温立朱友文为太子有大部分原因是王氏,而不是朱友文的什么才华。从史料中也的确看不出朱友文有什么治国之才,史学家只是说,“幼美风姿,好学,善谈论,颇能为诗。”单从这几个字来分析,朱友文文韬足矣,武略却不成。这对于马上得天下才做了六年皇帝的朱温、外有李克用这样的劲敌来讲,朱友文显然并不是合适的皇帝人选。

而如果他的大儿子朱友裕不死,或许就没有这次兵变的发生了。朱友裕跟随朱温征战多年,并以仁厚而颇得将士之心。又兼武艺超群,很得朱温宠爱。朱温曾经和李克用一起进攻黄巢的弟弟黄鄴所守的华州时,黄鄴的士卒在城上大骂朱温是叛徒,李克用是助纣为虐。李克用大怒,吩咐手下人向城上射。但没有一个人可以射到说粗口的士卒,朱温示意朱友裕,朱友裕弯弓搭箭,一箭而中。

由此可知,朱友裕不似朱温的其他儿子一样只有蛮力,也不似朱友文一样只会空谈。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准太子,在五代时期,这样的人并不多。可惜的是在后来围剿杨崇本,屯兵永寿时病亡。朱温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跟朱友裕的死有很大关系。

表面来看,朱友珪杀朱温,从道义上讲是绝对说不过去的,但从道理上来讲却很成立。中国还有句俗语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做父亲的嗜杀成性,****不堪,做儿子的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最有意思的情节是,朱友珪虽然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但史书却不承认他。在《五代史》里,他被称为“庶人友珪”,这是他弟弟朱友贞做的好事,他自称帝后废早已自杀的哥哥为“庶人”。而朱温在后来的史官那里也并不是什么皇帝,甚至根本就没有后梁这个朝代。

父子二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待遇,无非是两个人都开了各自领域内的先河。

朱温篡位于唐,使得五代称帝者多如牛毛;朱友珪轼父,从他以后,五代人把杀父当作儿戏,父子二人都乱了三纲五常。

有其父必有其子,朱温杀了唐朝皇帝而称帝,朱友珪自然也不例外,杀了后梁皇帝称帝。不同之处在于:朱友珪在背上“不忠”的罪名时还背上了“不孝”的骂名。

同类推荐
  • 朝唐晚唐

    朝唐晚唐

    桑麻无恙,鸡犬不惊,三人成虎,笑谈唐事:什么十六宅,什么百丈山,什么白马驿;什么牛李党争,什么甘露之变,什么大中之治;什么吐蕃,什么回鹘,什么安南,什么渤海;最出奇惊人的是权阉立君王,骄兵驱将帅,平民乱龙庭,竖子食人命;更有侠者劫富济贫,幻者兴妖作怪,术者呼风唤雨,断者谋生算死,虫者翻天覆地。痴傻光王的瘫痪长子痊愈了,由此演绎出一道道天花乱坠,奇幻诡谲的晚唐荣光。是光,总会照耀天地,朝夕之间,是挽救,还是挽祷?
  • 唐棍

    唐棍

    一念起,沧海桑田,沈延来到了历史上最繁华绮丽的大唐。作为没有金手指的主角,沈延觉得很是郁闷。不过好在生活从未亏待他,文艺青年也能翻身,一下翻成了大唐神棍。还有美女环绕在侧。在没有电灯的夜晚,除了……还能做什么呢?
  • 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二十四史精华(第五卷)

    二十四史不仅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且还全面地反映历史,所谓“全面”,是指二十四史涵盖了上起五帝、下迄清初的全部历史。而对于每一个朝代,尽可能把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重要事件都容纳其中。在反映各个朝代的历史时,基本上坚持了客观、中正、真实的原则。本书选取二十四史中的重要精彩篇章,对其进行了解读。
  • 战霸

    战霸

    身为特种兵的秦震在沙漠围剿世界第一杀手时意外穿越到战国时期,对这个世界,他有自己的话要讲:战国猛将如云,我只做万中无一
  • 神居处

    神居处

    亲王庶出独子,生来被游行高僧告诫杀戮重,须以仁爱止杀。后与其父云亲王共谋取皇帝宝座。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惊才艳绝、恣意妄为。第二部分:锋芒渐敛。巨大身心变故后,含恨隐忍,与父共谋大业。第三部分:为其父夺得皇位。但他真实身份是蒙冤驱赶、被逼跳了六界外的谭海渊的神,后来万幸离开反获取更大神力。本准备去毁灭报复,被兄长所拦,与其立下赌局,先去人世历练一世。他答允,对自己下诅咒封存了神躯法力及记忆。云亲王新生的儿子命里杀戮极重,刚出生便已死去。他寻息而至,便降在这个婴儿身上,以云亲王儿子的身躯渐渐成长.......
热门推荐
  • 妖孽保镖

    妖孽保镖

    林帆身为兵王,刑满从噬牙狱释放,来苏杭,偶遇银行抢劫,然后被邀请成为李晓雪的保镖,然后进入校园无意中发现华夏五大顶尖世家的公子竟然在这里,同时通过冰冷校花卓影了解到关于造神基地的存在……
  • 天地熔炉

    天地熔炉

    修行者,可敢为人外人、神外神?捧杀天地;践踏乾坤;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人生。一名小战士成为大战士,步踏金履,身如山岳,杀出这一方天地囚笼。战士——力斩山河,‘战灵’纵横无双。法师——焚煮湖海,掌控毁灭、破败之力。道师——身与灵合,改天造化无所不能。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太多太多职业、种族,这是一个崭新的异界,朋友们尽可试看一下!——书友讨论01群:(22783390),欢迎大家加入唠嗑、提意见!!
  • 重生之原配嫡妻

    重生之原配嫡妻

    上一世,她心肠歹毒,费尽心机的嫁与他,做了他的妻子,却没有得到他的爱。重生了,她还是他的嫡妻,这辈子心放宽了,想方设法提醒他避开那场灾难,谁知两人早已深陷其中。躲不过,就迎难而上,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 竹舞风吟

    竹舞风吟

    乱世荒唐事是是非非人
  • 医本是道

    医本是道

    年少的医学专科生,被分配至乡镇医院,从事外科职业。而后,调入新兴市级大医院,因文凭原因,从事影像专业。其间,他先后在数个大都市医院进修学习,学专业,学医术,学医德,得出的结论是凡医生,医道先行。
  • 你是我的最美微笑

    你是我的最美微笑

    爱能让一个人撕心裂肺,爱也能让一个人浴火重生。有一个女孩,她的灿烂笑容,恍若一道温暖的光,温暖了他的世界。他本能忍受寒冷阴森的黑夜,如果…他从未见到晴光。是不是爱一个人,就要倾其所有去温暖他。是不是爱一个人,就要撕心裂肺去推开她。是不是爱一个人,就要放弃所有的底线去守护他。那双耀蓝色的眼睛,闪烁在生与死的交界。那令人沉醉的笑容,在绝望之下浴火重生。如果我爱上的是你的笑容,该怎么去刻画,怎么拥有。
  • 莫道天下

    莫道天下

    异界大陆,儒释道灵魔,一道天下。一个无缘的相遇,拉开了惊天的前幕。上一辈人的恩怨,这一辈子偿清。是怨,还是缘?
  • 大世界风云

    大世界风云

    “天下十修,分别为命师,运师,风水师,功德师,读书人,盗墓人,相师,信仰,为官,习武。”又称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盗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命师没有界线,因为活着就是在与天争命。
  • 第一宠妃之情为心魔

    第一宠妃之情为心魔

    两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弃君澈动作很快,半个时辰就做了六道菜,都是兮儿爱吃的。他一个劲的给兮儿夹菜,完全忘记了沐清琛“下午,你太累了,多吃点。”弃君澈好像很关心兮儿的样子。其实弃君澈在气沐清琛,他能看出来这个男人对他的小女人有意思,这个女人啊。他晚上一定要狠狠的折磨她!(男强女强,绝对好看,轻微的虐恋。有可能换女主)
  • 啸龙吟

    啸龙吟

    “我一定要成就天仙。”龙昊辰在心中呐喊。为了他的父亲,为了他的师傅,为了能够在此生再与他们相遇。他凭借一颗恒心,不断地向着更高的境界冲刺,在生死之间的磨砺,让的他的实力越来越强。但最终,是天随人愿呢还是天妒英才呢?一切都是个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