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79300000003

第3章 数学巨匠的故事(2)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沈括诞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在知书识礼的母亲许氏的抚育下,沈括从小就敏而好学,什么书都读,打下了博杂的学识基础。

沈括的父亲沈周,杭州人,从县令一直做到江南东路按察史、太常少卿,在宦海中沉浮了一辈子。沈括曾随父亲到过泉州、开封、南京、苏州,眼界开阔,上到士大夫、山林隐者,下到商贾医师、里巷小人,什么人都请教,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见识。

沈括自幼就形成了终生受益的学风,也在无意间为撰写《梦溪笔谈》积累了素材。

汴京城有家酒店,店堂不大,但酒很好。他们卖的酒是在乡间作坊专门酿造的,选用最好的杂粮、清纯的泉水,所以酒味醇香,常常吸引许多酒客。

小店前酒坛特别多。为招揽酒客,老板常把酒坛像叠罗汉似的整齐地堆起来,而且每一层都比下一层少一个坛,像个金字塔。

这堆酒坛吸引了不少酒客。忽然,有个青年书生来到酒店。老板想考考他:“客官,你知道这堆酒坛有多少个?”

青年书生说:“我不需要数,只要你告诉我有几层,每排有几个坛子,我便可以一下子告诉你。”

老板自忖,昨夜我数了半天,你就能一下算出来吗?便说:

“最上一层是四排,每排八个,第二层五排,每排九个……从上到下一共七排。”

老板话音刚完,那青年书生便应答道:“总共有五百六十七个酒坛,对吗?”

老板惊呆了,这正是他昨晚数得晕头转向的数字,他怎么一下子便算出了呢?于是立即请他进店,并亲自打开一坛酒,为他斟上一满碗,然后向他讨教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的。

青年回答:“中间第四层有七十七个坛子,乘上总层数七,再加上一个稳定的数字二十八就行了。”

这书生就是青年沈括。他所解答的正是一道高级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后来他把这些都写进《隙积术》一书之中。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23岁的沈括为父亲守丧期满,因其父亲的功名,朝廷任命他为沭阳县主簿。当时沐水泛滥,两岸被积水淤成沼泽。沈括修筑新堤,疏浚沐水,造出良田七千顷。他初涉政坛,政绩便十分显著。

然而,沈括并不愿永受父亲功名的庇护。嘉七年(1062年),沈括在苏州参加科举会试,名列第一。次年,他又考中进士,靠自己的才干进入官场后,首先是在天文学领域中崭露头角。他先被宰相文彦博看中,后被王安石重用,在熙宁五年(1072年)任提举司天监。在司天监,沈括重新制造革新天文仪器,举荐平民卫朴入司天监任职,主张实测日、月、五星,修改历法……这些使他有条件能在晚年制定《十二气历》。沈括的《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岁首,与现行的公历十分相似,但比现行各国使用的《格里高利历》更为科学,可惜未能得以推行。在司天监,为测定北极星的位置,连续三个月,他每天晚上在上半夜、午夜和下半夜三次起床观测天象,画下200多幅星图,足见其严谨而科学的态度和坚韧的毅力。

此外,沈括在水利工程、农耕、军械制造方面都同样地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并时时提出许多精辟的科技见解。如熙宁六年(1073年)八月,沈括以河北西路察访使的身份考察太行山时,发现地层中有螺蚌、卵石带,据此推断这一带在远古时是海滨。

同年九月,沈括被王安石调回汴京,兼职主持军器监。他深入冶锻作坊,又研究了熟铁和钢,冷锻和热锻的区别。他取法西北少数民族青堂羌的技术,制成一种柔薄而韧、强弩射不穿的铁甲。

作为王安石的助手,在熙宁八年(1075年),沈括被派往北方与辽国谈判。沈括依据查阅到的档案材料和地图,驳斥了辽国欲将边境线南推30余里的无理要求。经过六次激烈的辩论,辽使肖禧终于服输而归。沈括在归途中,悉心察看山川地势、河流道路、风土人情,写成《使契丹图钞》一书,这本书在军事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沈括还注意观察王安石。沈括发现王安石喜欢放生。他每到集市上买活鱼,都放生江中。那些活鱼一到江中,活蹦乱跳,但是泥鳅、鳝鱼放到江中,则昏头昏脑,往往难以存活。沈括根据这些情况验证孙思邈所说水有流水与止水的区别,因为泥鳅、鳝鱼是生活在静水之中的,放入流水中则难以存活。可见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所言人参汤要用流水熬煮、用静水就不灵验这句话是正确的。

于是,王安石买到活鱼就放生江中,买到泥鳅、鳝鱼就放到池塘中去,真正做到了放生。

在汴京城内,沈括还常与画师、诗人们打交道,他以自己的科技知识解释一些有争议的艺术现象。

汴京大相国寺内有幅壁画,画的是几个管弦乐师在合奏一阕乐曲。有懂乐器演奏的人看后评论说:“画家画错了,当笛、箫吹奏‘四’字音时,那画中弹琵琶者的手指不按‘四’字音所在的上弦,却按在下弦,显然与大家不合调。”沈括也在场看这幅壁画,他听了这段评论后沉思一阵后说:“画家很懂音乐,很高明。弦乐跟管乐不同。吹奏管乐,手指头按什么音,就发什么音,动作与声音是同时的。演奏弦乐如弹琵琶则不同,只有当手指拨弦之后才会发声,动作要早于声音。因此,画中吹笛、箫者与弹奏琵琶者看起来是不同调的。”沈括的解释,堪称精通乐律的高见。

还有一次,几位文人一起品茶、论诗。有人谈起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游庐山大林寺》,诗中有两句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题下标明这首诗写于唐代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817年4月28日),可知白居易的诗写错了,因为那时桃花早已开过。沈括也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高山上气温较低,所以花期要比平地迟一些,白居易既然是写庐山中的寺景,说桃花开得晚一些正是实事实景,没什么错。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沈括升迁为翰林学士、三司使(主管财政经济)。身居要职,沈括接受了绘制《天下州县图》的任务。由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作为变法集团干将的沈括也受到株连被罢了官,以集贤院学士身份贬至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一待就是四五年。沈括并不以丢官而沮丧、消沉,仍然绘制《天下州县图》。

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重被起用,被任命为延路经略安抚使,负责西陲用兵事宜。沈括就职后,屡建军功,从西夏手中收复不少失地。

沈括在镇守州(今陕西县)、延州(今陕西延安)时,正值隆冬时节,大雪纷飞。延河两岸的一些帐篷上却热气腾腾,积雪均融化成流水。沈括看见这一情景,感到很奇怪,眼下大雪封山,木柴极缺,为什么帐篷内却炊烟不断?帐篷外却不见堆放的木柴。他好奇地走进帐篷,发现这里的人烧的是一种油状的液体。他问这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当地人告诉他,这是从石头缝里随着泉水一道流出来的,当地人便从水流中捞取装进坛中,看起来油亮亮的,在光照下还显现出彩色的光晕。

听到这里,沈括想:这既然是从石头中出来的,像油样还可以燃烧,给它取个名字叫作“石油”,岂不合适?这是人类史上最早给石油的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沈括还仔细地观察石油的燃烧,发现石油燃烧的油烟很浓,帐篷上的帷幕都熏黑了。他推测可否像松烟一样做墨,于是亲自试验,扫集了许多石油的油烟,用水调制,压入模型中做成墨锭。写起字来,比松墨还要黑亮。他高兴极了,大量地制作了这种墨锭,模型上刻上“延川石液”,并将这作为上好礼品分赠亲友。在试验这墨锭时,沈括还兴致盎然地写下一首咏石油的《延州诗》: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是洛阳尘。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沈括辖下将军不听将令,致使全军覆没。他以“处置失当”代人受过,被贬为均州(今湖北均县)团练副使,被安排在湖北随州居住。实际上是软禁在随州一个又冷又潮湿的法云禅寺里。

这次贬谪,可以说是彻底地结束了沈括的政治生涯。但他仍未消沉,又拿起笔,细细描绘那卷《天下州县图》。在随州三年,他就整整绘制了三年。

哲宗即位后,大赦天下,沈括改授秀州团练副使。重返两浙,离家乡近了,他的心情也好多了,又耗费了两年时间才修改完成《天下州县图》。这幅地图,高一丈二尺、宽一丈,还附有19幅分图。这图幅之大,内容之详堪称是前无古人的。

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到宋哲宗元二年(1087年),沈括共耗费11年的时间,才绘制成这幅《天下州县图》。次年,沈括将图送进朝廷,受到赏赐,并下令允许他自由地选择自己居住的地方,解除了对他的软禁。

沈括搬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居住,城里有他原先购置的一片田园。园内竹木茂密,亭台楼阁精美,沈括将它作为自己养老的处所,给它取名为“梦溪园”。直到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沈括逝世时为止,65岁的沈括给世人留下了《梦溪笔谈》

等科学著作。

在“梦溪园”里,沈括深居简出,仔细回忆和整理自己一生的学识与见闻。因为每天与他谈话的,只有桌上的笔砚而已,所以他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连同《补笔谈》、《续笔谈》,总共30卷,涉及军事、法律、文艺、考古、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农医、工程等学科,其中关于科技的条目占一半的篇幅。所记录的科技成就有许多都列为世界第一:如根据化石推断古代气候的变迁,比西欧早400多年;用流水侵蚀学说解释华北平原和雁荡山脉的成因,比西方类似学说早700余年;《十二气历》比欧洲萧伯纳的农历早800年;计算出围棋局总数是3361,并且估计它的布局方式可连写几十万字,这也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计算结果……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认为:“沈括可算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一个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在一篇文章上写道:像沈括这样多才多艺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一个人。我把沈括称为中国数学家的模范人物或理想人物,是很恰当的。”

宋元数学四大名家

中国古代数学经过从汉到唐1000多年的发展,在宋元时期(10—14世纪)达到了最高峰。宋元时期是以筹算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数学的鼎盛时期,其发展速度之快、数学著作出现之多和取得成就之高,都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尤其是从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初叶,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陆续出现了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四位著名的大数学家;他们是宋元数学的杰出代表。

秦九韶(1202—1261),字道古,鲁郡(今山东兖州)人,生于四川。青年时代,秦九韶随父亲来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学习天文历法和数学。宝庆元年(1225年),秦九韶随父返回四川,绍定六年(1233年)前后做过县尉。

端平二年(1235年),秦九韶离开四川。后来做过蕲州(今湖北蕲春)通判及和州(今安徽和县)守。淳四年(1244年)担任建康通判;同年十一月,因母丧回家守孝。在守孝的3年时间里,秦九韶埋头著述,于淳七年(1247年)完成巨著《数书九章》。时人称赞秦九韶“性极机巧,星象、音律、算术以及营造等事无不精究”。

守孝期满后,秦九韶又去做官,开始热衷于功名利禄。他攀附权臣贾似道,于宝六年(1258年)任琼州(今海南海口)守。后又追随吴潜,于开庆元年(1259年)任司农寺丞。景定元年(1260年),吴潜罢相,秦九韶受到牵连,被贬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在任所。

《数书九章》共18卷81题,按用途分为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9类。该书突出的成就是对“大衍求一术”(整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解法)和“正负开方术”(数字高次方程的求正根法)的研究;其中的“大衍求一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李冶(1192—1279),生于金代大兴城(今北京)的一个官僚家庭。童年的李冶独自在元氏(今河北元氏)求学。1230年,李冶往洛阳应试,中词赋科进士。初授高陵(今陕西高陵)主簿,没有赴任,后担任钧州知事。1232年,蒙古军攻破钧州城,李冶弃职隐居晋北峰山(今山西绛县)一带。在此期间,他完成了数学名著《测圆海镜》。

1251年左右李冶回到元氏,并在封龙山买下田产。与张德辉和元裕的交往最密,当时人称“龙山三老”。

1257年5月,忽必烈召见李冶于上都(今内蒙古多伦附近)。他的回答得到忽必烈的赞赏。1261年,忽必烈征召李冶,遭到拒绝。1265年李冶被召为翰林学士,任职1年,以老病辞去。辞职后李冶隐居封龙山,1279年卒。

《测圆海镜》共12卷,收170个问题,是最早记述“天元术”的著作。李冶还写了《益古演段》,共3卷64个问题,是学习“天元术”的入门书。

杨辉(约13世纪中叶),字谦光,杭州人。生平事迹史载很少。他一生中写过许多数学著作,有《详解九章算法》12卷、《日用算法》2卷和《杨辉算法》7卷。在这些著作里收录了不少现已失传的、古代各类数学著作中非常有价值的算题和算法,为后世保存了十分宝贵的古代数学资料。

朱世杰(约13世纪末14世纪初人),字汉卿,号松庭,河北人。他著的《四元玉鉴》和《算学启蒙》是我国古代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既有以天元术和高次方程的解法等为代表的北方数学成就,也有日用和商用算法、各种歌诀等南方数学的成就。朱世杰不仅全面继承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遗产,而且还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宋元四大数学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次证明:宋元数学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高峰,代表着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奋战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江苏金坛人。华罗庚自幼家境贫困,身有残疾,初中毕业后不久即辍学,但他自强不息,勤奋自学,1929年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被熊庆来慧眼发现,推荐到清华大学任算学系助理兼管理员。华罗庚如鱼得水,努力学习数学,同时自修英文、德文。至1933年,华罗庚的水平与能力为大家所认识,被破格提升为助教,教授微积分课。他在解析数论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出色成果,包括华林问题、哥德巴赫猜想、塔里问题研究。1936年,维纳将华罗庚推荐给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数学家哈代,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在英国华罗庚致力于解析数论,特别是圆法与三角和估计的研究。1938年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致力多项研究。1941年,他完成了总结性的主要著作《堆垒素数论》。1946年赴美,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数理化学部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副院长等职,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与多变函数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多项成果成为数学领域的经典内容,如数论中的华氏不等式、维诺格拉多夫—华氏中值定理、华—王(元)方法、代数中的嘉当—布劳威尔—华定理、多变函数论中的华氏算子法等。他一生发表论文150多篇,10余部专著,有些已列入20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他又是杰出的数学教育家,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数学家,并为应用数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他在出席日本国际数学大会时,因心脏病突发倒在演讲台上。

数学家吴文俊

同类推荐
  •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

    《学校网络安全与教育活动》立足学校教育与管理,理论结合实践,是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校长、老师们集思广益、辛勤笔耕的结晶。注重实际,使学者学了感觉有用,确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得上;针对性较强,主要面向师范生和一线中小学老师;与实际结合紧密,尤其与“新课改”联系密切。
  • 像他们那样:激情·团结·人品

    像他们那样:激情·团结·人品

    《榜样的力量·像他们那样:激情·团结·人品》主要内容包括激情篇、团结篇、人品篇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与激情、团结、人品有关的名人故事。比如用微笑和热情置换成就和幸福的王凤莲、在困难中依然坚持不懈的霍金、通过不断学习,最终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邓稼先,还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国女排五连冠团体……语言通俗易懂、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多彩。鼓励、引导青少年以他们为榜样,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 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

    本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职业类型与发展趋势;农科职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个性差异与职业;职业素质准备;现代就业观念;就业与求职方法等。
  • 促使青少年海洋科考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促使青少年海洋科考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

    课堂教学的智慧与创新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五册,本书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创新,用浓笔为我们诠释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如何独辟蹊径打造优秀的课堂教学。其中的课堂创新、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指引教师完成教学创新和提升的智慧书。
热门推荐
  • 粉绿年华

    粉绿年华

    流言蜚语,是伤害不到你的,生活压力,是伤害不到你。重新做自己,拥有新的心跳吧。泡沫音瑶处女作小说。欢迎阅读。
  • 崩天罚仙

    崩天罚仙

    在浩瀚的星河之中,有着一个这样的世界,崇尚强者,强者可得到一切,弱者只能摇尾乞怜!一个来自地球的少年,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 父母是孩子的贴身医生

    父母是孩子的贴身医生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介绍父母了解或掌握的应对宝宝常见病的知识,包括从细节认识宝宝的感冒、咳嗽、发热、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皮肤湿疹等的防治和视力、口腔的保健。下篇介绍提高宝宝免疫力,远离疾病的饮食营养知识。其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年轻爸爸妈妈们阅读。
  • 狼宴

    狼宴

    我是的十二代贪狼王,雪夜冥曦,收到我父亲的委托带着我的心腹们来到人间开始寻找可以为群狼盛宴献祭的那个女孩。可是盯上哪个女孩的。。。好像不只我们啊。。
  • 云起京华:倾世废后三生恋

    云起京华:倾世废后三生恋

    直接看新书——《邪帝放狠招:请妃进宫》:白发少帝水木良缘——宁可负了兲下,唯不负卿;借我一生一世,暖一朵铃兰花开。
  • 赵佗

    赵佗

    本书介绍了秦朝将领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秦拓南疆,屠睢裹尸;史禄凿渠,赵佗戍越;秦开三郡,番禺首县等。
  • 拳武

    拳武

    三千年后地球上因核能量爆炸而使DNA异变,实现基因异变后的生物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人类也无法脱离这样的命运。生物变得强大神奇且强悍,人类也一样拥有如武者般毁灭性的力量,经过几个世纪武学的洗礼,全人类都十分的崇尚武学。而在全世界皆学武格斗的情况下,综合了东方和西方的武也成为了每一所学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就连用高科技种田地的农民也会格斗,生命的旅程会是怎样一翻光景……将由本人带你穿越时空到三千年以后的地球,去感受一个不一样的地球,不一样的重生故事,不一样……
  • 众生祭

    众生祭

    摆天地局,执众生棋,亿万年守望,只为佳人归来。
  • EXO你们叫我如何选择

    EXO你们叫我如何选择

    “笨蛋,你喜欢我怎么不早点告诉我!”他一把将对面的她拉到怀里他在她耳边轻轻喃道“我爱你!”他用了一句自己对着镜子练习了无数遍的中文。她说这是她听过最美的情话!-------------------------------那年他32,她28,他对她说,他要结婚了新娘不是你。她极力挽留,当年他说过要照顾她一生一世。“对不起。”这三个字让她痛彻心扉。他的结婚日子是6月6日,因为他记得她说过她最喜欢的数字是6。结婚当日,她不顾一切,将他拉走...
  • 又到换届啦

    又到换届啦

    滨江市即将换届之前,市长张东从市里到蜀都省时,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严重车祸,当场因公殉职了。随后,滨江市发生了一连串罕见的事件:桥头堵车上访、娱乐城枪案、绑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