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养分
你了解小学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吗
小学阶段从六岁到十一二岁,小学生大致处于童年期,其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下: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相对稳定和平衡,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
小学生的骨骼系统处于形成阶段,骨化还没有完成。手部肌肉正在发育。因此,要注意小学生正确的坐立姿势,要注意锻炼他们的小的肌肉活动,逐步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
小学阶段儿童的大脑机能正在完善。他们大脑皮质的分析及综合机能在发展,第二信号系统发展明显,两种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亦在不断发展。这为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不随意性活动向随意性活动过渡,提供了生理基础。
小学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使他们过度疲劳或过度紧张。
你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吗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下:
1.感觉和知觉。儿童的视敏度(指从一定距离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学校要注意教室的光线和座位的安排,保护儿童视力。儿童手的运动觉也在逐渐发展,但因为手指和手腕骨骼还没有完全骨化,书写时间不能太长,字不能写得太小。他们在观察中,常注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能引起直接情绪反应、情绪态度的客体或客体的特性、属性、特点,而忽略主要的东西。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缺乏顺序,缺乏系统性,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
2.注意。有意注意不断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低年级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组织教学特别重要。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经常带有感情色彩,教师可以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看出他们是否在听讲。小学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注意集中性和稳定性,扩大他们注意的范围,培养他们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
3.记忆。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向于机械记忆,随着教学活动逐渐发展,记忆水平随之提高,有意记忆也得到发展,并成为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记忆比词的逻辑记忆较为发展,直观的形象记忆最容易建立,具体语词记忆也比较容易建立,而抽象语词记忆则较难建立,所以,对小学生要重视直观教学。
4.思维。小学儿童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小学低年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到小学中高年级,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加。小学生思维的自觉性、灵活性较差。
5.情感。小学生的道德感逐步发展起来,但他们的道德感还是狭隘、模糊的,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儿童的理智感也获得发展,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优良的学风、校风,优良传统的教育,对道德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的发展起很大作用。
6.自我意识。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很差,常以家长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为标准。从中年级开始,儿童才逐渐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同学、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把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教师和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及时评价以及自身言行的潜移默化,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有很大作用。
7.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小学生对道德意识的理解比较肤浅和表面,如分不清“勇敢”和“冒险”。他们对道德行为的评价常有很大片面性。小学生常有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脱节现象。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同时严格要求儿童,培养儿童言行一致的优良道德品质。
你了解初中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吗
根据我国的学制,学生从十一二岁进入初中,学习三年或四年,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由儿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常称少年期。
初中生是身体的各个系统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女孩一般比男孩早两年左右进入青春发育期。
初中生骨骼系统迅速发展,但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尚未完成骨化过程。他们如果姿势不正或负荷过重都容易造成脊柱歪曲变形。肌肉也在很快发育,肌肉力量大大增强,但尚未发育完善,易产生疲劳。
由于身体的迅速发展,它的各部分之间以及整个有机体和环境之间常常暂时失去平衡。因此动作常常不协调、不灵巧,显得笨拙。
由于心脏加大与血管直径增大不适应,常导致血压升高、头晕、心搏过速、头痛、易疲劳等现象。
初中生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使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太稳定,时而高度兴奋,时而无精打采。
初中生生理发痛最主要特征是性开始成熟。少年期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展表现在第一、第二性特征上,即生殖器官的发育和体态上出现新的特征。女少年从十一二岁进入性成熟期,男少年晚两年。当前男女少年性成熟有提前发生的趋势。
你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吗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下:
1.感觉和知觉。各种感觉的发展达到完善,感受性的发展达到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如在听觉方面已有相当的辨别音阶的能力。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明显的发展,能了解抽象的几何空间,但在了解较为复杂的空间关系时,还需直观表象的支持。
2.注意。能够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和集中性,注意的转移能力,也有相应的发展,注意的范围和分配能力也有相应的扩大和提高。初中生注意的外部表现不如小学生明显,有时不注意听课也不易为教师发觉。
3.记忆。记忆量有了增长,单位时间内的记忆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意义识记能力迅速发展,有的学生能运用各种联想、编拟提纲、找出重点和按意义分类等间接方式进行熟记。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各种有效的识记方法。初中生词的抽象记忆能力进一步发展,但对具体材料的识记的指标仍然高于对词的识记的指标。
4.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其中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思维,在逐步向“理论型”思维过渡。日益掌握更多的抽象概念和概念系统,归纳推理的水平高于演绎推理的水平。
5.情感。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表现出少年特有的热情,但不善于自制。此时抗拒性反应处于高峰。
6.自我意识。随着少年独立性、自觉性的发展,自我评价能力也得到发展,能从行为的表现及其社会意义去评价别人;评价别人比较清楚,但常带片面性,评价自己比较模糊。
7.成人感。少年期的主要特征是“成人感”的产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不再把他们当作儿童。因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时期,就出现了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学习和生活上,一方面愿意独立,另一方面又离不开教师、父母的帮助,所以,心理学家称少年期为“心理性断乳期”。
小学生学习活动有哪些特点
幼儿以游戏为主,小学生则以学习为主。小学生学习活动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的意义,他们会感到学习并不像游戏那样轻松。学习是一种需要努力和自我节制的活动,小学生有可能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由于分数带有教师评价的性质,所以取得高分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初动机,成为学习的直接目的。
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态度常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比较被动,需要督促和检查。从儿童一入学就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抓常规训练,养成儿童自觉地遵守学习纪律和组织纪律的行为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等优良的学习品质。
在学习兴趣上,低年级儿童往往表现出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如上课时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抄写,他们就比较感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常常和自己对成绩的满足感的体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
教师的威信是低年级教学和教育的重要前提,低年级教学和教育的效果是同教师成为学生不可怀疑的权威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威信。
初中生学习活动有哪些特点
初中与小学有许多不同。初中科目增多,各门学科接近于科学体系;各门课程有各自的任课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要求学生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习上的变化,防止学习成绩下滑。
初中生对老师的态度开始具有独立的评价,对不同教师在态度上发生分化,喜欢那些知识渊博、教学生动、态度公正、为人和蔼的教师。
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已逐步成为主导的动机。
初中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容易发生兴趣分散和不稳定现象。他们的兴趣有更大的分化性和选择性,表现出对某些活动或学科特别偏爱。
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学习态度上主观因素开始起主要作用。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活动有哪些特点
根据我国的学制,高中生大致为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处于青年初期。这一时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
1.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身体发育基本成熟。生理发展相对平稳,最后完成性的成熟。身高接近成人,体重增加,骨骼已骨化,肌肉力量增长迅速。神经系统发展逐渐成熟,血压均衡,内分泌系统协调,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稳定。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感知和观察方面,比初中生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稳定性。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有了发展,能很好地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注意的范围已相当开阔。记忆已达到成熟水平,已更多地运用意义识记的方法,较少运用机械识记的方法,能自觉地检查记忆的效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思维发展则表现为:开始形成理论思维,具有组织性和深刻性,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情感丰富、强烈,并具有两极性,容易把自己的情感投向所感知的对象,沉浸于大自然,或文艺作品,或音乐,或体育。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制力增强,开始带有文饰和内隐的特点。集体对高中生自我意识有重要影响,他们有自己的小集体。他们重视友谊,易把友谊带上理想色彩。高中生富有理想,向往未来,追求美好的前景。高中阶段是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此时,世界观还不很成熟,不很稳定,对人生和世界的评价还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
3.学习活动的特点。高中生对各门学科持有选择性态度,这种选择是和未来职业的指向性联系在一起的,把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当作学习活动的动机。学习动机的建立更自觉、更稳定。
如何使学生养成读的习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获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学习一切开启智慧的学说,接受先哲、贤人的思想。
指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人格的有效途径,是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读报、说话、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打好基础。如何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指导呢?
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小就感到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学生一般对故事都感兴趣,看故事就是阅读的第一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读的内容逐步加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阅读的兴趣。
2.奖励书籍作为手段:学生在学习、运动等方面有了进步,老师经常会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而奖励书籍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3.养成做阅读笔记:一开始,可以指导学生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词汇下面划线或划圈,也可以在书上写些阅读的心得体会等。
4.收集书中精美的句子与词汇:让学生备一本专用的本子,把书中的精彩的句子和词汇记下来,作为以后写作的参考资料。
5.写读书心得:在学生的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引导学生动笔写读书心得,这是阅读的高要求。如果学生的阅读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不必做此事,否则会有不良后果,使阅读、写作均告失败。
如何使学生养成写字的习惯
“写”是一种心智操作活动,是将内部心理活动转化成外部行为表现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人的学习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写”是一种信息的输出,它与“读”相对应,是信息加工后表达智慧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写的习惯的养成,既是一种心智训练,更是一种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写”的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又该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写字”的良好习惯呢?
1.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现在的许多学生之所以写不好字,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写字缺乏足够的兴趣。对写字的态度不积极、不主动,因此,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尤为重要,它是一个动力系统、诱发因素。
学生在学写字的过程中,往往会因活动的简单枯燥而丧失写字的兴趣,这是许多教师在训练学生写字的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应引起重视。在学生学写字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他们的写字活动不断予以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使他们在学写字的过程中能不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写字的积极性。
2.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在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作为技术层面上的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从小养成的良好写字姿势将会终生享用。写字的姿势主要是指学生在写字过程中采取的身体动作姿态,它是学生写字时的固定化行为方式。如何端正写的姿势呢?不妨从以下的做法中加以尝试。
(1)挺胸收腹,端正坐姿:现在的许多学生做作业时喜欢趴在桌子上,或者弓背弯腰,这些姿势都是错误、不健康的,对学生生长发育不利。正确的写字姿势应该是“挺胸收腹,坐正姿势”,其动作要领是:胸部挺起,腰部挺直,腹部收紧,双腿自然分开,并与地面垂直向下,头部微微向下,成45度角。
(2)保持距离,手眼协调:坐正姿势后,最要紧的就是写字时应保持两个距离:一个是身体与桌子之间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另一个是眼睛与书本之间保持40~50厘米。此外,写字时手眼运动的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做到“手到眼到、眼到手到”,“手眼互动、相互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