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31800000007

第7章 人的发展规律对于教育意味着什么(1)

我们进行教育的对象是孩子,要想实现教育的价值,达到我们期望的结果,首先我们的教育必须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的。换一个角度说,我们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把孩子当成是一个人,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要求,有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方式的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把他们当成是和我们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即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

在很多家庭里,亲子关系很紧张,像是敌对的两方,孩子时刻提防家长,家长时刻监视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的孩子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人的发展规律对于教育而言意味着什么?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深层发掘出孩子的潜力,我们的教育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双方共赢。也就是说,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进行的教育才是培养人才的教育。

一、培养孩子从兴趣开始

我们常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才想要去学习和接近。而且对一个人成长至关重要的是兴趣,是爱好,是特长,这也是培养孩子的核心。把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作为培养孩子的起点,这是教育实现的根本基础,是我们家长对孩子的责任。

兴趣是培养的,孩子在成长中形成什么样的兴趣,与家长的引导不无关系。如果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角度看,小学确实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好时期。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作为家长时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我将培养他什么兴趣?我什么时候开始培养?怎样培养?我对他的兴趣发展将持怎样的态度,并期待怎样的结果?”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所必须面对的难题。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相同,家长需要自己探索。这里介绍一些经验,仅供参考。

在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中存在这样两个极端:要么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在强制与逼迫中,孩子的兴趣一个一个被放弃,剩下的只有书本,只有分数;要么让孩子什么都学,学舞蹈,学钢琴,学书法,学英语,没有找到孩子真正的兴趣,也将孩子的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而且后者的负面影响更大。

我们的家长喜欢把孩子送去兴趣班,看似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于是,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每到双休日,满怀期望的父母,带着极不情愿的孩子背着琴、拿着画夹奔波于各个兴趣班之间,家长们着急上火,孩子也苦不堪言。兴趣班上得如此辛苦,“兴趣”从何而来?兴趣班,如果没有兴趣,就成了兴趣的刑场。相反,过分勉强孩子学习会适得其反,会让孩子真正的兴趣在辛苦的学习中泯灭。

这些现象并不少见。这些家长也无不心存善愿,怀着对孩子的美好愿望和期待,尽心尽力地培养着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一心一意地为孩子设计着美好的未来。他们好心办成坏事的原因往往在于没有找到孩子的兴趣,或是把自己的兴趣强加于孩子,当作孩子的兴趣进行培养,或是把别的孩子的兴趣当作自己孩子的兴趣,看到别的孩子学钢琴,就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看到别的孩子珠心算不错,就又要求自己的孩子学珠心算……时刻追在别人的兴趣后面,不仅不给孩子主见,不尊重孩子的选择,自己也没有目标,或者干脆让孩子学完钢琴、学书法……给孩子报了一堆的兴趣班,希望在众多的兴趣中能找到孩子的兴趣,但家长的误区也值得警惕。

我们的家长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的未来不应该由家长去设计,也绝不是家长可以设计的。人的兴趣不仅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这是我们对孩子培养的出发点,也是立足点。

孩子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玉石,他是有灵性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孩子学东西一学就会,而且不管是什么,样样爱学。而且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新鲜,而且这种新鲜感往往是三分钟的热度。只有真正适合孩子并且孩子感兴趣的,才有培养的价值,才有培养的希望,才值得培养。所以作为家长,发现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是培养孩子的起点。兴趣的选择就像雕琢一块玉石定型一样,决定了教育的成败。

孩子兴趣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兴趣,也必得有一长段时间的准备。在这段时间中,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为孩子的兴趣的生长提供机会和环境。

同时你得用心去走近,去了解,去发现你的孩子,去寻找适合孩子培养的方向,看到他的长处,他的兴趣,能从中找到孩子那与生俱来的潜质。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某种活动发生兴趣,你就得积极地去帮助孩子去活动,去实践,去发展。孩子的兴趣也许起初只是新鲜感,只有经过引导和发现才能成为真正的兴趣。

在成长之初,你根本发现不了孩子对哪方面感兴趣,也看不出他哪方面较为擅长,这时候就需要你有意地设计一些活动,去诱发孩子的参与,去刺激孩子的投入,并借此发掘孩子的兴趣。

只有家长用心去诱导,去刺激,去发掘,才能为孩子找到适合他发展的趣所在。让孩子对学习像做游戏一样,慢慢地产生兴趣,使孩子自己愿意去学,这才是兴趣的开始。

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时,父母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盲目地为孩子报兴趣班,在给孩子报班之前,一定要调查清楚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让孩子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是激发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最佳方法。兴趣班必须是孩子真正有兴趣的才行。

2.孩子时常会表现出诸多兴趣,家长要选择其中一二,来作为培养孩子的方向。不要把那些孩子不感兴趣的,不符合孩子特点的,不能满足孩子需要的拿来培养,否则只会走向家长愿望的反面。

3.上兴趣班的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如果纯粹是为了学一技之长的功利目的,非要让孩子达到某种水平,而不考虑孩子的兴趣所在,那这种兴趣班只会成为孩子的负担,所以要明确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

4.不要多管齐下,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一到两种兴趣。同时要求孩子上几个兴趣班,会分散他的注意力,结果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同时也会加重孩子的负担,甚至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二、突破教育的千人一面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有一群孩子高高兴兴地来学校上课,他们刚入学报到的时候有的是圆脑袋,有的是三角形脑袋,还有的是不规则多边形的脑袋,各种各样的脑袋,带着各种各样的思维来到了同一个班。给他们上课的老师是一个正方形的脑袋,三年过去了,孩子们都毕业了,等他们走出校门的时候,他们形形色色的脑袋统一变成了正方形的了。很明显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追求统一性,多种脑袋变成一个模式,就是要变成全国几亿个脑袋用一种思维模式思考。还有一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师左手举着一个大榔头,右手拿着一个个统一生产的螺丝帽,学生——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螺丝们从老师的手下经过,被强行带上了并不合适的螺丝帽。这也是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塞进同一个模子里。

这种教育即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的教育,它表现为无视或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不顾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体地区、学校的特殊性,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育内容、统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这样的流水线似的教育模式生产的人才是以批计量的,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不是批量生产的人才,我们需要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可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这是中国当代教育面临的困惑。整齐划一性是中国当代教育的痼疾之一,其中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的“应试教育”的屡禁不止是其主要原因。要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就要打破整齐划一性的束缚,要变传统教育为现代教育、“应试教育”

为素质教育,就必须推行个性化。个性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即尊重人和人的个性,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

简言之就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渗入个性教育,老师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把孩子当成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来对待。

老师要善于观察,弄清孩子的性格、气质、能力,他的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也就是说对学生有充分的、全面的了解。这是老师在教育中做好因材施教的根本。在教育中,还要变更老师和孩子的不平等的关系,成为心灵相互沟通和平等对话的朋友关系。

2.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是我们的社会精彩的原因。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让孩子知道自己个性的优缺点,有助于他们有自知之明,也有知人之智,从而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孩子了解自己,可以让孩子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孩子完善自己,而且也有助于老师开展班级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

3.实行民主制。

有些老师仍保持着传统的家长制作风和简单粗暴的方法,这些都会严重扭曲甚至扼杀孩子个性的发展。要实现个性化教育,首先要突破家长制作风。给学生发言和表达自己的机会,听听孩子的话,有时可以缓解教育中的冲突和不和谐因素。让孩子参与到教育中来,成为教育的主体。

4.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个性各有千秋,任何一种个性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班级中每种类型的人都有,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的类型与特点,有意识地调控学生个性的消极因素,充分发挥其积极的特征,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人的个性特质,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容易使个性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5.以健康个性培养健康个性。

好的教师总是不仅注意言传,而且很注意身教。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教师的个性是健康的,才能使学生养成健康的个性,作为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富有个性。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服饰也是教师内在个性的外化显现。注意发扬民主,注重发挥个性影响力。

三、对“填鸭式教育”说不

“厚德福”是北京最道地的北方馆子,在这里我第一次看见填鸭,听到填鸭的道理,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久已闻名的填鸭式教育。

我从厚德福一位伙计那里得到的填鸭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买鸭皮。先把那些皮儿可能长肥的鸭儿买来。皮儿不可能长肥的鸭就不要。这要靠选择。目光好、选择准确,那么喂它半月二十天就会长得肥。这好像是传统学校的入学考试。

第二步:预备填料。此地用的填料是四分米六分黑面,搓成“食指”大小的小条,填入鸭儿的食道。每天填三餐,每餐填八条,费钱八分。这好比是预备现成教材,按照一定钟点上课,全体一律受教,不管个性如何。在教育里面有不少的办法和填鸭相仿。一心一意指望学生们快快地照他主观设定的模样长成,使他和他的主顾可以享受,只须如此的填鸭式教育。

厚德福的朋友还告诉我,北方的填料跟四川有些不同。北方一般是面粉、高粱、麸子拌起来用,有时也用玉米。我说四川玉米价钱低,为什么不用玉米呢?他说,那儿鸭子喉咙小,用玉米填下去会把鸭子胀死;因为填死几只鸭,我们才知道玉米对于四川鸭不适用。我建意教育者有这样的考虑,材料如果用得不对,鸭可以被填死,那么学生“被填死的”有多少啊!

现在在中国的教育中应用很广泛的还是填鸭式教育,就是把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就像我们的大教育家陶行知描述的那样,它只充分地把老师和书本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毫无创造性可言。这是中国现行的考试制度带来的直接后果,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国家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这也需要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由于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之下,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过分追求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孩子有很多是高分低能的,看起来就像填食后的鸭子。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才见到了这样一些人才:有人只对画重点、押题、记笔记有兴趣;有的孩子虽然钢琴、小号九级水平,但却没有音乐素养,在他的表演中我们听到的只有音符,而不是音乐;有的孩子善记历史年代,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记忆力优势,却缺乏历史素养,对我们的荣耀和屈辱盲目得让人心寒;有的孩子数学物理连获高分,却不会估算眼前建筑物的高度和占地面积;有的孩子中文系毕业了,却写不出一篇漂亮的文章来。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这样的人才。

这是我们的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应勇敢承担的责任。

我们的很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像一个填鸭匠,把“多长肉”——考出好成绩,当作唯一目标,于是今天“填”了明天再“填”,小学“填”了中学再“填”,这样的教育于孩子的成长有多大意义?我们的学生“填”出来可不算完,还要出去自己觅食,还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只是经过了填充的孩子,如何为自己打造一片广阔的天空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课外辅导班突然像一夜春风大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阵势,它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横扫了中国大地。许多父母把上辅导班、学艺术当作是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此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许多宝宝从上幼儿园就开始学珠算、学绘画,他们本应用来玩乐的时间都被填充了满满的课程,于是2岁能写字,3岁会算数,4岁讲英语的孩子屡见不鲜。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的。曾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神童”“天才”辈出,为了圆孩子和家长的天才梦,许多高等院校专门为此开办“少年班”,期望这些少年神童能成为爱因斯坦级的人物,但事实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圆满。

我们教育出了一个个准天才,但我们很难说他们是否快乐。

到他们长大以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恐怕更多的是无休止的填鸭。过大、过早的心理压力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逆反心理,导致孩子讨厌学习。在这些孩子心里,学习的过程已经让他们感到没意思了,天天都有许多不喜欢的任务等着自己去完成,简直是太可怕了。我们的教育非但没有培养出孩子超常的智慧,反而让他们产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既赔进了爸爸妈妈的许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又剥夺了孩子珍贵的欢乐和情趣,还可能影响宝宝以后对学习的兴趣,而且极可能因为错误的思维和习惯,造成孩子的正常思维紊乱。

同类推荐
  •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本书选取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角度出发,将伯明翰学派各个时期的受众理论归结为被动性解读、倾向性解读、多样性解读和抵抗性解读四种模式,探讨了不同时期受众理论的特征。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

    央视少儿频道是全国少儿频道的“领军人物”,是专业化的“绿色频道”,她的品牌化建设与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从电视研究微观入手,以小见大,以真实个案展示整体全局。以品牌栏目为关注点,以精品节目为切入点,从电视实务的角度,探讨频道从定位、理念、改版、构成体系、管理手段、节目设计和编排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展示了央视少儿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进程。
  •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收录了《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改革开放30年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国城市正进入品牌价值时代》、《五大趋势预示中国城市新价值》、《生活质量是检验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等文章。
  • 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

    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

    梁金豹编著的《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是大师随笔之一,《我的清华人文课笔记》从极具时代感和现实性的热点问题入手,将那些具有鲜明人文精神的典型性范文归纳为不同主题进行专题式探讨、训练。打破古今中外的知识壁垒,打通文、史、哲的知识链接体系,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和开放的认知空间,提升综合人文素质,也能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情感世界和人格塑造的需要。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热门推荐
  • 散落小姐异世录

    散落小姐异世录

    为了救朋友,她用死亡开启了异世界的门扉,又被千族之王从人鱼的手中救回。“你已经是死人了,想要延续生命可以,但必须用人身自由交换。”签下契约以后,那个年少且傲慢邪魅的千族之王,竟然一口咬在她的锁骨上!不知自身神秘力量的少女,相继邂逅其它五族的王,皆因这份神秘力量与她结缘。究竟是利用、还是怜爱,少女不思议的异国冒险,究竟能否揭开她自身的谜团?这是一个里世界,以人鱼和人类为两极并相互对峙,天空中悬挂着一金一紫的两个月亮,两个月亮以五年为周期,大小交替,而她到来的那一天,正是金色月亮处于劣势,人类被人鱼压制的危险时期。人族皆明哲保身,各族都在寻找得救的办法,而她的到来,究竟是偶然,还是注定……
  • 灵源尽头

    灵源尽头

    灵,天地精华也。灵女娲借灵源造天地。天衍阴阳,地生五行。阴沉地渊化魔,阳升天垣成灵。五行自成世界,诸物皆生。魔不堪地之束缚,杀万灵,噬五行,娲震怒封于灵源尽头。亘古亿年,魔妄破源印,引诸魔乱天下。娲悯生,传灵术,镇诸魔。魔之沉寂,心不死,待天毁地破,魔统灵源。灵源尽头,封印的魔,最后的灵。灵源尽头,带你走进灵的世界。本书慢热,微古风,不是后宫!!!主角也不无敌!!!
  • 周礼

    周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魔哪吒

    天魔哪吒

    修魔之人,不必刻意为善,也不须刻意为恶,本心所指,便是得道之途!天魔门弟子凌朱,为求修道契机,不惜自毁肉身,魂魄穿越时空,却投胎到了封神演义中哪吒的身上!顿时搅得天翻地覆,颠覆了整个封神世界!天地灵气为何会变得稀薄?封神榜中有何秘密?帝子辛真的是残暴无道的纣王么?乱世之中的神仙妖怪,猛将美女,又各自怀着怎样的目的?且看:《天魔哪吒》!
  • 荒凉一梦

    荒凉一梦

    “哼,什么池牛,我看根本就是无耻之尤,干脆叫你蚩尤好了”
  • 攸雪女孩:那年的她

    攸雪女孩:那年的她

    被命运抛弃莫名奇妙成为校花女神的眼中钉......他曾经深爱一个女孩多次被拒绝浮现报复动机她选择了谁…
  • 凶猛鬼夫你走开

    凶猛鬼夫你走开

    前几天过生日的时候,室友送给我一个精致的泥娃娃做礼物,从那天开始我夜夜H梦不断……
  • 丧尸危机之战

    丧尸危机之战

    突如其来的末世,丧尸横行的世界,毫无反抗的人们亲情、友情、爱情,在这危机时刻又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抉择当生命变得脆弱,死亡变得随处可见,活下去再也不是简单的三个字我们开始祈求能活过下一秒,但死亡的阴霾却一直跟随着我们的脚步这个世界注定是炼狱般的存在。丧尸不息,求生不止!TheWalkingDead(本书以同时间多线发展为特色)
  • 老子说五厨经

    老子说五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有法度:王洋律师解析家庭纠纷20例

    爱有法度:王洋律师解析家庭纠纷20例

    本书精选了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节目播出的,由王洋律师主讲的二十个案例。这二十个案例以家庭为主线,分成四个篇章:第一篇、《宝贝别哭》,讲述了,当夫妻关系出现裂痕,孩子的身心遭受重创,该如何救赎?第二篇、《当爱已不再》,讲述了,当海誓山盟灰飞烟灭,该如何面对已经死亡的婚姻?第三篇、《钱与情的博弈》,讲述了,当物欲战胜了情感与责任,该如何从金钱与情感的纠结中突围?第四篇、《越界的恶果》,讲述了,当旧爱被新欢所替代,该如何避免出轨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