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团十: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还是木椁生前声威赫赫,死后也随葬了无数奇珍异宝,那么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呢?这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遗憾的是《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太史公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
《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如果是铜棺或石棺,漆涂其外岂不是多此一举,而只有木棺使用涂漆才有其合理性。
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除非有皇帝特赐,个别功勋卓着的大臣和皇亲国戚才可使用。自命功劳大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怎么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他棺椁呢?
所谓“黄肠”指堆垒在棺椁外的黄心柏木枋,“题凑”指木枋的头一律向内排列。“黄肠题凑”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谜团十一:地宫内有没有空间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有“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如果李斯的这段话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
如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宫应该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仍是个谜。
谜团十二:地宫中真的有自动发射器吗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指的是那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设备。
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机关,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如何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谜团十三:秦始皇尸骨是否保存完好不管是铜棺还是木椁,肯定都是当时条件下最为珍贵的,那么,放置于其中的秦始皇的遗体是否完好保存下来了呢?这也是牵动人心的一大谜题。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很有可能完好地保存下来。
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但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当时正值酷暑。尸体未运多远,便开始腐烂并发出了熏人的恶臭味,为了防止臭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还派人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五十余天的长途颠簸,至九月才将尸体运回咸阳发丧。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时遗体保护经验,遗体保护须死后即刻着手处理,稍有延误,等到尸体本身开始变化就无能为力了。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烂,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谜团十四:秦始皇为何要在陵中布下兵马俑军阵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至今仍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如果说秦始皇当年修造这么多的陶俑、陶车、陶马是用来作为自己的陪葬,那他为什么要以如此规模宏大、严整有序的兵马俑军阵的形式来陪葬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学者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反映的是秦始皇生前的军事情况,但在具体问题上观点又不一致。
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实质上是按古代礼制“事死如事生”的要求特意设计的。因为秦始皇即位后,用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当时他率领千军万马南征北战,从而并吞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为了显示他生前的功绩,以军队的形式来陪葬似乎是一种必然。
有的学者认为,秦俑坑出土的这支秦代军队的大型群雕是秦始皇创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象征。秦俑坑大批兵马俑的军事阵容,正是秦始皇统治下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形象记录。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它是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
有的学者认为,秦兵马俑坑象征着驻在京城外的军队,可称之为宿卫军。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一号兵马俑军阵为右军,以战车和骑兵为主的二号兵马俑坑为左军,未建成的废弃坑当为四号坑,即拟议中的中军,三号兵马俑坑是统帅右、左、中三军的幕府。俑坑本身象征着屯兵的壁垒。三军拱卫京师,是秦始皇希图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一统江山的反映。有的学者则否定了“三军”之说,认为不存在四号坑的问题,秦俑军阵是由正、奇兵和指挥部组成的军阵。
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乃一项未竟工程,全部建成应有5个兵马俑坑。这个庞大的军阵按前、后、左、右、中配置兵力,实为秦代所演习的八种阵法中最基本的阵法方阵。方阵阵法的特点之一是“薄中厚方”,中军兵精而少,接敌的外围四队兵力较多。秦俑军阵正是按照“薄中厚方”的方阵法来配置兵力的。
还有学者认为,兵马俑三坑,不是象征左、中、右三军,而是反映秦代中央军的三个组成部分。三号坑绝非人们通常说的指挥部,它应该是象征郎中令统领的宫廷侍卫——郎卫,一号坑是反映卫尉统辖的宫城卫士,或称之为南军;二号坑是反映中尉统领的京师屯戍兵,可称之为北军。
对于三号坑,有人认为是军伍社宗,是用来进行军祭的,是作为在军祭祖的对象的社主和迁主以及安置社祖二主的地方。对于二号坑,有人提出是四兽阵,即弩兵阵为朱鸟阵,战车、步兵、骑兵混合阵为玄武阵,骑兵战车组成的阵为青龙阵,战车阵为白虎阵。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为《尉缭子》所云的“常阵”。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就是为始皇帝送葬的俑群。
虽然,秦始皇在地宫内建造兵马俑军阵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一时还无法确证。但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创造了一个历史的奇迹,它是秦始皇大帝留给后世的一笔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乃至是全世界最为宝贵的艺术瑰宝。
谜团十五:秦陵中为何不见皇后的陵寝从秦始皇陵的布局来看,内外城墙、寝殿、官署、珍兽坑、马厩坑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设施和用具应有尽有,安排十分严密。但至今令考古工作者不解的是:陵园内没有发现皇后陵寝。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秦始皇死后而皇后仍健在,秦王朝又很快覆灭,因此,仓促之中皇后未能安葬在陵园内。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陵园内也应该预留下皇后陵的位置,而始皇陵园内已无皇后陵的插足之处。
也有人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秦始皇未成年时,太后专权,****后宫,与宦官结党酿成叛乱,秦始皇有鉴于此,在亲理朝政后有意降低皇后的身份,不使她抛头露面,在修筑陵园时也是一墓独尊,不留皇后的墓穴。从古代文献来看,也的确不曾见到关于秦始皇皇后的记载,秦始皇究竟是否立过皇后,如果立过,他的皇后究竟是谁,这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谜团十六:火烧秦陵仅仅是一种燎祭方式,还是项羽所为千百年来,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楚霸王项羽火烧阿房宫和秦始皇陵的说法。但从《史记》“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作风严谨的司马迁并没有提到项羽曾焚烧秦陵,但许多学者仍旧认为项羽火烧秦陵的可能性最大。那么,项羽是否真的曾火烧秦陵呢?
根据最新的阿房宫遗址考古挖掘发现,前殿遗址20万平方米的勘探面积内只发现了几处火烧土遗迹。专家认为,这表明历史上有关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准确的,媒体也纷纷展开了“项羽没烧阿房宫”的报道。
根据遥感探测,考古人员也发现了秦陵区内有大面积的火烧土分布,同样考古人员在对秦陵陪葬坑的挖掘中也发现了大量火烧土和残余焦木。在对秦始皇陵陪葬坑的挖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号坑和二号坑也发现了火烧土,但在三号坑中却没有发现,但也不能就此断定秦陵没有遭到大面积的火烧,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挖掘、研究。
如果是项羽火烧了秦陵,那么陪葬坑里的珍宝为什么没有被运走?珍禽异兽坑虽然遭到了火烧,但坑内却完好保存着精美的铜鹤、铜鹅、铜鸭子等,这也确实让人费解。因此,专家推断,火烧陵墓很可能是当时的一种祭祀方式,即所谓的燎祭,这在已发现的秦代陵墓中并不少见。
以上谜团只是秦陵众多谜团之冰山一角。随着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测技术的实际运用,秦陵地宫终有一天将再次震惊全世界。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秦始皇带着“万世一统”的美梦告别了他精心构筑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宏伟基业。但“祖龙魂死秦犹在”,他虽没料到大秦统治会二世而亡,但他“万世一统”、“永偃戎兵”的英明卓见,却恩泽后人、永世不息。
公元前264年~前241年,古罗马与迦太基进行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47年~公元226年,帕提亚王国(在今伊朗高原一带,中国史籍称安息)时期。
公元前245年,古希腊的克达席布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发明压力泵、气枪等。
公元前234年~前149年,古罗马共和时期的政治家和农学家加图在世,着《农业志》,为现存最早的古罗马农书。
公元前240年,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测定出地球圆周长。
公元前218年~前201年,古罗马与迦太基进行第二次布匿战争。
秦二世——胡亥
胡亥,生于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少子,早年曾师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病死于巡行途中,胡亥凭借赵高与丞相李斯共同策划的“沙丘之变”,篡改诏书,逼死长兄扶苏,刑囚大将蒙恬,坐上了大秦王朝储君的位置。
公元前210年九月,秦始皇入葬骊山皇陵。十月,“太子”胡亥登上了大秦帝国皇帝的宝座,成为秦朝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史称秦二世。
胡亥登基后,任命赵高为郎中令。郎中令是秦帝国“九卿”之中最具有实权的官员,“掌宫殿掖门户”,负责保卫皇帝和上传下达,属官有大夫(“大夫掌议论”)、郎(“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谒者(“掌宾赞受事”)。总之,郎中令以皇帝警卫和机要秘书的身份,与皇帝关系最为亲近。赵高被任命为郎中令后,凭借着这一职务上的便利,经常在宫中侍奉皇帝。在赵高的怂恿下,秦二世祸国殃民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的举措相继出台。
秦二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他即位后,处处受赵高的愚弄,先是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又将营造骊山陵地下机弩的工匠都活埋在墓中。他怕诸公子和大臣不服,于是与赵高密谋,更改法律,诛杀诸公子、公主二十余人和秦始皇亲信大臣蒙恬、蒙毅等,株连者不计其数。当他的皇位巩固之后,便立刻纵情于声色犬马,豢养了无数的狗马禽兽,因为消费巨大,弄得咸阳粮草不足,便下令各郡县人民运输粮草到咸阳,沿途要自带干粮,不许吃咸阳300里内的粮食。
胡亥把秦始皇的奢侈残暴加以发扬光大,并且变本加厉。他听信赵高谗言,以谋反的罪名腰斩左丞相李斯,诛灭其三族,以防止矫诏篡位之事泄露出去。又迫使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自杀。随即,他任命赵高为中丞相,听任其专擅朝政,自己则独居深宫之中,使大臣很难见到他,致使众叛亲离。
其后,胡亥又承袭秦始皇弊政,继续修建秦始皇时未完成的阿房宫,并征调戍民5万人屯卫咸阳,徭役征发的对象更加扩大了。秦时不该服役的人住在闾里的左边,该服役的人住在闾里的右边。秦二世不仅把该服役的闾右征发完了,还把不该服役的闾左也征发了。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反秦斗争随即席卷关东地区。秦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投降项羽,刘邦带领的起义军,攻下武关。赵高恐诛罚及身,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合谋,乘秦二世斋于望夷宫,诈诏发兵围宫,令秦二世胡亥自杀。
秦二世皇帝在位三年,卒年23岁,死后照黔首(平民百姓)的身份和礼节葬于杜南(今陕西西安东南曲江池南岸)的宜春苑中,没有庙号和谥号。秦始皇曾梦想的千世万世的大秦王朝,也仅仅存在十五年,便“二世而亡”了。
当秦始皇极不情愿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千辛万苦创立起来的大秦王朝,会被自己曾经最为疼爱的小儿子胡亥在短短几年中就弄得灰飞烟灭。秦二世胡亥在中国历史上也开了“败家之子”的先河。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其功过让人一目了然,而秦二世胡亥却没有留下什么值得让人称道的东西,相反的是,他的残暴却丝毫不亚于他的父皇秦始皇,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胡亥的残暴并不同于秦始皇,秦始皇统治残暴的根源比较复杂,既有统治思想方面的因素,也有个人经历方面的因素。而秦二世的残暴则不同,他出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开始时期,忙于政务的秦始皇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管教这个小儿子,而胡亥年轻时代又处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横征暴敛的残酷统治时期,耳濡目染,自然也继承了父亲性格中残暴的一面。况且,胡亥的身边适时地出现了赵高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权宦官,使他的性格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以“快乐为本”,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玩乐皇帝”。
秦二世——胡亥
姓名:嬴胡亥
死因:被逼自杀
出生:公元前230年
享年:23岁
属相:马
年号:无
出生地: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庙号:无
祖籍: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谥号:无
父亲:秦始皇嬴政
母亲:胡姬
在位时间: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
安葬地:杜南宜春苑(今陕西西安东南曲江池南岸)
卒年:公元前207年
继任者:秦王子婴
在赵高的帮助下当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