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记载:关刀又名青龙偃月刀,相传是关羽创制。《三才图会·器用》记载:“惟关王偃月刀,刀势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话说桃园三结义之后,关羽和刘备、张飞收拾了许多军器,但挑来挑去,却没有一件称心顺手的。恰好,有个贩马的客商投奔庄上,听说刘备他们要为民除害,扶助汉室,便慷慨地送给他们好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还有五百公斤上等铁。这下可帮了他们大忙,当下便请来铁匠打造兵器和铠甲。
刘备喜欢使剑,要的是双股剑。
张飞擅长用矛,造了一把丈八蛇矛。
轮到关羽时,他一心要铸把宝刀。他记得当铁匠的父亲说过:刀具共有六等:铁刀、钢刀、纯钢刀、柔钢刀、青钢刀和宝刀。一般铁匠只会打铁刀和钢刀,所以一连造了几十把刀,他都左掂右掂,很不满意。至于纯钢刀,非技艺高超者打不了。后来,有个铁匠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打成青钢刀,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关羽一心要的是宝刀,又高价聘来一位颇有名气的老铁匠。他认准了的胡同走到底,执着地对老铁匠说:“铁百炼成钢,钢久炼纯柔,再炼成宝。你就大胆地炼下去,我到炉前助战!”老铁匠答应试试看。
日出日落,星转斗移。到了第十天晚上,铁匠们炼到最后一火时,已是三更时分,一轮弯弯的月儿挂在当空。
忽然,炉膛里喷出一道闪电,直冲关羽射来。关羽伸臂护脸,不防腕上被划开一道血口。那道闪电闪烁着血影,发出“咝咝”响声,直冲云霄,把地上映照得毫发毕现。铁匠们大惊失色,闪到一边,又听“轰隆、咔嚓”,如晴天霹雳,震撼人心。紧跟着,一条青龙降下来,落进炉子里,变成一把弯月大刀。
关羽和铁匠们近前细看:大刀锋刃朝上,形状如同仰面卧着的月牙儿,寒光嗖嗖,铮亮耀眼;刀刃上有一道韭菜叶形状的痕迹,像一线无色透明的冰;更神奇的是,刀面上还有一条活灵活现的青龙在游动哩。
关羽像慈母抚爱新生婴儿一样,忘情地抚拭着、鉴赏着,欢喜异常。他跳到院子当中抡砍了一番,果然是削铁如泥,吹毛断发。他高兴地给刀起名叫“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这时,他猛地想起逃出潼关之前,观音菩萨说过两句话:“待到涿州桃花开,青龙淬火还君来。”眼下的事实不正应了此话吗?
从此,关羽带着青龙偃月刀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因为刀身有千斤重,一般人拿不动,所以起先由两个关西大汉抬着,后来收服了“千斤力士”周仓,就由他一人扛着了。
据说关羽的丹凤眼平时总是眯缝着,不轻易睁开,一旦睁开就意味着要杀人了。周仓摸透了关羽的脾气,一看见关羽瞪大眼睛,就马上递过大刀。关羽抡起青龙刀来,既稳又准,“只一刀”,就把人杀了,从不虚脱。
民间流传一句话:“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