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3000000242

第242章 操控

熊庸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了,武烈侯与熊氏、隗氏、王氏组成了一个秘密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由宗室、楚系和老秦人三大势力构成。这是一股多么庞大的力量,熊庸都不敢想像这三大势力如果公开联手,将给咸阳宫以怎样的冲击,但每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势力与势力之间也有激烈的利益冲突,目前这四大家族能够坐在一起,当然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结果,公开结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在特殊时期特殊利益的驱动下,四大家族才会合作,他们所代表的三大势力才会联手操控政局。

今日,三大势力就在商议如何操控朝政,让政局向有利于三大势力的方向发展。

熊庸此刻才知道自己在武烈侯心目中的地位。虽然当初在蓼园的时侯,武烈侯说过,希望他承担起重建熊氏的重任,但那时候熊庸对政局了解有限,以年轻人特有的狂热心态看来,他要在熊氏的废墟中干一番事业,现在他总算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脱离了庞大的熊氏,他什么都不是,他也没有能力重建熊氏的辉煌,他必须继承熊氏,然后利用熊氏的力量再一次崛起。

这一代的熊氏将随着老太后的去世而凋落,这是大势所趋,谁也无力挽回。现在熊氏要做的就是为未来的复出做准备,他是熊氏下一代的中坚人物,他的使命就是重建熊氏的辉煌。

熊庸的心情非常复杂,既有对熊氏凋落的悲哀,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今天四大家族三大势力坐在一起商谈的内容就是未来,而设计未来的就是武烈侯。望着坐在上席从容淡定侃侃而谈的武烈侯,熊庸难以想像大秦和大秦各方势力的命运竟然操控在这样一位年轻君侯的手上,匪夷所思地事情,如非亲眼所见,他根本想像不到武烈侯竟然有如此颠覆乾坤的本事。

熊庸静静地听着武烈侯与熊炽、王贲和隗藏的密谈,用心分析着每句话背后的意思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变化。不久的将来,他将代替熊炽,成为熊氏家族的代表,参加这种控制天下命运的权力博弈中。想到整个天下都操控在自己手中,那种感觉实在是令人激动万分。

当前最为迫切的就是重新制定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方案,而这种方案的制定需要国策和军政财各方面具体政策的全方位配合,国策和具体政策的制定则需要三大势力控制朝政。

现在控制朝政的就是楚系外戚,但制定国策的却是君王和他的内廷大臣。

大秦中枢实际上就是内廷,内廷制定国策,外廷则主要负责执行。三公九卿都是中枢大员,参与国策的制定,但在实际运作中,君王和他的近侍大臣们牢牢控制着国策的制定权。

依照武烈侯的谋划,基本国策要修改,在“法治”的基础上辅以“礼治”,但“礼”、“法”之争延续几百年了,事实证明“以法治国”在争霸兼并中明显占据了上风,大秦的崛起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然而,今日“以法治国”的思想与早年的法家学术思想已经有很大区别了。

“礼治”不适应时代需要了,而“法治”又严重损害了贵族利益,不被贵族所接受,于是这两种学术思想自然开始了取长补短的过程,子夏和他的西河学派应运而生。子夏是“儒学礼治”思想过渡到“法家政术”思想的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正是因为有了西河学派的理论基础,魏国的变法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魏人公孙鞅更是在秦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法家学术思想也在进步,从公孙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到韩非的“法术势”之大成,而韩非的大成则得益于从师荀子,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礼治”思想,从而把“法治”思想推到了巅峰之境。

子夏的“变法经世”让儒学得以适应时代并发展,而荀子的“礼治”则融合了“法治”,就此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义”,而荀子的核心思想则是“礼”。荀子的“礼治”思想就是以礼义为主体,兼重于法,以“仁义”和“王道”来实现天下的统一。

宝鼎认为他不可能改变大秦延续了一百多年的“法治”国策,但秦王政在统一之后,把“法治”的“君权至上、中央集权”发挥到了巅峰,导致“法治”严重偏离了正常轨道,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所以他唯一要做的就是遏制“君权至上、中央集权”,而办法就是在国策中强行加入“礼治”中的某些可以被秦王政和中枢所能接受的思想,另外诸如墨家、道家、黄老之学等有利于大秦稳定和发展的思想也尽可能拿出来,去影响和干涉国策。

要实现以上目标,首先就要把具有这些不同治国理念的士人送进朝堂,或者让朝堂上三大势力中的官僚接受这些不同的治国理念。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学术文化上的百家争鸣,依托中原厚实的文化学术底蕴和西河、鬼谷等学派打造中土文化学术圣地,引导儒法合流,礼法统一,以此思想来影响和改造一批旧官僚,培育一批新官僚,二是官僚的选拔制度,必须坚持“以贤取才”,让更多具备“儒法合流、礼法统一”思想的士人进入官僚阶层,甚至成为新的贵族。

所以,对宝鼎这个利益集团来说,在中原创建大学府,进一步改革学府制度和完善选拔制度,才是整个谋划中的关键所在,是重中之重。

这个关键所在指向的目标就是“法治”与“礼治”合流统一,最终实现“外儒内法”,而在具体国策上的体现就是“君权至上”基础上的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郡县制体现了“法治”所追求的“中央集权”,而分封制则延续了“礼治”所追求的宗法等级制度和贵族世袭特权。

宝鼎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外儒内法”的“礼治”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央集权”是大势所趋,大秦若想避免崩溃的命运,就必须走这条路,但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它有阶段性,中央集权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历史经验来看,必须要以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来过度。当然,这个过度过程中避免不了内战,然而,它终究算是一种平稳过度,不至于像原有历史一样一个庞大帝国突然间轰然倾覆。

宝鼎有远大目标,而他所在的既得利益集团没有这种远见卓识,三大势力追求的是权力和利益,是分封制,是贵族世袭特权。从这一点出发,三大势力毫无例外地绝对支持宝鼎的谋划,并决心将其进行到底。

整个谋划中最重要的策略定下来了,那么军事上和财赋上的变革就顺理成章了。

军事上,宝鼎要推动中枢制定国防大策略,要制定以积极防御为核心的“守外虚内”之策,这个策略的关键是“守外”,秦军主力大兵团都在四方戍守边境和拓展疆土,那么兵团统率将拥有相当大的军权。当前老秦人控制着军队,宝鼎与老秦利益一致,命运更是休戚相关。此策一旦成功实施,将帮助本利益集团在未来政局中获得极大优势。

财赋上的变革牵扯的利益最为直接,也是博弈最激烈的地方。

吕不韦主政的时侯主张“以商富国”,但吕不韦尤其重视农耕的发展,毕竟粮食才是国之根本。吕不韦下台后,法家大臣推翻了“以商富国”的国策,主张“重农抑商”。吕不韦本来就“重农”,中枢要做的其实就是“抑商”,但现实摆在这里,中土诸侯并列,断绝商贸事实上就是自绝财路,所以“抑商”的目标随即指向了被巨商富贾所控制的一些命脉行业,比如盐铁,牧马苑,大兵作坊等等,中枢试图以“官营”来代替“私营”,把财富尽可能集中于王室金库,以充国资。

秦军拿下韩魏,占据中原,中枢马上决定打击中原巨商富贾,其目的很简单,就是“抑商”。本土巨商富贾牵扯的利益太大,动不了,那必然要从本土以外的巨商富贾开始动手。

中枢打击中原巨商富贾的理由其实非常充分,谁敢保证这些人不在暗中帮助韩魏叛逆举兵谋反?但此策危及到了宝鼎这个利益集团的谋划。

宝鼎要在中原打造文化学术圣地,他必然要赢得中原人的支持,但中原的王族和公卿贵族肯定要给无情镇压下去,能够给宝鼎以支持的只有中低层士人和巨商富贾,而巨商富贾和中原贵族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留下这些巨商富贾,把他们的利益和蓼园的利益紧紧捆到一起,宝鼎认为自己必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赢得中原人的支持。

宝鼎所提出来的这些基本国策和具体政策,与中枢所持的治国理念有直接冲突,双方必然有一场争斗。

但宝鼎这个利益集团掌握着“终极武器”,那就是老太后。

老太后还活着,她说话还有作用,她依旧可以干涉朝政,不过她的时间不多了,在她活着的有限时间内,宝鼎和本利益集团必须调整一系列的人事安排,以确保在她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本利益集团依旧可以影响和控制朝政。

楚系外戚公开跳出来支持武烈侯,秦王和中枢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楚系外戚和武烈侯做了交易,楚系外戚以国策上的支持来换取武烈侯对王统的支持。秦王必然愤怒,他目前没有理由对付武烈侯,只好把一肚子怨气暂时放在肚子里,伺机打击楚系。

楚系外戚这时候要考虑后路了。乘着老太后还在的时侯,主动“后撤”,远比老太后薨亡后被秦王血腥打击要好,可以保存下很多力量,将来还可以动用“隐蔽”力量展开反击,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昌文君熊炽主动请辞,把御史大夫的位置让出来,以平息秦王政的愤怒。御史大夫名为副丞相,主掌纠察百官,但事实上他就是内外廷的联系人,可以说是君王的首席大秘书,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秘书长了,是君王的近侍大臣,一般都由君王的亲信担任。

这个位置宝鼎觊觎以久,他绝对不会给关东人。历史上接替昌文君出任御史大夫的人可能就是冯劫,这其中是不是有其它人短暂代理就不得而知了,但现在宝鼎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个位置让给冯劫了,他必须抢到手,而公子腾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宗室这个身份在关键时刻还是大有作用。朝堂上争斗得如此厉害,关东人遭到楚系外戚和老秦人的联手夹击,秦王政也不会把这个位置送给老秦人,那么由宗室出任御史大夫就是皆大欢喜的事了。

公子腾出任御史大夫,他的内史职位就空了出来,而另一位宗室大臣公子豹是驷车庶长兼领卫尉,卫尉这个职位也可以拿出来,这样宝鼎又可以安排两个人。

“武烈侯可有合适人选?”熊炽问道。

这个人选必须得到老太后的许可,否则通过的可能性太小,这样老秦人就被排除在外,除了宗室大臣就是巴蜀人了。

“宗室中有一个合适人选。”宝鼎说道,“公子豹之子公子成,现为栎阳令。我举荐他出任内史一职。”

熊炽想了一下,微微点头,“如果你能说服公子豹让出卫尉一职,我想太后和大王也不好拒绝我们的举荐。”

“公子成出任内史,那么中枢当中就有四位宗室。”隗藏略略皱眉,“关东人一无所获,会不会极力阻止?”

“我也算中枢的一员?”宝鼎笑道。

“当然。”隗藏说道,“而且你这位封君的份量极重,你说句话差不多抵得上大半个中枢了。你没有看到咸阳为征询你的意见,特意派出两位位高权重的公卿做特使吗?”

“关东人要阻止,你们就想想办法嘛。”王贲对熊炽说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先把事情搞乱,然后乱中取胜。”

熊炽笑着连连点头,“好计。内史虽为上卿之一,参与中枢决策,但终究是京畿之守,连外廷大员都算不上,所以关东人要争也不会争内史,而是争御史大夫和卫尉这两个位置。御史大夫争不到,他们肯定要争卫尉。卫尉出入禁中,肯定是大王的近侍大臣之一,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啊。”

“三个位置,宗室拿了两个,剩下一个就是关东人和巴蜀人相争了。”王贲摇头叹道,“老秦人连边都粘不上,岂有此理。”

“有得必有失,况且老秦人刚刚复出,将来的机会多得是,何必急在这一刻。”宝鼎笑道,“以我看,卫尉一职,巴蜀人恐怕也拿不到。”

隗藏脸色微变,欲言又止。

“隗氏还是保持一贯风格,低调到底吧。”宝鼎说道,“我举荐陇西军统率李瑶出任卫尉卿,如何?”

熊炽等人先是愣了一下,陇西李,事前他们根本就没想到,旋即大家便明白了宝鼎的意图,心中不禁大为赞叹,神来之笔啊。

陇西李也算本土老秦人,但相比郿城孟西白、夏阳司马氏,那就差远了。正因为彼此间有距离,陇西李躲过了武安君之祸,但陇西李也想进一步,在老秦人日暮西山的情况下,通过与巴蜀隗氏的联姻,陇西李攀附上了楚系这颗大树。隗氏在楚系算是一个分支,实力有限,对陇西李的帮助也不大。

宝鼎出塞得到了陇西李的鼎力相助,而陇西李也因此重归老秦人阵营,但因为陇西李与楚系有联姻,所以他与老秦显贵之间的关系一时难以改善。去年蒙武败于河北战场,对帐下的裨将李信颇为不满,陇西李与关东人的关系随即变得紧张。

陇西李因为实力弱小,对各方势力都小心伺侯,哪个都不敢得罪,但结果把所有的势力都得罪了,现在的处境十分尴尬而艰难。

这时候,宝鼎拉陇西李一把,陇西李自然对他感激不尽,或许就此投向蓼园,而秦王政对陇西李的处境当然了解,这样一个被各方都不待见的人物当然能被他所接受。一个边缘人出现在中枢,对缓解朝堂上的激烈矛盾肯定有帮助。

宝鼎之所以想到陇西李,是因为李信曾经得到秦王政的信任。秦王政为什么信任一个陇西的少壮将领?最早他以为是楚系的关系,隗氏给了李信很大的帮助,但现在看来这个推测值得商榷。如果我现在拉陇西李一把,把陇西李送进中枢,陇西李会不会因此渐渐赢得秦王政的信任?假如历史上陇西李也曾进了中枢,那么秦王政信任李信的原因是不是就是来源于此?

宝鼎的神来一笔就这样突然出现了,而他的建议赢得了熊炽、王贲和隗藏的一致赞许。陇西李进中枢,对各方都有利,当然,最终的选择权还在陇西李手上,但以武烈侯如日中天的地位,相信陇西李的选择绝不会偏离众人的估猜。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海上霸主

    重生之海上霸主

    小职员刘致远遭遇车祸,重生为明嘉靖年间一文弱书生。他本想着就此过上风花雪月的幸福生活,可天不遂人愿,万恶的倭寇入侵,毁灭了他美好生活的梦想。走投无路之下,他被迫下海。众小弟:我们是海盗,快乐的海盗,专打海盗的海盗。东洋倭寇:俺们也是走投无路,才过海打劫的。尊敬的刘老大,放俺们一条活路走吧。刘:他娘的,我最恨你们这帮狗日的。你们再敢出海,我就把你们轰下海去喂王八。嘉靖皇帝:朕是个不想干活的懒人,以后你跑船,朕当皇帝,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可好?刘:什么?你还想闭关锁国?再不开放海禁,信不信我打到北京,把你们老朱家赶回凤阳老家种地去。西方海盗:俺们欧罗巴穷啊,尊敬的刘老大,收俺们当小弟吧。以后您吃肉,给俺们一点汤喝就行。刘:你们这帮混蛋,没素质没人品,想当我的小弟?门儿都没有。你们从哪来就滚回哪去,以后绝不允许你们踏入大海半步。因为:大海是我的领土,我是海上霸主。
  • 三国契

    三国契

    始皇帝的无字天书记录了什么?什么是天道?这乱世之中什么又是道?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三国,请君品藏
  • 小飞破明

    小飞破明

    现代愤青张飞,神志意外剥离,其精神感知逆时空飞行,意外传递给了万历末年一少年身上。稚气单纯的的梦想,敢爱敢恨的情怀……小飞糊里糊涂的开始了他在异世的潇洒人生。
  • 帝国崩溃前夜的那些事

    帝国崩溃前夜的那些事

    本书回顾了当年人类历史上风云变幻的大国没落,重温了那些繁华背后的破败衰落,以图为今人寻找镜鉴。本书共描写了七个大国:中国的汉、唐、元、明和外国的罗马、阿拉伯及日不落帝国。
  • 宋末水师

    宋末水师

    南宋末年,朝廷腐败,国势衰颓,奸臣当道,陷害忠良,百姓无所依靠,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外政更是不堪,军事上与蒙古作战屡战屡败,败军覆师,空耗国力。公元1255年,蒙古出兵经甘肃、四川至云南,灭亡大理段氏政权,平定云南全境,实现了对南宋实行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圈。蒙古大军枕戈待旦,随时南下灭宋。宋室江山风飘雨摇,朝不保夕……公元1257年,林峰横空出世,成为了淮南西路永安府槐树村一个泼皮破落户……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永恒之恋

    tfboys之永恒之恋

    当一位大红大紫的女明星遇上tfboys时,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她能否爱情,亲情,友情全都收获呢?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最后怎样就要看女主的造化了。
  • 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蛇从天降撞王子

    蛇从天降撞王子

    人家穿越回去要么是富家公子千金小姐,要么是知府王爷王妃,咱们的女猪脚穿越回去就莫名其妙的变成了一条蛇,而且还是条白蛇!?变白蛇就算了吧,她来到了一个在历史上都莫须有的国家又是肿么个情况?
  • 娱乐之光

    娱乐之光

    赵子晨,原本是一名平凡的大三学生,整天混迹于网络文学中,由于一场意外事故,赵子晨转世重生在一个跟地球21世纪初一模一样的平行世界,那时网络还没有蓬勃发展,娱乐还没有缤纷多彩,且看他如何在这大时代下的舞台上,将自己的光芒扩散到世界各地!“子晨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人,他的光芒将照耀整个娱乐圈”成龙大哥说道“晨仔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和他合作拍戏感觉非常棒”华仔说道“哎呦,子晨的歌给我的感觉,怎么说呢,真的很不错哟”周董说道“晨光!晨光!光芒万丈”赵子晨粉丝歇斯底里的喊叫着“他给世界带来了万丈光芒!”《TIME》记载PS:每天一更,有保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赖上契约妻

    赖上契约妻

    她为钱而选择代孕,却拒绝他的屡次示好,只因不想和他扯上除协议之外的任何关系。他为疼爱女友而选择代孕,却不成想深陷其中,遗失了心。原本是一场各为所需的交易,却演变成剪不断、理还乱、纠缠交错的感情交战。只是,感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没有谁会是赢家。有的只是输,输心。
  • 机器源

    机器源

    未来,我们将与机器人为伍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机器人遍布的世界上当人类赋予这些机器人智慧的时候也在惧怕无法控制这些机器人当能源成为生存下去的条件时机器人,也会为生存而战!这是一场人类与人类自己创造的智慧之间的一场较量这是一场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生存之战这是一场人类与机器之间的能源之争《机器源》将带我们走进一个新科技、新能源的世界
  • 喰种NO.1

    喰种NO.1

    来自时空制衡点的奇异少女在这个已风起云涌的世界上又掀起怎样的风浪?当魔界入侵,她是否能独当一面?更改时空剧本的后果又是什么?等待她的又是什么?《喰种NO.1》带你穿越动漫同人《东京喰种》,看金木澜如何拿着逆天外挂【喰种秘挡】更改时空剧本?{不过,她真的可以改变每个人的结局吗?}
  • 王俊凯:情定三生

    王俊凯:情定三生

    父母被杀害自主独立林熙心早已习惯。突然救了个皇子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这人怎么那么眼熟?受不了深宫中的算计陷阱:“王俊凯你说过要一辈子对我好的。”【男主女主身心干净放心入坑么么哒】
  • 重生之楚霸王

    重生之楚霸王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只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恋。如果历史可以改写,项羽不是选择自刎,而是回到江东。项羽最后是否可以取得天下?登上九五至尊?是否可以开创大楚王朝?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在陪着教授去考古路上,意外的来到了楚汉时期,意外的灵魂融合在项羽身上、、、、、、
  • 收藏的江湖

    收藏的江湖

    本书采用大量现场实景图片及犀利精准的文字纪实方法,对收藏领域里的现状、群体等进行毫不留情的曝光,并以专业的角度给予分析和阐述。再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拍卖、一个个假专家的道貌岸然、一幕幕骇人听闻的古玩诈骗、一座座山寨博物馆的惊天骗局、一场场真假难辨的“国宝”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