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3800000053

第53章 范仲淹(2)

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范仲淹因吕夷简用人不公、进退失序、缓急不清等向朝廷发难,吕夷简大怒,遂于仁宗皇帝面前自辩,认为范仲淹既非言官,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于是,范仲淹被谗陷,再次被贬出朝廷,前往饶州(今江西波阳)任知州。(《续通鉴长编》卷一一八)

贬斥范仲淹,吕夷简又指示同谋以仲淹朋党揭之朝堂,严禁百官越职言事。对此,一些正直的大臣本来就有不满,吕夷简的变本加厉,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些胆子小的官员怕被戴上朋党的帽子,不敢再与范仲淹亲近。同知枢密院事韩亿因为范仲淹曾推荐过他,担心被牵连,急忙上表自辩,说自己“未尝涉朋比之迹,结左右之容,况臣与仲淹既非姻亲,又非故旧,缘何契义?辄有荐论,若仲淹举臣以公,则臣素无交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八)。更多的人与此态度相反,像秘书丞、集贤院校理余靖就上疏替范仲淹鸣不平,认为范仲淹刺讥大臣算不得什么罪过,余靖被加上朋党的罪名,贬为监筠州酒税。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尹沫看不过,也表请连坐。他说:“臣常以范仲淹刚直不阿,一向义兼师友,朝中同僚都说臣也是被荐论的,今仲淹既然以朋党得罪,臣也无所避嫌!”尹洙自甘同罪,当然也被贬出朝廷。欧阳修当时也写信给谏官高若讷,对高若讷不能为范仲淹鸣冤加以责难,说他袖手旁观,“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语言尖刻,高若讷恼羞成怒,立即向朝廷控诉,结果欧阳修也被贬,出知夷陵县。(《续资治通鉴长编》)据说,时任西京留守推官的蔡襄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四贤一不肖》诗,讽喻时事,称范仲淹、余靖、尹诛、欧阳修为四贤,以高若讷为不肖,城中人士争相传写,一时洛阳纸贵,就连来聘的北国契丹使臣听说后也带了一份回去。(《渑水燕谈录》卷二)

这次范仲淹等人被贬,反映出北宋中央政府内部的冲突与不协调。范仲淹自入仕途,三次遭贬,但他的声望越来越高。首次外贬时,同僚把他送到都门外,对他说:“此行极光。”再次被贬时,前来饯行的同仁又对他说:“此行愈光。”第三次送别范仲淹者虽然人员稀少,但仍有人对他说:“此行尤光。”心底无私的范仲淹听罢,不禁豁达地仰首一笑,调侃道:“仲淹前后已是三光了。”他的笑声极富感染力,让人感受到范仲淹充满了自信。据说,在这次送别的同僚中,有位是集贤院待制王质,他带病为范仲淹于国门外饯行。大臣有责难他说:“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质回答道:“范公天下贤者,我王质哪有资格望其项背!若得为其同党,哪真是蒙您高看我王质了!”有人听到这话,很为王质的大义所折服。范仲淹到达饶州贬所,还很平静地给皇上上表,说“有犯无隐,惟上则知;许国忘家,亦臣自信……敢不动静三思,始终一志?此而为郡,陈优优布政之方;必也入朝,增蹇蹇匪躬之节”(《范集》卷十五),表达出坦荡无私、忠诚为国之心。对于他的赤诚,宋人有这样评价说:“天下叹公至诚于国,始终不渝,不以进退易其守也。”(《渑水燕谈录》卷二)

范仲淹被贬饶州之后,朝廷中谗言不息,凡称赞他的人都被视为朋党,一时人心惶惶。范仲淹又连续被移调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期间因参知政事程琳的辩护,范仲淹被免于贬往岭表。这时的范仲淹,已年届50岁。

康定元年(1040年),因西夏元昊内侵,边境告急,奉命安抚陕西的大臣韩琦主张起用范仲淹,并说:“若涉朋比,误国家事,当族。”拿满门性命担保。宋仁宗同意了他的提议,命范仲淹以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治今西安市),不久,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

范仲淹此番复出,还有一段小插曲。原来,范仲淹被贬后,朝廷屡起朋党之议,土大夫各持吕夷简、范仲淹二人曲直,吕夷简也被罢相职。范仲淹任职陕西之时,吕夷简也从贬地大名府(今属河北)入朝为相。他向宋仁宗奏称:“范仲淹贤者,朝廷要重用他,岂可只除旧职呢?”于是,范仲淹被加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使。宋仁宗认为吕夷简有“长者”风范,天下人也认为吕夷简“不念旧恶”,范仲淹也向他表示:“向以公事忏犯相公,不意相公乃尔奖拔。”(《涑水纪闻》卷八)欧阳修在所撰《范公神道碑铭》中亦谓“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十九)对二人合作以赴国难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据说,这期间范仲淹曾向吕夷简写过一封颇动真情的书信。其中说道:“仲淹于缙绅中,独如妖言,情既龃龉,词乃睽戾,至有忤天子大臣之威,赖至仁之朝,不下狱以死,而天下指为狂士……今擢处方面,非朝廷委曲照临,则败辱久矣!昔郭汾阳(郭子仪)与李临淮(李光弼)有隙,不交一言,及讨(安)禄山之乱,则执手泣别,勉以忠义,终平剧盗,实二公之力。今相公有汾阳之心之言,仲淹无临淮之才之力。”(《宋文鉴》卷一一三)其中引用唐朝郭子仪、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释解前嫌,共赴国难的典故,表达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捐弃个人私怨的坦荡胸怀。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曾在一封信中评论说:“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意,实在国家……此最为范公之盛德,而他人之难者……则其始终本末,如青天白日,无纤毫之可议,若范公所谓平生无怨无恶于一人者,尤足以见其心量之广大高明,可为百世之师表。”(《朱文公文集·与周益公书》)范仲淹虽则仕途起伏坎坷,但其人格魅力却丝毫无损,朱熹誉为“百世之师表”,足见时贤哲人之见识。

三统兵守边抗击西夏

范仲淹奉命往陕西主持方面守务时,前线形势已是十分严峻。

在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冬,党项族首领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建立大夏国,称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元昊称帝后,公然与宋朝分庭抗礼,杜绝朝贡、恣行讨掠,一时间,西北诸府成为疆场。元昊率夏国兵马大肆攻扰,使宋朝既感震惊,又觉无措。最初仁宗以边事咨询臣下,枢密院官员无人应答,束手无策。后来人宗以夏竦为泾原、秦凤路安抚使、范雍为鄜延、环庆路安抚使备战、又派庞籍协同备战。但是,元昊以精兵扰边,动作迅速,兼其又联络北方的契丹与之配合,使宋军疲于应付。宋夏军队交战,宋军连连失利。

宋康定元年(1040年),元昊攻延州(今陕西延安),守将范雍不知军事,闭门不出。庆州(今陕西庆阳)守将刘平、保安(今陕西志丹)守将石元孙闻讯前来救援,由于士兵远来,疲惫不堪,又遇大风雪,在距延州西数十里的三川口遭遇夏军,宋军被击溃,刘平、石元孙被围困,全军覆灭。另外一个将领黄德和临阵脱逃,谎报军情,竟被晋升,刘、石两家却被绑赴刑场,幸因手下士兵上报、由文彦博申明,再为刘、石恢复名誉,将黄德和处以腰斩。延州城待援不得,范雍只求神灵保佑,多亏天地寒冰,守城士兵往城墙上泼水结成冰,夏军无法攻城,才保住了延州城。但经此一战,宋军损失惨重,宋仁宗大为光火。

范仲淹就是在此情形下奉调前线的。他一到前线,就积极地对地形与守备形势进行视察调研,全面了解敌我军事上的优劣对比,多方寻求对夏战争的方略。在此期间,范仲淹曾写过一曲《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词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范仲淹经过细致的调查分析,清醒地看到了宋军在装备、训练、给养供应及其他方面的严重缺陷,特别是对于所属部队“训练未精、将帅无谋”的情况极为担忧。(《范集》卷九)因此,他对朝内人士及有些边将力主深入夏军占领区的意见很不以为然。范仲淹从全局出发,提出加强防守、充实关中、坚壁清野、不与夏军正面决战的方针,通过防守与充实自身,达到分敌之势、削弱敌力之目的,所谓“使边城清野,不与大战,关中稍实,岂敢深入!复五路修攻取之备,张其军势,分彼贼势,使弓马之劲无所施,牛羊之货无所集,三二年间,彼自困弱。待其众心离叛,自有间隙,则行天讨,此朝廷之上策也”(《范集别集》卷四)。应该说,范仲淹的分析是中肯的,计策也是可行的。但这一建议却使很多人不理解,特别是有人希望尽快解决元昊的内侵,有速战速决的心情,对他则视为“怯惧”(《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连荐举他来前线的韩琦也与范仲淹看法相左,认为只重防守会有损士气,且会使敌军有可乘之机。不过,宋仁宗此时信用韩琦,也希望早日讨平夏军,所以就同意了进攻的作战计划。但范仲淹固持己见,连连上表反对主动出击。认为轻言出击是冒险行动,根本没有取胜的把握。前来督促他出击的经略判官尹诛见状,曾感叹道:“您在这一点上就不如韩公(韩琦)了。韩公曾讲:‘大凡用兵,当先置胜败于度外。’您是不是有点过于慎微了?”范仲淹道:“大军一动,万命所悬,要对将士的性命负责,对此等事情置之度外,仲淹未见其可!”韩琦知道范仲淹不肯出兵,就自行采取了行动。结果,韩琦副将任福率大军出击,中了夏军诱敌深入之计,在好水川边笼竿城(今宁夏隆德一带)中伏,任福战死,阵亡者数千人。回军途中,阵亡将士的亲属皆持故衣纸钱招魂,并拥到韩琦的坐骑前痛哭:“你随招讨使出征,现招讨使归来你却战死,你的魂能随招讨使一起归来吗?”哀恸之声,声震天地。韩琦也为此情此景不胜悲愤,掩泣驻马,许久不能移步。范仲淹听说后,曾长叹道:“当是时,难置胜败于度外也。”(《东轩笔录》卷七)

军事上的惨败,使范仲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朝廷打算在敌军获胜后骄怠的形势下出奇兵以深入讨击,诏令范仲淹考查土气勇怯状况,“如不至畏懦,即可驱策前去,乘机立功”。但范仲淹以为像任福等边地名将尚不免于败,何况其所率之兵!仍然认为不可仓促,他说:“贼大至则守,小至则击,有闲则攻,方可就近以扰之,出奇以讨之。”前提仍是加固防务,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一)朝廷见状,也只得稍稍汲取教训,决定将陕西划为几个小的战区,避免战线太长。庆历元年(1041年)夏,韩琦因兵败上表自劾,请求处分,朝廷将其贬知秦州,范仲淹也上表自劾,承担在与元昊交往中失误之责,也受到处分。夏竦身为边帅,竟无动于衷,被知谏院官张方平以遇敌“畏懦不肯尽力”及巡视边寨时带奴婢于中军帐内“几致军变”等由,奏劾罢免了职务。(《宋史·夏竦传》)重新调整后的前线战区被分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分别起用韩琦、王沿、范仲淹、庞籍为帅,范仲淹知环庆路军事,驻于庆州(今陕西庆阳)。他到任后,仍然贯彻在延州(今陕西延安)时的防御策略,修固边防工事,训练士卒,怀柔地方。由于修筑寨堡,使边防形势发生了改观。当年他驻守延州时,就因其统兵有方,防御有效,给敌人以极大震慑,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八记载,当时夏军中流传这样的说法:“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即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即范雍)可欺也。”

范仲淹统兵,除了重视工事、战马及武器外,还特别重视对将士的训练。他精心爱护手下将士,鼓舞斗志,纪律严明、赏罚公正,对兵士之中有才能者加以擢升与重用。像大将狄青,因作战勇猛,又精于用兵之法,被范仲淹韩琦视为“良将之才也”,范仲淹还让他认真研读《春秋》,终成一代功业显赫的名将。范仲淹的部队,足称为劲旅。他在驻防期间,还很重视与当地的羌族的合作。他非常细致地作这些少数民族首领的工作,推诚相待,立约相守,既保障其安全,又给他们以实际帮助,使他们对宋军产生了信任感。这既减少了边境隐患,防止元昊以夏军胁迫其滋扰,又得不到这些部众的拥护。范仲淹得到当地土户的支持,进一步壮大了防守力量。当地羌族部众把职任龙图阁直学士的范仲淹称为“龙图老子”。

由于范仲淹等人的积极备战,使元昊无机可乘。于是,元昊把矛头指向了对军事不甚在意的泾原路,其统帅是王沿。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元昊入侵至原州西境。王沿派副将葛怀敏率军御敌。本来,王沿令葛怀敏进守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后不要深入,要安营扎寨,诱敌深入,葛怀敏一路未遇抵抗,就分兵进击,结果在到达定川寨(位今宁夏固原西北)后,被夏军包围,水源被断,归路被截,葛怀敏突围不成,力战而死,士卒被俘获无数,全军覆没。元昊的军队乘势长驱直入,一直打到渭州潘原(今陕西平凉东)。夏军在幅员六七百里之内大肆抢掠,“焚荡庐舍,屠掠民富”(《宋史·葛怀敏传》),致使关中地区大为震动,很多百姓多逃于山谷之间。元昊大掠渭州,但因范仲淹、韩琦等防守严密,只得知难而退。当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范仲淹那里,他立即率众六千前往赴援,当闻知元昊退出渭州的消息,他才返回。据说,前方战报传到京师,宋仁宗曾接着地图对身边侍臣讲:“若范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当范仲淹率众增援的奏报传来后,宋仁宗很高兴地对人说:“吾固知仲淹可用也。”(《宋史·范仲淹传》)

宋夏之间争战屡起,大战三次,都以惨败告终。总的说,都是因深入敌境被敌围困所致,只有范仲淹筑寨严守、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与夏军相持,所以,范仲淹“力持守策,以岁月经营困之,无速成功,故无大胜,亦无大败”(《石林燕语》卷九)。这种战绩,在当时宋朝对外作战过程中,已属不易。经过范仲淹的辛勤经营,宋在西北边境的防守逐渐取得了效果。几年坚壁清野,使西夏劫掠侵扰但收益无多,连年战争,内部消耗巨大。自从双方开战以后,西夏每年从宋朝所得岁赐银两、绢帛中断,境内又因旱、虫灾荒,物资匾乏,百姓普遍不满。范仲淹主张坚守以拖延时日使夏军困乏的谋略终见效益。

同类推荐
  • 鲁迅

    鲁迅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 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 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 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 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 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才女:寻找那些远去的才女佳人

    才女:寻找那些远去的才女佳人

    本书抓拍了民国才女们在才华绽放瞬间的精彩,也记录了她们于乱世中起落漂浮的人生。全书内容包括:最恨海棠花无香——张爱玲、高标逸韵梅花魂——石评梅、出水娇莲巧扶风——林微因等。
  •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本书从莎士比亚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及为世界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再现了莎士比亚依靠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登上世界文学宝座的传奇人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对理想执著不懈的探索精神。
  • 罗曼·罗兰 契诃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罗曼·罗兰 契诃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罗曼·罗兰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契诃夫是俄国小说家、戏剧家。本书对其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做了翔实叙述,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要原因。阅读此书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为其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女为庶

    重生之嫡女为庶

    前世,她是名满京都的左相嫡女,精通巫蛊之术,嫁与王室亲王为妃助夫君成就千秋霸业,却被弃之若敝,以巫术害国妖女惑世为由,于烈火中含恨而终。重生,她是右相庶出小女,利用巫术权谋在朝堂和后宫中搅弄风云,精心布局苦心谋划,只为毁掉那人一手打造的倾世王朝。本无心招惹却命犯桃花,那姻缘桥头月老庙前,他将一朵桃花戴进她发钗之间,笑容温柔,绝世无双。她说:“我命中带煞,凡靠近之人必不得善终。”他笑:“你既如此希望,我便为你颠覆那天下又有何妨?”
  • 血色月下

    血色月下

    这是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这是一条通向黑暗的道路……无论是怎么样的道路,我都会踩着阻挡我道路的人,坚定的走下去。我已经不是从前的我。我要让这天,重新洒满阳光!!!我要让这地,重新布满芬芳!!!本书悬念较大,主要以故事结构为主。希望朋友们多多支持。
  • 苏卿俏玲珑

    苏卿俏玲珑

    一朝赌约,今生错过,不知是对还是错,如此之后,生命又将何去何从?
  • 赖上小新娘:林先生别来有恙

    赖上小新娘:林先生别来有恙

    五年前,她怀着他的孩子被迫跟他分手。孩子出生就被送走,她四处打听,却找不到孩子的下落。五年后,她和他再度重逢,他身边站着美艳的未婚妻,对她冰冷刻薄。他收购了她所在的公司,成了她的上司,两人重新每日相处……
  • 尾城

    尾城

    2045年8月7日,伟大的科学家科林向全世界宣布,尾城开放,震惊世界。这是一座由尾族人秘密建设的,在太平洋上的伟大都市。尾城在尾族人心里是梦想的家园,因为数千年来他们从未有过自己的家园。但少有人能真正进入市内。尾城有着极其严格的检查,通过的人,被认定为尾族人,方可进入。
  • 暮生舞花

    暮生舞花

    天边黑色海棠花开一独自绽放,海中美丽强大的少年悲哀得无助,云端神色黯淡的少女被黄金锁链紧紧束缚。冥星与孤星在夜空的轨道交汇,碧沧的战乱已起。赤瞳女孩在寻找能拯救一切的圣主,诡异虚弱的少年没有活人的气息,不愿睁开双眼的医者寻觅着自己遗失的心,清丽孤独的戏子浅唱着繁华如梦……七十年前的罪孽,七十年后的大雪掩埋一切。“我愿与你相遇,让手中的雪化为红莲烈焰,燃尽所有痴念!”命运已编织成网,注定谁也不能逃脱……
  • 爆笑冤家之一见成双

    爆笑冤家之一见成双

    她将实习的工作选在了男友所在的城市,原本想给他个惊喜,而他却给了自己一个惊吓……男友劈腿后,那个横插一脚的小三竟和自己是同一个公司的员工……
  • 贪恋,霸道男神不要追

    贪恋,霸道男神不要追

    你给我记住,这辈子你就是我的人,不管你逃到天涯海角,我都要把你追回来!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是什么吹散了你我的青春

    是什么吹散了你我的青春

    我转过头静静的看着她,只见她小心翼翼地看着我,眼睛水汪汪的,一如既往的清澈见底,我在心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我还能拿你怎么办呢?一个天真烂漫,一个柔情似水,她们在最美好的年华中遇到了对方,然而她们却最终天各一方。李佳:“萧碧,我恨你,你怎么就可以这么轻易就放弃了,你让我怎么办啊。”李佳看着眼前墓碑上温柔注视着她的女子,眸中却满是绝望与死寂,话毕,只见站着的女子手中拿着的白菊掉在了地上的那一滩炙红的血泊中,白色的菊花整个的被染红了,那么妖艳和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