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古寿随着杨继业来到了一个幽静的小谷,众人纷纷下马,杨继业随便挑了块石头,大马金刀的往上一坐。对古寿说道:“古兄弟,我向来直来直去,不喜欢弯弯绕绕。你的事管家都跟我说了,说实话,我对你的决定万分敬佩。不过,放你们出关的事,我不能答应!”
古寿刚在杨继业的身边坐下,听了这话,急的一下又站了起来。
杨继业笑着示意古寿稍安勿躁,接着说道:“先不要着急,听我说完。自安史之乱以来,中原藩镇割据,互相征伐。谁都想号令天下,做不了皇帝也要做一方霸主。不过我杨继业对这些没有兴趣,只是我生在杨家,又恰逢乱世,总要为百姓做点事。北疆百姓受契丹之祸久矣,我虽没有能力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但是能保得一方百姓不受契丹人祸害也算是一份功德。所以我最佩服的就是敢跟契丹人拼命的好汉,比如你跟你二叔,呼延琮将军。”
古寿连忙问道:“那李大哥为什么不放我们出关?”
“我们只是不希望你们白白送了性命!”一旁的折赛花和颜悦色的对古寿说道。
杨继业点点头,沉吟道:“虽然你我双方在官面上属敌对势力,但是刘崇对契丹人卑躬屈膝,我一向不把他放在眼里。若不是为了这方百姓,我怎么会委身在这雁门关给他当官。再说我与呼延琮将军神交已久,当年他在德州的时候,我就已听过他的大名,只是无缘相见,没想到现在已经是天人相隔了。你们是他的子侄,有什么事我当然不会为难。不过这次你们的行动实在是跟送死没什么两样,不是智者所为。”
古寿来到杨继业面前,拜倒施礼道:“我们去意已决,请杨将军成全!”
杨继业连忙把古寿扶起来,为难的说道:“若是为了报仇,在成德军也有机会杀契丹人。自古以来,中原士卒多为步军,对付北方胡虏骑兵都是依据高城险关。你在成德军时间也不短,难道你还不知道契丹骑兵的厉害?”
“契丹骑兵之利,我当然不会忘。不过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称霸塞北。上将军李牧练兵十年,万三铁骑即破匈奴十万。我这千名马军都是成德军里最精锐的士卒,不见得比契丹骑兵差。”
“纵使你马军再精锐,可也只有千人,就算你再多十倍百倍,也难敌契丹举国之兵。”
“我们此去不是为了在契丹境内搅风搅雨,大杀四方。我们只想把二叔的头颅抢回来。”
“出了雁门关,再过云中,就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四际空旷。到时候你们躲无处躲,藏无处藏,你以为你们还能像在这似的昼伏夜出,行踪隐秘?”
“骑兵之利在于出其不意,靠的是速度制胜。大草原地广人稀,所以我们也不虞会被敌人合围,逼到绝地。只要我们有速度优势,大草原上尽可驰骋。”
折赛花插嘴道:“行军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你们只有千人,没有粮草辎重,如何打仗?”
“以战养战,契丹人能来我们中原‘打草谷’,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去他们的境内抢掠?”
“说得好,古大哥,小弟真心服你了!”一旁的折御勋听的兴奋的跳了起来。
杨继业与折赛花对视一眼,再看看古寿那一脸决然的表情,都是摇头低叹。
“既然劝你不住,那我们就不再多说了,我想办法送你出关吧。”
古寿大喜道:“多谢杨大哥成全!”
杨继业蹙眉道:“虽然我是雁门关守将,但是出关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在杨继业镇守雁门关之后,刘崇虽然百般拉拢,但是却并不信任他。不但在关内安插自己的人手,在代州驻扎重兵,又在去年于雁门关东南的繁峙县设了一个宝兴军。宝兴军全是马军,表面上是帮助杨继业协防雁门关,其实是与代州的人马一起监视杨继业,防止他带兵南下太原。
雁门关外就是契丹的领土,西边是由皮室军重兵把守的朔州,契丹人主要是为了应付府州的折家。东边是应州,径直往北是河阴县。这两处只是设立了头下军州,由贵族的部族军和京州兵驻守,以前经常纵兵过来抢掠的就是头下军州的部族军,现在被杨继业杀的不敢再来。
“你们千人的队伍,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若是直接入关,怎么都会被代州和宝兴军的汉军发现。我虽然不怕刘崇,但是为了百姓,现在还不到跟他撕破脸的时候。就算能瞒过汉军和关内的探子入关,那出关以后呢?你们要一直北上,过了云中才能抵达大草原,而雁门关到云中这一路上处处都有契丹人的驻兵,只怕你们一出关就暴露在契丹人的眼皮子底下,还没到云中就已经被契丹人逼到了绝境。”
听完杨继业的解释,古寿才知道自己确实想的太简单了,而他也意识到战争现在已经开始了。
古寿蹙眉问道:“杨大哥,不知道你们雁门关内驻有多少士卒?马军又有多少?”
杨继业沉吟道:“用于作战的有四千人,都是从麟州跟随我过来的子弟兵,其中有马军一千人。”
古寿缓缓说道:“杨大哥,如果你手下的马军突然从雁门关南下,南边的汉军和北边的契丹军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杨继业眼睛一亮,说道:“若是这样,别的不敢说,宝兴军肯定要倾巢出动,追着我的马军一路南下哩。至于契丹人那边,应州的耶律博形和河阴的萧翰甘已经被我打怕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来。”
“小弟倒是有个想法,请杨大哥代为参详一下。”
众人在小谷中商量了许久,直到日头转西,杨继业和折赛花才带着不情不愿的折御勋与古寿告别。
“古兄弟,你早点回去准备,我们就此别过。今天晚上我们就按照议定的计划行事。”
“杨大哥,这次援手之恩,小弟没齿不忘。”
“这话还是等你顺利出关之后再说吧,告辞!”杨继业与古寿互相施礼,翻身上马,几个人策马朝雁门关的方向奔行而去。
古寿等到他们的背影也看不见了,这才骑上朱龙,朝事先与范廷召约定好的地点行去。
等古寿和范廷召回到了营地,众人心口的大石才落了地,连忙问询古寿结果如何。当听古寿说,杨继业答应放行后,众人俱是大喜。纷纷召集士卒,按照古寿和杨继业商量好的计划,准备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