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3300000013

第13章 高雅文化(2)

首先,是要研究中国的茶艺。所谓茶艺,不仅仅指是点茶技法,而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中国历史上,真的“茶人”是很懂品饮艺术的,讲究选茗、蓄水、备具、烹煮、品饮,整个过程不是简单的程式,而包含着艺术精神。茶,要求名山之茶,清明前茶。茶芽不仅要鲜嫩,而且根据形状起上许多美妙的名称,引起人美的想象。一芽为“莲蕊”,二芽称“旗枪”,三芽叫“雀舌”。其中,既包含有自然科学的道理,又有人们对天地、山水等大自然的情感和美学的意境。水,讲泉水、江水、井水,甚至直接取天然雨露,称“无根水”,同样要求自然与精神的和谐一致。茶具,不仅工艺化,而且包含有许多文化含义。烹茶的过程也被艺术化了,人们观其色,嗅其味,从水火相济,物质变换中体味五行协调,相互转化的微妙玄机。至于品饮过程,便更有讲究,如何点茶,行何礼仪,宾主之情,茶朋之谊,要尽在其中玩味。因此,对饮茶环境,是十分注意的,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朝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等,不同环境饮茶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这个过程,被称之为“茶艺”。也就是说,要从美学观点上来对待饮茶。

中国人饮茶,不仅要追求美的享受,还要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饮茶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洁、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交友,以茶敬宾等,便都属于这个范畴。通过饮茶,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中庸与和谐,都能逐渐渗透在其中。通过长期实践,人们把这些思悟过程用一定仪式来表现,这便是茶仪、茶礼。

茶艺与饮茶的精神内容、礼仪形式交融结合,使茶人得其道,悟其理,求得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个人与群体,人类与自然、宇宙和谐统一的大道,这便是中国人所说的“茶道”了。中国人不轻易言道,饮茶而称之为“道”,这就是说,已悟到它的机理、真谛。读至此,也许人们会说:“你把茶说玄了,哪有这样高深的东西?”但如果你能认真读下这本书去,真正领会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精神,就会感到笔者此论并不为过。

茶道既行,便又深入到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于是产生宫廷茶文化、文人士大夫茶文化、道家茶文化、佛家茶文化、市民茶文化、民间各种茶的礼俗、习惯。表现形式尽管不同,但都包括着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又与其他文化相结合,派生出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茶的交易中出现茶法、茶榷、茶马互市,既包括法律,又涉及经济。文人饮茶,吟诗、作画;民间采茶出现茶歌、茶舞;茶的故事、传说也应运而出。于是茶又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出现茶文学、茶艺术。随着各种茶肆、茶坊、茶楼、茶馆的出现,茶建筑也成为一门特殊的学问。而在各种茶仪、茶礼中,又与礼制,甚至政治相联系。茶,成为中国人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你又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去看待饮茶。茶走向世界,又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

综合以上各种内容,这才是中国茶文化。它包括茶艺、茶道、茶的礼仪、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的现象。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茶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门类不同,它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第一,它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二者巧妙的结合。比如,中国人讲“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克”。这种高深的道理,在哲学家那里,是靠纯粹的思辨,在道家而言,要通过练功、静坐中用头脑的“意念”来体会。但到茶圣陆羽那里,却是用一只风炉,一只茶釜。不仅在炉上筑了代表水、火、风的坎(?瘙椾)、离(?瘙楀)、巽(?瘙椻)八卦图样,而且通过炉中的火,地下的风,釜中的水,和整个煮茶过程让你感受五行相生、相互协调的道理。并细致地观察茶在烹煮过程中的微妙变化,通过那饽沫的形状,茶与水的交融,以及茶的波滚浪涌与升华蒸腾,体会天地宇宙的自然变化和那神奇的造化之功。又如,文学家、政治家,是通过读书、作诗、思想斗争来增进自己的修养,而茶人们则要求在饮茶过程中,通过茶对精神的作用,求得内心的沉静。即使在民间,亲朋至,献上一杯好茶,也比说无数恭维的话语更显得真诚。所以,中国茶文化,是以物质为媒介来达到精神目的。

第二,中国茶文化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又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着内容,它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两晋南北朝时,茶人把这种文化当作对抗奢靡之风的手段,以茶养廉。盛唐之世,朝廷科举送茶叫作“麒麟草”,用以助文兴,发文思。宋代城市市民阶层进一步兴起,又出现反映市民精神的市民茶文化。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文人士夫夫的茶风也走向狭小的茶寮、书室。而当封建社会彻底瓦解之后,中国茶文化又广泛走向民间,走向人民大众之中。因此,中国茶文化研究不应该是简单的“翻古董”,而应该在吸取传统茶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有所创造。近年来,无论大陆、台湾或海外华人,茶事频兴,这是好兆头。中国茶文化应该与时代的脉搏、世界的潮流相合相应,使老树开出新花。这才符合这门学科固有的特征。

由于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内容,决定了它特殊的研究方法。

茶文化是典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的产物。现在人们爱谈“边缘科学”,是说一些新型学科常常是不同门类科学的结合,或各学科之间相互搭界。茶文化学还不仅是“搭界”问题,而且使许多看来相距很远的学问真正交融为一体。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调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但儒学发展到后来,过分强调伦理、道德,对人和自然的客观属性经常忽略。而近代西方科学又更造成精神与物质的分离或对立。研究中国茶文化学或许可以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使我们能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既不能离开茶的物态形式,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物态之中,而要经常注意在茶的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作用。唐代自陆羽著《茶经》开始,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在这部著作中,不仅从自然现象方面讲茶之源、之出、之造、之具,而且总结了历史上的茶事活动和文化现象,在谈茶的生长、烹煮时又溶进辩证思维,提出许多哲理。故唐人关于茶的学术论著多效其法,注重饮茶之道。卢仝描写饮茶的诗句,曾生动地叙述茶对人体发生作用后,人在精神上的不断升华和微妙的变化。著名宦官刘贞亮总结茶的“十德”,既包括养生、健身的功能,又特别强调“以茶可雅志”,“以茶可修身”,“以茶可交友”等精神力量和社会功能。所以,中国历史上许多茶学著作,尤其是关于饮茶的著述,既给我们许多具体知识,又可以看作进行思想修养的教材。但它不是理学家空洞说教的,而是通过优美的茶艺,茶人的心得给你许多启发。研究中国茶文化,首先要继承这种优良传统,要从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上多下功夫,要从多学科的结合中去研究。

中国茶文化又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人们常说,不吃梨子,不知梨子味道。饮茶更是如此。研究茶文化,就要有茶文化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茶展、茶节、茶会和茶楼、茶坊的兴起,是茶文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文人爱坐在书斋里作学问。书斋固然必要,但仅从书中是无论如何也体味不到中国茶道的真实意境的。陆羽一生致力于茶学,他不仅终日攀登重山峻岭,与茶农为友,而且亲自创制烹茶的鼎,完善“二十四具”,当一名真正的“茶博士”。陆羽又不仅仅研究茶,而且研究佛学、儒学、道学、舆地学、地方志、建筑学、艺术、书法。他自幼被老和尚收养,从寺院中体会茶禅一味的道理;他执著于儒学研究,把儒家的中庸、和谐贯彻于茶道之中。他的朋友,有诗人、僧人、女道士,也有颜真卿这样的政治家和书法家。正因为有这样许多学识,并直接进行茶艺的实践,才能悟到茶中之大道。我国的许多帝王好饮茶,最典型的是宋徽宗,他曾作《大观茶论》,达二千八百余言,详述茶的产地、天时、采样、蒸压等,列为二十目。宋徽宗政治上的得失成败且不去论,单就茶文化学而言,一个封建皇帝能对生产状况了解如此之详,也算难能可贵了。封建帝王尚能如此,现代的茶文化研究者总该更高上一筹。所以,茶叶工作者该向文化界靠上一步;而文化和学术研究人员应该向实践更多靠拢。茶文化研究是侧重于文化、社会现象,但这门学问的研究却要两者的紧密配合。天津商学院有位彭华女士,留学日本专攻日本茶道,但研究来研究去,发现茶文化的本源还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于是她从日本茶室中走出来,回到茶的故乡,在大江南北遍访茶的芳踪,领略茶乡的天地与人情。而今,天津商学院已建起一座茶道室。我想,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执著于事业的精神,正是茶文化研究者和一切茶人应有的品德。

中国茶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但目前传统的茶文化形式已保留不多。所幸者,中国向来古籍丰富,其中留下了不少茶文化的宝贵材料。尤其是野史和笔记,这些不人正经的著作向以广、博、杂而著称。而正是在这些著作中,保留了有关茶的许多资料。在历代文人的诗歌和小说中,也有许多描写饮茶的内容。《水浒传》中关于王婆茶肆的描写,使我们看到封建时代市民茶文化的一角。而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品茶拢翠庵,无论对水质、茶色、器具和不同人物饮茶的心理感受的描写,真称得上是茶道专家了。我们现在进行茶文化研究,就必须首先对这些历史遗产作一番摘择和钩沉的工作。对传统文化,不继承就谈不到发扬。继承中有所选择、汰弃,同时又加以完善、改进,这就是发扬。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当优秀的一枝,但也并不是没有一点瑕疵。即使当时是优秀的,现在也不一定适合于时代的潮流。比如,明清以后,中国茶文化出现了离世超群和纤弱的趋向,一些茶人自以为清高,自恨无缘补天,终日以茶寮、小童、香茗为事,作为一种避世的手段,更多渗入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这与当前火热的生活就大不协调。唐代的陆羽在茶炉上还铸下“大唐灭胡明年造”,身在江南,还时刻关注着中原平定安史之乱的国家大事。相比之下,明清的一些茶人便大不如陆羽了。又如,茶文化的出现本来是从对抗两晋奢靡之风出现的。而后代的帝王贵胄,贡茶日奢,金玉其器,也可以说失掉了茶人应有的清行俭德。总之,茶文化的研究应特别注意历史感,要从不断的吸取与汰弃间下一些特别功夫。

民国以后,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上层走向民间。中国茶艺、茶道的高深道理和内容,目前大多数民众知之甚少。但是,在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饮茶习俗中,还保留了许多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优良传统。比如福建、广西、云南的许多饮茶习俗,还大有唐宋古风。如何深入向民众学习,深入到民间调查,就成为茶文化研究者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茶文化源流

与茶结缘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南北朝。但若论其缘起还要追溯到汉代。

茶成为文化,是从它被当作饮料,发现了它对人脑有益神、清思的特殊作用才开始的。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有的说自春秋,有的说自秦朝,有的说自汉代。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自汉代开始比较可考。根据有三:第一,有了正式文献记载。这从汉人王褒所写《僮约》可以得到证明。这则文献记载了一个饮茶、卖茶的故事。说西汉时蜀人王子渊去成都应试,在双江镇亡友之妻杨惠家中暂住。杨惠热情招待,命家僮便了去为子渊酤酒。便了对此十分不满,跑到亡故的主人坟上大哭,并说:“当初主人买我来,只让我看家,并未要我为他人男子酤酒。”杨氏与王子渊对此十分恼火,便商议以一万五千钱将便了卖给王子渊为奴,并写下契约。契约中规定了便了每天应做的工作,其中有两项是“武阳买茶”,“烹茶尽具”。就是说,每天不仅要到武阳市上去买茶叶,还要煮茶和洗刷器皿。这张《僮约》写作的时间是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是西汉中期之事。我国茶原生地在云贵高原,后传入蜀,四川逐渐成为产茶盛地。这里既有适于茶叶生长的土壤和气候,又富灌溉之利,汉代四川各种种植业本来就很发达,人工种茶从这里开始很有可能。《僮约》证明,当时在成都一带已有茶的买卖,如果不是大量人工种植,市场便不会形成经营交易。汉代考古证明,此时不仅巴蜀之地有饮茶之风,两湖之地的上层人物亦把饮茶当作时尚。

同类推荐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书画碑刻(兰州历史文化)

    书画碑刻(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推荐
  • 贞观长歌:大唐未央传

    贞观长歌:大唐未央传

    一个阴谋让她们穿越到战乱的隋末,见证唐朝建立,认证贞观之治。也是那个阴谋让慕容未央知道一直以来所谓的好姐妹只不过是口蜜腹剑,重遇后接踵而来的危险和阴谋,却不知道陷害自己的原来就是一同穿越过来的好闺蜜,“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模样,你便不认识我吗?”她将利剑刺进慕容未央胸膛时眼神狰狞。到底是什么样的怨恨让她一步一步逼害?什么样的男人让曾经友好的姐妹二人反目成仇?深宫之内,哪些阴谋祸害能被识破?谁能辅助君主一统天下?即使如此,万千沧桑过后,青史上又能将谁留名?
  • 暮夕阳

    暮夕阳

    公元73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虽然江湖上的门阀帮派数不胜数,却流传了这么一句话,“一教两盟三魔四家五剑六派”,他们代表着江湖最顶级的实力,影响着武林大势。可是,江湖自古就有一个传说,有这么一个组织,他们个个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人物,只要他们愿意,可以玩弄天下于股掌。自公元700年始,随着《山河社稷图》的再度出世,江湖便一直处于腥风血雨之中,王权之争、武林哗变,饮恨多少豪杰,又尘封了多少往事……
  • 西门豹

    西门豹

    公元前四零三年,即魏文侯二十二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分别建立了韩国、魏国、赵国,这标志着历史从诸侯纷争的春秋进入七国争雄的战国时代。魏国北方中山国,姬姓,中山子姬窟好为残虐黎民,魏文侯派遣乐羊为元帅,西门豹为先锋,攻打中山。苦战四月终于攻取了中山国。西门豹在这次战斗中功勋卓著,乐羊委派他留守中山。西门豹刚正不阿,不奉承献媚,朝廷接连不断派员检查邺郡之各项事务,他们为西门豹罗织了大量罪名。三年届满之后,魏文侯欲收其印玺,削职为民。在丞相等人的坚持下,西门豹表示愿意再往他郡,三年之内,若不能治,情愿两罪俱罚。魏文侯派遣西门豹为邲郡守。西门豹赴邲郡上任以后,大兴土木,并利用工程建筑之便,大量收受回扣,贿赂朝廷权贵,对往来访查官员盛情款待,众检查官员回京后,皆盛赞西门豹政绩卓著,堪为天下典范。三年届满调任回京,魏文侯率领群臣亲自出殿迎接,加封西门豹为中大夫。
  • 拆掉篱笆墙

    拆掉篱笆墙

    青春期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关键时期,一个特殊时期。如何帮助孩子顺利通过这一关,是许多家长心中的烦恼。本书从青春期孩子可能出现的几大问题出发,进行了分析、解说,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这些方法不能百试百验,但还是希望能对天下苦心的父母有所帮助。
  • 三生纪

    三生纪

    三千世界,百族归来,亿万星辰,唯我独尊!万年一次的浩劫再次来临,这一次面临的是终结还是延续。古老的存在的纷纷苏醒,沧桑的眼睛俯瞰星空,足以让天地颤栗,星辰黯然。湮灭的岁月中的古老预言再次重现:断剑重铸之日,冥尊归来之时。传承亘古的圣地,屹立万载的宗门,无数势力,齐聚仙罡,血洒天穹,尸积大地!众生愚昧,既然仁慈普渡不了这芸芸众生,那吾便以杀止戈,重塑这天地轮回!
  • 一元钱的背后

    一元钱的背后

    一元钱,一个国度的辉煌……一元钱,一个友谊的背叛……一元钱的奇异历程……一元钱背后的骗局。
  • 孤独家

    孤独家

    每个圣人都有不可告人的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洁白无瑕的未来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世上哪有那么多风花雪月的爱情,不过是年少无知,无法从外界汲取暖意的两人相互依偎时发出暧昧气息,愚笨之人才会把它当做至死不渝的爱情并自以为是的坚守下去世界小得像一条街的布景,我们相遇了,你点点头,省略了所有的往事,省略了问候每个人都孤独,所以我们不孤独
  • 一世天骄

    一世天骄

    老天不会让每个人都轻易实现愿望,所以原本只想当个普通天才逍遥一生的苏某人,在命运捉弄下就变成盖世天骄了。
  • 寂

    本书收入的内容有:故国、灵镜、青山吟、玲珑篇、狂禅、逸、雪中对镜、蜃楼、魔域桃源等。
  • 《末日魔法师》

    《末日魔法师》

    当某种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随之而来的便是灾难!毫无征兆,瞬间即至的灾难!灾难既新生,是灾难还是新生?人们能否躲过末日危机?能否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