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萝北的名山岛,一只猫在这里死去,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当事人受到强烈的谴责他们甚至被称之为恶魔,并且为此失去了原有的生活,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其实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虐猫事件中,他们所透露出来的对仇恨的宣泄,利益的驱动,或者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欲望,也许在很多人的心里也都存在。猫死去了,但人的生活还要继续,该怎么样去化解仇恨,怎么样权衡利益,欲望满足的界限究竟在哪儿,这可能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去面对的问题。
总之,以上种种归纳虽然难免挂一漏万,但基本体现了主持人适时、适度地运用点评所起到的作用。它紧扣新闻信息,三言两语的议论灵活、亲切,又极具“平等”色彩及交流意味,以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切近的角度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实际操作中,主持人的点评切忌不痛不痒、华而不实、人云亦云、简单化、表面化。一般化的所谓“点评”不如不说,像那些重复一下事实,就以诸如“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什么“事态的发展,我们将拭目以待”等套话,不说也罢。
以上是吴郁教授对新闻评论性节目主持人即兴点评技巧的概括。下面我们来谈谈即兴点评要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抢话争话
自己有真知灼见希望尽快发表出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主持人的责任是主导整个节目的发展,引导嘉宾或访谈对象发表看法,主要是给他人发言的机会,不能迫不及待,在他人侃侃而谈时,硬是卡断他的话头,让自己一吐为快;或者他人正欲说时,主持人捷足先登,把别人已到牙根的话硬是挤回去,让自己畅所欲言。发表已见首先应具备的修养就是耐心,待别人充分发表了意见之后,主持人再发言点评引导。这不仅不会减轻主持人发言的分量,还会调动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情绪。在节目直播中经常有这样的事:
例如,在某个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就中小学校教育改革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在听完了教育局领导、专家的谈话之后,主持人准备从现场找到几位教育工作者,结合切身体会谈一谈。一位年轻观众站了起来,就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自己的焦虑表达了出来,并向领导和专家提出了问题,而在专家耐心解答的时候,这位年轻人却性急地多次打断专家谈话,发表自己的想法,后来干脆把领导、专家和主持人的打断晾到一边,抬高嗓门,旁若无人地抢先发言。他在那儿唾沫飞扬,众人却只得目瞪口呆。尽管他的想法都很切合实际,也很有独到见解,但人们不仅未能接受他的意见,还对他的人格产生怀疑。
假如这位观众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根据当时说话的进展情况适时趁隙陈述自己的意见,可以预见他将收到理想的说话效果。现场嘉宾和观众如此,主持人主持节目也同样要注意不要抢话争话。
二、不能强硬、否定
主持人是节目的“当家人”,在谈话现场具有绝对的把握权和发言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持人可以一言九鼎,唯我独尊。
尊重对方是交际的一项基本原则。说话是人的思想的反映,尊重他的意见,也就是尊重他这个人。但有些人为把自己的意见凸现出来,引起他人对他谈话价值的充分认同,常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意见加以贬低、否定。结果引发了对方的不满和对抗,不仅自己意见未得到重视,反而遭到冷落和否定,自己的形象也会受到贬损。有些善说话者,在发表己见时,恰恰采取相反的态度。他们会巧妙地从不同角度对已发表出来的意见加以肯定和褒扬,甚至采取顺势接话、补充发言的方式陈明己见。这样别人会保持一个积极的良好的心态倾听你的高论,你的意见圆满发表了,你的风格也显示出来了。
有些主持人喜欢言辞激昂,显得咄咄逼人,意在增强说话力度,引起听话者的震动。有时这样做可能会有效果,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形式上太激烈,容易伤害人,不易为人接受。其二,言辞太激烈,可能会导致水分过多、夸张色彩太浓,给人以言过其实的坏印象。
发表己见当然希望他人洗耳恭听,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和重视。但能否如愿,主要看他人。作为说话者,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和认知能力,使自己的意见足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震动。有些人发表己见时舍本求末,不注意把自己的意见加以斟酌、优化,而是通过外在形式控制听众听话的态度和情绪。
一位播音主持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被下派到西部地方电视台接受锻炼。起初那些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对他有种新鲜感,所以节目总结会发言总让他“指导指导”。而当他官腔十足地说三道四时,大家也都屏气凝神,如小学生似的认真听讲。但时间一长,他的报告也好发言也罢,再也没有这样的效果了。他当然想找回昔日的好感受,便强用逼直的眼神、严厉的表情、前倾的身体、遒劲的手势、响亮的腔调,空洞的理论语言督促大家如以前那样认真听他“教诲”。但大家只是收敛片刻,很快又对他不予理睬了。如此三番五次后,他不仅未能如愿,反而因此遭到大家的否定和非议。所以发表己见时,最好把住分寸,定准基调,保持一种谦虚的姿态。
三、不要无病呻吟,画蛇添足
节目主持人的点评总是结合某事某问题有感而发,生发开来,以便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注意。它要求寓理于事、事理结合,谈自己的感受看法,情感真挚,切中时弊,符合身份,恰到好处。
汶川大地震发生不久,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李小萌便奔赴灾区,在同灾区的孩子的相处中,她感触颇深,采访录播完她动情地和观众分享了这段感受: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这群孩子出现在我眼前的那个瞬间,它永远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画面,每一个孩子脸上都放着光,那也是我在北川第一次听到欢声笑语。感谢那位来自深圳的志愿者彤彤(音),是他唤起了孩子们心中的快乐。但这快乐不是来自于孩子们得到了怎样的帮助,或者收到了什么样的礼物,而是来自于他们在为自己、为周围的人在做一些事情。感谢彤彤,更感谢孩子们,感谢你们带给我的五彩斑斓。
主持人在这里紧紧联系灾区孩子的思想实际有感而发,作了中肯的、实事求是的点评,既肯定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又抒发了自己的感动,很有感染力。主持人因对某些事而愤愤不平,常常通过质疑或反思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例如白岩松在随央视节目摄制组采访完鹿儿岛神风特工队纪念馆后,发出的议论:
走出这个会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这里头有情感,但是没有忏悔,有自己的生命,却没有别人的生命,如果走出来的时候会感慨年轻的生命却被战争驱使,然后使普通的家庭面临灾难,因此为和平祈祷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那是好的。但是如果如同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解说放大了浓浓的情感,让人们停止了思考,甚至模糊了历史的对错的话,他恐怕就是一个罪过了,当走出这个会馆的时候看到,就在门口有一个为和平祈祷的钟,不知道有多少人走出这个会馆的时候会愿意敲响这个钟,尤其重要的是在心里敲响。
主持人原是针对日本二战史观发出的议论,其内涵和外延已远远超出这一范围。他针对“和平”这一永恒的主题做了发人深省的评论,并借用“钟”做了恰当的比喻,据事说理,有感而发,具有较大的针对性。
节目主持人常常通过对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以及种种丑恶现象的评述,伸张正义,鞭挞丑陋,提倡真善美,从而树立起崇尚真理、爱憎分明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某地方电台在一期《农村教育专题》节目中,报道了“村干部心不正,孩子们吃苦头”的事例。主持人通过某些干部心术不正,利用修建乡小学校舍以权谋私的事实,进而提出:这些干部为什么能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呢?
有些想法不说出来总觉得心里头闷得慌。你看给孩子建校舍本来是一件积德行善的事,为什么没办好呢?村里当家人心没放正嘛!心眼不正,啥事也得办砸!
这手中的权力一大,再遇上黑心胆肠,用老百姓的话,“瞎马打里儿——不乱套那才怪呢!”主持人再次发出感叹:“必须把班子建设好,选好干部,各抱一角,互相监督,勤勤恳恳为老百姓办事。不然的话,不出这事儿,也得出那事儿。”
四、不要隔靴搔痒,空洞说教
当有些主持人生硬的说教让人深感别扭,硬挤出来的干巴巴的语言总让人感到不舒服,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真情实感。主持人应是真实的有感情的人,应把自己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对人生的看法,对事物的感悟,真实地告诉受众。要抒真情,说实话,靠真心实意去吸引和感染受众。
《南京零距离》节目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常常直抒胸臆,倾吐肺腑之言,感情真挚动人。
主持人孟非在《孟非读报》后的点评十分有特色。一次,孟非选择了两件与车辆有关而结果截然不同的新闻,一条是一对男女在一辆挂着省级机关牌照的奥迪车里行苟且之事,被警察看到,结果他们一踩油门,把警察撞伤。孟非对此评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