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类比幽默赞美他人,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干的,彼此之间没有历史的或约定俗成的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有赞美之意。
据说拿破仑在歌剧院里看歌剧,见另一个包厢里坐着著名的作曲家罗西尼,就叫侍从请他过来。罗西尼赶紧来到拿破仑的包厢,跪下请罪道:“皇帝陛下,我没有穿晚礼服来见您,请恕我大不敬。”拿破仑语出惊人:“我的朋友,在皇帝与皇帝之间,礼仪是不存在的!”
拿破仑将罗西尼也称之为“皇帝”,并说:“在皇帝与皇帝之间是不存在礼仪的”。这句幽默之语,是对罗西尼极高的赞赏,以至于他有了“音乐皇帝”的尊称。
其实,拿破仑所用的类比赞美,对主持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用得好,不仅在不动声色中赞美了对方,增加对方的自信与荣耀,而且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为接下来的访谈做出很好的铺垫。请看下面这位主持人是如何用类比赞美来让人重树信心的。
在一次节目中,一位男嘉宾聊起了长相带给自己的困扰,他说自己眼睛小,相貌丑陋,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常常感到自卑。这时主持人打断他说:“这位朋友可能太过于担心自己的外表了,其实相貌和能力不是呈正比的,其貌不扬的人可能事业上更成功,你就拿主持行业来说吧,现在很火的几个主持人,比如李咏、毕福剑,哪个不是小眼睛,眼睛小好啊,眼小显得有智慧。还有演艺圈当红的孙红雷,眼睛也很小,你可以说他不够帅,但你不能说他不是个好演员。”
主持人拿出了众多名人的例子来幽默应答,很好地帮助这位嘉宾解决了自卑问题。
类比幽默因其类比双方差异性大,不协调性强,而造成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在如此幽默的谈话氛围里,赞美将如同人见人爱的婴儿,没有人会因为被赞美而不知所措,而是特别开心。
六、推测赞美
借用推测法来赞美他人,虽然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主观意愿性,未必是事实,但是能从善意的想象中推测出他人的美好东西,就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有个善良的小女孩儿,总觉得自己长得挺丑,总是含羞草似的低着头,就连圣诞节也不例外。于是,就在圣诞节这天,因为低着头走路而撞倒了一个老人,一个白发苍苍的盲人。
小女孩儿吓了一跳,赶紧说了声“对不起”,她的声音挺小,一听就充满了深深的自责。于是,盲人说了一句:“没关系。”
女孩儿挺感动动,赶紧一把扶起老人:“老爷爷,是我把您碰倒的,我……我搀着您,送您回家,好吗?”女孩儿的声音挺甜,细细的,像一阵柔柔的风。
但盲人却摇,了摇头:“不,孩子。听声音你就特别善良。你一定长得挺美……”那个“美”字说得挺明亮,使女孩听了怦然心动。
“可我……”小女孩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小女孩儿的眼里刷地流出了一行热泪。她感激那爷爷似的老人,居然那么真切地夸她“美!”
也就是打这天起,她走路时也抬起了头,因为她已坚信,美像阳光,也同样簇拥着她!
瞧!这就是一句话创造的奇迹!它使一个失望的小女孩儿找到了太阳,找到了自信!
白岩松在访问余秋雨先生的过程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的文化已经很悠久了,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文人在传递着它,岁月流逝,文人们相继地去了,但心灵中这种体验却是一脉相承的。那么现在您是否觉得自己非常有责任来承担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或者说您很幸运的是这个血脉中一分子?
当面对自己的时候,或者说在酒后,您有没有构思或想过自己是唐朝的一个诗人或者宋代的一个词者?
这里白岩松通过多数文人的心理体验推测余秋雨,赞美其有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效果也很好。
七、以抑致扬
在一些场合下,贬低自己就可以起到抬高别人的效果,这是一种“以抑致扬”的效应。适当放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才能或优势,则不用多加赞美,就已经在无形中抬高对方了,自己的普通甚至低劣正是凸显了对方在该方面的高明或优势。恰到好处地使用此种方式,既成功地赞美了别人,又能给人留下为人谦逊的好印象。主持中的语言和说话艺术也是大同小异,下面以此例加以说明:
在一档文化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与一位著名学者一起畅谈文化,节目一开始,主持人给学者沏上一杯茶,这位学者当即叫上茶的名字,还讲了不少有关的故事,主持人见状顺势而为,由衷地佩服道:“原先我只知道吃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样的水和茶,也没留意过这些茶有什么不同。先生果然是学识渊博,真叫人由衷佩服,吃一口茶也竟然有这么多学问?”学者听后心花怒放,谈兴大发,又从“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开始论起“孔孟之道”,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学者的话刚结束,主持人便赞道:“我主持了这么多期文化访谈类节目,每一期的专家都是高人,但是像今天王老师这样好口才的学者还真不多,举手投足之间,生活细微之处,在王老师那里都是学问。今天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也是获益匪浅啊,大家说是不是?”现场观众也都随声附和,这位学者大大满足了一把。
主持人在赞美学者时适当地贬低了自己,他对学者在饮茶时的言行大惊小怪,装出自己对茶道一窍不通,这样虽然有些土气,但使学者极为愉悦,也更有继续畅谈的愿望。
面对不合宜请求——拒绝有术
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经常与听众通过电话直接交流,有些听众可能会针对节目的活动,甚至针对主持人个人提出一些节目不允许,或主持人无法满足的要求。尤其是作为公众人物,主持人在一些场合,比如热心听友见面会也可能遭遇一些不合宜的要求,这时候,主持人就要学会拒绝。拒绝的原因可能有这些:
别人的请求违反你的意愿你会拒绝;别人的要求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你会拒绝;有时别人友好的邀请由于种种原因你不能接受,还是会拒绝。但是,拒绝又是一件尴尬的事。它会使被拒绝者不快,严重点儿还会使气氛变得尴尬,甚至影响你在受众中形象。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请看世界著名影星索菲娅?罗兰在她的自传《生活和爱情》中记录的她与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的一段对话:“你必须克服一个缺点。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生活异常美满的女人,你必须学会一件事,也许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课,你必须学会说‘不’。你不会说‘不’,索菲娅,这是个严重缺陷。我也很难说出口,但是我一旦学会说‘不’,生活就变得好过多了。”
生活中确实需要对某些事情直接了当地加以拒绝,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要讲究拒绝的艺术,婉转地说出“不”,由于拒绝方法不当而得罪别人的例子并不鲜见。因此在必须拒绝时,讲究拒绝的艺术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委婉地说出“不”,即学会不使人反感的拒绝,学会幽默的拒绝等等。一句话,要讲究拒绝的语言艺术,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延时拒绝法
在别人向你提出请求时,如果你能做到,就可以答应别人,但如果你感到这一请求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时,你当然可以立即回绝:“不行,这个忙我帮不了!”但是你如果用延时法来说:“嗯,我来想想办法,是不是能办成我一定尽快给您一个回音,您看怎么样?”如果你过一两天再打电话表示无能为力,那至少你不是“一口回绝”,你是已经尽心尽力了。有时候,被拒绝的人耿耿于怀的往往是别人回绝时的态度,或是官腔十足,或是盛气凌人,或是漫不经心。若是别人已经尽心竭力,那么即使事情最终没有办成,也不至于牢骚满腹。
有时,在直接拒绝时也可使用“延时”法。
例如,某市准备在月底举办一个大型文化活动,想邀请一位全国知名主持人担任开幕式的主持。那位主持人显然出于谦逊婉言谢绝,他说:“行啊,说主持就主持。不过几天后我要去欧洲考察,两个月后才会回来,而且这活动要办得成功、办得全市人民都满意,还得有一个好的演出方案,得让我好好考虑考虑演出方案。看来你得给我半年时间。”
这位主持人对该市的邀请采用延时法予以拒绝。本来别人慕名来请自己作主持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尊重,如果直接拒绝,会使对方认为自己不识抬举。而采用“拖延”的技巧来拒绝对方,先爽快地答应,然后把时间推到半年之后。谁都知道,准备主持一个开幕式怎么也用不了半年的时间。因此,请求者也明白这位教师是在间接地谢绝,当然也不会勉为其难了。
二、幽默拒绝法
在拒绝别人时,采用幽默的方式往往能使对方对我方的委婉回绝心领神会,从而避免了尴尬。
那么幽默拒绝法为什么能起到改善气氛、避免尴尬的作用呢?就因为幽默逻辑所起的作用。幽默逻辑与一般逻辑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像一般逻辑那样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证明,而是通过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只要运用得当,一般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