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1910年11月12日,华老强刚从外面收购蚕茧回来。
“恭喜你啊,喜得贵子!”接生婆笑嘻嘻地迎了出来,把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抱到华老强的面前。
“你这小家伙还真的来了,你爸昨晚还梦见你呢!”华老强乐呵呵地逗着自己的孩子,刚做爸爸,他心里有说不尽的高兴。
说完,华老强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放进箩筐中,又用另一个箩筐反扣在上面。然后自言自语地念叨:“进箩辟邪,同庚同岁,爸给你起个吉利的名字,就叫罗庚吧!”一代数学天才,我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华罗庚就这样出世了!
转眼,华罗庚已经上初二了。一天,数学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
“老师,这数是23。”老师刚在黑板上写完题,华罗庚马上站起来回答。
“你知道韩信点兵吗?”老师惊奇地问华罗庚,眼神中带有几分疑惑。
“不知道。”华罗庚很老实地说。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外国教科书称作‘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定理’。”老师解释着,同学们一个个听得入了神。
“华罗庚,你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老师向华罗庚投去信任的目光。
“一个数,3除余2,7除余2,那一定是21加2,21加2等于23,刚好除5余3。”在一片掌声中,老师点了点头。从此,华罗庚爱上了数学。
上完初中后,因家境贫困,华罗庚失学了。回家后,他帮忙做小杂货店生意,卖点香烟、针线之类的东西,替父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但是华罗庚仍然酷爱数学,不能上学,他就自己想办法学。一次,他向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一看,便着了魔。从此,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学数学。有时看书看入了神,有人买东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铺关门以后,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数学王国里尽情遨游。一年到头,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几个小时来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想到一道数学难题的解法,他准会马上翻身起床,点亮小油灯,把解法记下来。
华罗庚家乡所在的初中校长王维克是个很有学问的教育家,翻译家,他很喜欢聪明好学的华罗庚,决定给这位年轻人一个机会,他聘华罗庚到学校工作——会计兼杂务。
天才的杰出之处,就在于总是能抓住命运中那难得一现的转机,华罗庚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和环境,继续如饥似渴地埋头钻研。
1928年华罗庚染上流行瘟疫,卧床半年。后来病虽痊愈,但因无钱及时治疗和护理不当,而使左腿留下残疾,走路十分不便。这些无疑更加坚定了他攻读数学的决心,否则他的人生道路可能会另有选择。
18岁那年,他写出了第一篇论文《Strum氏定理之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1930年《科学》杂志又发表了他的第二篇学术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华罗庚的这些文章和文章的谦逊坦诚的序言,使他受到熊庆来、杨武之等老一辈数学家的赞赏,正是这些文章改变了华罗庚的命运,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并不知道华罗庚这个小人物,当他听说华罗庚仅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且家境贫困时,熊庆来深为感动并邀请华罗庚到清华来工作。1931年,华罗庚担任数学系助理员,他的工作就是整理图书资料,收发文件,代领文具,绘制图表,通知开会等杂务(相当于工友或略高于工友)。这使他在工作之余,可以有机会去听课或自修。两年后,他被破格提拔为助教,又晋升为教员。1934年,他获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乙种研究员。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没有“正统”学历的华罗庚在剑桥只有当旁听生的资格,然而这一切对华罗庚都不再重要,两年的时间里,华罗庚写出了《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合估计的问题》等十几篇论文。真知灼见的光芒使英国人为之倾倒。华罗庚关于“塔内问题”的论文,被誉为“华氏定理”。
正当华罗庚在剑桥大学的书斋里潜心钻研时,国内风云突变,狼烟四起——抗日战争爆发了。他得知祖国处于危难之中,便决定回国。
从1940年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华罗庚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节衣缩食,倾注心血完成了辉煌巨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秋天,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离开昆明。美国对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数学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尊重,华罗庚一到美国即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年薪一万美元,另外还配有一套宽敞舒适的住房,四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谢绝了伊利诺大学的一再挽留,决心回国服务。回国后,华罗庚执教于清华大学数学系,同时积极筹备建立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建所之初,华罗庚在全国各地广泛网罗人才,工作生气勃勃,进展迅速,先后成立了数论、微分方程、代数、拓扑、泛函分析、数理逻辑、理论物理、计算机设计等组。他特别重视对青年数学家的培养,当时厦门大学的陈景润就是他力主调到数学所来的。
1958年以后,他开始从事应用数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是把数论方法应用于高维数值积分。从1965年开始,他又将主要精力放在数学方法在工业上的普及与应用方面。根据中国工业实际水平,他到各地去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先后完成了11本科普著作。他与他的助手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向工人宣讲“双法”,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华罗庚一生共发表论文约200篇、专著10部。他的研究领域遍及数论、代数、矩阵几何、典型群、多复变函数论、调和分析与应用数学等等。
精彩点评:
华罗庚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赢得了众多的殊荣。国外数学学报这样评论道:“华罗庚教授的研究范围之广,足以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他是“绝对一流的数学家,做出特别贡献的人。”美国学院选聘华罗庚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先后授予他荣誉博士称号。1984年,华罗庚的名字进入了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位伟大数学家之一。华罗庚以他的卓越成就和积极活动长期领导着中国数学的研究、教学、应用和普及工作。华罗庚的家庭条件很艰苦,上学机会也不多,他完全是自学成才,这为我们青少年朋友刻苦钻研科学知识、自学成才树立了光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