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05000000093

第93章 明文(7)

古今时事的变化,朝廷与市场也发生了变化。我曾经登上姑苏台,眺望浩渺的太湖,苍翠的群山,太伯、虞仲所创建的国家,阖闾、夫差所争逐的地盘,伍子胥、文种、范蠡所经营的事业,现在都已经没有了,那庵与亭又算得了什么呢?话虽这么说,钱谬乘乱夺取这一带,保持据有了吴越一国,国富兵强,延续了四代,子孙亲属乘机享用无度,所造宫馆园林,盛极一时。而苏舜钦所修建的沧浪亭,竟被僧人如此看重。由此可见士人要想千载留传美名,不与冰块溶化似的生命一起消逝,其中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

文瑛好读书,喜好诗歌,与我们这类人交游,大家称他为“沧浪僧”。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

【导读】

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上主张学习唐宋古文,著有《茅鹿门集》。青霞先生即沈炼,字纯甫,号青霞山人,嘉靖进士,为人刚直,被严嵩所害。本文作为文集的序文,花了较多的笔墨表现沈青霞的忠勇、刚正、忧国忧民,同时又与文集相联系,文章写得沉痛而有感染力。

青霞沈君[1],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2],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3],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4]。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场之日弛[5],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营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6]。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7]。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8],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9],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10],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B11],自《小弁》之怨亲[B12],《巷伯》之刺谗以下[B13],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B14],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B15]。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B16],伍胥之谏疑于胁[B17],贾谊之疏疑于激[B18],叔夜之诗疑于愤[B19],刘蕡之对疑于亢[B20]。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B21],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B22],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B23],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注释】

[1]青霞沈君:指沈链,字纯甫,号青霞散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嘉靖一卜七年(1538)进士。为人刚直,曾上书皇帝,历数奸相严嵩十大罪状,被杖责流放,后被严嵩杀害。[2]锦衣经历:锦衣卫经历官。经历,官名,掌文案,正八品。宰执:宰相,此指严嵩。[3]北敌:指当时居住在今内蒙一带的蒙古族俺达部,曾多次侵扰中原地区。[4]馘(guó):战死者的左耳朵。[5]疆埸(yì):边界。埸,疆界。[6]营:一种草本植物。刈,割草。[7]什:《诗经》的《大雅》、《纠雅》、《颂》以十篇诗编为一卷,叫做什。后代用以泛指诗篇或文卷。[8]阃(kǔn)寄:古代郭门(外城门)以外称阃外。[9]给谏:给事中的别称。[10]裒(pǒu):聚集。[B11]孔子删《诗》:据说《诗经》是孔子从大量的诗歌中删选而成的一部诗集。[B12]《小弁》:《诗经·小雅》中的篇名。诗写一个被父亲遗弃者的悲怨。[B13]《巷伯》:《诗经·小雅》中的篇名。写一遭谗而受宫刑处罚者的悲愤。[B14]怼(duì)士:心怀怨愤之人。[B15]”发乎情“至”闻之者足以为戒“四句:引自《诗经·周南·关睢》毛诗序。[B16]屈原:战国时伟大的诗人,楚国三闾大夫,因遭谗言被放逐,著有《离骚》、《九歌》、《九章》等诗。[B17]伍胥:即伍子胥。[B18]贾谊:西汉文学家,政治家,曾官博士、太中大夫。[B19]叔夜:嵇康的字,三国魏时文学家。[B20]刘蒉:唐代幽州昌平(今属北京市)人。[B21]荐绅:又作揞绅、缙绅,古代官员的装束,此代指官员。[B22]忾(kài):愤怒。[B23]采风:古代统治者派人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考察民情的一种举措。

【译文】

沈青霞先生以锦衣经历的身份上书皇上,指责宰辅,宰辅非常痛恨他。正大力罗织罪名的时候,幸亏皇上仁爱圣明,特地减轻了对他的处分,将他流放至边塞,在这个时候,沈先生敢于直谏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了。不久,沈先生就满怀郁闷携妻带儿全家迁居塞外。正碰上北方的敌寇屡次向内地进犯,而帅府以下的各级官吏束手无策,关闭了城垒,任凭敌寇任意进出侵扰,连放一箭抵御入侵者这一点也做不到。甚至等到敌寇退兵后,他们就割下中原阵亡战士及在田野赶路人的耳朵去领功。那时父亲哭儿子的、妻子哭丈夫的、哥哥哭弟弟的,到处都是,他们又没有地方可以控诉申告。沈先生对上既痛恨防守边疆的措施的日益松懈,对下又痛心将士们一天天随意杀戮百姓,欺骗朝廷,经常流泪叹息。他就将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寄托在诗歌文章中,以宣泄自己的襟怀。文集中所载诸作就是这类作品。

沈先生本来就因为敢于直谏而名重一时,而他所写的诗歌文章对时政又常加讥刺。这些作品渐渐流传开来,朝廷上下深感震惊和恐慌,于是他们开始竭力煽动诬陷,沈先生的杀身之祸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沈先生死后,那些曾一起相互勾结陷害沈先生的军事长官们,不久也因犯了罪被罢官撤职。又过了不久,原来那位仇视沈先生的宰辅也被罢了官。于是沈先生的学生给谏俞君将先生平生所写的诗文收集编为若干卷,刻印以传世。沈先生的儿子以敬,来请我写篇序文置于卷首。

我读了沈先生的著述后写道:像沈先生这样的人,难道不就是与古代仁人志士一脉相传的吗?

孔子删订《诗经》,从《小弁》的怨恨亲人、《巷伯》的讥讽谗人诸篇以下,其中忠臣、寡妇,隐居的人和愤世之士等人的作品,一起被列入《国风》,分入”小雅“一类的,篇目多得数也数不清。难道这些作品都是上古的中和的声音吗?

但是孔子却不轻易地删去它们,正是因为哀怜这些人的不幸遭遇,推崇他们的志向的缘故,也就是:”发自内心,又能以礼义加以约束“,”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意思。我曾经按顺序考察春秋以来的作品:屈原的《离骚》好像多怨愤之情,伍子胥的劝谏之辞好像多警告威胁的口气,贾谊的奏疏好像很激愤,嵇康的诗好像很愤懑,刘蒉的对策好像很刚直。但是如果按孔子删订《诗经》的原则去编集他们的作品,看来也未必不能收录它们。沈先生死后,天下的官员士绅一直到今天只要提起沈先生,没有一个不鼻酸流泪的。唉!文集中所载《鸣剑》、《筹边》等篇,假使让后人读了,足以使奸臣贼子胆寒,令塞外战士跃马而起,而激起同仇敌忾的意气,这是必定无疑的。有朝一日朝廷调查民情、搜集诗歌的官员出巡各地看到这些作品时,难道能把它们遗漏掉吗?我慎重地把这层意思记录在此。

至于沈先生作品的修辞技巧是否工整,以及内容是否合乎古代作者的写作规范,那些都不是用来议论沈先生大节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加论述了。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导读】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贪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文学上力倡”复古“,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影响很大,文集有《贪州山人四部稿》。

本文针对大家熟知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进行评论,作者一反历来人们对蔺相如的一致称道,不去褒扬他的机智勇敢,维护了赵国的利益,而是换一个角度,提出了自己新的看法,从形势与事理两个方面,分析指出了蔺相如这一举动的许多失策之处。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壁,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壁,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1],斋而受壁[2],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3],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4],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来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5],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6],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注释】

[1]九宾:又称九仪,一种极为隆重的外交礼节,当时只有天子才能用。[2]斋:沐浴素食,处于静室,清心寡欲,是古人遇到大事,如祭祀等活动所举行的先期行为,以表示虔诚恭敬。[3]绐(dài):欺骗。[4]舍人:手下人。[5]僇(lù):通”戮“,杀。市:市集、市口。古代处决犯人都在市集进行。[6]武安君:秦国名将白起,封武安君。邯郸:赵国都城,今河北邯郸市。

【译文】

蔺相如如完璧归赵一事,人们都称赞它,但我不敢苟同。

秦国用十五座城的空口许诺,妄图欺骗赵国,胁迫赵国献出和氏璧。当时说秦国要诈取和氏璧,这是真情实况,并非秦国要借此试探赵国。赵国如果得知了秦国的这个实情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实情就给它;得知了秦国的这个实情而惧怕它就给它璧,它知道了秦国的这个实情而不惧怕它就不给。这件事只要两句话就可能决定下来,为什么赵国既害怕秦国却又去挑逗它的愤怒呢?

秦国要想得到和氏璧,赵国不给它,这两者并无是非曲直可言。如果赵国献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十五城,那么理亏在秦国那一面;如果秦国给赵国十五城,赵国却把和氏璧送回国不给璧,那么赵国就显得理亏。要使得秦国理亏,赵国就不如把和氏璧放弃;要是害怕失去和氏璧,就不如不给秦国。秦王既然指着地图明确告知那些城池送给赵国,并且举行了最隆重的礼仪,沐浴斋戒准备接受和氏璧,那种情形就使秦国不得不交出十五城了。这时蔺相如如果献上和氏璧而秦国不交割十五城,那么他就可以上前责问说:”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肯交割十五城的。这块和氏璧难道不是赵国的吗?十五城也是秦国的宝地。现在如果大王因为爱这块和氏璧的缘故而放弃了这十五城,那么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地埋怨大王,说您把他们像草芥一样地抛弃了。大王不肯交割十五城,而骗取赵国的和氏璧,因一块和氏璧的缘故,在天下人面前失信,我请求在您境内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此来表明大王的失信。“秦王听了就未必不肯归还和氏璧。如今蔺相如为什么要派随从的手下人怀着璧偷偷地逃走,而把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的情势。秦国的意图还不想与赵国绝交。假使秦王发怒,把蔺相如公开杀害,同时派武安君率领十万大军逼临邯郸,指责和氏璧的去向与赵国的失信,那么打一次胜仗就可使蔺相如灭族,打两次胜仗那和氏壁终究还是要落入秦人之手了。

所以我说?蔺相如能够保全和氏壁,这是出于天意。至于后来他在渑池会上对秦国采取强硬态度,对廉颇又显得那么温和,他的做法越来越高妙了。能够保全赵国的是出于老天偏袒它的缘故啊!

徐文长传袁宏道

【导读】

袁宏道(1568—1610),宇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吴县县令,礼部主事等,后辞官,卒于家,他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和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文学上主张不拘格套,独抒性灵,著有《袁中郎全集》。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明代著名的画家、戏曲家、诗人。本文叙述了徐文长的生平,赞扬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描述了他狂放不羁的性格,对他怀才不遇的遭遇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1],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2],奇其才,有国士之目[3]。然数奇[4],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5],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6],威镇东南,介胄之士[7],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8]。会得白鹿[9],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10]。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意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B11],遂乃放浪曲蘖[B12],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B12],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B15]。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B16]。间以其馀,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B17],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B18],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馀,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B19],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同类推荐
  •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这是一部大学讲义,共八讲。第一讲:小说技巧的缘起第二讲:故事与情节第三讲:角色与身体第四讲:场面与背景第五讲:谁在说与怎样说第六讲:切分与组合第七讲:语言与言语第八讲:意图与理念。从小说文本和小说创作技巧的层面,对现代小说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全书依托国内外名家名篇技巧分析,追踪故事、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之从体验到构思,再到语言生成的想象化与符号化过程,强力洞穿经典叙述技巧的秘密。全书既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又有对小说诸要素清晰独到的论述和精彩的文本分析。
  • 四种爱

    四种爱

    一本洞彻人心的爱之经典,一部完美解读爱的文学名著!J.K.罗琳最喜爱的作家——英国著名文学家c.s.刘易斯散文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本。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你我能彼此理解、包容和帮助的唯一方式。在本书中,C. S. 刘易斯以丰富的人生经验、睿智的洞察力和厚重绝美的笔力深刻剖析了爱的种种美德与缺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全面挖掘了爱,揭示了爱的真谛。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本书讲述了民间文学、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电视、建筑鉴赏方面的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
  • 四川曲艺史话

    四川曲艺史话

    本书给了四川曲艺一个简洁、明快的艺术定义,对众多曲种进行了三级分类法,介绍了从汉代到近代四川曲艺的发展情况等。
  •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郁达夫散文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郁达夫散文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超级独生女

    超级独生女

    以独生子女夫妇照顾独生女作为故事主线,反映特殊时代特别人群的生活
  • 中国人情殇黑非洲

    中国人情殇黑非洲

    故事描写援外工程技术人员许靖思邂逅同期援外的女绘图员秦雅君,两情相悦,在聚少离多、在几近禁欲的政治环境和艰苦卓绝的施工中,无怨无悔,真心相爱的故事。披露了报道上没有、鲜为人知的援外人员,在国外的真实生活写照和情感纠葛。同时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详尽的描述了非洲的热带绮旎风光和当地人的生活习俗。故事有甜蜜、励志、悲怆、思考等诸多情节。结局:大团圆。
  • 冰城少年

    冰城少年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小白文,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精彩的故事!冰城少年的奇遇历险等待着您真诚的收藏!
  • 虚空大武仙

    虚空大武仙

    十魂大陆,天地争雄,成仙成圣,混沌天地,宇宙十界,十魂大陆,一为断魂……一个不小心穿越无尽虚空,进入十魂大陆,二十五岁,变成三岁,由三岁开始遇上两位天困之人,得其传继一步步走上武仙之路,为寻回家之路,为解心中之谜团。得遇一位长得与老婆一模一样的公主,尝试着当驸马的瘾,斗志斗勇,只求保护自己,保护心爱之人。原本孤单伴路,却不想出现一具穿越清尸,僵尸随行,一路披荆斩棘,什么成仙成圣,什么是长生不死,任由你神佛满天,一路照杀不误,只为一朝无尽虚空,超脱一切,穿越回家路。
  • 兄弟恩怨

    兄弟恩怨

    婚礼现场被警察带走?!冯天宇被冤入狱,7年后无罪释放,妻子竟嫁给了自己的结拜兄弟,他们三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恩怨纠葛?而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对他一往情深,他会不会接受妹妹的爱?就在被爱困扰时,当年的真凶居然浮出水面……
  • 广嗣要语

    广嗣要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源之七灵

    源之七灵

    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生命与环境动态平衡的灵界,一个认识世界的过程。一个个生活小故事。
  • 浅央冒险之恐怖计划

    浅央冒险之恐怖计划

    前一世,浅央不知道表姐的诡计,就这样被她傻傻地推向丧尸群。这一世她一定要好好地活着!不受她人约束!
  • 快穿之狂傲神女

    快穿之狂傲神女

    其实就是个很老套的,特工穿越的故事了啦,初次写,作者言情小白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