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儿子这么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展玉泉的父亲打消了效仿其他商人离开沧州的念头,决定逆风独舞,在惨淡经营中苦撑危局,坚守基业。
后来事情的进展果如展玉泉所言,政府出面对盐制进行改革和整顿。之后,沧州盐区出现了新的局面。经营沧盐者又可谋取大利,众盐商又一股风似的纷纷云集于沧州,盐商人数比过去增加十多倍。
而在这时,展氏家族的“冷板凳”坐热了。由于他们在众盐商纷纷离去之际,一直坚守在阵地,所以赢得了固定的顾客群。而其他后来者就不得不从头开发自己的顾客群。这样,展氏的经营成本明显大大低于其他盐商,盈利也相对高于其他的盐商,自然盈利最丰厚,终成为沧州盐商中的巨头。
眼光有多远,成功有多大
做事情,往往是眼光长远才能做好做到位,而要能眼光长远,就需要有大眼界,要会推理,从而能看到事情发展的结果。美国摩根公司的起家也要归功于摩根在年轻时就比别人看得更远。他从学校毕业以后在一家商行从事贸易工作,有一次在纽约至巴黎的船上,一个陌生人说咖啡生意不再有什么希望,就向他推销整船的廉价咖啡,不错的价格使摩根动了心,但摩根更是看到了在目前咖啡业低迷之后的大发展。他所在的商行当时坚决反对他购买咖啡,并强烈谴责他,但是摩根却坚信自己的眼光是正确的,坚持借钱购买了这船咖啡,并且决定自己经营,然后他又继续大量购买廉价咖啡。
不久以后,咖啡大国巴西突然遭遇霜灾,咖啡大幅减产,全球的咖啡价格猛涨到原来的两倍以上,摩根销售掉了他全部的咖啡,而且大赚了一笔,淘得了成就事业的第一桶金。事实上,在摩根创业的历史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这种靠着“比别人看得稍远一点儿”的信心获得巨大成功的事例。
具有长远眼光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这样的人在狂风之下,他能够站稳脚跟,不动摇,更不会去迎合某一时的“上风”。他们顶风而立,决不会迷失方向,在冷清萧条时,他们能忍耐得住冷静,敢于逆风独舞,当风向一变,必然会赢得独领风骚的胜利时刻!
观史悟道
事物往往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看待事物就不能以简单的眼光去看,而应该以辩证的视角去深入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正确地预见事物的正确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行动。
王致和失误之中得商机
现在的豆制品品牌“王致和”本是一个人的名字,此人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人,他从小爱好读书,自认学有所成后赴京赶考,不想却应试落第,之后他决定留在京城,一边继续攻读,一边做豆腐谋生供自己日常生活。
由于年轻,又没有经营生意的经验,还得把心思和精力用到读书上,加之做豆腐的人也多,所以王致和做好的豆腐往往不能在当天卖出去。这要在冬天还好,豆腐能放一两天,而在夏天,剩下的豆腐则会很快就变味了,他只好用盐把每次剩下的豆腐腌起来。
这年夏天里的一日,王致和做的豆腐又剩下不少,他只好用小缸把豆腐切成块,洒上盐腌好,做成腌豆腐后,随手放到了一个角落里。不想日子一长,他竟把这缸豆腐忘了,等到秋凉时想起来了,但打开盖子还未等看,只觉一股臭味扑面而来,差点呛了他一个跟头,腌豆腐已成臭豆腐,使得王致和不由为自己的粗心而懊悔。
此时的王致和因经营不善,已穷得几乎没什么可以吃的了。这缸豆腐虽然臭了,但他却舍不得扔,想尝尝是不是还可以吃,于是王致和就忍着臭味吃了起来。结果刚吃了一口,就觉得这豆腐味道竟是如此的独特鲜美,便就着个馒头大吃起来。
吃完后,王致和还怕会拉肚子,结果过了一天也没事,他又想,臭豆腐竟然这样好吃,恐怕别人还不知道,我要用他卖钱,说不定能发大财呢,心里就很兴奋,便拿着剩下的臭豆腐去给自己的朋友吃。
朋友们一闻是臭豆腐,没有一个人愿意尝。王致和好说歹说,自己又亲自吃了示范,朋友们才同意尝一口,没想到朋友们在捂着鼻子尝了以后都纷纷赞不绝口,一致公认此豆腐的美味妙不可言。
于是,王致和索性“一错到底”,也不读书应试了,改行专门做臭豆腐。他用心经营,生意也随着越做越大,而名声也越来越广。至晚清时,连贪婪的慈禧太后也闻风来尝一尝这“臭”名昭着的“臭豆腐”,吃后还对其大为赞赏。
从此,王致和与他的臭豆腐身价倍增,还被列为御膳菜谱。
逆向思考,或许会得到正确的答案
很多人都品尝过臭豆腐,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臭豆腐竟然是一次错误而生产出来的。一个小小的错误,使王致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事实上,与王致和相同经历的人比比皆是,而能像王致和一样,能够看到并抓住了这样一个因为错误而产生的机遇的人却很少,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原因至少有两点:
其一,王致和细心。王致和在发现臭豆腐坏了以后,并没有一气之下将其扔掉,而是留下来并亲自品尝了一口,结果发现臭豆腐居然如此“香”。
其二,王致和善于进行逆向思考。王致和的臭豆腐吃起来十分可口,但闻上去却十分地“臭”,而有许多人是完全接受不了这股臭味的。但王致和认为,自己能接受,就一定会有人接受,所以一定会有市场,这正体现出王致和的独特眼光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现实中谁也不想犯错误,一听到“错误”二字,大多数人像伸手触到滚烫的火炉一样,没有不向后逃避的。人之常情,世之常情,错误还是少犯为妙。但人的一生会经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事情,每件事都做对,一点也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探索未知领域和进行创业尝试中,更是一个与错误为伴的过程。对于这一点,美国“创造性思考”公司创办人罗杰·冯·伊区在《如何激发创造力》中认为把害怕犯错误列为“心智枷锁之一”,他说:“如果你不经常犯错误,你就无法发挥潜力。”
所以,犯错并不可怕,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关键在于要善于进行逆向思考,变坏事为好事,那么我们从中得到的收获或许会更多。
圆珠笔刚刚在日本造出时、厂家最困扰的问题是:大约写到20万字时,就会因为笔尖的圆珠被磨小而漏油。工程师们有的从改进圆珠质量入手,有的从改进油墨性能入手,都未能解决漏油问题。
东京山地笔厂有一位名叫青工渡边的员工,他有一次看到四岁的小女儿把还没用完的圆珠笔扔掉不用,心里很生气,本想教训一下孩子不懂得节约,后来转转念一想,如果将圆珠笔芯的成本降到最低,用到无油时就丢弃不用,将其作为一次性用品来销售,也许市场会很大。他便建议老板将笔芯做得短些,写到近20万字时油就用完,另换一根笔芯。
他的建议被采纳后,这项“无漏油圆珠笔”的小发明立即受到顾客的欢迎,重新振兴了山地笔厂。这一实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思考角度新,它不从问题的正面去“硬攻”,而是从问题的侧面入手,做到了出奇制胜。
事实上,错误并不那么可怕。某一件事情到底是谬误还是良机,没有绝对的标准。大多数认为是谬误的东西,其中可能潜藏着真知和良机。而这种真知和良机,只有善于从常人相反的视角进行逆向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很多事实证明,有一些契机,不是从正常的渠道出现的,而是从大多数人认为反常的地方,甚至是相反的方向表现出来。因此,即便出现与你原来所设想完全相反的情况,也不要马上下结论“搞错了”,更不要忙着否定与放弃,而是想一想:“是否有反向创造的价值?”
现实之中,那些怕犯错误的谨小慎微者,很少能有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从错误之中得到改进的人,才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成就。
观史悟道
如果你碰到错误就认定是错误,不再去做努力,那么,成功的机会也许倏然而逝。因为在犯错误的时候,机会或许已经悄然来到你的身边,你一定要多从相反的方向想一想,这时你会眼前一亮,发现并抓住来自错误的机会,使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
胡雪岩知对手底细将其兼并
清末着名的大商人胡雪岩,徽州绩溪(今安徽绩溪)人,红顶商人,幼名顺官,本名光墉,字雪岩,着名徽商。他的事业初兴之时,曾在福州开了一家阜康钱庄,开张不久,当地的“会首”元昌盛钱庄的老板卢俊辉就开始找他的麻烦。
卢俊辉想凭借自己钱庄长期积累的信用来挤垮新来的阜康钱庄。胡雪岩知道后,便开始想办法对付他了。胡雪岩明白,既然对方是想置自己于死地,那么自己也不能客气了。胡雪岩从元昌盛的伙计赵德贵打听出对手的内情。原来卢俊辉为了获得厚利,大量开出银票,元昌盛现有存银50万两,却开出几近百万两银票,这样空头银票就多出40万两,这是十分危险的经营方式。倘若发生挤兑现象,存户们把全部银票拿到柜上兑现,元昌盛立刻就要倒闭破产。
胡雪岩知道后立即行动,他调集资金收购元昌盛的银票,一切都在暗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卢俊辉蒙在鼓中,全然无知觉。没过两天,元昌盛柜上忽然来了一批主顾,手持银票,要求提现银,结果一天之中就被顾客提走20万库银。
卢俊辉听伙计报告后还以为偶然现象,并不在意。谁知第二天却有更多的顾客蜂拥而至,纷纷挥舞手中银票提现。没等卢俊辉反应过来,库银已提取一空。但是还有好多顾客的银票都没有兑现。
不能兑现的顾客骂声不绝。卢俊辉赶紧叫伙计关了店门,自己根本就不敢出来露面。眼看事情将要闹大,官府已派人来钱庄弹压,声言庄主若不拿出银子平息民愤,将按律治罪,抄家拍卖。这意味着老板将会被治罪流放,妻儿也将被拍卖为奴,家破人亡。卢俊辉思前想后,唯有把店门抵押给他人,钱庄易主,才可免祸。但同行钱庄老板谁也不愿多事,大家只隔岸观火,作壁上观。
这时候,胡雪岩来了,卢俊辉就像抓住了救星一样赶紧托他救救自己,于是他便同卢俊辉以较低的价格谈妥,以接收元昌盛银票为条件接管钱庄铺面。契约签订后,胡雪岩当场向顾客宣布:凡元昌盛银票,均可到阜康分号兑现,决不拖欠分毫。而持银票的顾客大多系胡雪岩有意安排而来,听他此说,一哄而散。一场风波,顿时云开雾散。
就这样,胡雪岩名正言顺地将阜康分号搬进元昌盛旧址,成了这里的主人。
知彼之底,攻彼之虚
胡雪岩看准了对方的软肋,下手之快、手段之猛,是好多人都想不到的,虽然他的做法很不地道。我们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恶意的对手,就要用击其软肋的方法把他的气焰灭下去,为自己留出一条道路来。
在对付竞争对手方面,日本人是很聪明的,因为他们总是会深入别人的内部,了解别人的一切,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知道对方的短处在哪里,扬长避短,猛捅竞争对手的软肋。
日本人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同时也很清楚地知道对手的弱点。二战之后,日本商人作为后起之秀之所以能取胜,关键在于他们对竞争对手的情况了如指掌,同时又对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很清醒的认识。
精明的日本人善于避实击虚。日本精工集团在与瑞士名表“欧米茄”竞争中屡处下风,遂将目标转向石英表以期突破。石英表的运行机理是在石英上通入电流,使其发生伸缩性规律振动,然后将此振动以电气的方法连接马达来划出时间。从振动的精确性来说,机械表根本无法与石英表相比。只要拥有耐震的能力,石英表计时并不受温度等变化的影响,能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
当精工表在1968年参加纽沙贴夫天文台的钟表比赛时,十五块精工牌石英表的参赛成绩之好令考评者哑口无言:瑞士表都排在了日本精工表的名次之后。这恰如当头挨了一闷棍,瑞士人久久无法回过神来。在沉重打击下,瑞士厂商忧心忡忡,坐立不安,直到第二年才把得分表寄往日本,同时不公开名次,并宣布从此停办纽沙贴夫天文台的钟表竞赛。这意味着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瑞士钟表黄金时代已宣告结束。
纽沙贴夫天文台“比武”的失败,使瑞士人丢尽了面子。为了雪耻,为了有朝一日能夺回失去的自信和荣誉,瑞士人一味追求机械钟表的极致和高精确度,而忽视了竞赛钟表耐性差、成本高等难以商品化的缺点,这致使他们刚从惨败中逃出,却又步入了误区。
日本精工集团则恰好相反,他们没有居功自傲,而是迅速转移思路,准备将竞赛的成绩转化为生产力,作出了将石英表商品化的战略决策。这样,大赛中获得的知名度又为产品大规模生产和走向市场鸣锣开道了。之后,精工集团进入了鼎盛时期,他们乘胜开拓,在国际市场上势不可挡。
观史悟道
人的能力虽有强弱之分、大小之别,但任何人总会有其某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因此,要在竞争中击中对手短处,就要扬长避短,以己之长克人之短,既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利用竞争对手的劣势痛击其虚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