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74100000023

第23章 西太后慈禧:红妆照汗青(2)

似乎是命运的刻意安排,如若咸丰帝是个励精图治心系天下的皇帝,那么那拉氏也只能是后宫中一个平凡的女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咸丰帝被后人戏称为“四无”皇帝——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在国家大事上,咸丰帝并不上心,他那优柔寡断的性格,注定了他不能够很好地治理这个国家。咸丰帝登基时二十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因而在最初登基时,面对每天都要批阅的大量奏章,他很是无奈,他甚至怀疑,这样大量的工作,他的先祖们是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的。那批阅奏章的任务,在他看来,不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苦刑。因而也不难想见,在发现那拉氏的才能时,他是如何的雀跃。最开始的时候,咸丰帝只是让那拉氏帮着读奏折,到后来,渐渐也让那拉氏代笔写一些朱批。

那拉氏阅奏章十分有条理,先将不同类型的奏章分门别类,这样对于事情的轻重缓急总有非常清晰的概念。她批阅奏章,往往并不需要许多时间。这段期间的那拉氏,与其说是干预政事,不如说是在学习政事。在批阅奏章的过程中,对于朝政的把握,对于机密事件的了解,都膨胀了她的政治野心,那些在后宫生存中学会的勾心斗角的生存手段,也被她逐渐渗透到朝廷的斗争中去。

然而中国自古以来都认为“后宫不得干政”,那拉氏帮助咸丰帝批阅奏章一事,在男权的社会中是对男性主权的一种挑战,引起了众多大臣的不满。并且,在批阅奏折一事上,那拉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咸丰帝的决策。在清朝社会,男权向来是不容许女性来侵犯的,来自男性主体的反对,是那拉氏在走向权力巅峰路上的巨大的障碍。同时,把握着朝政的那拉氏,也成了当时朝中很多重要大臣的挡路石,那拉氏想要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要比对手更为机智更为狡猾。

那拉氏在为自己的政治野心,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

大清朝在经历了康乾盛世后,在乾隆统治后期,就已经渐渐显示出衰败的迹象。当时闭关锁国的中国人并不知道,一直被他们所看不起的西方,已经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时代,发展的步伐之快,将还在坚持农耕文明的中国远远抛在了身后。道光帝时,就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为列强进入中国打开了一道门。

咸丰帝继位时,正是二十岁的年纪。血气方刚的咸丰帝在初登基时,带着一腔雄心壮志,想到道光帝时留下的耻辱,他感到非常痛心,因此也想要有一番作为,振兴国政。在登基时他就提出了要拒绝侵略者任何和约的要求。

但是那时候的清朝,内有四起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占据了江南地区,洪秀全在南京称帝,北方有捻军活跃,不停地打击清兵,大江南北硝烟四起;外有夷人进犯,西方列强对大清虎视眈眈。咸丰帝自从一登基,就处于清朝政治的动荡之中。在面对这样的内忧外患时,没有力挽狂澜能力的咸丰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清朝走向一条他不愿见到的路。

于是他放弃了曾经想励精图治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宏愿,转而沉迷于女色来排解自己的烦恼。咸丰帝原本身体就孱弱,而后又被酒色渐渐掏空了身体,在治国上愈发力不从心。

咸丰八年,英法联军向北京逼近。七月,天津沦陷,整个清政府陷入了恐慌之中。本就胆小的咸丰帝,眼看侵略者即将兵临城下,遂听取了大臣的建议,以“巡行木兰”为由,想要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去避难。这一想法遭到了大部分大臣的反对,一个国家的帝王的出逃,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深深的屈辱。

很多大臣反对的原因,还因为清代历史上并没有皇帝逃离京城的先例,北京城有坚固的城墙和严谨的守卫,如果北京城都被攻陷,那么离整个清朝沦陷也不远了。那拉氏也对咸丰进行了劝阻,在她看来,皇上作为朝廷的主心骨,在京城可以震慑一切,若皇上都离开,那么朝廷无主,恐怕清政府很快会被夷人践踏。

可是当通州传来了和谈失败的消息,京郊的八里桥之战以清兵的失败告终,京城的东边防线彻底瓦解时,咸丰帝逃跑的决心终于坚定。咸丰十年的八月,咸丰帝在圆明园召见了几位亲王和军机大臣,随后带着嫔妃逃到了承德,将京城的烂摊子丢给恭亲王奕。

咸丰帝带着妃嫔仓皇出逃,一路上因为计划的仓促而十分狼狈。他的软弱无能,在此时显露无遗。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人,在面对外夷侵犯时,没有选择迎难而上,而是将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不难想见,在这样的帝王统治下,清朝会一步步走向衰败。

此时的承德,正是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之时,不过当时随着咸丰帝出逃的人,都背负着深深的屈辱,面对如此美景也无心欣赏了。

在热河的咸丰帝,身体每况愈下,对国事越发觉得心灰意冷,于是变本加厉地沉迷于女色,不仅如此,还嗜酒如命。根据清人笔记记载,咸丰帝每次醉酒后都会盛怒。原本身体差,加之坏脾气对身体的影响,咸丰帝渐渐出现咳血的状况,这对那拉氏来说是一个机会,那拉氏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生活状态加上这样的身体,咸丰帝的生命并不会维持更多的时间,只是缺少一根导火线。

导火线很快就到来了,在咸丰十一年的五月,咸丰帝开始筹备“万寿”之庆,“万寿”之庆筹备得十分热闹,但就在这个时候,咸丰帝病倒了,像一场等待已久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的时候很美,开过之后就凋零了。

这一场病延续了很久。直到七月,开始有所转机,但是并没有维持多久,到十一月间,咸丰帝病入膏肓,弥留人间。

病中的他对未来权力的归属有着自己的担忧,当时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还小,那拉氏也只有不到三十的年纪,咸丰帝担心在不久的将来,权力会落在那拉氏的手中,因此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他想过要效仿汉武帝将那拉氏除去,以保证王权不会旁落到外姓人的手中。

汉武帝时期的钩弋夫人赵氏,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年幼的儿子,汉武帝弥留之际,刘弗陵不过五六岁的年纪,但是聪慧灵敏,是当时汉武帝心中的继位人选。汉武帝有心立刘弗陵为太子,却因为子稚母少,害怕将来钩弋夫人会乱了朝纲,犹豫不决。后来,汉武帝寻了个错处,将钩弋夫人处死。在弥留之际终于将太子之位留给了刘弗陵,随后刘弗陵以八岁的稚龄登上了皇位。

弥留之际的咸丰帝,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他心目中,对朝政已经了解的那拉氏,必定会引起皇权问题上不必要的麻烦。此时的热河行宫,对于那拉氏来说,危机四伏。一方面咸丰帝心里有“去母留子”的念头,另一方面有外臣对权力的归属虎视眈眈。因此这一段时间,那拉氏可谓活得十分小心翼翼,害怕自己一步走错,就被咸丰帝以“莫须有”的罪名除去。英国蒲兰德在他的《慈禧外传》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先是,怡亲王等见慈禧为皇上所亲信……遂日夜谗于上,云:“慈禧与侍卫荣禄阴怀诡计。”其意欲废慈禧,或贬之冷宫。

那拉氏被咸丰帝信任,在无形中也为自己树立了很多的敌人。

尽管那拉氏为皇帝和诸多大臣所不容,然而,经过步步为营的谋划,她终于看到了野心得以实现的曙光。

咸丰帝二十岁登基,在位十一年,是大清朝最后一位掌握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在他之后登基的皇帝,都是当了傀儡皇帝。纵观咸丰帝一生,他奢侈无度,纵情声色,朝政十分腐败,致使清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他在位期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让整个清朝面临亡国的危机;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之际,又遭遇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他依靠湘军,抑制住了太平天国起义进一步的扩张。对英法联军,咸丰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后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告终。

他也为清朝付出过自己的努力,只不过力不从心,就从此走上了逃避堕落的道路。驾崩后,他被安葬在定陵,享年三十一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此时的那拉氏想要走向权力的巅峰,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这是一场不同利益阵营之间的博弈,于是在这条充满血腥的夺权之路上,不得不提到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奕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帝的弟弟。咸丰帝的母亲孝全贵妃驾崩后,咸丰帝就被交给静皇贵妃抚养,静皇贵妃也就是奕的母亲,所以从小奕和咸丰帝生活在一起,感情十分深厚。道光皇帝死时,下旨封奕为亲王。咸丰帝登基后,封奕为恭亲王,这个“恭”字,寄予了“兄友弟恭”的美好意愿在里面。

奕原本是道光皇帝心目中皇位的继承人,因为他在政治上的天赋比咸丰帝要高出许多。在咸丰帝出逃之际,奕负责北京城内的大小事宜,除此之外,咸丰帝还将与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的事宜也交给了奕。另外,咸丰帝根据奕的请求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奕代理衙门的总领事,从此在政治上迅速崛起。在与外国人接触的过程中,奕结识了许多洋人,受其影响,开始涉足洋务,成了近代中国洋务集团的领袖。

可以说,整个晚清的政局中,奕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那拉氏夺权的路上,奕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女人的野心

咸丰帝死前,将权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年幼的皇帝和那拉氏以及皇后的手中,一部分在以肃顺为代表的八大臣手中。咸丰帝的这一将权力分散开来的做法可谓用心良苦。不仅可以避免权力落在那拉氏和皇后手中,也或多或少避免了像清初康熙时期鳌拜专权的现象出现。

这是那拉氏等待的一个好时机。后宫中的女人,如果不想在勾心斗角中走向生命的尽头,那么最好的归宿是生一个孩子,等待出头之日。那些没有孩子的后妃,在咸丰帝死后,都只能在宫中的角落里,在难以避免的寂寞中,走向死亡。那拉氏成功地躲避了这一悲惨的结局,并且终于等来了咸丰帝驾崩的这一天。咸丰帝死了,那拉氏的儿子是唯一的继承人,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也就渐渐明朗了起来。她自始至终都明白自己的目标。

咸丰帝驾崩后,载淳继位。将咸丰帝的皇后钮钴禄氏尊为慈安太后,时人称之为“东太后”,将生母那拉氏尊为慈禧太后,时人称为“西太后”。

成为太后的那拉氏明白,作为辅国大臣存在的八大臣是权力路上最大的阻碍。在这场与八大臣旗鼓相当的竞争中,若想要赢得最终的胜利,那么就必须要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力量。这个时候,慈禧将目标锁定到了恭亲王奕的身上。

恭亲王奕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却苦于没有更好的平台,在咸丰帝时期,他处处被压制。载淳登基后,他不愿意处于在朝廷上处处受八大臣制衡的局面中,他才刚过而立,在权力的路上还想走更远的路,于是在利益的追求上与慈禧的谋划一拍即合。

咸丰帝刚死后的热河,正处在肃顺等人的严密监控之中,慈禧想要和恭亲王密谋,却也不是一件易事。但是,慈禧从来不是那种会向命运屈服的人,没有机会,也要努力创造出机会。在慈禧和恭亲王双方的努力下,这两个晚清帝国最重要的首脑人物终于找到了机会,秘密在热河行宫进行了长达几个小时的见面。

一场野心的战争在拉开序幕,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权力的欲望面前没有和局。

朝廷上的战争,面对更大的欲望的驱使,比后宫中的斗争更加耗费心力。在与八大臣阵营唇枪舌剑的日子,慈禧常常在朔风凛冽的日子里汗湿内裳,情绪难以稳定。而八大臣面对的虽然是女人,却从不留情面,常把两宫太后气得眼泪直流,把小皇帝吓得尿了裤子。甚至有时候不等太后和皇帝的宣召就径自进入皇宫,与太后吵架。

但无论在多么紧要的关头,慈禧在权力的路上都是深思熟虑的,因而当时人们称慈禧为“聪慧机敏”,是对她的性格的高度概括。慈禧从小就担得起“聪慧机敏”这四个字,在接触和学习了更多的东西之后,更将这“聪慧机敏”发挥到了极致。

身在热河的慈禧,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渐渐明白过来,热河处在八大臣的严密控制之下,自己空有一身的才智也无处发挥,回到北京这个更广阔的政治舞台迫在眉睫。在一番严密的计划之后,慈禧和慈安太后连同年幼的皇帝一起,从热河出发回到北京。

在这样的关头,慈禧的聪敏再次令人折服。回到北京的两宫太后,先不着急回宫,在北京的德胜门处,同前来迎驾的恭亲王见面,公开向民众控诉了八大臣在热河时对孤儿寡母的欺凌,在恭亲王的煽动下,两宫太后很快获得了舆论的支持,将八大臣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在哪个时代,舆论都是不容忽视的致命武器,掌握了这门武器,无疑是一个赢得战争的莫大助力。

在这一场战争之中,慈禧充分借助了舆论的力量。在历史上,“垂帘听政”和“后宫干政”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慈禧想要成功地手握权力,那么必须要制造一个能被大家所认可的理由。在慈禧的授意下,文武大臣分别上了两道奏折,希望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并由恭亲王辅政。由此,得到了文武大臣支持的慈禧,在这场和八大臣的斗争中,大获全胜,迈出了权力路上成功的一步。在战争中失败的八大臣,逃脱不了被抄家和革职的命运,这个时候慈禧更感庆幸,若失败的是自己,大概也只能等到这样一个结局。

然而权力的路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走。

清代自嘉庆、道光以来,政治越来越腐败,内忧外患也与日俱增,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瞬息万变的清朝,慈禧面对的压力远比想象中的要大。虽然之前帮助咸丰帝批阅奏章时已经接触过政治,对朝中的大事也有了解,但是直到亲手接管了这个国家,才深刻体会到了日理万机的艰辛。那个时候,慈禧似乎能够了解到咸丰帝生前的逃避心理。但是,慈禧和咸丰帝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选择了迎难而上。

清朝的政治腐败,绝对不是一天完成的,想要根除这样的腐败,也绝对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长久有力的整饬。

掌握了权力,也就背负了这个国家的生死荣辱。

这个时候的慈禧,才仅仅二十七岁,毕竟还太年轻,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因此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仰仗经验更丰富、对国家更了解的恭亲王。需要靠他来取得文武百官的支持,打通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路径。或许在之前,慈禧对于权力的渴望,只是一种臆想,权力像是漂浮在空中的海市蜃楼,虽然渴望,但是遥不可及。但是在发动政变之后,权力真正掌握在手里,她才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由权力带来的巨大的满足感。

慈禧太后想要力挽狂澜,拯救千疮百孔的清朝于水深火热之中,首先她想到的是改革,将存在无数弊端的体制进行改革。同时,慈禧将与太平天国对战的前线的权力大部分交给曾国藩,并且开始重用左宗棠、李鸿章等汉臣。

同类推荐
  • 宋朝往事: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巅峰对决

    宋朝往事: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巅峰对决

    本书以北宋末年一段人所共知的改革风波为背景,激情讲述王安石变法时代宋朝的权力格局与自救路径,特别是对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品、人品、学品做了颇见新意的阐述。
  • 阅读父亲

    阅读父亲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 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 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
  • 罗健夫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罗健夫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热门推荐
  • 强盗领主

    强盗领主

    我的鼻子虽然像猪,但俺却有一颗高贵的心。——谭凯歌说。
  • 遥远的风铃

    遥远的风铃

    上个世纪70年代,命运的机缘让一批省城教授、电影导演以及县中教学骨干,兼做了江心洲中学的各科老师。他们凄切而壮美的生命之花,开放在这片浩荡而贫瘠的土地上,激荡着少女小芽的懵懂岁月。
  •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智慧往往隐蔽在这细微之处。睿智之人往往能通过些许的细节洞悉世界,通过细微的情感来感悟人生。阅读书中这些富含哲理,情节曲折,真挚感人的小故事,希望青少年朋友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培养出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让生命充满阳光和雨露,从而打造出成功、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 军事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军事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该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遴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名人,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读这161位世界名人故事,依循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名人”的桂冠就有可能在前面。
  • 神嘘

    神嘘

    神界崩塌,诸圣陨落,不得轮回。大晋东都,有妖孽少年崛起于困顿之中,不问苍天、不问鬼神、不问命果。只凭手中三尺之剑,斩黄泉、镇九幽、横压一世,笑尽天下英豪!
  • 流木

    流木

    一场事关爱情的蝴蝶效应,一本拯救命运的城市童话。一条密匝宿命的生物链,一本颠覆欲望的伪寓言。所谓流木,行于流水,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洄汉所住,亦不腐败。而伍月笙与陆领的爱情,才刚刚开始……
  • 亡命十二剑

    亡命十二剑

    亡命十二剑的神灵附在了现代大学生的身上,命运把他们安排在同一班只是还未觉醒。之后,有盗墓者潜入始皇陵,导致触碰机关,致使蒙家军再次醒来,他们所到之处片甲不留
  • 我的三个月的初恋

    我的三个月的初恋

    同志群体一直是弱势群体,在中国尤为明显。本人通过一个在校大学生的第一次初恋,反映了同志之间的爱的各种因素,矛盾。物质问题,异地,家庭观念,社会的歧视,以及同志情的不可保障等等方面,来反映同志的不容易。
  • 异能大叔

    异能大叔

    流氓大叔:我退休了,遇然后上逃窜的异能者,双方被迫互换身体,至此,萝莉、御姐、校花、靓丽小白领都是我的哈哈哈哈哈哈!!!!异能者:噫~~~~~流氓大叔:怎么你不服??不服憋着!你也是我的!
  • 幻星剑主

    幻星剑主

    人生无处不是道场,时间万物皆是修行。大浪淘沙,始见真金璀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是一名腹黑宅男兼修行废材的无声呐喊;这是一个自强不息、折腾不止的励志故事;这是一段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个威武不屈、战天斗地的铁血传说。当所有一切都归于平静,让我们坐下来,一杯淡茶,一本好书,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