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74100000009

第9章 孝庄文皇后:一个女人的史诗(4)

顺治对于孝庄给他安排的婚姻很是不满。在福临的骨子里,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叛逆的少年。顺治八年,孝庄和诸位大臣都认为,已经亲政的皇帝到了结婚的年龄了。于是在孝庄的授意下,孝庄的哥哥吴克善带着自己的女儿进京了。

相比于孝庄的热情,福临对于这场婚事,从头到尾都表现得极其冷淡。这一点吴克善也感受到了,他回忆起皇太极迎娶科尔沁姑娘时候的重视,那盛大的场面至今回忆起来还仿佛能感受那浓烈的气氛。相比之下,福临就显得冷淡了许多。对于这场政治婚姻,福临甚至不想伪装自己的情绪,把所有的不满都摆在了脸上。

这一年的八月十三日,福临大婚,娶科尔沁草原卓礼客图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妻。婚礼的排场十分之大,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也算完成了孝庄的一个心愿。但是,被政治绑在一起的两个人,彼此之间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在福临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新婚的喜悦,也看不到任何对于未来的憧憬。对于博尔济吉特氏来说,这更是一个苦涩的开端。她被政治推到了这一步,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权利。

她不知道即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悲剧的开始。她人生中所有幸福快乐的日子,大概都在进宫之前过完了,进宫之后,是一段悲剧人生的开端。

果不其然,大婚后的皇帝和皇后的感情十分不好。福临长期不愿意和博尔济吉特氏见面,两人之间比陌生人还要陌生。这样煎熬地度过了两年之后,福临想到了废后。福临将这个想法透露给一些大臣后,大臣们纷纷进行了劝阻。废除皇后和废除妃子不一样,皇后是皇帝名正言顺的妻子,若是没有犯不能容忍的过错,废除皇后对皇帝的声誉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尽管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但是福临废除皇后的决心很是坚决。他把废后的想法告诉孝庄后,就把这件事情提到了日程上来。当时福临发给礼部的手谕中这样写道:“今后乃睿王与朕冲时因亲订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对于自己对包办婚姻的厌恶毫不掩饰。但是礼部的大臣都清楚皇太后的意思,也明白皇太后和皇后的关系和一般的婆媳关系不同,所以并不敢轻易将福临发的手谕诏告天下。

福临也不是不知道这件事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会给后世留下莫大的话柄。但是,他对于这样的生活实在已经不能继续容忍。在他的坚持下,终于把自己不喜欢的皇后降为了淑妃。但同时,也在和孝庄的关系中划了一条深深的裂痕。

就如同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之中也不能缺少能够统率的人。于是在福临废除博尔济吉特氏八个月后,孝庄又开始为福临张罗新的婚事。这次孝庄看中的人,还是来自科尔沁草原的姑娘,自己的侄孙女博尔济锦氏。

面对同样的包办婚姻,福临这次的表现显得更加成熟一些。他没有像第一次那样表现出明显的反抗,因为就像第一次婚姻那样,反抗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这位新的皇后入宫之后,福临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喜欢,在宫中毫不意外地受到了冷落。

于是福临和孝庄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了。

孝庄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女子,她在为福临挑选皇后时,是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个人感情的前面的,在她的眼里,满蒙联姻能够稳定清朝的统治,对于一个帝王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在国家大局的面前,个人的感情是那么渺小,将个人感情放在国家利益之前,无疑是因小失大的表现。但是福临不这样想,他是一个骨子里充满浪漫主义的人,他十分反感孝庄这种干预自己私生活的行为,一个人若是没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福临的后宫中,很多女人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但是有一位得到了福临全部的爱,那就是红颜薄命的董鄂妃。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福临,将自己所有的深情,都给了这位有夫之妇。尽管孝庄对董鄂妃的入宫进行了极大的反对,但是强硬的顺治帝还是将她纳入了后宫,从此,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好景不长,董鄂妃在自己的儿子夭折之后,因为过度忧思而缠绵病榻,在二十二岁时(顺治十七年)就撒手人寰。

董鄂妃的死,给福临带来了极大的悲伤。他痛不欲生,对生活再次感到失望和绝望。万念俱灰的他,想到了出家。虽然这一想法很快被扼杀了,但是他的身体状况还是因为郁郁寡欢而很快衰弱。在董鄂妃死后的第四个月,福临染上了当时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天花。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样几颗毫不起眼的痘痘很容易就夺去一个人的生命。顺治十八年的正月里,福临还是没有战胜病痛,留下遗嘱后就离开了人世,年仅二十四岁。

福临有胸怀大志、富于进取的气质,又存在着浮躁易怒、任性放纵的顽症。他的任性在朝中十分有名,时常改变自己做出的决定。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昏君,他虽然犯过很多的错误,但他能够做到知错就改,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主张。

在清朝所有的皇帝中,福临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位,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大胆迈进,敢作敢为,有着十分强烈的个性。对董鄂妃的深爱,更是让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痴情帝王。在董鄂妃死时,他因为亲政以来的种种心力交瘁和力不从心,已经对帝王生涯感到厌倦,在董鄂妃死后,他也感觉到对人生没有更多的奢望,于是更加消沉。

福临驾崩后,遗体被火化,骨灰盒放在孝陵当中,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到乾隆元年尊谥加为二十二字: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在他的遗嘱中,将皇三子玄烨定为皇太子,并将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四个人封为辅政大臣。

这对孝庄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纵然福临有很多令她不满意的地方,在婚姻大事中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但那毕竟是她寄予了厚望的儿子。从襁褓中开始,就将自己的母爱倾注到了他身上,看着他走路说话,看着他从少年变成青年,看着他一步一步长成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皇帝。自己爱了这么多年的儿子,在本该是最耀眼的年纪离开了人世,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孝庄的人生,实在是有太多的波折。

然而仍然没有到可以放弃的时候。福临驾崩,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来继承大统,还需要有人在一旁协助,才不至于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王朝衰败下去。

福临死后的第二天,八岁的玄烨登基为帝,盛极一时的康熙王朝统治就此拉开了帷幕。孝庄在康熙登基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孝庄还来不及从悲痛中走出来,就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她,那就是辅佐和教导年幼的康熙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出了多达三位数的皇帝,但是在这些皇帝中,康熙帝绝对是一个有作为、名垂千古的伟大帝王,在这其中,孝庄在年幼时对他的教导功不可没。

康熙登基初期,因为皇帝年幼,有大臣就上书建议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但是孝庄并没有采纳这一意见,她作为一个幕后的女人,对于权力并没有那么热衷。福临的死是她一生的遗憾,她将在福临身上寄予的厚望,转移到了孙子玄烨的身上。相比于儿子福临的叛逆,孙子显然要听话得多。对于太皇太后的任何意见,康熙都会十分重视。

被福临临终前任命为辅政大臣的四个大臣,是康熙在亲政路上的极大障碍。面对权力的诱惑,他们的野心一步步膨胀。尤其是鳌拜,他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在康熙亲政后,仍然不愿意交出权力,反而更进一步地被野心吞噬。他通过向另外三位辅政大臣夺取权力,将国家大事的主宰权握在自己的手中,想要成为大清朝真正的主宰。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对手,并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对于这样的权力消长,孝庄并不感到陌生。有了之前的多尔衮,孝庄对于这样玩弄权力的人是深恶痛绝的。她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在她的支持和引导下,康熙开始一步一步地夺回自己的权力,鳌拜是亲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必须除掉他,权力才能更加稳固地掌握在康熙的手中。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孝庄的想法是正确的。除掉鳌拜后,康熙帝才终于能够放开手脚一展自己的抱负。康熙是一个很符合她要求的孙子,有智慧,有见识,有才能,有胆略。她曾经在福临身上找不到的优点,都在康熙的身上找到了。更重要的是,康熙也有着和自己相同的目标,都将这个国家的发展放在了第一的位置。

同类推荐
  • 李明传

    李明传

    本书以平实的笔触,翔实的资料,记述了李明院士在新中国航空工业领域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讲述了李明如何从一名解放军战士,到全军最高学府的大学生,再到航空工业领域的院士的不懈追求与奋斗的一生。
  •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本书汇集了从秦到汉23位帝王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陛。秦汉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此生注定爱就是痛:萧红别传

    此生注定爱就是痛:萧红别传

    本书讲述了一个天才女作家对苦难生命深深的悲悯,一个命薄如花的女性对爱与温暖的深深渴望。她既率真倔强、无畏坚强,又多愁善感、纤柔脆弱,她不能忍受没有爱的日子,从一个爱人到另一个爱人,她品尝过爱的欢欣和温暖,但更多的却是无边的挣扎与苦痛。她遇到过很多男人的爱,可却没有一个真正心疼怜惜懂她的爱人。呼兰河流淌着她的童年,浅水湾聆听过她的叹息。从异乡到异乡,她一生经历风寒,用生命书写传奇。短暂的一生如彗星划过夜空,明亮热烈而又孤独凄凉……
  • 一代谋圣:张良

    一代谋圣:张良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管宝超编写的这本《一代谋圣:张良》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这位汉朝文臣谋士的传奇人。
  • 陈永贵传

    陈永贵传

    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地记述了陈永贵从一个穷苦农民成长为全国劳模,直至升任中央高层领导的非凡人生。生动展示了他带领大寨人艰苦创业的感人经历,记述了大寨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典型后,学大寨运动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同时也记述了“文化大革命”中大寨推行“左”倾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陈永贵晚年的反思。
热门推荐
  • 倾国倾城冰山相爷要抱抱

    倾国倾城冰山相爷要抱抱

    一袭男装,白衣翩翩,公子美若玉。却是被他迷了心。红梦一世,黯淡年华。吾已看破世俗,人界,仙界,魔界。少年笑到,那,霁相怎会动了情?人界帝王和世间第一位魔皇痴恋终是了然。谁也未想到他竟然是女的。霁钰,这一生一世,我陪你过。
  • TFboys之无泪

    TFboys之无泪

    "当我配得上你时,我会回来找你...”八年前,她为了配得上他,离开他,去寻找更好的自己;八年后,她配得上他的时候,他,却选择不再等下去。昔日铁闺蜜成为正室?到底谁是小三?!
  • 开启心智修为之道

    开启心智修为之道

    本书在条分缕析“心智”内涵的基础上,将“心智”归纳简括为“心态和智慧”,将“心智模式”定义为“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思考方式”。然后从这两点生发开来,阐释调整心态、改善思维模式的方方面面。这样定义和结构未必十分科学严谨,但确是一家之见。更主要的是这样可以将比较空泛虚化的“修炼”落到实处,解决修炼什么、如何修炼的问题,也就是使心智模式的修炼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可感、易于把握和操作的东西,以期能使读者在具体的对照比较中来感悟和修正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心智能力,收到心智修炼的实际功效。
  • 生存三做

    生存三做

    生存的第一要务就是不断做事,大事、小事、外边事、家里事,人活一生可以说事事不断,人生离不开做事,做事便是你人生最重要的活动。如果你尚不知道从哪个入口找到最佳的方式,那就记住“做”的要诀吧。从现在开始去做,你会发现自己将拥有一个不一样的生存环境。
  • 鬼事二三

    鬼事二三

    对不起各位看客,由于作者很懒,所以什么都没有留下......
  • 帝皇天武

    帝皇天武

    看几位现代基友到仙侠世界后,能搅动怎样的风云!
  • 超级人族

    超级人族

    竞技天才李东升重生了,回到了2005年刚进大学的时候,被称为伟大“魔师”的他,决定不玩魔族了。当然,最好是不玩游戏了,因为游戏,他得了脑癌,于是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竞技天才。重生了,他可不想做什么短命的竞技天才,他宁可做长寿的庸才。可是,除了游戏,他还能做些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手持一杯冰橙汁,蹲在路边看着一个一个美女在身前走过,偶尔作为业余选手虐一下那些个职业选手,李东升觉得,这样的日子过一辈子也不错呀!超级人族,出现了!三皇、五帝、山姆、天皇、婆娑罗,你们完了!李东升邪恶地笑了。
  • 征南录

    征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