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17400000074

第74章 国粹与国学(2)

学术原不怕分得细密,只问对于某种学术有分得这样细密的必要没有。学术界不能创辟新路,是因没有认识问题,在故纸堆里率尔拿起一两件不成问题而自己以为有趣味的事情便洋洋洒洒地做起“文章”来。学术上的问题不在新旧而在需要,需要是一切学问与发明的基础。如果为学而看不见所需要的在哪里,他所求的便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也不会有什么用处。没有问题的学问就是死学问,就是不能创辟新途径的书本知识。没有用处的学问就不算是真学问,只能说是个人趣味,与养金鱼、栽盆景,一样地无关大旨,非人生日用所必需的。学术问题固然由于学者的知识的高低与悟力的大小而生,但在用途上与范围的大小上也有不同。“一只在园里爬行的龟,对于一块小石头便可以成为一个不可克服的障碍物,设计铁道线的工程师,只主要地注意到山谷广狭的轮廓;但对于想着用无线电来联络大西洋的马可尼,他的主要的考虑只是地球的曲度,因为从他的目的看来,地形上种种详细情形是可以被忽视的。”这是我最近在一本关于生物化学的书(W.O.Kermock and P.Eggleton; The Stuff we’re of.pp.15—16)里头所读到的一句话。同一样的交通问题,因为知识与需要的不同便可以相差得那么远。钱先生所举出的“平世”与“乱世”之学的不同点,在前者注重学问本身,后者贵在能造就人才与事业者。其实前者为后者的根本,没有根本,枝干便无从生长出来。我们不必问平世与乱世,只问需要与不需要。如有需要,不妨把学术分门别类,讲到极窄狭处,讲到极精到处;如无所需,就是把问题提出来也嫌他多此一举。一到郊外走走,就看见有许多草木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其中未必没有有用的植物,只因目前我们未感觉须要知道它们,对于它们毫无知识还可以原谅。如果我们是植物学家,那就有知道它们的需要了。在欧美有一种种草专家,知道用哪种草与哪种草配合着种便可以使草场更显得美观,和耐于践踏,易于管理,冬天还可以用方法教草不黄萎。这种专门学问在目前的中国当然是不需要,因为我们的生活程度还没达到那么高,稻粱还种不好,哪能讲究到草要怎样种呢?天文学是最老的学问,却也是最幼稚的和最新的学术。我们在天文学上的学识缺乏,也是因为我们还没曾需要到那么迫切。对于日中黑点的增减,云气变化的现象,虽然与我们有关系,因为生活方式未发展到与天文学发生密切关系的那步田地,便不觉得它有什么问题,也不觉得有研求的需要了。一旦我们在农业上,航海航空上,物理学上,乃至哲学上,需要涉及天文学的,我们便觉得需要,因为应用到日常生活上,那时,我们就不能说天文学是没有的了。所以不需要就没有学问,没有学问就没有技术。“不需无学,不学无术”,我想这八个字应为为学者的金言;但要注意后四个字的新解说是不学问就没有技术,不是骂人的话。

中国学术的支离破碎,一方面是由于“社交学问”的过度讲究,一方面是为学人才的无出路。我所谓社交学问就是钱先生所谓私人在社会博名誉占地位的学问。这样的“学者”对于学问多半没有真兴趣,也不求深入,说起来,样样都懂,门门都通,但一问起来,却只能作皮相之谈。这只能称为“为说说而学问”,还够不上说“为学问而学问”。我们到书坊去看看,太专门的书的滞销,与什么ABC,易知、易通之类的书的格外旺市,便可以理会“讲专门窄狭之学者”太少了。为学人才与做事人才的分不开,弄到学与事都做不好。做事人才只须其人对于所事有基本学识,在操业的进程上随着经验去求改进,从那里也有达到高深学识的可能,但不必个个人都需要如此的。为学人才注重在一般事业上所不能解决或无暇解决的问题的探究。譬如电子的探究,数理的追寻,乃至人类与宇宙的来源,是一般事业所谈不到的,若没有为学人才去做工夫,我们的知识是不完备的。欧美各国都有公私方面设立的研究所、学院,予学者以生活上相当的保障。各大学都有“学侣”的制度,使新进的学人能安心从事于学业。在中国呢?要研究学问,除非有钱、有闲,最低限度也得当上大学教授,才可说得上能够为学。在欧美的余剩学者最少还有教会可投;在中国,这大学教授也有吃不饱的忧虑。这样情形,繁难的学术当然研究不起,就是轻可的也得自寻方便,不知不觉地就会跑到所谓国学的途程上。这样的学者,因为吃不饱,身上是贫血的,怎能激发什么“真血性”;因为是温故不知新,知识上也是贫血的,又怎能针对什么“真问题”呢?今日中国学术界的弊在人人以为他可以治国学,为学的方法与目的还未弄清,便想写“不朽之作”,对于时下流行的研究题目,自己一以为有新发现或见解,不管对不对,便武断地写文章。在发掘安阳,发现许多真龟甲文字之后,章太炎老先生还楞说甲骨文都是假的!以章先生的博学多闻还有执着,别人更不足责了。还有,社交学问本来是为社交,做文章是得朋友们给作者一个大拇指看,称赞他几句,所以流行的学术问题他总得猎涉,以资谈助;讨论龟甲文的时候,他也来谈龟甲文,讨论中西文化的潮流高涨时,他也说说中西文化,人家谈佛学,他就吃起斋来,人家称赞中国画,他就来几笔松竹梅,这就是所谓“学风”的坏现象,这就是“社交学问”的特征。

钱先生所说“学者各榜门户,自命传统”,在国学界可以说相当地真。“学有师承”与“家学渊源”是在印板书流行之前,学者不容易看到典籍,谁家有书他们便负笈前去拜门。因为书的钞本不同,解释也随着歧异,随学的徒弟们从师傅所得的默记起来或加以疏说,由此互相传授成为一家一派的学问,这就是“师承”所由来。书籍流行不广的时代,家有藏书,自然容易传授给自己的子孙,某家传诗,某家传礼,成为独门学问,拥有的甚可引以为荣,因此为利,婚宦甚至可以占便宜,所以“家学渊源”的金字招牌,在当时是很可以挂得出来的。自印板书流行以后,典籍伸手可得,学问再不能由私家独占,只要有读书的兴趣,便可以多看比一家多至百倍千部的书,对于从前治一经只凭数卷抄本甚至依于口授乃不能不有抱残守阙的感想。现在的学问是讲不清“师承”的,因为“师”太多了,承谁的为是呢?我在广州曾于韶舞讲习所从龙积之先生学,在随宦学堂受过龙伯纯先生的教,二位都是康有为先生的高足,但我不敢说我师承了康先生的学统。在大学里的洋师博也有许多是直接或间接承传着西洋大学者的学问的,但我也不敢自称为哲姆斯,斯宾塞,柏格森,马克思,幕乐诸位的学裔。在尊师重道的时代,出身要老师推荐,婚姻要问家学,所以为学贵有师承和有渊源,现在的学者是学无常师,他向古今中外乃至自然界求学问,师傅只站在指导与介绍知识的地位,不能都像古时当做严君严父看。印板书籍流行以后,聚徒讲学容易,在学问上所需指导的不如在人格上所需熏陶的多,所以自程朱以后,修身养性变为从师授徒的主要目标,格物致知退于次要地位。这一点,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从师若不注意怎样做人的问题,纵然学有师承,也只能得到老师的死的知识,不能得到他的活的能力。我希望讲师承的学者们注意到这一层。

至于学问为个人私利主义,竞求温饱的话,我以为现在还是说得太早。在中国,社交学问除外,以真学问得温饱算起来还是极少数,而且这样的学者多数还是与“洋机关”有关系的。我们看高深学术的书籍的稀罕,以及研究风气的偏颇,便可理会竞求温饱的事实还有重新调查的余地。到外国去出卖中国文化的学者,若非社交的学问家便是新闻事业家。他们当然是为温饱而出卖关于中国的学问的。我们不要把外国人士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力估量得太高,他们所要的正是一般社交的学问家与新闻事业家所能供给的。一个多与欧美一般的人士接触的人,每理会到他们所要知道的中国文化不过是像缠足的起源,龙到底是什么动物,姨太太怎样娶法,风水怎样看法之类,只要你有话对他们说,他们便信以为真,便以为你是中国学者。许多人到中国来访这位,问那位,归根只是要买几件骨董或几幅旧画。多数人的意向并不在研究中国文化,只在带些中国东西回去可以炫耀于人。在外国批发中国文化的学者,他们的地位是和卖山东蓝绸或汕头抽纱的商人差不多,不过斯文一点而已。

同类推荐
  • 易经密码

    易经密码

    《易经密码》的读者对象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文化层次、更不分性别与地位高低,只要是初学者都可以轻松自如地学习《易经》这门古老而神秘的智慧经典,从中获得的智慧必将终生受益!
  • 那纯然灵透的眼神

    那纯然灵透的眼神

    《那纯然灵透的眼神》将曾有过的情谊、挂念、怀想默默地留守在心的底潭。许久许久之后,那将会成为心底之泉,泪溢欣甜。一阵大雨,天即放晴,被大雨淋漓过的碧郁松柏还滴挂着晶莹的雨珠,倾泻着新阳的山林,散发着沁入心扉的气息。古老中透出了新鲜的力量,那力量动撼人心。一生桀骜的老人,动情之时竟能号啕得泪流满面,可想而知,这泪水里饱含了多少不堪回首的怆楚。
  • 游酢新论

    游酢新论

    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道南”源头活水、“道南酋”、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穗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 撩开民国黑幕

    撩开民国黑幕

    中国近代杰出记者黄远生(1885—1915,江西省九江县人),以犀利的文笔,充分展示了民国初年中国政局由皇权专制到民主宪政大转型的惊心动魄的历史。
  • 象形2012

    象形2012

    《象形2012》收录了李建春、刘洁岷、剑男、沉河、黄斌、吴晚燕等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后工业爱情》、《在武昌城区》、《夹竹桃》、《焚书者》、《雨水的弹奏》、《和儿子谈孤独》、《北京纪事》、《登首象山记》、《失明的小女孩》、《秋夜闻虫声》、《怀念春天》、《雨中过明清石板街》等。
热门推荐
  • 命运邀请函

    命运邀请函

    在龙蛇混杂的都市之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但是他们却因为一张邀请函而聚到了一起。一张古朴暗黑的邀请函,如同噬人深渊巨兽,众人面对着这一纸之邀,是去抑或留?而等待他们的将是…
  • 一路听来

    一路听来

    在当下这种社会环境中,在一家公司做的久,会产生一种类似更让人舒服的福利。这种福利,有可能是站在新进人员面前的傲慢或自信,也有可能是上班更趋向于自由化的一种——可以迟到也可以早退,这种自由化在高层很受用。但不管怎么认为,我都觉得工作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可悲的是世人也这么说,但思想与口并不在一个频道上。我尊重任何人和任何人的成果,可往往别人把我的个性和自由化,还有那种对工作及生活的热度当作是新进与老职员的差别。你才来了多久?有没有资格?他们会集体把一个新进人员放任一边观测是否发霉了,是不是可以拿出来晒晒了?仿佛他们所缺少的永远不是新鲜血液,而是浓重的发霉与潮湿味儿。
  • 神罚日

    神罚日

    地球上的生灵一旦触摸到神之禁区,神明便会降下神罚,神罚日开启的瞬间,末日随之而来。黑暗指引着死亡,光明孕育着希望,每日午夜12点,神明抛掷的光暗硬币将决定地球上所有人类这一天的运势。“凡人们,好好享受神明的游戏吧。”
  • 在古武堆里修真

    在古武堆里修真

    公元2025年,经过几年前的妖兽浩劫,全华夏各大校增添“修武课”。人们重视的不再是学习,而是以武为尊!拥有“废柴”之称的楚尘却鹤立鸡群。啥?你说我是废柴?对不起,我是修真的……
  • 镜中之己

    镜中之己

    十七岁的中学生尹艺赏是一个有着多重人格的女孩,她漂亮清秀,性格內向,少言寡语,温柔脆弱,单纯善良,人见人爱。尹景,一个充满暴力的女子。一次偶然的机会,陆景腾认识了这两个女孩,细心的他似乎发现她们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在陆景腾查到线索时,在舞厅里他又认识了尹素舞!三个完全一样的样貌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 复仇女王之总裁爱上我

    复仇女王之总裁爱上我

    和你在一起只是为了报仇而已,你还真会多想。无论是否是我多想,你都逃不出我手掌心。呵,那就试试看。如果可以重新再来一次,我宁愿我不来报仇,这样我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 绝世毒妃

    绝世毒妃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她堂堂神女,九重天坠崖。一朝穿越,她竟成了她。从此,废材逆天,谁与争锋。一个神族以生命为代价的封印,引来了艳绝天下的他。从此,江山如画,只为换她笑靥如花。这是一场情爱纠葛,还是早已布好的天罗地网,她在这乱世中又将何去何从?
  • 杀手千金

    杀手千金

    前世,她被亲人所害。重生,她穿越到古艾兒这是个刁蛮任性又愚蠢的千金身上。一切都将改变,霸道的他,强占她说是他的女人!不准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温柔的他,不管她到那里,都会把她找到!他邪恶,要她做他的娘子!逃也没法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爱妻有方

    豪门爱妻有方

    她需要找个愿意为她砸钱的男人!所以,有符合条件的男人送上门,想都没有想,直接扯证,婚了!可是,当危机解除,这个家不再需要她,她将一份离婚协议递到他眼前时。男人气笑了,“花太太,你这是准备卸磨杀驴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与地球同在

    我与地球同在

    区区外来生物,岂敢伤害地球,我等誓死保卫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