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只是一颗棋子
公孙胜的出走,使吴用和宋江的合作更加默契了。没有人能读懂宋江的需要,也没有人能读懂吴用的需要。此时,宋江已经坦然地从天意那里获得了一把手从业资格,九天玄女还给他颁发了获奖天书。宋江现在需要做的是捞够政治资本,而吴用要做的,是帮助宋江建立当一把手的威信。
可是,梁山一向无事,比如抢劫过往客商这样的业务,已经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和流程化,要想再弄点事情,就得创造条件了。
这个时候,公孙胜先生的出走,忽然刺激了一个人的神经——李逵,他也想念远方的妈妈了。
李逵,著名的无产阶级代言人,全球最佳杀人大使,中华“没心没肺”联合委员会首席顾问,现已经陶醉在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中。伸手衣服来,杀人财宝来,李逵的自尊心膨胀了。作为一个苦大仇深的底层劳动人民,他显然没有接受社会主义的思想改造,他认为这是自己的造化。
对李逵而言,想妈妈是一种正常的人性需要,尤其是想妈妈,还能给妈妈带来优越的物质生活时,就更加想妈妈了。如果想妈妈,还能给他带来荣归故里的感觉,不再衣锦夜行,那这种想的力度,简直是天崩地陷了。
所以,看到公孙胜要回家看他妈妈的时候,李逵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反弹,他去看妈妈,我难道就不能把老妈接到梁山,让她在梁山这个美丽世界享受一番吗?
李逵要把老妈接到梁山,遭到了大家的一致阻拦,大伙儿普遍认为,李逵形貌粗陋,做事粗鄙,在惹祸上身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宋江对此也持相同意见,但他知道,李逵出去,可以逢吉化凶,那么我就有事情干了。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梁山程序化的发展路线,才能在捞取政治资本,架空晁盖的道路上,迈上新的里程。
其实,从领导层面考虑,李逵不过是想让他妈妈来到梁山享受物质生活罢了。既然李逵不可行,派几个心灵机巧的兄弟跟着去,不就行了吗?
所以,晁盖的第一个想法是,派几个兄弟跟李逵一起下山。但宋江急了,这样李逵不就没事了吗,李逵没事了,我怎么办?所以,小说中出现了这样一幕:宋江便道:“使不得!李家兄弟生性不好,回乡去必然有失。若是教人和他去,亦是不好(给人民群众一个理由)。况且他性如烈火,到路上必有冲撞(所以晁盖才让人跟着他去,保驾护航)。他又在江州杀了许多人,那个不认得他是黑旋风?这几时,官司如何不行移文书到那里了!必然原藉追捕。——你又形貌凶恶,倘有疏失,路程遥远,恐难得知。你且过几时,打听得平静了,去取未迟。(后面说的都对,但你能拦得住李逵吗?)”拦不住没关系,宋江的本意就是让李逵为自己出生入死,但他轻轻松松把李逵和其他首领结伴而去的问题给屏蔽了。
剩下来的问题是:李逵是去,还是不去?对此,李逵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必须去。宋江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需要说明的是,宋江这样著名的政治家,真实的表情是写在心里,而不是脸上的。现在,宋江的脸上依然肃穆无比,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李逵:“兄弟你真要去,必须依着我三件事。”宋江妥协了,李逵还管那套,现在能让自己下山,就是大哥开恩,欢天喜地还来不及,哪里还讨价还价。
李逵就这样上套了。
宋江的三个要求是:
一是,要李逵赶紧回来,不可贪酒;(李逵的组织纪律性大家早就见识过,何况自律对于李逵这样的无政府主义者来说,就跟放屁一样。)二是,因你性急,谁肯和你同去?你只自悄悄地取了娘便来;(这点要求太过分了,你作为大哥,和李逵交情莫逆,就因为李逵脾气不好,没人跟李逵去,就不找个帮手了,那是不是李逵跟同事闹意见了,大家就把他开除呢?这哪是让李逵去接他妈啊,摆明了是让李逵出生入死。)三是,你使的那两把板斧,休要带去,路上小心在意,早去早回。(武器都不让带了,难道是为了让李逵避免被人发现,告知官府?如果是这样,干脆让李逵也别要脸了,因为通缉令上,板斧可算不上什么标志。所谓小心在意,早去早回,就是脱裤子放屁——臭。)这么好的条件,李逵作为没心没肺的先进代表,自然笑逐颜开!李逵美滋滋地出发了!
接下来的一幕就简单多了。李逵遇到了李鬼,李鬼之死自然增加了李逵的名头。李逵用朴刀杀死了老虎,自然也增加了李逵武功的公信力。同样是打虎英雄的李逵,被人认出是梁山贼寇,于是拖累了朱贵兄弟的李逵,还带了两个好汉上山。这两个人,分别是——朱富:酒店老板;李云:李逵故里的都头,人送外号“青眼虎”。李逵的人,自然就是宋江的人,可是,要想当老大,宋江对这点人手好像还不太满意!
宋江之意不在公孙
此时,晁盖是名义上的老大,宋江是手握实权的老大。试想,如果有人来投奔梁山,那是晁盖的人,还是宋江的人呢?对了,是晁盖的人。
随着梁山事业的发展,投奔梁山的人越来越多,宋江亡命江湖积累的人事资本必然被削弱。所以,这个时候,宋江需要主动出击。但宋江还有下山的理由吗,山上那么多兄弟,需要他照顾,一旦猛虎离山,这帮小子弄不好就跟晁盖走了。好在他手里还有两个人可以配合他的想法,那就是想起了远方妈妈的李逵,和“神行太保”戴宗。但戴宗出去,也得有个理由。于是,宋江想起了公孙胜。
被人想起的原因有很多种,公孙胜被人想起,不是因为想念,而是因为需要。这个需要,就是宋江需要戴宗出趟远门!
我们是否注意到:吴用作为乡村教师,为何能够结识戴宗?他们远隔万里,为何感情深厚?戴宗呢,在江湖上混了这么久,怎么就没个熟人。
按照《水浒》书中的交代,戴宗除吴用之后,别无所识,这个人的成分也太简单了吧?
宋江作为押司,尚且认得晁盖,听过柴进,结交了花荣、孔明孔亮兄弟等,戴宗就没个至爱相识了吗?这怎么可能?想他戴宗连吴用都能结识,又怎么会没有别的“狐朋狗友”呢?而且他在当监狱长的时候,不就收罗了李逵这样作奸犯科的古惑仔吗?
实际上,别人可以不认识太多的江湖朋友,戴宗可不行。作为监狱长的戴宗,接触了多少亡命之徒?而梁山好汉的骨干力量,不就是这些人吗?书中说:
突然有一天,宋江与晁盖、吴学究并众人闲话道:“我等弟兄众位今日共聚大义,只有公孙一清不见回还。我想他回蓟州探母,参师,期约百日便回;今经日久,不知信息,莫非昧信不来?可烦戴宗兄弟与我去走一遭,探听他虚实下落,如何不来。”
宋江现在真的需要公孙胜吗?他不是不懂,公孙胜是因为看出他和晁盖二虎相争,不愿意浑水,才决定回家的。
和宋江比起来,公孙胜更拥戴晁盖,不然,打劫生辰纲的事情,他找晁盖干吗?只是,他早已看出,晁盖实在不是宋江的对手,与其看着晁盖被宋江挤兑走,不如不问世事——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可是,离开梁山的公孙胜,内心是很纠结的。如果自己不去怂恿晁盖打劫生辰纲,幸福生活中的晁盖就不会上梁山发展,不去梁山发展,晁盖就不会受宋江的算计。公孙胜是带着愧意走的,他很无奈,也很心酸。而正在紧锣密鼓地架空晁盖的宋江,其实并不想让公孙胜回到梁山。宋江对公孙胜的不满并没有在言辞中有丝毫掩饰,所以他要当着大家的面说公孙胜不讲信用,不想回梁山了。宋江这么说,对公孙胜是很不够意思的,毕竟人家只是想退隐江湖,也没对你说三道四过。
宋江要让戴宗找公孙胜,也没有一定要拉公孙胜上山的意思,他只是想知道,为什么公孙胜还不回梁山。这个问题,公孙胜没法讲,可这个没法讲,也可以成为宋江打击晁盖的一个棋子:看看你的人,太没有组织纪律性了,一点也没有江湖大义!
与其说宋江是要请公孙胜上山,不如说宋江已经启动了问责制。戴宗是宋江的心腹,他出去是找公孙胜,还是去发展宋江的嫡系人马,应该是和宋江早就商量好的。于是我们看到,戴宗对出远门,告别山上大碗吃酒、大口吃肉的理想生活,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早在李逵下山的时候,书中就交代了,戴宗是“江州事件”的二号要犯,朝廷赏一万贯钱捉宋江,五千贯捉戴宗,三千贯捉李逵,并且四处张榜。戴宗尽管会神行法,但这一去,危险指数也不低。可戴宗二话没说,既不要帮手,也不提要求,立刻准备停当。看到戴宗这番表现,宋江大喜:“只有贤弟去得快,旬日便知信息。”和李逵的误打误撞不同,戴宗此去,带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不但要分清敌我,还要多拉人,拉好人,才能上山。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戴宗此行,能圆满地完成宋江交给他的任务吗?
花力气请来的人,才是自己的人
因为无法诠释人与人相遇、相知、相交的底蕴和玄机,人们便认同且袭用了从禅语中拈出的那个字——缘。
在亿万的时光长河中相逢于今生今世;在众生芸芸的红尘人海中际会于此地此处,无论男女长幼,无论贫富美丑,这一段尘缘足堪珍惜。——朱时洲
写戴宗下山,忽然想到上面这段高中时读过的话,十分欣赏,过目之后,就再也没有忘掉,也算跟朱时洲这个作者有缘了。
偶然的相逢,这叫邂逅,就是缘分。但约好了之后,千里赴会,这叫相约。我们来看看戴宗的邂逅吧,我愿意称之为“奇遇”。戴宗走了三天之后,遇到一个陌生人——“小弟姓杨,名林,祖贯彰德府人氏;多在绿林丛中安身,江湖上都叫小弟做‘锦豹子’杨林。”看点一:戴宗使用飞毛腿,被杨林喊了一声“神行太保”。看点二:多在绿林中安身,就是经常作奸犯科。
风驰电掣中的戴宗,竟然被喊了下来,这人嗓门够大,绿林中安身,戴宗还不熟悉吗?
杨林同学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戴宗,他在酒店中碰见过公孙胜,还带着公孙胜推荐他加盟梁山组织的介绍信。之所以认出戴宗,是因为公孙胜介绍过戴宗这样梁山的特殊人才,所以印象十分深刻。
好了,我们姑且信过杨林的说法。不过我认为,公孙胜见过杨林是真,推荐上梁山也是真,但他和戴宗很可能早有交情。他这样的说法,不过是说给晁盖听的,目的是让晁盖将他理解成自己人。
如果是公孙胜的人,戴宗能这么欣然接纳杨林吗?值得注意的是,杨林和戴宗结拜了,可他并没有跟公孙胜结拜,在戴宗和公孙胜之间,杨林更靠近戴宗。
戴宗的下一站是饮马川,在遭遇同行打劫的关键时刻,杨林自告奋勇,要保护大哥戴宗。结果,两个山大王发现,他们打劫打错了对象,前面挺着朴刀的人,竟然是大哥杨林。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场恶斗消失于无影无形之中。
在这里,让我们真诚地赞美杨林和戴宗的勇气吧,面对二百来号土匪,他们不但不使用戴宗的神行法赶紧逃跑,也不使用外交语言洽谈洽谈,相反却要以弱抗强,而且抗的对象,是自己的江湖兄弟。
按理说,打劫一下老百姓,他们两个还有得赚,也符合他们的职业特征,但打劫土匪有什么用,何况对方这么多人?
只要他们两个还属于正常人类,都不会作出这个选择。因此,这只能理解成一个局:对方是戴宗和杨林的朋友。
人与人相遇可以用“缘”来解释,但相知、相交,却不是一个“缘”字能包含的了的。
相交的原因,不外两种:一是因为利益;二是因为超越了利益。要想有超越利益之上的朋友,一定有超越利益之上的追求。梁山好汉大多追求的是吃肉、穿衣这些简单的物质追求,他们怎么可能有那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呢?怎么可能不计利害,性命相搏呢?所以,大家握手言和是必然的。
饮马川的战斗场面,不是有惊无险,是无惊无险,是一场表演!现在介绍下饮马川的土匪,共三人:裴宣,祖贯是京兆府人氏。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极好刀笔(跟宋江相像)。
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不肯苟且,却肯上山打劫)。亦会拈枪使棒,舞剑轮刀,智勇足备。为因朝廷除将一员贪婪知府到来,把他寻事,刺配沙门岛。
邓飞,为他双睛红赤,江湖上人都唤他“火眼猊”,能使一条铁链。孟康,祖贯是真州人氏,善造大小船只。原因押送花石纲,要造大船,嗔怪这提调官催并责罚,他把本官一时杀了,弃家逃走,在江湖绿林中安身,已得年久。因他长大白净,人都见他一身好肉体,起他一个绰号,叫他“玉幡竿”孟康。
应该说,这三个人除邓飞外,都学有所成。裴宣是司法界的英才,而孟康是造船业的翘楚。
他们如此陌生,又如此熟悉,为共聚梁山谋大业,他们一拍即合!但合得太巧了,谓之“巧合”。戴宗是去找公孙胜的,还顶着官府缉拿的压力,竟然邂逅这么多好汉,更离奇的是,还有一个好汉,也在这次戴宗下山的时候,被收罗了。
我们也出过门,他乡遇故知过去挺难的,现在也不容易,你戴宗的奇遇也太过分了吧?
眼前的这些人,与其说和戴宗意气相投,不如说与他利益相需。饮马川这个小山寨需要投托到大寨发展,才能免予被官府缉捕,而宋江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我认为,这才是戴宗能遇到他们的理由。也就是说,戴宗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是拉公孙胜上山,而是宋江早已为他们山下的自己人准备了发展空间,虚位以待。
滚滚红尘,因为利益走到一起的人,数不胜数,但超越了利益之上的相交,才是让人羡慕的。一旦有了超越利益之上的朋友,我们一定要学会珍惜。有时候,我们也应该努力做这样一个值得别人相交的朋友,才不会在时光飞逝的人生中,留下太多的遗憾。
生活中有很多人羡慕拜把子,其实把子不是拜出来的,是你的追求决定的。一个人在追求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质。而品质,不是说一个人好,还是坏,他已经超越了这样的道德范畴,他既然活着来了,就没想活着回去,他很崇高,所以会为国家前途命运而死,会为人生大爱而死。
《水浒》里,可有此种人乎?从这个角度看,戴宗此行,他和他的朋友们真的很猥琐。已经收罗了四个好汉的戴宗,并没有打道回府,他继续在延揽人才的大路上狂奔。
只不过,他下一个要延揽的人才,已经让晁盖觉察到危险,晁盖也要适时出手了!
冲动只会让你不堪一击
杨林能够在酒店中邂逅公孙胜,至少说明,公孙胜并没有绝迹尘嚣,潜心修道。其实,早就在公孙胜出场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对做神仙特别有兴趣的人,相反,他对政府官员的个人财政收入非常敏感。一个贪恋红尘的人,会对神仙这么远大的目标持之以恒吗?
不过,既然公孙胜家在蓟州,怎么也得往蓟州走一趟才好。书中说,当时二人先去城外到处询问公孙胜先生的下落,并无一个人晓得他。
公孙胜多少也算一个江湖人物,有名有号,杨林在酒店里都能碰着,何况他老师罗真人是当地所谓的盖世神仙,竟然如此难找?
如此看来,戴宗的心思确实不在公孙胜那里。眼下,著名绿帽子携带者杨雄进入了戴宗的视野。据悉,他生在河南,因跟一个叔伯哥哥来蓟州做知府,流落在此;续后一个新任知府认得他,因此就参他做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因为他一身好武艺,面貌微黄,因此人们都称他做“病关索”杨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