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8200000043

第43章 瑜伽圣城瑞诗凯诗:恒河边的美妙梦境(1)

India,ShantihShantih

Nov3rd,Day76,Rishikesh

我们的大巴在清晨5点的雾气中行驶,窗外的雾浓得化不开,能见度只有十米左右。不时可以看见硬叶针叶林,仿佛一夜之间穿越到了中世纪的北欧。冷风飕飕地从窗户缝里透进来,我们挤在一起取暖,街上的男人都裹紧毛毯,莫非北边已经是冬天了?

雾太大,车子开得很慢很慢,我们在早晨10点到达哈里德瓦,已经坐了17个小时的车,还要从这里继续坐2个小时的巴士去瑞诗凯诗。哈里德瓦不是一个常规旅游城市,车站的人几乎都听不懂英语,我们本身体力已经虚弱,背着大包被车站的工作人员踢皮球,走来走去找不到去瑞诗凯诗的车。突然一个老者叫住康琪,说车站门口的正开动的车就是去瑞诗凯诗的,我们赶紧一个箭步拦下车,坐在车门口的位置。

去瑞诗凯诗的人很多,男人们一律让女人和小孩先上车坐着,再上来挤在过道间。

很多人都戴着一个怒发冲冠的白发老者的徽章,像是要参加什么集会,我们用英文问这个老者是什么人,没有人听得懂。正午时分,我们到了汽车站,康琪和我都已经睡得哈喇子乱流,三轮车只能把我们送到恒河的左岸,我们想住在右岸的话得自己穿过集市,走过罗摩桥(RamJhula),然后再沿着沿岸街找住地。来印度之前我读过红尘的《印度瑜伽圣地密码》,书中提到瑞诗凯诗这个神秘的地方是世界瑜伽之都,坐落在喜马拉雅山的入口处,三面环山,恒河从城中蜿蜒穿过。这里散布着无数道场、精舍(Ashram),大都沿恒河两岸而建,山上也有不少静修中心,大大小小足有上百座。之前我希望入住左岸的瑜伽尼克檀精舍(YogaNiketanAshram),这里遵循王瑜伽(RajYoga)的习练法,各项规定也很多,不仅烟酒、肉类、大蒜洋葱等刺激物一律禁止,连乐器、电子用品也不可以使用,门禁也有规定。但是这里至少要待10天,10天为一个课程周期,我的机票是10号从德里离开的,达不到最低要求,只能放弃。

我们找到了作者当年入住的格林旅馆(GreenHotel),在恒河的右岸。这一段路是我背着全部行李走过的最长的路,应该有几千米,肉体上我已经逼近极限了,精神上却无比的亢奋。

罗摩桥(RamJhula),我在国家地理频道的一期节目中看过,旅行者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记忆仍然鲜活,而现在我就实实在在地走在这座钢筋结构的吊桥上,和无数的居民、牛、猴子一起,摇摇欲坠。恒河水在这里是碧绿色的,淙淙流淌,连空气都变得新鲜。我想起在阿格拉同行的韩国女生朴珠妍说,瑞诗凯诗是她最喜欢的地方,每天早晨练完瑜伽,只是在恒河边坐着,都已经让她觉得美好。

这里的人,风貌也和布什格尔的完全不同,游人都是低调的着装,有些女士将头发用白巾裹了起来,穿得密密实实,应该多是专门在这里学习瑜伽的,不像在布什格尔大家都打扮成嬉皮士的样子,多是举着相机花枝招展。街边的生意人也很淡然,他们不好奇我们的来处,也不会沿途追问我们究竟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这里倒是的确很容易见到很多日本人,不知道为什么瑞诗凯诗在日本这么热门。

第一天到达,先洗头洗澡两人一起睡了个饱,到天黑了才出动。我们在不算热闹的街市里找吃饭的地方,冷风刺骨。我也模仿早上看到的印度男人们,买了暗色红蓝格子的毛毯披在身上,省下了外套的钱,睡觉时还可以当被盖。才晚上七八点的样子,街边的Baba们已经铺了垫子准备睡觉,闻得到浓郁的大麻味道,听得到暗处有流浪人沙哑的吟唱,见到了恒河边矗立端坐的那座异常俊美的白色湿婆雕像,和扯着自己胸膛露出血淋淋的心房的哈努曼大神。这里不愧是湿婆居住和修炼之地,笼罩着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气息。

中午在LittleItaly吃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台湾女生,她已经在瑞诗凯诗居住了一个多月,她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现在恰逢每年一度的瑜伽节。从1号到11号每天在Swargashram的瑜伽音乐文化中心都有免费课程,他们邀请了三十名著名的瑜伽大师前来授课,授课内容从哈霎瑜伽到阿育吠陀全方位覆盖。

这样天上掉大饼的好事竟然被我们赶上了!吃完晚饭去打探地形,在文化中心我们看着墙上贴的课程表,面面相觑,一脸茫然,上面标注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符号,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们叫住一个路过的精瘦的西方男人,他给了我们一人一本小册子,上面有这十天的课程表和老师介绍,还解释给我们听课程是怎么安排的。

后来翻小册子才知道,这个男人原来是22号老师,瑞士人SimonGPurtschert,在西班牙有自己的免费瑜伽授课中心。

晚上9点,街上的店铺已经打烊了,瑜伽之城早早地开始睡去;明早7点,课程表上的1号大师,103岁的老人SwamiYoganandaJi将会授课。我们要养精蓄锐,明日再战。

当日主要开销

午餐@LittleItaly:270Rp晚餐@TipTop:200Rp毯子:200Rp

76天共计99900Rp

Nov4th,Day77,Rishikesh

没想到有这么多虔诚的瑜伽信徒。这时还不到7点啊,当我和康琪裹着毯子一路小跑到瑜伽中心时,露天的草坪已经密密麻麻地铺满了瑜伽垫,我俩赶紧也进室内拿了垫子出来,占据一席之地。康琪低声抱怨:“在外面练瑜伽是想冻死人啊!”没错,这时室外温度应该低于10℃,我只有一张不合身的小毯子,她仍穿着抓绒。

103岁的老人SwamiYoganandaJi在三个年轻人的簇拥下出场了,Swami是宗师的意思,陪同的是一个翻译印地语的女士,一个工作人员,一个酷似黄晓明的他的门徒。

老人出场后,没有一句废话,跳上台子就把外衣脱了,他用印地语说:“我恐怕是全印度最瘦的老人。”然后撩起他的红T恤,给我们看他肚子上的皮,一拉拉好长,我们都一阵惊呼。好好好,老人家,你最瘦!老人家说:“我能活到这么大年纪,是有秘诀的,我每天饭后都吃@#¥%。”翻译直摇头,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然后“黄晓明”拿了一盘黑糊糊的颗粒物绕场一周,老人说:“如果你们想像我一样活得长,就要吃这个@#¥%。另外每天都要按右手前臂内侧的一个穴位。”

我对于长寿倒没有什么渴求,他带领大家一起按摩那个神秘的穴位。之后我们开始热身,他在台上做示范,然后让“黄晓明”再做一遍示范,我们再跟着做。老人对门徒很严格,一看到有什么不标准的示范,就会怒斥他,说:“我每天都在教你,这就是你跟我学到的?”其实老人的示范都是很简单的类似于广播体操的动作,可能是觉得我们道行太浅,不适合教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打击大家的积极性。热身了老半天,我都没热起来,倒是放下小毯子后越来越冷。

老人扫视了全场一周,找出了一个壮男请他上台,壮汉以为是自己做得特别好,兴高采烈地上台去。老人把T恤一脱,瘦骨嶙峋,锁骨肋骨盆骨都清晰可辨,他做猫式俯撑,说:“你坐下。”壮男问:“坐哪里?”翻译示意说:“坐在Swami大师身上。”真是让人担心啊,那个壮男少说也有200斤,老人的重量有没有他的1/3都值得怀疑。壮男小心翼翼地坐在老人的背上,Swami大师大喊:“一下子坐下来。”壮男也不客气了。百岁老人驼着一个壮男,真是让人捏冷汗。

之后是Swami大师的个人炫技时间,只见他把两根细脚伶仃的“圆规腿”一下盘在了头上,然后从肩膀上倒勾扣住锁骨,手从前面抱住自己的屁股,整个人一下团成了一个球。

更令人惊讶的是,之前面目虔诚的善男信女们每个人突然都摸出了一部照相机,我身边的一个胖女孩还一个肘子把我挤出了一个身位,老人被团团围住接受拍照!喔,我的天,我以为大家都是来练瑜伽的!原来我和康琪这种最不专业的观光客反而最专业。曾在普那静心中心一个月禁用相机的我已经知道全身心的体验当下才最重要,不要时时忧心着要留个什么做纪念,干脆放开来Enjoy。

我们讨论了一下,觉得这种瑜伽节只能教些皮毛,真正有心在练习的人应该都在精舍专业学习,我们也权当体验公开课了。

瑞诗凯诗上百个精舍中有一个不得不去看看,那就是披头士精舍(BeatlesAshram)。

根据维基百科显示,1967年,MaharishiMaheshYogi向西方世界极力宣扬超绝静坐(TranscendentalMeditation),吸引了红极一时的流行乐团披头士。当时奢靡的生活和对致幻剂的依赖使披头士就要迷失自我,Maharishi的演说像是给了乐团一针镇静剂。列侬的第一任妻子辛西娅曾这样回忆道:“Maharishi告诉乐团,通过静坐冥想,他们会自然地获得如药物一样强有力的高度亢奋。”

列侬非常欣赏Maharishi的观点并被其人格魅力所吸引,认为这就是披头士的未来,他们计划与Maharishi在瑞诗凯诗的静修精舍一起度过3个月。10天后鼓手Starr就因为不适应吃素食并且对很多当地食物过敏而回到了英国,剩下的成员在印度度过了最富有创造力的时光。

1968年2到4月,他们创作了很多歌曲,其中17首被收录在专辑《TheBeatles》中,也就是白色专辑。期间,有人提醒乐队,Maharishi并不是他看起来那么简单,并且Maharishi对美国女演员米亚·法罗有不轨行为。列侬和乔治不等Maharishi辩解就相信了。因为通过那段时间的接触,他们已经察觉作为一名思想者和精神主义者,Maharishi对于公众知名度和金钱的兴趣太过浓厚了。后来列侬写了一首名为Maharishi的歌来表达情绪,为了避免法律纠纷,这首歌的名字被改成了SexySadie。

我们沿着河岸往最南的精舍走,碰到另一个游人,听说我们要去看披头士精舍,他说了一句:祝你们好运。我们听了莫名其妙,参观而已,为什么还要运气?到了大门口才知道,这里已经被关闭了很久,门口有一个守卫模样的人,张口就要我们两个人给200Rp才肯开门放行。我们试图讲价,他却态度恶劣地呵斥我们离开。

我招呼康琪往密林深处走,这座精舍一定有其他通道,我们顺着围墙走说不定可以找到。我们堵了一口气一路猛走,密林里面仍是密林,只有拾荒人留下的痕迹,连围墙都再见不到。我们懊恼地回到了坏脾气的守门人那里,他优哉游哉地说:“100Rp,放你们两个进去。”可能是看我们两个可怜。我说:“你,态度太恶劣,你是我在印度遇过态度最恶劣的人了!”他也笑了,开了生锈的大铁门让我们进去。

这里的建筑都是石头的,大门是鹅卵石砌成的三座尖塔,有原始穴居人的风格。我们顺着山路往上走,这座废弃的精舍恐怕只有我们两个人,四处静悄悄。我们看到一座座像佛陀头一样的小型建筑,这想必就是披头士静坐冥想的地方了。同样也是鹅卵石砌成的圆顶,小小的门要弯腰进去,里面竟然是两层的建筑,上层有石砌的书架和窗台,沿楼梯下去的一层有西式的洗手间。这样穹顶结构的设计营造出一种十分特别的声音效果,我开始发出蜂鸣的声音,这声音便在圆形房间里来回反射,声声入耳,有环绕立体声的效果,想来披头士们第一次在这里念曼陀罗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惊奇吧。

整座山里散布着无数这样的洞屋,门口标注着号码,直到120多号。这里荒凉的气氛接近于恐怖,很适合拍鬼影幢幢之类的片子,偌大的一座山,所有的房子都被砸得破破烂烂,碎裂的窗玻璃,倒下的门棂,废弃的大楼,唯一缺失的就是生气。这些房子都不是因为年代久远失修破败的,看上去像被人为摧毁的。

在山里绕得七荤八素差点迷路,能听得到风吹草动却不见人影,我们终于还是凭着直觉走了出来。从这座迷窟里出来我满心的疑问,这座精舍为何被破坏成这个样子,不像是自然回收的效果啊?Maharashi到底是大师还是骗子?为什么现在精舍禁止游人参观了呢?这么大的一块地皮,荒废在这里,为什么也没有修葺再利用呢?真相只有一个,我却没有解开。格林旅馆的门房只是说,这座精舍没有申请到继续经营的牌照,所以被当地政府强行关闭了。

回来之后我从书上读到,MaharishiMaheshYogi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人物,他在美国极力宣扬他的超绝静坐时,说到若一个冥想的人追求精神世界的进步,那么在世俗世界也会相应地得到富足。他这样的宣扬吸引了许多追求效率的美国人,他们并不是真的需要开悟,他们要的是随之可以满足的世俗生活中的欲望。他们要的,Maharishi就会承诺,因为Maharishi是一个精明的商人:美国人为财富疯狂,冥思成为一个达到目的的手段。顾客是商人的上帝,商人不关心顾客是否真正需求,只勾起并满足顾客的欲望。他在美国售卖冥思,并且卖得不错。

所谓的超绝冥想,就是Maharishi根据每一个信徒的宗教信仰给他一个曼陀罗,基督徒就念“万福玛利亚”,印度教徒就念“罗摩,罗摩”或者“克利须那,克利须那”,超绝冥想只是一种技术活,而不是冥想,通过重复念诵曼陀罗达到回避自我的作用。因为只要你在念诵,就有事情做,就没有真的空下来,这和被办公室的任务,被电影、电话,被报纸和游戏充斥着没什么两样。这既不是冥想,也不超绝,只是重复的无趣带来麻痹。

下午的课程包括一个锡塔琴大师的调息瑜伽(PranayamaYoga)和一位密宗大师的王瑜伽(RajYoga)。小册子对各种瑜伽都有一个简明的介绍,当然,如果想要完全地了解整个瑜伽体系,还是应该读一读帕檀迦利的《瑜伽经》,帕檀伽利在公元前300年写下的这本书现在在瑞诗凯诗的各大书店里都有售,经文记载了古印度大师们关于神性、人、自性、物质观、身体、精神、梵文语音等几乎所有范围的深邃的论述。这书已经超出了我的阅读能力,既不轻松也不易懂,我还是满足于小册子的简化版解释:

同类推荐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 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 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 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 地质奇观:国家自然地质风景区

    地质奇观:国家自然地质风景区

    本书主要指国家自然地质风景区。包括长江三峡、金石滩、桃源洞─鳞隐石林、玉华洞、江郎山、佛子山、太姥山、崀山、四姑娘山、安徽天柱山、贵州九洞天、本溪水洞、普者黑风景区、腾冲地热火山、路南石林、河南云台山、太极洞、猛洞河、崆峒山、石阡温泉群、龙宫风景区、马岭河、织金洞、上饶灵山、龟峰、野三坡、房山石花洞、石海洞乡、崆山白云洞、嶂石岩、响沙湾、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东京VS京都

    东京VS京都

    东京与京都,两个对比鲜明的城市,想一次体验其不同风情其实很容易,由于飞行时间都很短,因此感觉就像去远足,轻易即能出发的小旅行。东京,缤纷多彩,节奏进行之快而令人目不暇给;京都,千年之都,最具日本味的地方。将东京、京都两座城市两两相较,以另一种观点切入,介绍其地标、车站、大学、寺庙、购物、味蕾……,同时欣赏二者的优点,发掘独特的一面。
  •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在亚洲篇里,北京天安门、日本京都、韩国济州岛、度假天堂马尔代夫、世界第一庙宇吴哥窟、印度泰姬陵等等,领略东方的神秘;在欧洲篇里,大英博物馆、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艺术家的殿堂卢浮宫、古老的艺术之城巴塞罗那,享受西方的繁华;在北美篇里,自由女神像、电影之城好莱坞、玛雅古迹、夏威夷以及郁金香之城渥太华等,相约北美的风情;在南美篇里,科隆大剧院、葡萄酒王国门多萨、云中之城马丘比丘……追寻冒险的畅快;在非洲篇里,太阳城、好望角、金字塔、肯尼亚树顶旅馆……体味原始美的淳朴;在大洋洲篇里,新西兰皇后镇、墨尔本、悉尼歌剧院、汤加宫……爱上精致的生态美。
  • 和最爱的人去旅行

    和最爱的人去旅行

    很多人都有旅行的梦想,梦想去看黄山上的日出,梦想去看海边的日落……然而,当我们长大后。面对没钱没房的残酷现实。面对没日没夜的工作,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还有多少人记得梦想的颜色?很多人都有带着孩子去旅行的愿望,愿带着孩子看遍世间繁华,愿带着孩子听遍人间万物……然而,当我们有了孩子后,面对竞争激烈的名校名额,面对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还有多少人记得孩子需要一个快乐的童年?和她并肩看遍世间风景。携孩子走遍世界角落,我们的家充满着幸福的味道。
热门推荐
  • 都市之无敌人生

    都市之无敌人生

    本书脑洞开的太大,有些地方还没有梳理清楚,设定存在一些矛盾,所以想暂时停笔,先写另外一个故事《女总裁的贴身杀手》~~~~
  • 我玩命的那些年

    我玩命的那些年

    我能感觉到体内的血液已经开始再一次燃烧起来!就因为那张此时静静躺在茶几上的黑色卡片——三寸大,纯黑底,金镶边,中间刻着一朵如血般鲜艳的红玫瑰。这是死神的召唤!
  • 天外雪:羽落松山

    天外雪:羽落松山

    待修,不小心点进来的不用继续看了,这就是个没啥文笔的烂尾0.0
  • 亚龙人觉醒

    亚龙人觉醒

    小小亚龙人觉醒了自己巨龙的血脉,可以使用龙语魔法,从逃离血腥的斗兽场,到帮助魔法师寻找魔法石,最后成为一代传奇的故事
  • 万九尊

    万九尊

    雾川家大小姐雾川镜笙前一世艳冠四国,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只可惜,却让邻国太子陆子浩看上,倔强的镜笙只能看着自己家破人亡、山河破碎,很入心骨的镜笙再次获得生命,是涅槃重生成振翅而飞的火凤凰,还是再次堕入无尽怨恨!重生后的世界,与镜笙原来看到的世界变化太大,各路妖仙美男正太齐齐上阵,镜笙大小姐,你还受得了吧?
  • 野人谜团

    野人谜团

    为了激励广大读者认识和探索天下谜团,普及科学知识,大华文苑根据中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辑了本套《破译天下谜团》丛书。本套图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练、文章短小、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这本《野人谜团》就是该套丛书之一。世界各地流传着许多有关野人的传说,野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动物?翻开《野人谜团》一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神秘出现在各地的野人踪迹并探索野人身上蕴藏的奥秘。
  • 网游之至高剑神

    网游之至高剑神

    本书成绩让作者觉得不是很满意,现开新书《元素天神》!不一样的玄幻,不一样的魔法世界,喜欢此书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
  • 再世桃花

    再世桃花

    前世妖后重生为人类女婴,被蜀山弟子捡回去当徒弟养。在长大的过程中,她的心境逐渐起了变化。对师父的感情是敬重,还是仰慕?那些零碎的记忆片段是梦魇,还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修仙路上的Loli养成日志,当Loli成长为御姐后,她喜欢的还是当初那个人吗?
  •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动画文化学

    动画文化学

    本书首次从文化理论和社会学的双重视角探讨了动画影像的文脉,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动画作品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用优雅的笔触和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对动画影像背后的文化现象,诸如女性主义、种族问题、文化地理和文化传播形态等,进行了深刻剖析,构筑起动画文化生态的理论框架。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诠释出动画文化的力量:文化是动画艺术保持鲜活的血液,是动画艺术创造奇葩的源泉,是动画产业振兴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