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带诸葛亮回来时,孙权正召开紧急会议,文武官员九成以上都劝孙权降曹,理由当然都很充分:曹军几十万人,咱们才四五万人,打不赢;曹操是大汉丞相,吕布、袁绍、袁术等人都被灭了,江东之地无法与之相抗;投降是降汉,还可以封官,免得百姓受苦……鲁肃回来站在后排,一言不发。因为这时的鲁肃人微言轻。
孙权听了半天,不知如何是好,就起身上厕所,却见鲁肃在屋檐下站着等他,就知道他有话说。于是孙权把鲁肃引入后堂,说:你回来了?情况如何?鲁肃把情况如实汇报了。孙权皱眉说:刚才大伙儿的言论你都听到了,十有八九要投降,你怎么看?
鲁肃说:我听说曹操这个人很爱惜人才,而且还讲老乡观念。像我这样的人,与他还是老乡,如果去迎接他,再美言几句,他必然会给我封官,让我过上体面的生活。
孙权大怒:你的意思,是要离开我投降曹操?
鲁肃:不仅是我,东吴的文官武将不都想投降曹操吗?
孙权无语。的确,这两天议来议去,连张昭这样的老臣都力主投降曹操,何况自己从未给鲁肃一官半职?于是他冷静地说:你讲的也有道理。
鲁肃说:其实最没有道理。
孙权没听明白。
鲁肃说:刚才我给主公讲的只是一种假设,我要投曹操早就投了,何必跟着公瑾来投主公?东吴的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主公不能。因为我们这些属下,投降了曹操,仍然有官做,也不失州郡,但主公要是降曹,出入不过是一乘车,时间长了,还可能有杀身之祸。因此,今日我看众人之议,无非是为求自保罢了,这些人不足以图大事!
孙权如梦初醒,拉着他的手说:当此危难之际,这些人的话让我好生失望!只有先生讲的话,才是至理,这是上天把先生赐给我啊!请先生教我,如何才能解此危难?
鲁肃说:现在这些人的话不能听,但有两个人的话还请主公一定要听。一是公瑾,他忠于东吴,又是古今以来罕见的将兵大才,一定能想出办法;二是诸葛孔明,他是刘备的军师,刘备对他言听计从,我把他带来了。我想无论公瑾还是孔明,都会赞成联合刘备一起对抗曹操。
孙权马上召周瑜回来,又接见了诸葛亮。二人的意见果然与鲁肃一致。于是,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任命周瑜为大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军中二号人物)。在周瑜、诸葛亮、鲁肃等人的运筹下,大败曹操于赤壁。
由于周瑜要坐镇荆州收拾残局,军中代表鲁肃归来向孙权述职。孙权继位以来,还没有一件事能像打败曹操这样令他兴奋不已,就齐聚文武官员到城外迎接鲁肃,亲自下马相迎,众官都很羡慕。孙权拉着鲁肃的手说:子敬,我亲自下马相迎,足够彰显你的功劳了吧?鲁肃摇头说:还不足以彰显。众官听了,觉得鲁肃太过狂傲,孙权也觉得很没面子。不料鲁肃落座后,才徐徐举杯道:待主公统一天下做了皇帝,用镶着宝玉的马车来接我,才能真正彰显我东吴的威风!孙权听了,拍掌大笑,从此更加倚重鲁肃。
4
孙、刘联手击败曹操后,两家在荆州的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的确是东吴出力大,刘备出力小,但诸葛亮为求生存,下手抢了三郡,气得周瑜肝疼,数度与诸葛亮斗智,都没占到便宜。在东吴的官员中,九成以上的人都认为刘备小人一个,要乘机消灭他。这次,周瑜与鲁肃的意见不同,决心消灭这股不安定势力,好扫清障碍,将来好与曹操一决高下。只有鲁肃坚持认为,孙、刘联盟是对抗曹操的唯一办法。孙权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同意了鲁肃的主张。
不料刘备变本加厉,要借已被东吴占领的荆州重镇南郡为本。孙权让刘备到东吴来谈,结果周瑜、张昭、吕范等重臣都力主扣留刘备,只有鲁肃从大局出发,力劝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他说:现在我们的力量还不能与曹操决战,虽然我们占领了荆州部分地盘,不过恩德信义还没有广布民间,不如把南郡借给刘备,让刘备挡住曹操的军队。这样一来,我们多了一个朋友,曹操多了一个敌人。等刘备将来有了更强的实力,我们再把南郡要回来。
孙权心有不甘,问:如果将来刘备坐大,翻脸不认,还要攻打我们,不是养虎遗患吗?敌友之间,不过是随情势的变化而变化罢了,哪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
鲁肃说:主公说得极是!从刘备的志向看,他想取刘璋的西川,所以才想借南郡为本,打开西进巴蜀的道路……孙权插话:是啊,西川是天府之国,我们取了不更好吗?鲁肃耐心地说:现在刘备已经占领了荆州三郡,又收编了刘琦的队伍,在荆州百姓中的声望比我们高,如果我们进取西川,势必让刘备、诸葛亮孤注一掷,与我们血拼,因为除了西川刘备再无去处!如果这样干,那么我们与刘备就要互相残杀,而这正是曹操盼望发生的事情。东吴的兵马要胜刘备并不难,但损失会很大,这样曹操乘势卷土重来,东吴将陷入绝境!
孙权想了半天,说:如果刘备收了益州,又据有半个荆州,与东吴势均力敌,甚至兵马比我们还多,那时要攻打我们,怎么办?
鲁肃说:现在天下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刘备最大的发展空间就是西川,但纵使得了西川,与曹操相比仍然差得太远,所以他不敢攻打我们。我观诸葛亮的策略,是占领益州后两头出兵,一是从汉中,二是从荆州,目标是曹操。
孙权说:是啊!如果刘备真如你所言,占领了荆、益二州,就会出兵进击中原,再回头攻打我们,统一天下。
鲁肃笑道:如果刘备这样想,就错了!只要荆州敢出兵进攻中原,我们就攻占荆州,刘备也不能得逞。所以赤壁之战后,曹操、主公和刘备,就像大鼎的三条腿,缺一不可。从长远来看,我们和刘备都不足以单独挑战曹操,坚持孙、刘联合,大家才可能相安无事。曹操、刘备都已老迈,而主公正是好年华,我们等得起,他俩等不起。等曹、刘二人有变,我们再收荆州、图巴蜀,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
孙权听了,大喜过望。于是放了刘备,把南郡借给刘备为本。
鲁肃的这个策略是借力打力,也就是让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谁也离不开谁,构成一种稳定的三角格局。这种平衡的控制,确为大师级谋略。
5
周瑜虽然不赞成借南郡给刘备,但他视鲁肃为生死之交,因此在病重时向孙权推荐了鲁肃,说鲁肃的才智谋略足以接他的班。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全权接管吴国的军队。因为他军纪严明,恩威并济,接任不久就把军队扩充了一万多人,深得孙权器重,加封他为汉昌太守、偏将军。后来,鲁肃随孙权攻破皖城(今安徽省潜山),改任横江将军。
刘备入川后,把荆州之地交给关羽守卫,鲁、关二将邻界统兵,摩擦是难免的。但鲁肃始终顾全大局,向关羽示好。这并不是鲁肃怕关羽,而是他深深懂得,若与关羽火并,双方都没有好处。
刘备平定益州后,孙权曾要求刘备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还”给东吴。刘备认为这三郡是自己打下来的,不给,于是孙权派吕蒙攻打。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回来坐镇,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战事一触即发。
鲁肃为了大局,提出要与关羽商谈。双方约定: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之外,只有将军各带单刀相见(《三国演义》中写成了关羽到鲁肃军中“单刀赴会”)。鲁肃就要成行,部下的人劝他:关羽乃世之悍将,吕布以后无人能敌,将军此去很危险!鲁肃慨然道:刘备不讲信义,关羽又能怎么样?于是毅然赴会。
在这次剑拔弩张的会面上,鲁肃义正词严,讲述了这些事的恩怨,向关羽说明只有孙、刘联盟才能拒曹操。会谈当时虽无结果,但关羽回来后向刘备报告了情况。刘备经与诸葛亮商议,认为鲁肃所持的缔结友好关系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于是派人与孙权讲和,作了让步,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在鲁肃的努力下,孙、刘罢战,三国平衡力量得以维持。
6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鲁肃病逝,年仅四十六岁。孙权十分悲痛,认为国家失一栋梁,亲自为他举办丧事;诸葛亮也为他举哀,痛悼这位各为其主的知己。然而,鲁肃死后,没有人再巩固孙刘联盟,吴、蜀两国的中间纽带断了,平衡屡被打破,最终让司马懿得了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