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6400000008

第8章 龙之流(2)

二是“摩竭纹”和“鱼龙纹”的融合。在印度神话中,摩竭是一种长鼻、利齿、鱼身的水兽,梵文为makara,汉文译作摩竭、摩羯、摩伽罗等。其来源,大概是古印度人对鱼(尤其是鲸鱼)、象、猪、鳄等动物的集合。佛教经典中的摩竭,具有大、凶、怪的特点。《慧林音义》称:“摩竭,海中大鱼,吞陷一切”。《四分律》称:“摩竭大鱼,身或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乃至极大者长七百由旬”。《阿含经》亦言摩竭“眼如日月,鼻如太山,口如赤谷”。《商人求财经》还有商船被摩竭破坏、商人分乘羊皮囊大瓠逃命的记载。随着佛教的东进,摩竭纹也来到了中国。最早见于画面的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猪鼻、巨口、利齿、长鳍的“摩竭”相伴在洛神的车辂两侧。隋代李和墓石椁盖顶沿边的刻石画中,也有一象鼻、张口、利齿的“摩竭”。唐代是佛教发扬广大的时代,摩竭纹应运而兴。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鎏金银碗、内蒙古喀喇沁旗哈达沟门出土的六曲三足银盘、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的银盆等唐代金银器上,都有精美的摩竭纹。

仔细欣赏这些摩竭纹,你会发现其扬首、瞪目、翘鼻、张口状颇像中国的龙纹,而密鳞、摇鳍、曲身、摆尾状,又颇似鱼类,加之其柔婉、和悦、嬉玩、富贵之态,又是凶恶的水中怪兽所不具。显然,进入中国的摩竭纹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摩竭纹了,而是和中国本土的鱼龙纹相融合的“摩竭-鱼龙”纹了;或者可以说,是中国本来就有的鱼龙纹吸收、消化、“兼容”了印度的摩竭纹。因此,对同样一件金银器上面的纹像,往往有两种说法:摩竭纹和鱼龙纹。如上面提到的内蒙古喀喇沁旗出土的唐代“摩竭纹”银盘,在有的文物典籍里,就被称作“鎏金鱼龙戏珠纹银盘”。

三是“龙珠”图案的多见。有关龙珠的记载比较早,《庄子·列御寇》言:

“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而骊龙颔下”。《埤雅·释鱼》也言“龙珠在颔”。

藏在骊龙颔下的珍贵之珠,除非你杀龙取珠——神龙又怎么可杀?否则,只有让龙自己吐出来世人才可见而得之。因此,《述异记》云:“凡珠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木奴是橘树的别称。千亩橘树都换不来一枚龙珠,足见其珍贵。文献上如此说,考古得到的实物上有无发现呢?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有飞龙头顶圆状物的画面,但那圆状物中立一“黑乌”,显然表示的是太阳,而非龙珠。汉代的瓦当龙图案(四神纹之一),正中也有一圆状物,但同时出土的其他三神(白虎、朱雀、玄武)图案,正中也都有圆状物,表示的当是瓦当的中心,而非龙珠。

河北赵县安济桥栏板上的隋代石雕对龙中,有一龙持一枚宝珠,这大概是龙珠的首次露面。到了唐代,龙珠就多多出现了。如果说那些铜镜上相伴龙纹的圆状物还是镜中心的圆钮的话,那么上述金银器上的“摩竭-鱼龙”所吞啖、所追逐、所戏玩的宝珠,就一定是“龙珠”了——这些龙珠,内能外射,光焰腾腾,非一般宝珠可比。此图案,当是后世“独龙吐珠”、“二龙戏珠”、“群龙献珠”等吉祥图案的滥觞。

五黄龙期

黄龙期贯穿宋、元、明、清四个朝代(960-1911年),与中华文明的转型期相吻合。这个时期的龙沿着垄断化的宫廷龙和多样化的民间龙两条线索发展。由于宫廷黄龙成为显赫于世的龙纹,故称黄龙期。

1.宋代龙从新石器时代到宋代,龙已走过了六七千年的历程,理论上需要有一个总结。当时注重理性的文化背景,尤其是金石学所提供的研究成果,客观上也为这种总结提供了条件。于是,关于如何画龙的“三停九似说”便应运而生了。这种说法比较完整地见于北宋美术理论家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录》。按郭氏的总结,画龙要折出“三停”,也就是说,“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三部分的长度要相等;分作“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还要“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鬃鬣肘毛,笔画壮快,直自肉中生出为佳”。同时代的罗愿在《尔雅翼》中的说法与郭氏之说基本相同,只有眼非“似鬼”而是“似兔”。由于“九似”,都似的是动物,“眼似兔”显然比“眼似鬼”合理。

龙由模糊容合而来,必然带有模糊性和随意性。宋人的总结,将具有模糊、随意色彩的龙,变成相对规范、相对稳定的龙。从此以后,龙的形象尽管有增舍、有变异、有发展,但在总体上还都没有超出“三停九似”。

宋代龙的头部有明显的演进:龙角在隋唐时开始分叉,入宋以后,分叉较多、较长,开始向鹿角看齐了。唐之前龙发向后披散,宋代龙发向上卷;同时,宋代龙的前额上还长出了髦。由于宋代龙讲究“三停”,因此腹部与颈、尾之间的衔接显得更协调,龙体也更修长,更弯转,更好看。以前的龙三爪居多,宋代出现了四爪龙和五爪龙,且指尖长弯适度,显得很有力。

南宋画家陈容画的《墨龙图轴》,应当说是比较典型的宋代龙。此龙启唇飘髯,目炯如灯,肘毛乍起,四爪内抠,头低而扬,身曲而矫,雄健威厉,似有揭云掀雾,雷霆万钧之势。浙江义乌李景德寺村窖藏出土的金龙,反映出宋代龙的另一些特点:角分叉,鳞细密,背鳍整齐,五爪旋分。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白玉龙纹佩,是宋代龙中的温顺和悦型,此龙似为三爪,口吐莲花,身曲蔓丛,有腹甲,却无鳞。

2.元代龙

在承续宋龙的基础上,元代龙更注重整个形体的协调与美观,从而将龙的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正如刘志雄、杨静荣二位先生所言,“元龙的头趋于扁长,双眉粗壮如火焰,双目小而有神,龙角多似鹿角伸向脑后,须、发、肘毛挥洒飘扬,龙颈细长弯曲;元龙身躯蛇形者多于兽形者,均较宋龙更趋细长,背鳍多整齐密布,四肢多呈三爪,四爪者较为少见。元龙形象总体上清秀飘逸,其姿势驰骋纵横皆轻灵舒展,可谓形神皆备、神彩飞扬”(《龙与中国文化》第209页,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同时,元代人还很注意对龙的环境的描绘和渲染,借以烘托龙的神韵,强化其感染力。

元代龙在瓷器上有充分的表现。如扁壶上的龙纹,头相对扁小,发毛后披,颈细,嘴下有髯飘拂,身躯弯转,细鳞密布,似正优游于花草云气之中。

3.明代龙

相比于前代龙,明龙的头部变化较大:发多且长,依然向后披散,但发梢多向上扬;眼大而圆,眸睛突出;嘴更扁更长,多露舌亮齿;鼻端结花并翘起,像一把“如意”。身躯部分比元龙粗壮一些,且上下匀称,鳞、鳍、肘毛、尾毛等齐全,多为五爪或三爪。

在画龙理论上,明代人也有拓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谈到了龙的“九似”,然后说龙“其脊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山西大同九龙壁是明代龙的代表性作品。此壁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面积的陶制浮雕,色彩艳丽,气势宏伟。其龙姿态生动多变,强健而威猛,显然是帝王皇权的象征。

4.清代龙

清代龙因和帝王皇权水乳交融而盛极一时。其特点,一是高,皇帝的象征,高高在上、高不可攀;二是多,尤其在皇室宫苑,多得不可胜数;三是全,品种齐全,造型要素齐全,完全到了繁复,甚至累赘的程度;四是丽,追求装饰化、图案化效果。

和明代龙相比,清代龙的头部有明显变化:翘在鼻头的“如意”状花结缩小或消失;角变得特别醒目;根部粗大圆壮,从眉端凸出长起,增加了双目的深邃感;每只角都分一长一短两叉,对称地向后扬起;发须长得连在一起,和角一同将脸衬得小了。龙身匀长,鳞鳍整齐细密,爪为四爪或五爪。

对明清龙爪、龙尾的画法,徐华铛先生做了细致的研究和梳理,列出了六种常见的龙爪图样(后蹬爪、亮掌爪、攥云爪、着地爪、前伸爪、凌云爪)和十一种常见的龙尾图样(鱼尾式、条形式、荆《式、飘带式、狮尾式、扇形式、火焰式、莲花式、帚形式、芒针式、马尾式)(参见徐华铛编着《中国龙凤艺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清代龙纹进一步向装饰化、图案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一批变形龙纹。

这些龙的身躯或似草《蔓藤,或若火链盘绕,皆翘鼻张口,弯眉扬目,作喜悦祥和状。

经过七八千年的演化,到清代时,龙的状貌、品类已进展到相当美观、相当完备的程度。就形式而言,有头尾相交或相接,组成团花图案的“团龙”;盘卷或缠绕在某种物体之上的“盘龙(蟠龙)”;以正面形象面对观众的“坐龙”;作蹲踞守望状的“蹲龙(站龙)”;四足作奔走状的“走龙(行龙、跑龙)”;腾飞于空中的“翔龙(腾龙、飞龙)”等。以龙所处的环境分,有云气龙、海水龙、花中龙,以及与凤、虎、鱼、人等对应,并共处于一个画面的龙。以数量分,有独龙、双龙(对龙、并头龙、交颈龙、戏珠龙、雌雄龙)、三龙、五龙、六龙、九龙、十龙等。

在画龙理论上,清人也有更细致的讲究,如擅于画龙的刘洞微言雌雄龙的画法:“雄者角浪凹峭,目深鼻豁,鬣尖鳞密,上壮下杀,朱火烨焕。雌者角靡浪平,目肆鼻直,鬣圆鳞薄,尾壮于腹”(《格致镜原》卷90引《乘异记》)。

同类推荐
  •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民族移民”介绍了兰州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和多民族的融合,呈现出兰州作为移民城市的多样化特性,体现了兰州的包容和胸怀;“兵戎战事”展现的是兰州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腥风血雨,从金戈铁马声中感受到的是对和平的渴望
  • 秋风吹不尽

    秋风吹不尽

    本书是萧默作为建筑艺术专业之外的一个文章选集,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的真实记录。1963年,作者由梁思成先生促成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建筑历史研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年。敦煌不仅赐予作者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学者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也给了他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练。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中华传统文化常识

    本书为一册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进行普及的工具书读本。全书分“思想文化”、“古典文学”、“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地理与交通”、“居住与建筑”、“教育与科举”、“书法与绘画”、“音乐与戏剧”、“科技与体育”、“历史与文化传播”十四部分。每一部分先扼要简述内容,然后以辞条的形式对该类中的重要概念进行阐释。
热门推荐
  • 隐婚密爱,娇妻太撩人

    隐婚密爱,娇妻太撩人

    某只禽兽正回味着刚刚被压在身下的女子的香味。“你怎么不精尽人亡!”某女呲牙咧嘴的揉着快被折断的腰。“我要是精尽人亡了,你不就成了寡妇了?”某男妖孽一笑。“卧槽,你怎么不去死!”某女抓狂,抄起枕头就往某男身上招呼。“看来…为夫得加把劲了,似乎你还很有力气?”某男轻松的接住了枕头,眼睛一眯,充满着危险的气息。某女只觉得,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可还没等到门口,就被某禽兽拦腰抱起。“啊啊啊!!!救命啊,出人命啦。”誓死不从。“嗯,我也觉得我们可以出点人命了。”某男再次将她吃干抹净。当然了,顺便还出了点…人命~
  • 神月主宰

    神月主宰

    本是一代天才,却在六岁那年被从天而降的陨星砸到,从此修行全失。备受侮辱,直到有一天,神雷降世却无法伤他一毫……
  • 我的贴身前桌

    我的贴身前桌

    来自千年后的世界,藏在血液中的传承,他是修炼者文明兴起的见证人。恐怖的神通符,消失的炼器术,他是科技文明的游人。完全控制五感的青眼,想要碾碎一切的意志,他是上古文明的解密人。当夏梦临无意从千年之后回来,打开了前桌吴晨晨的凤凰传承,一切都变了。
  • 唯美校园恋

    唯美校园恋

    本书是有关一段校园之纯洁的爱。每个人在学生时代时总会偷偷的喜欢上一个人,但这种喜欢是纯洁的。就像本书的内容一样!敬请期待本书吧!
  • 双月之道

    双月之道

    银色双月下的大陆,强者横行,驯兽师当道,魔兽雄踞一方,且看主人公如何闯荡大陆,敬请关注玄幻《双月之道》。
  • 霍先生,你别慌

    霍先生,你别慌

    黎子笙从来没有想过一天,自己最爱的男人跟别的女人进了医院,是因为做那种事......更让她崩溃的是,未婚夫睡的女人不是什么阿猫阿狗。是霍遇琛的未婚妻。全安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霍遇琛这个男人。霍氏的掌权人,以狠决冷血而闻名。但凡惹他的人,不是死就是生不如死。“黎小姐,你未婚夫睡了我女人,你该怎么补偿我?”“霍先生,你自己的未婚妻守不好,那是因为你不行。”“……你试一下?”霍先生用无数个夜晚向她证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季末天师

    季末天师

    梦启世界起,梦醒人生终。当有一天,你突然睡去,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里经历出生,成长,死亡。你是否还会觉得那只是一个梦,是否只是一个场景。当你醒来,你是否又会觉得这个世界那么真实。梦不是人生,而梦醒却是。这是一篇关于梦的故事,或者说关于一个人的梦。
  • 鸣琴录

    鸣琴录

    沧海桑田,数指桃花,琴音犹在,人走天涯素手惊风,步步生雷,长烟落畔,笑靥如花弹指琉璃,水袖自摆,浅笑殷殷,相看无涯
  • 大陆剑客

    大陆剑客

    在混沌大陆上,有很少数的一种人,他们背着剑,孤单一人在大陆上行走,不过没人敢小看他们,他们一身凌烈的气息和凌厉的眼神,似剑出鞘的身影无一不在对这大陆中人宣告他们就是被称为大陆剑客的人。大陆剑客,又被称为是强者的代名词。(跪求崛起)
  • 早安,首席大人

    早安,首席大人

    一场意外,她肚子内多了一个种子!三年后:种子成长,孩子被夺,她该如何应对?!他跟女人话不过三,但是对于简苏苏而言,却意外的话多!片段一:某女眯眼:“老公,你爱我吗?”某男眯眸:“爱,每晚都爱!”某女脸黑:“我说爱,不是那个爱啦!”片段二:某宝一脸无知:”爹地,什么是XXOO呀?“男人化身为狼扑上,满脸通红的女人道:”像这样!“下一秒,便是一场活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