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6600000025

第25章 曾国藩兄弟的家族(2)

曾纪泽虽然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但不同于当时一般的士大夫,只知固守着“夷夏之辨”的老皇历,仍然津津乐道什么“中国地方物博,礼仪之维,为四海万国所宗仰”的传统观点。他注意观察社会,正视现实,浩叹中国积弱致贫,深受列强侵掠之害,形成了一种“亘古未有之奇局”。指出这种后果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当道者昧于洋情,不了解西方实情所致。因此,他从爱国民族立场出发,热心观察、学习西方。他在出使期间,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到西方社会的实情之后,对其“富强之有本,艳羡之极”。尤其是当他对欧美诸国科学技术进行实地领略之后,更是赞不绝口:“鬼斧神工,真可怪i宅!”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之上,曾纪泽认为如再“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后患将不可思议。他极力主张吸取西方有用的东西,对顽固派昏睡于“天朝上国”、“世界第一”的梦幻之中,百般阻挠、攻击“事夷”、观察西方世界,视之“异端邪说”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之后指出:“吾华清流士大夫,高论唐、虞、商、周糟粕之遗,而忽肘腋腹心之患,究其弊不独无益,实足贻误时机,挫壮健之躯,以成羸尪之疾”,这些人并无实学,可恶可恨。与此同时,曾纪泽认为有些人盲目崇拜西方,对洋人一味迁就,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西方,缺乏应有的民族自尊心。总之,曾纪泽感到,对待洋人,“或畏之如神明,或鄙之为禽兽,皆非也”,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实事求是”。他在给陈俊臣的书信中说:“弟愚以为办洋务并非别有奥变,遇事仍宜以吾华之情理酌之。理之所在,百折不回,不可为威力所绌。理有不足,则见机退让,不自恃中华上国而欺凌远人,可许者开口即许,不可许者始终不移,庶交涉之际,稍有把握。”他正是从这个态度出发,在处理外洋交涉事务中,既不自高自大,又未卑躬自屈,而是有理有节、有进有退。这是他对西方实情有了较为全面认识的结果。

概而言之,曾纪泽对西方社会的接触和主张学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西方文化教育的认同与积极倡导学习。在出使西方期间,曾纪泽考察了英、法、俄等国各类文化教育、科研等团体、设施。如中小学、小学公会、教会学校、伦敦大学、地理学会、医学院等。他发现中西小学教育存在很大差异,充分肯定西方小学是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争奇而并重”,并与实验相结合,注重实学。出使归国之后,在管理同文馆事务过程中,他针对该馆教育秩序混乱的状况,仿西法进行整顿,并且为新式学堂毕业生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而极力进谏,为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变革起到推动作用。二是着书立说,宣传西学。曾纪泽将出使期间所作日记寄回国内,以帮助国人认识西方文化。他在对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做出正确评价的基础上,积极主张学习西方语言文字,认为“讲求经济之学者,以通知各国语言文字为当务之急”。他主张细心考求,反对“以其异而诿之,以其难而畏之”,对守旧派士大夫“守其所已知,拒其所未闻”的态度嗤之以鼻。三是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有了一定认识。曾纪泽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并未完全停留在器物与技艺层面上,而是留心考察西方“政教有绪,富强有本”之所在。他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议会制度的作用,认为泰西“各邦层不尽民主,而政则皆由议院主持,军旅大事,尤必众心齐一,始克有成”。这种认识不免肤浅,但在当时确系开明人士对西方议院制度向往之先声。他对西方国民的权利和地位问题有相当了解,认识到共和政体主权在民。如他对中西方巡捕的区别做了考究之后得出结论:中国军队隶属于官府,与西方正规军相同,西洋的巡捕则隶属于民,“百姓纠众集资以养巡捕,以靖闾阎。人人有恃巡捕自卫之心,唯恐巡捕无权,于是互相劝诫,不肯干犯以挠巡捕之权”。因此,“无凶不惩,无案不破,非国法使然,盖众志使然也”。他主张了解西方的法律制度,把国际公法标榜为“息兵安民最善之法”。这些,都对曾纪泽把握中外局势,评判中西方之优劣长短,正确处理中外交涉事务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可以说,曾纪泽能够成为近代中国一位有作为、有能力的爱国外交家,与他对西方社会实情的了解,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曾纪鸿和他的夫人郭筠

国藩的次子。他自幼聪明过人,悟性特好,本可朝着科举考试这条道路拼搏下去,但在他八岁的时候,其父曾国藩在给诸弟的信中嘱咐说:“纪鸿儿亦不必读八股文,徒费时日,实无益也。”1858年9月,也就是曾纪鸿满了十岁的时候,曾国藩又告诫曾纪泽、曾纪鸿必须注意科学技术方面的学问,希望他们兄弟俩将来能够雪洗令他感到遗憾的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赤不识认,一耻也;……尔若为克家之子,当思雪此三耻。”自此之后,曾纪鸿在攻读举业的同时,致力钻研算数之学。由于曾国藩在倡导洋务运动期间汇集了全国许多着名科学家如华蘅芳、李善兰、徐寿、徐建寅等人在自己的周围,并聘请外国人傅兰雅、伟烈亚力、玛高温、金楷理、林乐知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翻译了《化学鉴原》《物体遇热改易说》《汽车发轫》、《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决疑数学》等书,所以曾纪鸿得已有机会结识到这些科学家,并接触到他们有关介绍西方科技的着作,从而对近代科技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对科举之业相对来说有所放松,故几次进京应试均名落孙山。据曾昭棉所撰《曾栗诚公年谱曳记载:清同治七年即1868年曾纪鸿二十岁时居住于两江总督署,曾国藩在督促他们兄弟读中国书籍的同时,又要他们兄弟“写《律吕表》,命公代算”。自1858年起,曾纪鸿“即喜习算学不辍,此时已能应用矣”。1872年下半年,办完其父丧事之后,曾纪鸿居住于长沙,与算学爱好者丁取忠等人相互切磋算数之学,同时还与外地数学爱好者书信往来,互相交换学术心得。从此时起,曾纪鸿就着手写作有关数学方面的着作。他的好朋友曾有意问他为何下这样的力气来专攻数学的问题,他回答说:“此夙志也。”经过几个月的艰苦研究工作,曾纪鸿写出了第一部学术专着《对数详解》,计五卷。是书对对数的源流,对数的原理以及实用价值等做了简明扼要的阐发。是书由丁取忠负责刊刻印行,后收入《白芙堂算学丛书》。曾纪鸿不仅学问渊博,而且人品极好。由于他所着《对数详解》一书受到同行的启发和支持,所以他在该书每卷卷首都把丁取忠的名字署在前面,同时又将同行的名字署于每卷之后。1874年,曾纪鸿又写了《圆率考真图解》一书。当时国际上都以推算圆周率之位数标志其数学水平,但算到四十位就无法深入下去了。曾纪鸿吸取古今中外学术成果,悉心构思,创造新法,推算达到一百多位,在当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等书中充分肯定了曾纪鸿在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曾纪鸿与邹特夫等合着了《栗布演草》二卷,后来也刊入《白芙堂算学丛书》。

1877至1881年这五年时间里,他除在兵部学习行走之外,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和研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上,并着有《炮攻要术》六册、《电学举隅》一册等书,成果十分突出。

曾纪鸿的爱好十分广泛,除研究近代科技之学外,又深谙音律等学。

由于用心科学研究操劳过度,曾纪鸿本来患有咯血症的身体日益支持不住,终于1881年4月病逝于北京,时年仅三十四岁。英年早逝,殊为可惜。

综观曾纪鸿短暂的一生,他对近代科技充满了特殊的感情,学有所专,专有所成,这对一个出生于官宦人家的子弟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他无愧于曾国藩对他的殷勤教导,他的成就为曾国藩雪了一耻。正如曾纪泽在《哭栗诚弟二首》中说:“世无宣圣知颜子,好学谁传死后名”曰“慧业沦亡糟魄在,一编算草蔚成家”。完全可以说,曾纪鸿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和成就一起将永存于中国数学史册。

他的夫人郭氏出身于大家闺秀,是一位有名的女诗人;她年轻时守寡,毅然担负起督教儿女的重任,成效可观。

郭氏讳筠,字诵芬,出生于1847年,卒于1916年,享年七十岁,系郭沛霖第三女,湖北蕲水县人。她的父亲是曾国藩的同年进士,两人有着深厚的情谊。定下这门儿女亲事之后,郭氏与曾纪鸿都曾在京城读书,彼此来往亲密,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郭氏生长于书香门第,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而不像一般女子只知做做针线活之类的闺房必经课目。她人很聪明,求知欲望浓厚,不仅学习制艺文字而且还学习做诗,深得其父郭沛霖的喜爱。1859年郭沛霖战死疆场之后,曾国藩还时常对她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多方关照。因为这时郭氏随母及家人尚居住在安庆,与曾国藩大营及两江总督署相距不太远。1865年5月下旬,郭氏与曾纪鸿的婚礼由曾国藩主持,在南京两江总督署隆重举行。

成婚之后,曾纪鸿继续攻读科举和钻研西方近代科技,郭氏则在尽妇道的同时,也不放松读书作文做诗。由于当时他们夫妇俩一直跟随曾国藩居住在南京两江总督署和保定直隶总督署,所以郭氏时常有机会得到曾国藩在学业方面的多方指导。曾国藩是一位饱览中国典籍的有学之士,又是一位思想开明的有识之士。他选择儿女亲家不重在家庭富裕,注重的是“孝友”与“人品”的端庄。郭氏出生在读书人家庭,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打下了读书作文做诗的基础,曾国藩认为这实在是一位难得的好儿媳妇。因此,他并不强调这位儿媳妇只要做贤妻良母就行,而是多方鼓励她继续读书。据《曾宝荪回忆录》记载说,郭氏嫁到曾家之后,在曾国藩的指导下还读过《十三经注疏》《御批通鉴》等大部头书。自曾国藩于1872年去世后,不管是居住长沙还是随夫官居京城,郭氏除悉心管理好家务,积极支持曾纪鸿研究学问之外,自己仍坚持读书做诗。夫妇俩人常常是清茶一杯,静坐一室,唱和诗文,领略做学问的乐趣。1881年,曾纪鸿病逝之后,郭氏勇敢地担负起督教儿女的职责,同时还坚持读书做诗,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艺芳馆”,所作诗篇称《艺芳馆诗钞》。1974年,这些诗稿经曾宝荪整理改名为《艺芳馆诗存》,由台湾学生书局公开印行。其所作诗文,虽大都取材于生活琐事及古今遗闻,但其中不乏上乘之品,有女诗人、才女之称。

丈夫曾纪鸿病逝之时,郭氏还只有三十四岁,可谓年轻守寡,而自己又体弱多病,身边还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大的尚只十五岁。但郭氏没有被家庭变故所累,而是“一心茹孽教子”,后子女各有所成。郭氏知书达理,家教极有方法,家中有人犯了错误,她“从不大声叫骂,只唤进自己房中轻言教训,撷古比今,总要人自知悔改才止”。所以,儿女们、孙辈们都很敬重她。郭氏还是一位思想开明的女性。1898年维新运动时期,由于长子曾广钧参与变法,郭氏得知慈禧太后准备发动政变的消息后,立即安排曾广钧先行出京,并且派人到湖广会馆,把有关新派人物的名单取回烧掉,使不少人免遭株连之害。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1872年曾国藩去世,1874年主持曾氏家政的欧阳夫人去世,而作为长子的曾纪泽因公于1878年携夫人子女出使西方达八年之久,归国后直至逝世,从未回过家乡,所以郭筠实际上充当了富厚堂曾家的主持人。她谨遵“先人遗训,勤俭治家,告诫子孙不得沾染纨袴习气,力求自主自强”。她曾在曾国藩手订“八本”家训、治家“八诀”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订立《曾富厚堂日程》,共计六条:一是男女皆应知习一样手艺;二是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门之才识;三是男女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敷每月所出,人人自立一账薄,写算不错;四是男女皆应侠义成性,不要行为有亏;五是男女皆应抱至公无私的心肠,夕卜侮自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六是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根,基于此矣。赵世荣在《女杰之乡——荷叶纪事》一书中,对郭筠的《曾富厚堂曰程》做出评价说:第一,主张“男女一律平等”;第二,强调“男女都要自强自立”;第三,要求“男女都要侠义,不做亏心事”曰第四,“男女都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从而,这一严格的高标准的家训,既显示出郭筠“与时倶进的思想、精神与理想”,又与曾氏家族“代有英才”存在着“密切关系”。的确,不管是郭筠的儿辈还是孙辈,受她的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

郭筠虽然是女流之辈,主持富厚堂家政占去主要精力,但她因出身官宦之家,从小读过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嫁到曾家后又深受耕读家风的陶冶,从而坚持作文、做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诗存一百六十余首,由着名学者王湘绮(阊运)等作序并加以评点,于1910年间由鸿飞机器局代为刊行,取名为《艺芳馆诗存》。郭所作诗词,范围相当广泛。既有亲友唱和之韵,也有抒情遣兴之作;既有勉励儿孙辈奋发自励之篇,也有忧国伤时之章。其遗文存《记三姊罗夫人事》《避乱始末记》。前者笔调老成,言简意明,为一篇难得之古文;后者既流露出忧国民之情怀,又保存有较珍贵的史料。总之,郭筠堪称在曾氏家族中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才能均为了不起的人物。

三曾纪静和她的丈夫袁榆生

曾纪静的婚后生活充满着悲剧色彩,终生忧郁不乐,未得有一男半女。

同类推荐
  • 大汉国母—吕雉传

    大汉国母—吕雉传

    本书将还原吕雉作为一个女人怎样别无选择的需要用权力来保护自己和在追逐权力的路上所施展的高于常人的手腕,将原本遥远模糊的历史人物用鲜活麻辣的语言展现出来。
  • 元帅智慧:徐向前

    元帅智慧:徐向前

    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戎马一生,驰骋疆场,擘画军事,大智大勇.足计多谋,奇韬伟略。徐向前善于从全面分析敌我力量强弱、战争态势优劣、战场环境利弊等实际人手,施谋展计、用兵布阵,由此创造了诸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有效战法,提出了对中国革命战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军事理论,提供了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样式的成功战例。江泽民同志说:“徐向前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深厚的军事理论造诣。
  • 陨落的军神岳飞

    陨落的军神岳飞

    岳飞,古代战略家、军事家,从一个寒门弟子最终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十年间与金军大战数百次,几无败绩。他的一生慷概激昂,励志热血,最终却惨死小人之手,千百年来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本书以岳飞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岳飞在处事中展露的人性光辉与爱国情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展现了岳飞十分精彩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与英雄情怀,是一部真实、励志、热血的传记。
  • 孔子(名人传记丛书)

    孔子(名人传记丛书)

    “圣人出而黄河清”,孔子带着这样的祥瑞之兆出生于山东曲阜,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却聪敏好学,20岁时已是鲁国有名的学者。他为政之时,鲁国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百姓知礼守法,安居乐业。他盛年时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虽不被当世所接纳,却不改初衷。晚年回归故乡之后,理诗书,制礼乐,著春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他一生广收弟子,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五太后轶事

    五太后轶事

    西汉吕太后,北魏胡太后,唐朝武太后,辽朝肖太后,清朝西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位太后。她们临朝称制,实际是五位女皇。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们是叛逆的女性。她们在权欲的驱使下,成了向封建礼教、“三纲五常”挑战的急先锋。为此,她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表现了铁女人的手腕和性格。本书选择了这五个典型的士性,叙述她们干预朝政因缘始末,意图从一个侧面来探索封建专制政体的某些规律,是一本学术性的通俗读物。行文流畅,文笔生动,既可给人以艺术和知识的满足,又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这里是述说往事,为了阅读轻松一些,故以轶事名之,曰“五太后轶事”。
热门推荐
  • 都市最强小道

    都市最强小道

    作为一个宗门弟子,吴刚无疑是悲催的,因为他的美女师傅,整天都想着杀他,以双修之法吸收收他的修为!作为一个打工者,吴刚更是头疼,因为他身边总是不知不觉间,充斥着明艳动人的美女!作为一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夫,吴刚的未婚妻对他百般刁难!作为一个道门掌教,吴刚很郁闷的发现,自己的宗门中,竟然全是女弟子!作为一个史上最强且最帅的道士,吴刚很悲哀,因为他惊觉到,自己竟然会帅到没朋友!不过……作为一个男人,吴刚还是很骄傲的,至少他身边的女人,到最后都拜倒在他的石榴裤衩下……
  • 时光与你有染

    时光与你有染

    古董收藏家傅时谨粉丝千万,微博10条,关注数0。某天,关注数突然变成1。当事人一直没反应,粉丝们将她的微博扒了个底儿朝天,这一扒可不得了!这名字很挫的“你好好想想”来头可不小,某知名歌手和她互关,某集团官微是她的粉丝,几天前,连“平安西京”也关注了她……某天后,向来低调的傅时谨晒了两本结婚证,并@你好好想想。最后,你好好想想是谁?
  • 上古世纪之种族中兴

    上古世纪之种族中兴

    当诺伊女神牺牲自己将无数的原大陆居民送入新大陆这些步入新环境的四个种族他们将会遭遇到什么?
  • 武林大侠管理员

    武林大侠管理员

    一场大雨,古彤家里的杂货铺竟然发生异变,成了连接金庸武侠大世界的中转站。什么?你是甄志丙,要来我这里?滚粗,一个强|奸犯还自称大侠,不要不要。令狐冲?好啊,按照此次穿越的通关费用计算,我勉强只收你一本独孤九剑吧。啥,王语嫣要来?还愣着做什么,赶紧放行啊,不知道我今晚上还缺一名暖床的丫头吗?这是一名小人物凭借着杂货铺,一步步走向大侠的故事。————————————————新书期间,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
  • 香港巨枭:重生之纵横四海

    香港巨枭:重生之纵横四海

    原本是雄霸黑白两道的巨枭,却因小人陷害而被枪决,谁料灵魂穿越时空借尸还魂,重生在六十年代的香港。六十年代的香港,有挣扎求存的小市民,有贪污成风的警察,有成行成市的偏门生意,最重要的,还有完全合法的一夫多妻制!且看秦浩然如何在香港卷起一片风起云涌,跟总华探长争女人,跟何鸿燊抢赌王之尊,跟李嘉诚夺首富之位!
  • 武焚九天

    武焚九天

    这是命如敝屣的世界,众生皆蝼蚁,平等,只适用于弱者。这是强者为王的世界,永远尊崇,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个世界,孱弱者,命如草芥,生如蝼蚁,被人百般欺凌。这个世界,至强者,俯瞰苍寰,笑尽天下,成大道之巅,受尽万人敬仰!这是一个废物少年,打开黑暗封印,冲破命运桎梏,历尽艰辛成为至强者的故事......
  • EXO之婉墨唅湘亦倾城

    EXO之婉墨唅湘亦倾城

    一个女孩叫姚婉儿与xo奇妙相遇,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柠檬爱糖果

    柠檬爱糖果

    柠檬一样酸酸的爱,糖果一样甜甜的爱,又酸又甜。某天,“帅哥,你长得好像我一个家人。”“哦?谁?”“我老公~”捂脸,好害羞。某日,“帅哥,你是茶我是水,知道啥意思么?”“茶水?”“不对,你傻啊,我都这么直接了,我要泡你啊!”某帅哥晕倒……
  • 三生流水,三世落花

    三生流水,三世落花

    “为了她,我什么都可以不要。”“是吗?那我呢?我又算什么?!”曾经的朝夕相处,如今的相互伤害,他们之间的故事,在没有开始之前,就已落幕。直到她哭喊着对她说:“要不是因为你的出现,我和他,就还有机会的!都是因为你啊!!!”直到他第一次伸出手打她,她才明白,自己才是这段感情里的第三者,他从来没有爱过自己啊。可怜的小狐狸自愿臣服在小王子身后,却不知,他心里只有那朵玫瑰花。主角纵然美好,配角更是必不可少。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找到自己最终的归途。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