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8700000027

第27章 脚踩两只船(2)

1872年3月,盛宣怀被委以“会办”一职,奉李鸿章“面谕”去上海协助“督办”朱其昂创办轮船招商局。虽只为会办,但事实上最终盛宣怀不但在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并最后挤走了朱其昂,取而代之成了实际上总揽全局的督办。他力争企业的性质为“商本商办”,并一再解释其原因和目的是“筹国计必先顾情”,“试办之初必先为商人设身处地”;他认为只要“利不外散,兵可自强”。这一切无疑是“官商一体”而实现的一种双赢策略,这在当时无疑是高明的。盛宣怀不但亲自拟定了《轮船章程》,而且还亲自草拟了“委任宜专”、“商本宜充”、“公司宜立”、“轮船宜先后分领”、“租价宜酬定”、“海运宜分与装运”等六项纲领。我常想,盛宣怀在草拟这些时,一定是笔走龙蛇、下笔千言的吧,至少是比他在考场中挤牙膏一般书写那八股文章要来得心手双畅吧!至此,我们似乎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一次次会在考场败走麦城的原因了,即,他天生就是个做生意的料,商业人格的确占据了他大半的生命。

说实话,对于盛宣怀在创办轮船招商局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作为,他起草的这些纲领究竟是些什么内容,我并没有多大兴趣,我感兴趣的是,盛宣怀在轮船招商局创办成功后,反而离轮船招商局越来越远了。

盛宣怀几乎在成为轮船招商局督办的同时,被任命为天津兵备道、山东登莱青兵备道兼东海关(芝罘税关)监督。(后来又被任命为天津海关道这一北洋关键的职位)这一系列的职位都是有职有权的,可不像我们今天的一些人,在办成了几个实业后所当得的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之类。这道台府比督办署要气派多了,做道台也比做督办风光多了,更重要的是有权多了。于是,盛宣怀几乎没怎么考虑,便毫不犹豫地去天津上班了。

天津离上海很远,远得轮船招商局的事务盛宣怀实际上已无法顾及了,甚至连遥控也不能,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两地间一封信寄过去要走上好几天才能到;电话还没有通,即使通了,这么远的距离打过去,声音也听不清了;电报业当时也全掌握在洋人之手,也不能用,因为一用无异于将商业秘密送给洋人。于是盛宣怀实际上只顶着轮船招商局督办的名,具体经营性事务他干脆全交给了马建忠打理,自己则一心一意,有滋有味地做他的道台了。

当官,当然要应酬,要与上司搞好关系,因此,那几年里,盛宣怀除了打理日常公务外,最热衷的事情便是跑京城了。天津北运河的桃花口是天津海关的专用码头,人们常常看到盛宣怀的官船三天两头从这儿起锚西去,三五天后又西来靠岸。盛宣怀去得最多的地方,当然是北京皇城根东的煤渣胡同的良贤寺,因为那是李鸿章在京城的长住处;但是京城的各王府大院间也常可见他奔走的身影,他与王爷、贝勒们周旋、寒暄,每到一处,每见一人,当然不会忘了先递上红包。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几乎成了盛宣怀那一阶段每天的必修课,在他的生活中,铿锵的碰杯声压过了轮船招商局的算盘声甚至汽笛声。当然这样的生活有时不免会手头吃紧,只有这时他似乎才会想起远在上海的轮船招商局——它应该将红利汇来了吧!总之,这一阶段,盛宣怀的官僚人格又被发挥到了极致。

在这种情况下,按我们今天的许多人的想法,远在上海的马建忠或许正求之不得吧!他可以趁机在轮船招商局发展自己的势力,架空远在北方的盛宣怀,真正地将轮船招商局掌握在自己手里。然而,马建忠却书生气十足,不断给盛宣怀写信、发电报,催他回沪主持轮船招商局。这倒不是马建忠风格有多么高尚,视权力如粪土,而是因为他心里想,你盛宣怀当官是很忙、很要紧,但我也有很要紧的事情要做,我也不能将全部的生命耗费在商务上呵!那么马建忠在商务之外还有什么事要做呢?原来是著书立说!的确,马建忠原本就是一位书生。他的名字我最初是早年上大学时在现代汉语课上听到的,因为他写过一本《马氏文通》——正是凭借着这本书,他初步建立起了汉语语法体系,换句话,在他之前,中国汉语言文学虽然已成熟发达了几千年,但竟没有语法;也是凭着这本书,马建忠成了一位当之无愧的汉语语言学大师。

然而,马建忠的每一封电报都被盛宣怀置之案头,因为盛宣怀觉得此时已宫阙在望了,离入阁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他不想半途而废;而马建忠也不想将全部精力都用在轮船招商局上。轮船招商局就这样似乎成了个没人想管的孩子了。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在那个时代里,中国的知识分子,虽然在理性上认识到了“洋务”对于“富国”和“强兵”的重要,但“立功、立德、立言”的惯性作用还力量很强大地左右着他们的实际行动,于是在实践中,对它的兴趣有时远远不如对做官、著书的兴趣那么浓厚。这不能不说这是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一种集体性的人格分裂,一种悲哀。

盛宣怀虽然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甚至有人说,没有盛宣怀就没有后期洋务运动的成就,但是我们纵观其一生,他的确办成了许许多多的“大事”,但他似乎“办大事”的兴趣远远没有“做高官”的大。我们似乎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1896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李鸿章的倒台、死去,盛宣怀恐怕还不会这么快回到上海,可能还会在天津、北京间继续着他的“做高官”的美梦。

甲午战争对于“洋务派”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这种打击,不但是洋务运动的最大成果北洋舰队灰飞烟灭,由此似乎证明他们所有的“富国强兵”梦想的破灭,而且这直接导致了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李鸿章的失势(不久后死去)。

盛宣怀终于回到了上海,从官场回到了商场。不难想象他此时的心里一定是痛苦而复杂的。之所以痛苦,因为他毕竟更想“做高官”;之所以复杂,一是因为他想,商场虽不如官场风光,但不乏白花花的银子,相比之下倒也更实惠;还有商场上虽充满了铜臭,但利益大小等,一切以合同、股份说了算,倒也直来直往,不像官场上那么多暗箱操作、笑里藏刀、阳奉阴违,那么无耻,那么累人。不是吗?他曾亲眼看到,李鸿章这样的大官,每次进京上朝时,都要在家里先操练一番下脆、作揖等动作。二是他心头的那一线希望似乎并没有完全破灭,他还想通过再办成些“大事”而东山再起,再去做更高的“高官”。

盛宣怀此次回到上海后,其商业人格和商业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此前后,他创办了一系列堪称“第一”的实业和学校,中国第一家电讯企业——天津电报总局,第一家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山东内河小火轮航运公司,第一批现代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和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条南北铁路干线——芦汉铁路,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等等。

任凭1898年戊戌变法风风火火,任凭被砍下的六君子的一颗颗头颅在菜市口的地上滚出去老远,似乎一点也没有影响他创办的公司、银行、学校等一家接一家地开业。盛宣怀在开业的鞭炮声中,与人打躬作揖、推杯换盏,满面春风,他的商业人格似乎便如此完全地复活在他的生命中了。

然而,也是在这期间,一件出其不意的事情,又让他的官僚人格迅速复活。

1900年,就在盛宣怀的公司、银行等一家接一家在南方开业时,北方却突然爆发了战争,而且这一次似乎连老佛爷慈禧都动了真怒,决心要与“八国联军”决一鱼死网破,她亲自拟定《宣战诏书》,号召举全国之力向八国联军开战。诏书中有一句话实让人猛然听来是热血沸腾:“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熟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但是,热血沸腾过后,盛宣怀冷静地一想,朝廷的这一不顾一切的举措,虽然是出于为国家利益而作出的奋力一决,但后果无疑是严重的,至少是洋务派们苦心经营但尚未成形的成果将毁于一旦。于是盛宣怀与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策动了一件天大的事情,这就是联络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集体抗旨,实行所谓的“东南互保”。盛宣怀在给张之洞、刘坤一的急电中说:“北事不久必坏,留东南三大帅以保社稷苍生。”

“东南互保”无疑是一种分裂国家的行为,此举不但远远超越了盛宣怀作为一个商人的本分,甚至李鸿章、张之洞和刘坤一们,也超越了他们作为督抚的权限;但是就最终的实际效果来看,此举巧妙地利用了外国势力“以夷制夷”,不但避免了东南半壁遭遇战火,而且在随后与八国的谈判中增加了砝码,实在是一种理智之举,因此,当慈禧得到山西巡抚毓贤的告密,将盛宣怀拍发的有关电报交给慈禧后,她也只是无奈地批了三个字:“知道了!”或许此时,慈禧冷静下来一想,觉得盛宣怀又办成了一件“大事”!

不久,慈禧懿旨,大意是:盛宣怀赞襄和议,保护东南,著赏加太子太保衔。

得到这样的嘉奖,我想盛宣怀的文化人格一定会又一次地倾向于官本位吧!

果然,当1908年初来自北京的一纸“上谕”送到盛宣怀上海的公馆时,盛宣怀随即屁颠颠地去北京上班了。

这一次他得到的官自然比十年前的道台高了许多,为邮传部右侍郎,不久又擢升为邮传部尚书,再后来又迁全国铁路总监,总算做到了相当于今天的正部级的位置,入了内阁。此是盛宣怀一生宦海生涯中最风光的时段。

当然,这一次清廷之所以看中他,让他“做高官”,原因与从前并没有两样,还是为了让他替清廷去“办大事”,而此时说穿了,便是去为朝廷捞钱,因为此时清廷的家当,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给洋人赔款后,已几乎赔光了,连日常的开销也似乎捉襟见肘了。

盛宣怀此时已在商海历练多年,对于如何搞到钱自然有的是办法。如果此前他是一个有着官僚背景的商人,那么这时他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有着商业头脑的官僚了。

他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曾不遗余力推行“商本商办”,现在屁股坐的位置不同了,他不得不也屁股指挥脑袋,于是他下令,将轮船招商局收归邮传部管辖;同时奏请汉冶公司之外,“不准别立煤矿公司”,试图对这一行业实行国家垄断;另外他深知铁路作为国家动脉的重要,曾不遗余力地推行所谓“铁路国有化”……这一切自然是为清廷捞得了不少白花花的银子,但他的文化人格也在一种不知不觉间再次倾向了官僚一边,或者说完全异化成了一个官僚。一个垂死的王朝的一副顶戴花翎,竟然还有着这样强大的吸引力,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几千年来“学而优则仕”的定律的惯性力量实在是强大呵!

但同时我也想,如果盛宣怀当初考得功名,或许他反不会这样看重这副顶戴花翎吧?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得到过了,反而会觉得不过尔尔,反而不会太看重;越是没有得到的,便越是想要得到,这正所谓“补偿心理”也。盛宣怀如此在乎官位,我想这里面一定有这种补偿心理在起作用。

纵观盛宣怀一生,他便一直这样,亦官亦商,但同时又为官不在官,为商不在商,非官非商,脚踩着两条船,在时代的大潮中和人生的航程中随着波逐着流。

洋务派中的多数人物,又何尝不也多是这样呢!

当然,这样也不是说全无益处,以盛宣怀为例,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至少也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就是因为他出于“办大事,为高官”的目的,不但事实上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先河,而且在为自己挣得了巨额财富后,眼光毕竟还能超越一处或多处乡间庄园别墅围墙的高度,不至于最终沦为守财奴。民国时对盛宣怀的财产进行了查抄,发现他这个中国近代的实业皇帝,其资产比胡雪岩要少得多,这便是盛宣怀终究比胡雪岩们难能可贵的地方。

然而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不是我这篇小文章在这里所能说清楚的,但是我想,盛宣怀们这种“办事”为“做官”,但一旦“做官”便心不在“办事”的姿态,是不是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呢?进而我又常杞人忧天地想,今天,我们的大学每年都要毕业大量的学生,这些毕业生应该是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就这一点来说,他们是从前科场上走出的士子们所难以同日而语的,但是,他们毕业后择业的第一选择似乎都是去当“官”,弄得每年的公务员考试报名与录取比例动不动就是几十比一,甚至上千比一。公务员如此“热门”的背后,我想问一句,这种状况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究竟喜耶,忧耶?

盛宣怀“做高官”的梦想是被辛亥革命的枪炮彻底打断的。

然而令盛宣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推倒清王朝这一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盛宣怀为了为清廷捞钱,策动“铁路国有”;正是这“铁路国有”引起了“保路运动”;又由于清廷镇压“保路运动”而引起了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正是辛亥革命,使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大厦哗啦一声轰然倒塌。

清朝几乎公认的能“办大事”的能臣,竟最终将它办灭亡了,这实在具有讽刺意味;而对于盛宣怀来说,他的人生本身不也太具有讽刺意味吗:改朝换代后,作为商人的盛宣怀本可以继续做他的商人,但是由于他实实在在又是清廷的“高官”,民国政府对他进行“抄没家产”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盛宣怀一番乔装打扮后悄悄钻进德国货轮的暗舱去日本躲避风头时,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当初——

为什么如此在乎那一场注定名落孙山的考试呢?

为什么如此在乎一副自己并不一定必需的顶戴花翎呢?

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纯粹的商人,而要一生脚踩两只船呢?

同类推荐
  •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本书收有“大浪淘沙”、“马站着睡觉”、“茗余琐记”、“四合院的话题”、“初冬的春意”等散文。
  • 安静的勇气

    安静的勇气

    土地的核心是人。永远的土地之子,无论迁居何方,都是带根的流浪。《安静的勇气(下午茶)》这本散文集,作者刘学刚笔下的事物是遍及整个大地的,他很好地融合了乡村人群共有的情感,以农耕文明的方式,进行细致的考察和温情的书写。他直面自己真实的家园,不虚妄,不矫正,家园里的每一种物事,都散发着人性观照的人文气息。这些散文文本,融入作者经由阅读和行走而得到的情绪,把对人间事物的热爱,以纤细、柔弱、低婉的语气,写得颇有深意,使得这本《安静的勇气(下午茶)》散文集有一种安静的、深入人心的力量。
  •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本书如实反映了“11·24”特大海难的整个救助过程。灾难是不幸的,但在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和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所表现出的高度负责精神,我们的干部群众所表现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是值得称道和弘扬的。本书客观分析发生“11·24”特大海难的深层次原因。这一事件有天灾,恶劣的天气和海况,也有人祸,管理上的漏洞和事故背后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漠视。如果我们能够像本书期盼的那样认真汲取教训,灾难也是一种财富,它警示我们不再忽视安全,不再淡漠生命,不再重蹈覆辙。
  • 英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论稿

    英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论稿

    宗教和文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对它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课题,其著作汗牛充栋,观点纷繁芜杂。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研究还会继续深入下去,但无论怎样研究,一个客观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即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精神底蕴。
  •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情感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情感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分为《挚爱卷》《情感卷》《温馨卷》《深沉卷》四册,本套丛书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感恩作品发乎于心,动之于情,感人肺腑,动人心魄。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激发起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本书内容丰富,思想深沉,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纸人

    纸人

    预料之中的恐怖,命中注定的恐怖,都不至于让我们如此害怕,明明阳光灿烂,明明幸福平安,明明没做亏心事,明明在读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恐怖故事……突然,一只不怀善意的手背后颤巍巍地伸过来了,它是来要命的。
  • EXO的野蛮女友

    EXO的野蛮女友

    这是EXO12人与女主发生的故事,最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怎样偶
  • 重生之一世辉煌

    重生之一世辉煌

    陈晟重生了,因为一次TEF热能炸弹实验让他重回1995年,是意外?还是阴谋?在这个遍地黄金的时代,来自未来的他,没有过人的经商天赋,没有那王霸之气一放,小弟成群的本事,有的只是对科学的狂热,对未来二十年知识的积累,他能做什么……为了爱,他必须改变。为了家,他必须活的更好。为了国,他必须全力以赴。于是,他,用那先知经商,用那科技武装自己,他一步一个脚印,开始在这个崇尚金钱,武力精彩绝伦的世界中走出一条属于他的道路……林枫书友交流群:119780869
  • 帝血龙魂

    帝血龙魂

    没人知道上古龙皇是怎么复活的,也没人知道妖魔两界为什么会开战,但是唯一一件知道的事情就是人类生存的大陆岌岌可危。
  • 花开半夏梦惊人

    花开半夏梦惊人

    乔依依是A市某所大学的学生,为了治愈情伤,在网络上随意的找了一款游戏来打发时间,本来只是用它来消磨时间,可却没想到会因为它,而与自己的白马王子相遇。“依依,你说咱两的相遇是不是命中注定”?“少臭美了你,谁要跟你命中注定”。某男一把抱住乔依依一边挠她痒痒一般无耻的问道“你刚才说什么”?乔依依被挠的喘不过气,求饶道“命~命~我们是命中注定”。某男迅速吻上乔依依的唇“依依,我爱你”。
  • 紫薇星动

    紫薇星动

    爱薇,也叫爱新觉罗启薇,爱新觉罗家的后裔,一个讨厌自己家的天才奇怪女,而且有点背。“靠,来济南大明湖旅游也能溺水?”“靠,溺水也没事,大不了就是死吗?”“什么?你说什么,阎王,你说我阳寿未尽?那你还不让我快快还阳!”“虾米?不能回到我的时代,那去哪?”“What?清乾隆年间?”靠,最讨厌的皇帝就是乾隆了,我居然还,不过,我可能就是打酱油的,不会和大boss见面,没事。爱薇安慰着自己。现代爱新觉罗后裔,穿越大乾隆年间,她穿越成了谁?她又发生了什么?看现代女玩转大清。(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帝影君王

    帝影君王

    自从异界之门开启,人类联盟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恶魔的入侵,经过人类联盟与恶魔持续了12年的战斗,终于再次将恶魔封印。此事已经过去了500年,尽管人类已经成功地将恶魔封印,但是身为赤炎帝国的恶魔后裔与人类荣耀联盟之间的战火从未停息。最终谁才能统治坎德兰大陆,成为真正的君王?
  • 烟雨仙程

    烟雨仙程

    命魂残缺,是谁的诅咒?正邪谁来审判?前世缘,今生恨,何处是归冢?
  • 蝶恋花:离妖
  • 贵女重生:医手倾天下

    贵女重生:医手倾天下

    一场大火带走了她一家四十七口人的性命,回到旧宅,只剩烧毁的痕迹。徒手将亲人的尸骨挖出埋葬,心如焚寂。她在大雨下站了三天三夜,早已成殇,要如何才能回到那笑声环绕的午后。重活一世,一双素手,能配制出天下间最狠的毒药,看似柔弱,却布满荆棘,杀人于无形。他说,你的眼睛很特别,少了分天真,多了分杀气。他说,放下那沾满鲜血的刀刃,与我回家,为我做菜如何。温柔不止,却是对错了时机。为何不在她最软弱的时候出现,那场大雨,终是带走了她最后的善良与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