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避免空洞说教,尤其要从道理上使人信服;思想观点要明确;语言要朴实新颖。说教时,三个方面都要下工夫。
(5)忌反常批评
必须努力克服以下几种不正确的批评方式:
批而不评式;阿谀奉承式;隔靴搔痒式;褒贬对半式。
以上几种不正确的批评方式,均属于调解纠纷的“败笔”。要想使调解达到转变对方态度、修正对方错误的目的,就应该正确运用批评的武器,切忌简单化和庸俗化。
(6)忌不分场合
如果不分场合,信口开河,不管人前人后,指名道姓地对人说服,效果往往不佳,搞不好还会出现与当事人的良好动机截然相反的结果。
4维护当事人的自尊心
一般来说,人们对于自尊往往存有不容侵犯的保护意识,如果你能顾及他人的自尊,处处为其着想,那么,解决起问题来就容易得多了。
同样,在调解纠纷时,不对矛盾的双方进行批评指责,相反,分别赞美争执的双方,肯定他们各自的价值,使他们感到再争执下去只会损害自己的形象,因而自觉放弃争吵。
星期天,小陈一家包饺子,婆婆擀饺子皮,小陈夫妻俩包。不一会儿,小陈的儿子从外面跑进来:“我也要包。”
婆婆说:“大刚乖,去洗了手再来。”
儿子没挪窝,在一旁蹭来蹭去。妻子叫:“蹭什么!还不去洗手,看弄得一身面粉,我看你今天要挨揍。”
“哇……”5岁的大刚竟哭起来。
“孩子还小,懂什么?这么凶,别吓着他!”婆婆心疼孙子了。
“都5岁了还不懂事,管孩子自有我的道理。护着他是害他!”
“谁护着他了,5岁的孩子能懂个啥,不能好好说吗?动不动就吓他!”
小陈一看,自己再不发话,“火”有越烧越旺之势,便说:“再说,今天这饺子可就要咸了哟!平日里,街邻、朋友都说我有福气,羡慕我有一个热情好客、通情达理的母亲,夸我有一位事业心强、心直口快的妻子,看你们这样,别人会笑话的,都是为孩子好嘛。大刚,还不快去让奶奶帮你洗洗手,叫奶奶不要生气了。”又转向妻子道:“你看你,标准的‘美女形象’,嘴撅得都能挂10只桶了,生气可不利于美容呀!”妻子被他逗乐了。那边,母亲正在给孩子擦着身上的面粉,显然气也消了。
总之,顾及他人的心态及立场,尊重他人的自尊,是调解纠纷的必备武器,更是相当重要的为人之道,也是让他人交出信任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因此,你要促使别人与你合作,你要说服他人,就必须遵循说服的这一要诀:维护他人的自尊。
5淡化争端本身的严重程度
淡化争端本身的严重程度,使一方或双方看淡争端,从而缓和情绪,平息风波。
某厂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因家庭小事闹矛盾,女方一气之下跑到娘家哭诉告状,说男方欺负她,哥哥听罢心想:我妹妹结婚不久就遭妹夫欺负,日后还有好日子过?于是,气愤地扬言要去教训妹夫。这时,父亲充当起“和事佬”来,首先对儿子说:
“教训他?别冲动!教训他就能解决问题吗?再说,他家又不在厂里,一个人孤立无援的,你去教训他,旁人岂不要说闲话?好了,你妹妹自己家里的小事,用不着你操心,还有我和你妈呢。你多管些自己的事去吧。”
待儿子息怒离开后,父亲又劝慰女儿说:
“别哭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都结婚出嫁了,还耍小孩子脾气,多羞人。小夫妻哪有不吵架的?我当初和你妈就常吵闹呢。不过,夫妻吵架不记仇,夫妻吵架不过夜。你不要想得太多,日后凡事要大度些,不要像在娘家那样娇气任性。好了,快点回你们的小家去,不要让他到这里来找你回去,他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家丑不可外扬,以后一丁点儿小矛盾不要动不动就往娘家跑!”
女儿点头止哭,像没事一样,回她的小家去了。
夫妻吵架本是平常的事,而当事人本身却认为事情很严重。因此,父亲在劝慰女儿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夫妻闹别扭只是“丁点儿”小事情,促使女儿把争端看得淡一点。女儿在冷静思考之后,认同了父亲的看法,思想疏通了,气也自然消了。
作为调解纠纷的第三人,如果想淡化矛盾双方争端的严重性,就必须学会以下技巧:
(1)将严肃问题诙谐化
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采用巧妙的方法将严肃的争执点转化为幽默诙谐的形式,以此来缓和气氛,制造转机。如果纠纷双方是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而互相争执,那么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带来的压力往往会加深他们之间的相互敌视,促使他们更加坚持己见、互不示弱,为了打破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调解方应该采取巧妙的方法将严肃的争执点转化为诙谐幽默的形式,使双方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气氛变得轻松,为问题的解决制造转机。
(2)调虎离山,暂熄战火
有的争论发展下去就成了争吵,甚至大动干戈,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和事佬”即可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把其中一人调走支开,让他暂时脱离争论,等他们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息了。
假如你想让两个过去互相抱有成见的人消除前嫌;假如你的亲人突然遇到过去关系很坏的人而你又在场;假如你作为随从人员参加的某个谈判暂处僵局……作为第三者,你应首先联络双方的感情,努力寻找双方心理上的共同点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一幅名画,一张照片,一盘棋,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句谚语,一段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乃至一杯酒、一支烟都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兴趣,都可成为淡化争端的严重性、融洽气氛、打破僵局的契机。
(第四节)人生留有余地,就能获得机会与帮助
“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绝了”,这是无数的“过来”人始终不变的忠告。是啊,在人生中学会留有余地,你就会获得你意想不到的机会和帮助。相反,如果你总是咄咄逼人,把事情做到无法挽回的境地,那么,最后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你。
留点空白,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绝
在平时的待人处世过程当中,千万不要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除此之外,在很多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不论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多使一点“太极推手”的功夫,永远保持一些能够回旋应变的能力。具体在日常生活中,则是在承诺别人、拒绝别人、批评别人时,所有的事情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1留点空白
对于“空白”这个词,其本身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著名画家黄宾虹颇有心得地说过:“看画,不但要看画之实处,而且要看画之空白处。”中国画最忌满塞,讲究留空白。国画大师们的空白能空出一种艺术灵性。比如,画河流悠悠然而远去,那远处便是一片空白,白茫茫空落落越远越宽,视野开拓,富有流动美和想象美。写文章有一种修辞手法叫“留白”,其实质上指的就是空白,即留出一点艺术的空白,从而让读者自己去填补、去揣摩、去深思、去想象。
《红楼梦》第98回写道:“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做声了。”“宝玉!你好……”中的“好”字后面难以尽言的话语,到底是些什么呢?根据黛玉与宝玉极其深切的爱情关系,黛玉要说的很有可能就是:“宝玉!你好糊涂啊!你平时那么聪颖机灵,怎么如今却轻易受人愚弄和哄骗?你难道真的把宝姐姐当成了你的林妹妹?!”也可能是:“宝玉,你好可恨!你辜负了我对你的一片痴情!”此处还可能“无声胜有声”:既包含她对宝玉深沉的爱,更有对薛宝钗在爱情上的胜利所产生的嫉恨和隐痛,等等。林黛玉此时的感情非常复杂,不愿说明白,或者说,说明白了不如不说为好。这给读者留下了无比丰富的想象余地,这些都是“留白”的艺术追求。戏剧不仅有静场,同时还有潜台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空白。诗歌讲求语言含蓄,藏而不露,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所表现的也正是空灵之美。
实质上,空白并不空,而是一种充实,一种色彩。当代的散文家楚楚说空山不空,说是空山,有谁肯信:“有的是奇山异水,洞天佛地、摩崖荟萃、佳茗飘香、千古之谜、美妙传说。看也看不尽、听也听不齐、数也数不完,五官身心可谓是全都占满了,如何轻易一个‘空’字了得?”有空处便可填充,便可揣摩,便有追求。耳空才能更好地听声,鼓空才能发声,山空才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长久之离别胜于新婚,情意绵绵不可支,是因为离别是共同生活的炽热感情的间隙,空白中有如牛郎织女在企盼七夕,充满着浓浓的思念与甜蜜的回忆,同时也是重逢之铺垫。“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分隔一段,再而相聚,倍感恩爱更深沉、更珍重。情书中有省略号,也是空白。欲言又止,隐含着胜似万语千言的表白,比直接说出来的情话更耐人寻味。谚语“满招损,谦受益”中的谦虚也是一种空白,空才能得益。通常说,为人做事要谨慎谦虚,要把握分寸,留有余地,其实质上也是一种生活的空白。
我们评论一件事、一个人,应当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去评价。切勿喜欢起来,什么都好;讨厌起来,又一无是处。如此,眼前不吃亏,将来必知祸从口出。为人做事谨慎谦虚,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不做心力用尽的事,则随时可以应付意外的情况。因为于人而言,强中自有强中手,人不能自命天下第一。
在生活中,凡事先作好充分准备,沉着应付外界的干扰,不论什么事,都要留有余地,都可运用“以逸待劳”的策略。“以逸待劳”其实又是一种空白。为人处世的原则虽有所不同,但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效率越快越好不一定就是好事。有的人做事,尤其是处理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就喜欢拖延一下,待各方面冷静下来后,再行处理则更为稳妥。拖延,并不是怯懦,也不是卸责,而是一种手段,是静观事物的变化,以便作出最为完善的决定。这样说来,对于那些能够懂得巧妙运用空白的人来说,实在称得上是生活艺术的大师。
2给自己留点空白
平时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地与之相处;给自己的生活留点空白,这样的人生才能够过得快乐。
每个人都是感情动物,有喜有悲,有爱也有恨。给自己留点空白,才能够使自己的心灵更畅快地呼吸。当你春风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了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欢乐,烦恼就会烟消云散,笑容便会增多;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情是第二阶段的自我。每个人都是这样,痛苦可以忍受,泪水可以恣情,但自己千万不要灰心、低头、停滞不前。在当生活把你逼上狭窄的小路时,那么,就请留点空白、留点光亮给心境,这样,小路自然就会变为宽广大道。
遇事留出点空白,让出三分,让自己对他人多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就自然不会紧张。凡是那些能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分美好;一个愿意为他人留出一些空白的人,自己便能生活得舒泰安乐。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你留给了他人空白,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留了出路。
人生舞台,风云变幻,到处都会发生矛盾,都会发生纷争。在世之人,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也要允许他人的误解;领导的刁难,同事的伤害……为此,只有弱者才会报复,如果你寻机报复,轻则别人对你敬而远之,重则埋下怨恨的祸根,你将成为孤家寡人。反之,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余地,反省自身,剖析自己,矛盾就自然能够迎刃而解,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与信任,化狭窄为广阔,最终得到别人的尊重。
3人生需要留白
有一位丹青高手,每每为花鸟传神,替山水留韵,总能恰到好处地留些空白,这一“留”,给人以诗的想象、弦的余音。如果让人的一生感到满满当当,未必就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简简单单方为境界。
这留白能够让人浮想联翩,它不仅是一个人对艺术的一种见解,同时还是一种升华生活的见识。园林留白,空间的旷远和花草的疏朗,也是一种高明的手笔;而人生更像一幅画,也需要有留白的地方。俄国一位作家曾说过:“在人的一生中,失去的比获得的更为重要,就如只有种子消失之后,才发芽。”人生是个大舞台,要想活得精彩,活得壮美,活得有气魄,就不仅要学会给生命留白,而且要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成败。空白不是苍白,而是一种至高境界,一种博大的襟怀。如果说科技的空白我们要常填补,那么,对于生活的空白,我们就要做到时时留出。
人的一生是得失轮回的一生。得失就好比是一对跳跃的、充满灵性的音符,不停地编织着人生乐章中每一个悠扬的旋律。“百得会有一失,百失也会有一得”,这句话虽然谈不上是至理名言,但与民间所说的“甘蔗没有两头甜”“高楼临街却喧哗”是同样的道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得与失互为补充。
古时的人们都会采取折柳送别的方式,但常常认为“不必如丝千万缕,只须离限两三条”,多者何益!读书也是如此,样样一知半解,不如一门精到。对待生活,有的人每天沉湎于患得患失之苦闷当中,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失去了多少、得到了多少上,而不关心失去的是什么,不思考真正要的是什么。他看起来没有失去什么,但事实上却往往因得到的东西而迷失了自我。正如16世纪法国一位思想家所说:“什么都来一点的人,什么都得不到。”雨果的名言说得更是简洁明了:“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人生在这个世上,实在拥有不了多少物质,也就如同飞鸟只栖一枝,松鼠所求几颗一样。
天地有万物,此身不再得;人生仅百年,此日最易过。我们在羡长江之无穷,叹蚍蜉之须臾中,也就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从而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在看破想通中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一轮的生活,创造美好。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失去真正的自我才是一件值得担忧的事情。最是美丽平常心,成败荣辱不乱心。生命既然给了我们憧憬明天的权利,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做到正确认真地去对待人生中的每个得失,带着对生活向往,感受生命的可贵,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4学会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