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9000000094

第94章 清慈禧由“两宫垂帘”演变成独霸天下(1)

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不乏其人,但是由两名皇太后共同垂帘听政者,只有清朝一例,即慈安、慈禧共同垂帘听政,而且达两次之多,所以我们无法将她们分开写。在慈安不明原因去世后,慈禧又单独执政一段时间,最终将大清国毁掉。

史料记载,慈安宽厚仁爱、善良本分、勤俭有德,但在政治谋略方面不及慈禧。而慈禧则可称为一代女政治家。她从一个最下层的妃子,一步一步走到了皇太后的位置上,并且掌握清朝统治权达半个世纪之久。

总有人拿慈禧与唐朝的武则天相提并论,认为慈禧没有称帝,表明她还珍惜妇道和名誉。但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武则天不失为一代明君,并最终把江山归还给了李家,而慈禧则丧权辱国,将大清江山毁掉。

不过,慈禧毁江山的另一面,是为革命党建立中华民国客观上提供了机遇。从这个视角上说,慈禧毁出了历史意义。革命之洪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即使慈禧把个清朝管理得好好的,革命的洪流也会扫荡中国大地的。

(1)慈安、慈禧,咸丰后妃

清咸丰皇帝的孝贞皇后钮祜禄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出身高贵,是广西右江道员穆杨阿之女。咸丰没当皇子的时候,他的嫡福晋是富泰之女萨克达氏,钮祜禄氏当时是他的妃子。

萨克达氏没有福分,在咸丰当皇帝的前一年,也就是道光二十九年,得重病去世。待咸丰当皇帝后,他晋封贤惠的钮祜禄氏为孝慈皇贵妃。按照清代后宫制度的规定(见《清史稿·后妃传》),“康熙之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妃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这说明,钮祜禄氏在萨克达氏死后,已经位列咸丰女人之第一位了。

咸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852年,钮祜禄氏被立为皇后,从此开始“母仪天下”,直到她于1881年去世,有二十八年之久。不过,慈安的寿数不长,只活了四十四岁。

而《清史稿·后妃传》上是这样叙述慈禧的:“咸丰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咸丰元年,后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进懿妃。七年,进懿贵妃。十年,从幸热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与孝贞皇后并尊为皇太后。”

尽管慈禧的出身有各种传说,但是专家学者似乎更愿意相信《清史稿》上的说法。慈禧的寿命显然比慈安长多了,她直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才去世,活了七十五岁。

慈安、慈禧是咸丰朝两个位居第一位、第二位的女人,慈安一生未能生育,而慈禧生了同治,同治后来做了皇帝,慈安、慈禧两度垂帘听政,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将她们两人进行比较。

总体上说,慈安宽厚仁爱、善良本分、勤俭有德,当然在政治谋略方面不及慈禧。而慈禧则可称为一代女政治家,她从一个最下层的妃子,一步一步走到了皇太后的位置上,并且掌握清朝统治权达半个世纪之久,也是她忍常人所不能忍的结果。她待人冷酷、残忍,尤其是对光绪的手段,也是一般女性做不出来的。她的一生只为自己、为自己的权力而斗争。

慈安的为人,历史上是有口碑的,她是清朝多名皇后中最节俭的人。她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布的,帷帐、雨具也一律不用绣花品,尤其不愿意用进口的纺织品。她嘴上说绣花品好看不中用,实际上是她觉得那样太浪费了。在做人方面,慈安几乎无可挑剔。

在清朝,皇后的生日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贺生日的机会给皇后送礼,讨好皇后,请皇后向皇帝吹枕头风,以使自己得到提拔重用。可慈安却不给这种人机会,她对送礼的人一概回绝,绝对不通融。她曾对慈禧说:我们这些人多接受一份礼物,老百姓们就会多一份饥寒,我们应当除掉这些陋习。

为了给后妃们做榜样,慈安每年都要亲手绣一双绣花鞋。平时她也尽量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所以,咸丰的后宫在慈安的管理下一直井井有条。

慈安还是一个有德的人,她操守妇道,绝对不干预皇帝的政务。与此同时,一举一动严格按照宫中的规矩进行。夏天天气热,但慈安从不穿露身的衣服。洗澡时也是自己来,从不用宫女在旁伺候。

咸丰皇帝为了游乐,曾经下令花巨资整修圆明园,慈安极力劝阻。可以说,咸丰一直对慈安非常敬重,这在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慈禧进宫的时间比慈安晚,而且在很长时间里地位一直不如慈安高。慈禧是咸丰年(1851)被选上秀女,并于第二年五月才进宫的,被咸丰皇帝封为兰贵人。这时候慈安已经当上皇后。虽然被选上秀女,但慈禧一直没有得到咸丰的临幸,慈禧虽然打扮得花枝招展,可只能在慈安的坤宁宫里当差,这样一晃就是四年,慈禧已经二十岁了。在封建社会,二十岁的民间女孩都早已经嫁人生子,可慈禧只能在宫里苦熬。

在清朝,后宫有明确的规定,皇后和皇帝共同决定由哪一位嫔妃为皇帝侍寝。大致的程序是,在每天傍晚前,先由皇后在众多嫔妃中提出五至八名人选,将写有嫔妃名字的牌子平放在盘子里,然后由太监端到皇帝面前,由皇帝最后决断。

皇帝确定哪位嫔妃侍寝后,将牌子翻过来,呈回皇后处。御史要做记载,皇后要派人到被翻了牌子的嫔妃处,通知她做好迎接皇帝的准备。所以皇后的权力是很大的,至少在嫔妃眼中,她们能不能侍寝,皇后有决定权。

这种制度主要是树立皇后的威信,分清嫡长,“论资排辈”。所以用这样的视角,就可以理解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时,同治是慈禧的儿子,为什么要要把慈安排在慈禧前面的原因。

当然,皇帝也可以不选皇后选的嫔妃,可以自己提出人选,所以皇后在选人时,也非常注意皇帝的喜好。而皇后需要皇帝临幸,可直接向皇帝提出或皇帝自己提出。

事实上,侍寝只是陪皇帝睡觉而已,从清朝的皇帝生活实录看,皇帝白天也是有性生活的。皇帝白天需要性生活,无须皇后决定,而由皇帝自己决定,想起了哪位嫔妃就可以召谁或见到哪位宫女加以临幸也是可以的。

从咸丰二年到咸丰四年的两年时间里,慈禧没有机会和咸丰交流,慈安也并没有帮助慈禧与咸丰独处。慈禧后来的发迹,主要是她自己的努力。当然她得到咸丰的宠幸后,慈安还是对她关照有加的,不过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史料记载,咸丰四年夏季的一天,皇帝下朝后,到母亲居住的慈宁宫,传旨皇后及嫔妃陪同,慈禧也跟随皇后慈安前往。见到皇帝后,大家纷纷上前请安。兴致很高的咸丰见慈禧身材漂亮、口齿伶俐、装扮独特,便有了兴致,与慈禧单独聊起天了。

这是慈禧梦寐以求的机会,她哪里能放过?于是,百般献媚,取悦咸丰。之后,咸丰临幸了慈禧。这给咸丰的印象很深,后来又几次临幸慈禧,并将慈禧由贵人升迁为懿嫔。

咸丰的子嗣不旺,当时有了几个女儿,还没有儿子。一年多之后的咸丰六年(1856),慈禧生下了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载淳是咸丰的独生子,这在历代也是少见的。历代皇帝往往是,要么就是根本没有儿子,要么就是儿子众多,独生子的情况相当少。二十二岁的慈禧很争气,典型的后来居上,超越了那些十几岁便在皇帝身边的嫔妃。

咸丰有了儿子,自然对慈禧另眼看待,所以在生下载淳的当天,母以子贵,立即晋封慈禧为懿妃。由于慈禧会“来事儿”,上对皇后尊敬,下待嫔妃、仆人客气,又会取悦皇帝,所以在咸丰七年,二十三岁的慈禧晋封贵妃,地位只在皇后一人之下了。由于慈安一直没能生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慈禧的地位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慈安。不过,由于当时慈安也只有二十几岁,所以咸丰还指望她也能生子,那才叫嫡子。

慈禧得到了咸丰的青睐,有了接近咸丰的机会和时间,所以她对政治的浓厚兴趣也表现出来了。往往是咸丰在一旁批阅奏折,慈禧便在一旁问这问那,有时候提一些建议。起初咸丰并不在意,而且觉得慈禧好玩而且有头脑,比如在重用汉臣曾国藩等许多问题上,慈禧的建议的确是有分量的。兴致高时,咸丰往往让慈禧提建议,逐渐培养了慈禧的政治嗅觉和能力。当然,作为女人,慈禧对政治的兴趣不仅引起了咸丰的关注,也引起了大臣们的注意。有时候咸丰带慈禧上朝,慈禧也发表见解,肃顺等大臣当场告戒慈禧,后宫不得干政,这引起了慈禧对肃顺等人的不满。

实际上,咸丰是一个好色而且政治才能不高的皇帝。在位十一年,没有什么造就,由于纵色,身体也不好,后期基本上靠喝鹿血补养,但即使这样,他还要不断召幸嫔妃,甚至也不断召幸宫女,还跑到外面去找“野女人”。据未经正史证实的记载,咸丰倚重的大臣肃顺曾经建议咸丰学习北宋的做法,将独生子载淳的母亲慈禧杀死,以便载淳即位后不受母后的干预。事实上,咸丰不可能杀掉慈禧,而且他对慈禧还是非常喜欢的。

1860年,也就是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不断进攻大清,并且连连得手,从天津进攻北京,北京危在旦夕,咸丰皇帝没有留在北京指挥臣民抵抗,而是假借打猎的名义,率领皇后慈安、贵妃慈禧及儿子载淳,还有多名嫔妃以及肃顺等大臣离开北京,逃到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一住就是一年多,直到他驾崩为止。

到避暑山庄后,咸丰的身子骨挺不住了,不过他仍然享用女色。慈禧多次帮助他批阅奏折,咸丰落得清闲,甚至主动让慈禧管事。在热河,慈禧与肃顺的矛盾激化,双方甚至闹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五日,咸丰的身体再也无力支撑了,他自觉不久将离开人世,第二天,他便命大臣代笔遗诏,立独生子载淳为皇太子。由于载淳只有六岁无法执政,立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行辅佐之功。不过,咸丰为了制约八大臣,还给了慈安、慈禧“同道堂”印章,立命所有诏书需“同道堂”盖印才有效。之后,咸丰大量咳血,身体急剧恶化,七月十七日,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驾崩。死的时候才三十一岁。

咸丰死后,六岁的载淳顺利即位,按清朝家法,尊皇后慈安为皇太后,徽号“慈安”,称“母后皇太后”;尊生母慈禧亦为皇太后,徽号“慈禧”,称“圣母皇太后”。又因两宫太后居住的宫院中慈安居上首,坐东;慈禧居下首,在西,所以后来也称她们为“东太后”、“西太后”。

咸丰看事情还是很明白、透彻的。他一死,八个顾命大臣与慈禧的矛盾便凸显出来。不过这时候,慈禧还没有力量抗衡大臣,她必须依靠慈安的威望,以皇帝的名义才能与肃顺等人对峙。

必须说明的是,肃顺是一个很骄狂的人,非常自以为是。咸丰去世没几日,他便提出要将慈禧除掉,众大臣没有同意他的提议,以至于他落难后非常懊悔。本来,咸丰尸骨未寒,慈禧和肃顺等人的矛盾是可以放一放的,但是这些人都是急性子,视权力如生命,不愿意再等片刻。于是双方针尖对麦芒,都希望置对手于死地。只有慈安不揽权,落得清静。

虽然肃顺等人不乏武将,但是他们还没有想到要用武力制服慈禧母子,只是希望压制他们,让他们听话罢了。而这时候慈禧感到势单力薄,她必须通过外力才能弄倒肃顺等人,她想到了恭亲王奕訢。奕訢不仅在内阁和军队中有众多支持者,同时由于他负责同外国人谈判,所以也很得外国人信赖。

可是奕訢远在北京,无法同他商议。慈禧就派太监安德海回北京与奕訢商议,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奕訢不顾肃顺等人的严令,闯到承德来,以为哥哥祭奠的名义,与慈禧进行密商。

经过与慈禧商议后,奕訢立即返回北京,为铲除肃顺等八位“赞襄政务大臣”做准备。自以为是的肃顺还以为奕訢在他的严令面前退却了,自鸣得意起来,放松了对慈禧的警惕。奕訢回到北京后,在朝臣面前造谣,说肃顺等八人要把持朝权,激起了留在北京的许多大臣的不满,纷纷要求把他们“拿下”。奕訢还开始联络武将,准备用兵,并且对北京的警戒作了周密安排。只等肃顺等人上钩。

这时候,慈禧在承德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她一方面稳住肃顺等人,遇到事情时,就扮演成非常谦虚的样子请教肃顺,肃顺非常得意,他认为“妇道人家就是妇道人家嘛”。另一方面,慈禧派人严密保护自己的儿子载淳,防止有人把孩子害死。她还不断说服心地善良的慈安,让慈安也感到肃顺等人太过分,以便取得正宫皇后的支持。

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二十三日,咸丰皇帝的灵柩开始起程运回北京,肃顺、慈安、慈禧、载淳等人护送。起程后,慈禧突然以“皇帝年幼,不能全程护送先帝梓宫”为由,置丈夫尸首于不顾,率慈安、载淳从小路行进,提前四天回到北京,又与奕訢作了最后的准备。肃顺等人陪着咸丰灵柩于九月三十日一回到北京,就被士兵严密监控,并马上被抓了起来。接着,慈禧以载淳的名义将他们革职拿问,逼令载垣、端华自杀,将肃顺处斩,其余五人或革职或发配边陲了事。这就是著名的“北京政变”。

(2)两宫太后首次垂帘听政开创中国历史

“赞襄政务大臣”被铲除后,两宫太后以载淳的名义垂帘听政。由于奕訢在北京政变中功高卓著,被封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掌握了军机大权。

在这个阶段,慈禧的内心还是很慌张的,因为她毕竟没有在前台统治过国家,所以才封奕訢为议政王,垂帘听政也不敢把慈安丢下,所以才搞了个历史发明:两宫垂帘听政。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慈禧把权力抓得越来越紧,慈安逐渐成为了摆设。这是后话。

史书记载,同治皇帝与慈安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在铲除安德海、选立皇后等问题上,同治甚至不听母亲慈禧的。如果说同治对自己的母亲慈禧是敬畏的话,那么他对慈安是真正的母子感情。

安德海倚仗着慈禧的信任,在宫里甚至到了专听慈禧一人的命令、无恶不作、干预国政的地步。同治虽然年龄小,但他懂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道理,看不惯安德海为非作歹,经常为一些小事训斥他。被训后,安德海马上就到慈禧那里叫屈,慈禧再反过来训斥同治。所以,同治心里对安德海恨之以极。

为了除掉安德海,同治找到慈安皇太后商量办法,他们觉得山东巡抚丁宝桢胆大心细可以依靠,于是在后者进京时完成密商。

按照祖制,太监是不能出宫的,出宫便意味着犯罪。

同治八年七月,慈禧命安德海到南方为宫里采购物品,安德海虚张声势,摆出钦差大臣的架势。不料刚到达泰安,安德海就被丁宝桢的下属抓获。丁宝桢报告朝廷后,慈安立即召见大臣商议,结果是应当就地正法。之后慈安以同治的名义下诏,将安德海在济南杀掉。安德海死到临头还不服:“我是奉皇太后命令外出的,你们找死啊?”但是,慈禧也没有办法救他了。

同类推荐
  • 大唐李白传

    大唐李白传

    李白,谪仙人,古今第一‘网红’者是也。君不见有歌曰: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至少我还能写写诗来澎湃,逗逗女孩;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堂前,亦可走马。是醉酒仗剑吟诗作赋,是求仙问药光怪陆离;是滚滚红尘绝世红颜,是茫茫众生神机妙算;我的李白,不应有憾……且随我梦回大唐,走进不一样的李白,走进李白惊叹号的人生。如有雷同,纯属史实;如有不同,纯属虚构。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三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三卷)

    本书是一套中华文化的普及性的读物。内容介绍 中华民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5002多年,中华民族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足以让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由衷的骄傲。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世事沧桑,朝代更替,从盘古开天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西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这是一套中华文化的普及性的读物,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套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明的书籍。
  • 巅峰权臣

    巅峰权臣

    周世平,小公务员,犯错弃世,穿越来到大周朝,凭借着过人的认知,特殊的运气,纵横四方,且看他掌握权柄,辅佐皇室、振兴家族、对抗世家、统一中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博弈,直至巅峰。权臣是什么,上可以挟天子令诸侯,下可以护全家人,享受荣华富贵,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权,快意人生,谁人不羡慕。
  • 长恨殇歌

    长恨殇歌

    唐枫,伊犁族族长之子。十年前伊犁族覆灭于草原战争的刀戈之下,与众多伊犁族遗子一样,历经十年颠沛流离。此番前伊犁族最强战将胡谆之子召集散落各地伊犁族遗民,兴种族复兴之事,福祸相倚,谁人料想得到将来之事呢?长恨殇歌,源自多年前的构思,体系过于繁杂,曾多次尝试,一直未能驾驭。此次重整架构,作为系列作品的起始文,讲述架空历史的纷繁战事,作为第一部分,长恨殇歌讲述一个覆灭民族遗民的复仇之旅,英雄故事与尔虞我诈共存,正义与邪恶难分。
  • 汉末弄臣

    汉末弄臣

    穿越汉末三国,闻人杰摇身一变成了汉献帝身边弄臣。只不过这个弄臣很忙,正逢乱世,东奔西跑,为了保住汉献帝的江山,他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终于……
热门推荐
  • 乱斗幻界

    乱斗幻界

    幻界之路于你于我,且看少年未水搅风弄雨,撼动天地顺从自己,得美人心
  • 影天创世

    影天创世

    家族势微沦落到到乡间,家族中最小辈分的王伦无意间感受到自己的影子和别人有区别,他会随着家族的败落而沉沦,还是用自己和他人有异的影子帮助家族慢慢的振兴。父亲都告诉他不要听信任何人的,王伦却遇见了她。留在学院还是外出历练王伦的选择是对还是错?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样选择了。没有人可以改变王伦,因为少年的他听不到。
  • 我相信,幸福是会重生的

    我相信,幸福是会重生的

    原则上,青春是条单行线,曾经擦肩而过的那些人和事情再也不会重新来过。事实上,命运的微妙让人无话可说。现年24岁的任金笙是一个刚大学毕业工作还不满一年的菜鸟,由于身材长相屡屡被心仪男子拒列考虑名单,而心怡的职位也总被面试经理以不符公司形象拒之门外,当她又一次被面试人员以“形象不符”拒绝,仰天抓狂地拿出13岁那年的玉照诅咒那宿命的13岁时……
  • 华言记

    华言记

    洪荒初始,古神盘踞!神佛降世,混沌归一!三月凌空,皓光如炙!一场秩序和蛮荒的较量,一个灭世的阴谋,一场灵魂的风暴!永恒荒芜的诸神摒弃之地,耳语飘荡的黑暗迷雾之海。亘古不变的世界法则将被谁打破?谁又将俯瞰滚滚尘世,怆然啼笑?
  • 命之门

    命之门

    众生皆叹世无常,时为祸津时为福。问苍天何薄于己,无奈白云笑刍狗。唯有颠黑来倒白,届时翻云且覆雨。本末倒置终觉始,尊卑聚散念所谓虚实难辨两仪式,生死掌控一念间。因缘律果万法灭,轮回有象一道生。八荒六合混沌心,今问天道何安在。曾经温柔无限,懵懂少年,可笑多情总被无情伤。……到头来,这一切只不过是虚幻一场。忍,刀刃于心,又岂能不痛?带罪的羔羊总是喜欢沉默。黑字写的白,还真当自己是正义了?我?为什么要救你们这种废物?所谓的罪,是非吗?还是四非?摒弃身为人的部分,还剩下什么我不得而知。封神非我愿,命里疯魔念。狂澜即我,力挽兮不能。掌控一切又如何,我始终还是改变不了这结局,真是可笑可悲。
  • 仙破浮生

    仙破浮生

    仙?从何而立,归途何处,无人知晓。桐沐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偶然踏上仙途,原本平凡的一生就此改变,但谁又知道这不是他原本的道路呢?
  • 急诊科女超人

    急诊科女超人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学名于莺,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因微博@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红遍网络。她给自己的标签是“为所欲为”“天马行空”“无组织”“无纪律”。既是医生的典范,又是医生的反面教材。作为一名战斗在急诊第一线的主治大夫,她上班能战斗,下班能吐槽,镇得住医闹,扛得起领导,特别能逗贫,特别敢说话,你敢问她就敢答,你还来不及问的,她也不小心告诉你了。颠覆传统医生形象的女医生,不古板,不服软,敢说敢做,让群众知道医生还有重口味的一面儿。群众对此表示:头回见到这样的医生,喜闻乐见。
  • 废材嫡女逆天之绝色特工妃

    废材嫡女逆天之绝色特工妃

    一朝被组织出卖,她与他一起穿越,可是曾经爱着的他却失去记忆,她穿越成了一个废材,被姐姐欺凌,被姨娘虐待,而他去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妖孽王爷,她会让他重新爱上她,即使他失去记忆,我也爱他,他忘记的,我来记,一场追夫行动正在酝酿中
  • 落茵花

    落茵花

    她是被人遗弃山林的孤女,是单纯的绝色书童,是宠冠后宫的倾世皇妃,是隐姓埋名的世外高人.......一身宠爱,一世纷乱,只求一影一双人。
  • 驭龙逍遥决

    驭龙逍遥决

    策马江湖,逍遥一生夫复何求。纵横武林,遥叹今夕往事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