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9100000129

第129章 官场厚黑学(1)

实力至上,权力不相信眼泪

权力,说到底,是一种基于实力的强制力、操纵力和控制力。政治人物如果失去权力,也就等于丧失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在厚黑学看来,获得并固守权力的秘诀无非两个字:厚黑。所谓“厚”,具体而言,权力的获得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培厚实力的过程,它需要谋求权力的人在个人心理、社会影响、经济基础、军事力量等种种方面的充分准备和积累。只有具有深“厚”实力,才能真正获得权力;所谓“黑”,主要是体现在权力的交接和转移过程中,这个过程是新力量崛起,旧势力消亡的过程。由于利益的争夺,整个过程必将是流血的惨烈斗争。任何参与权争的一方,如果不黑,必将失败。而这种种权谋手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都和自己的实力有很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暴力强权决定了一切。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当时起义军中有一个叫朱温的士兵,十分英勇善战。朱温屡立战功,地位渐渐升迁。在黄巢军中无法混下去时,为了生存,也为了富贵前途,他听从谋士谢瞳的计策背叛黄巢而投降了唐朝廷,唐僖宗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兼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全忠。

后来,朱全忠与沙陀族李克用等联兵成功镇压黄巢起义军。朱温以少胜多,击败唐蔡州黄巢的继承人秦宗权。紧接着,朱温又将兵锋指向了淮南地区。经过多年的征战,朱温扫清了一个个对手,完全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大地,超过李克用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

从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到天复三年(903年)正月,唐朝宫廷发生严重变乱,朱温乘机率兵7万由河中攻取同州、华州(今华县),兵临长安近郊。经过多次征战,朱温清除了多股异己势力,并成功地把唐昭宗从军阀手里解救出来。唐昭宗回到长安后,成了朱温的傀儡。不久之后,朱温杀宦官700多人。朱温则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正元帅是皇子),晋爵为梁王,并加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头衔,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5首《杨柳词》,以示表彰。

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朱温上奏,请求皇帝迁都洛阳(今属河南),皇帝被迫同意。当昭宗的车马到达华州的时候,夹道欢迎的百姓都大喊“万岁”。皇帝边哭边对他们说:“不要再喊万岁了,我现在已经不是你们的主人了!”然后又对他的侍臣说:“我现在这样漂泊无依,不知道以后会落得个什么样的结局。”朱温把昭宗左右的200多个太监宫女全部杀死,把自己选来的形貌和年纪相似的亲信安排在皇帝身边。昭宗一开始没有看出来,后来才慢慢发现自己身边已经都是朱温的人了。

迁都洛阳后,朱温还是担心昭宗有朝一日会利用李茂贞、李克用等东山再起,就让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把昭宗杀了。然后以皇后的名义,立李柷为皇帝,李柷就是唐哀帝。为了掩人耳目,他在事前带兵离开洛阳到河中前线去讨伐投靠李茂贞的杨崇本。回到洛阳后,朱温演了一出戏,他听说朱友恭等人把昭宗杀了,装做十分吃惊的样子,一边趴在地上一边哭着说:“这些奴才辜负了我,他们要让我背负万世恶名。”到洛阳之后,又趴在梓宫大哭了一场,在见到皇帝时,辩说这不是自己的意思。随后,他就把朱友恭和氏叔琮等人杀了灭口。天祐二年(905)二月,朱温把李裕等昭宗的9个儿子杀了。六月,又杀了裴枢、独孤损等朝臣30多人,并把他们的尸体投到黄河中,说是要让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官员成为“浊流”。

天祐二年(905年)十一月,哀帝任命朱温为相国,划宣武等21道作为他的封国,又加封九锡。这本来是柳璨等人为朱温正式称帝铺设的一块跳板,可是朱温耐不住性子,认为柳璨他们还是为李唐朝廷考虑,有意拖延时间寻找机会,于是不接受这些封号,并先后把蒋玄晖、柳璨等人杀了,进一步加快了夺权的步伐。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温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又把汴州改名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作为东都,把唐朝原来的东都洛阳作为西都。年仅17岁的哀帝被降为济阴王,实际上是被软禁了起来,次年二月,朱温又干脆把他给杀了。

明太祖朱元璋生前希望利用家族力量维护王朝统治,先后分封23个儿子为亲王。这些亲王出镇地方,各立王府,设置官属,都可以统兵,拥有一支护卫军队,少的3000人,多的有近2万。在这些亲王之中,被分封在北方边塞的9位“塞王”所统率兵力最雄厚。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于是朱元璋立太子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他就是建文帝。

建文帝登基之后,整个心思都放在如何消除诸王的威胁之上。他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削藩。但建文帝想做一个符合儒家教条的完美君主,一举一动都要讲究名分。当时,诸藩之中最为危险、力量最大的,就是燕王朱棣。然而,朱棣平时举动谨慎,没有道德上可指责的地方,拿他开刀名不正言不顺。其他诸王则大都作恶多端,名声很坏。于是建文帝决定“先除枝叶,再除根本”。他利用诸王平日里的诸多劣迹,先后废黜了燕王的同母弟周王朱等5位藩王,并同时于北平周围部署兵力监视朱棣。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建文帝密令逮捕朱棣,不料朱棣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并援引《皇明祖训》,以“清君侧”,诛朝中“奸臣”齐、黄等人为名,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朝廷。由于朱棣自称“靖难”,即平定朝廷祸难,因此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一开始,由于北方的许多将领都是燕王的旧日下属,所以投降燕王的很多。建文帝先后起用老将耿炳文、李景隆为统帅平叛,但是都被朱棣击败。由于燕军强大的攻势,建文帝曾想以割地分南北朝为条件同燕王议和,被拒绝。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军自瓜洲渡江,镇江守将投降,朱棣率军进抵金陵,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等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建文帝下落不明。历时4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实现野心也要“名正言顺”

大凡成大事者都有惊人的野心,但晓得历史潜规则的人知道控制勃勃雄心,不轻易在条件不具备时就显露无遗。唯有在一切都“水到渠成”之时,野心才能真正实现,所以凡事不必操之过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

武则天本是唐高宗的爱姬。公元683年,唐高宗因旧病复发而不治身亡。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品性庸儒,毫无主见,凡事都对母亲武则天言听计从,这样执政大权便渐渐落入了武则天的手中。

昔日唐高宗在位时,因病常把大小政事多半委托给皇后处理,自己落得个清心养性,武则天也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

高宗一死,继位的又是武则天的儿子,要想废黜只是一句话而已。这样,武则天便不禁野心萌动,想要尝试一下当女皇帝的滋味。然而,在一个夫权为上的男性社会里,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要想撼动又谈何容易。

中宗被废后,武则天曾故意试探性地问群臣:“此后应由何人承续帝位?”

宰相应声答道:“就立豫王李旦为帝。”

李旦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所生的最小的儿子。其他人也都众口一词,没有一个人会想到武则天自己想要过一把当皇帝的瘾。群臣的意见让武则天心凉了半截,但也给她打了一针清醒剂,她知道,自己现在做皇帝还不是时候。无奈,她只好暂立豫王李旦为唐睿宗,做了个挂名皇帝。

然而即使这样,仍有不少大臣屡屡站出来劝谏,要武则天尽早把权力还给皇帝李旦。大唐李敬业甚至招集十余万兵马,发誓要杀掉这个想篡夺大唐江山的女子。

大文豪骆宾王也挥毫抒愤,写出了力透素纸、千古名扬的《讨武檄文》,追随李敬业麾下,兵败后不知所终。之后仍有许多州县的一大批刺史起兵讨武……

面对如此强大的反对力量,武则天心里明白,虽然此时在朝中说句话她就能坐上皇帝的宝座,但众人不服,民心不稳,这样的女皇做不长久,也可能在历史上留下恶名。于是,她放眼前途,决定费些时间大造声势,设法改变人们的观点,改变民众对女人尤其对她这个不一般的女人的敌视态度。

首先,武则天表面上装作归政于李旦,暗地里却让李旦写表坚决推辞,而自己则好像是迫不得已才临朝,掌握皇权。接着,她又让侄子武承嗣派人在石头上刻上“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涂成红色,扔进洛水,再由雍州人唐同泰取来献给朝廷。武则天亲祭南郊,告慰神灵,称此石为“授圣图”,改洛水为永昌水。封洛水神为显圣侯,给自己加号圣母神皇,封唐同泰为游击将军,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拜洛受瑞仪式,使人以为她当皇帝乃是奉循上天的旨意的。

而后,武则天又暗使高僧法明杜撰了《大云经》四卷,遍送朝廷内外。《大云经》中在醒目的位置称武则天本是弥勒佛的尘世化身,理当代为主宰唐朝。武则天便令两京诸州官吏使百姓大读特读,并专门建寺珍藏。

此外,武则天又令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的百姓900余人,来到朝廷上表,恳请武则天亲临帝位。武则天佯装不答应,却又马上把傅游艺提升为给事中。如此升官捷径,哪个不会效法?于是,百官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竞相仿效傅游艺,上表奏请武则天当皇帝。有一次上表者竟多达6万余人。

如此大造舆论,都觉得武则天做皇帝已是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势所必然。百官群臣也乐得顺水推舟,请求武则天早日登基。就连空头皇帝李旦竟也认为自己这个皇帝是抢了母亲的位,亲自上表请求姓武。

时机成熟之后,武则天这才废了李旦,亲自登基为帝,反对者声息皆无,她这个皇帝也就做稳了。

内外兼修,争做完人

世上没有完美的存在但却有不断追求完美的人。对这些努力想功成名就的人,我们称之为“完人”。以曾国藩为例,让我们看一看历史人物是怎样追求做“完人”的:

1.崇尚刚直

曾国藩对人的评价表现了他独特的处世风格。他崇尚刚直,认为做就要做充满刚直之气的大丈夫。

曾国藩常常写信给他的弟弟、子女们,说曾家后代秉承了母亲江氏的刚猛气质。

其母江氏刚嫁到曾家时,曾家经济尚不宽裕,江氏操持家务更加克勤克俭,家境也渐渐兴旺起来了。江氏也特别贤惠,侍奉公婆十分殷勤,可以说是不怕脏累,任劳任怨。自嫁入曾门后,共生有五男四女,家人的所有衣物都是她亲手缝制的。

曾国藩的父亲常以“人众家贫为虑”,而江氏总是用“好作自强之言”相劝。她常对丈夫说:我们家孩子虽然多,但是,读书、务农、经商、为官样样可做,我在家里操持家务,孩子们在外面闯荡,还担心什么贫苦呢?从她的言语可以看出,母亲江氏对曾国藩品性的影响是巨大的。

2.树立最高思想

曾国藩的最高理想是“立言、立功、立德”,这三件他都做到了。

立言,他的著述、家书、日记,广为流传,至今仍被天下传阅,尤以《家书》影响最广,成为不少名人雅士的枕头读物;立功,他挽救了清王朝,在列强横行、各方势力你争我夺的局面下竭尽职责;立德,他内外兼修,誓做完人,并事事以身作则,重视身教。

正因为如此,后世给他的头衔不胜枚举:“中兴名臣”、“处世楷模”、

“湘军创始人和领袖”、“太平天国的克星”、“洋务运动的领袖”、“近代史之父”等。除此之外,曾国藩对志向的追求也很执著。他认为人不能朝三暮四,不能如墙头芦苇,随风摇摆,而要矢志不移,有原则有操守,否则,光阴匆匆,肯定会无所作为。

丙戌年有病时,他怕一下子病死家中,违背了自己的初志,失信于世人。后来复出,意志更加坚定,倘若再有什么不测,也没有留恋和后悔的事情了。

3.主张本志不可移

曾国藩主张,本志不可移,并把能否持之以恒看做有成无成的重要体现。他在家信中以自责的方式教导子侄说:“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等到办理军事,志向才最终确定,中间本志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事实上曾国藩所改变的只是他“本志”的一些表象,而他从年轻时就要成为不同凡响的人物,要成为“蛟龙”,干一番大事业的“大志”并没有变。但他认为自己从军以来是一次本志的改变。因此,他主张自从军以后“死在沙场”、“以身殉国”的“初志”是绝不可再改变的了。

的确,无论何时,要想成大事,非树立远大志向不可,并以这种志向为目标积极进取,内外兼修,有志贵在有恒,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才有功成名就“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

曾国藩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若夫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由此可知,对于“完人”他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同样道理,这世间芸芸众生,想当完人的多了,真正能做到的却鲜而有之,完美在于心,在于志向而不在于一念之间。

打一巴掌揉三揉

厚黑者特别赞赏遵循恩威并济的用权规则,他们将此作为要人信服的法宝。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人治之术最有心计的,莫过于恩威并施、刚柔相加的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大棒加胡萝卜”、“打一巴掌揉三揉”的政策,而许多帝王都懂恩威并举的道理,也多次运用于自己的统治之中。

唐太宗去世前夕,曾故意把已经负有辅佐太子重任的宰相李绩贬职。他告诉太子道:“李绩是有能力辅佐你的,但他是我手下的功臣,是前朝元老,而你跟他并没有什么恩爱相联,因此,他难免会摆出桀骜不驯的样子,使你难于驾驭他,所以我才故意贬谪他。你即位后,可即刻让他官复原职,他便会对你感恩戴德,忠实地效命于你。”

果然,唐太宗去世后,太子李治即位的当日,就让李绩复任宰相,由此,李绩对新皇帝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此忠心耿耿、不存二心。

无独有偶,汉代大将卫青不斩败将的故事也说明了他的高明。

有一年,汉武帝派卫青出兵定襄,部将苏健、赵信两军共3000多骑兵个个具有非凡本领。一日,他们突然与单于的部队遭遇,经过一日激战,3000多骑兵几乎全部战死,赵信也投降了单于,只有苏健只身逃回汉营。

一时间议论纷传,都道苏健必死无疑。更有议郎周霸对卫青进言道:“自从大将军出兵以来,还未曾斩过部将,今天苏健损失了这么多人马,还一个人逃了回来,以卑职愚见,应将其斩首示众,昭示全军,以显示将军的威严和治军有方。”

同类推荐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本书收集了安德烈·莫洛亚对人生、生活的一些思考,这些沉重的明天再作者笔下显得举重若轻,压制隽永。他用清新的语调、十个班的语言描述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五大人生问题。在每一个问题的解答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莫洛亚机智诙谐的生活艺术,就像作者本人一样,是以为用诗意话语记载伟大深刻思考、用精妙语言解释生活智慧的伟大艺术家!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凯你真忘了吗

    凯你真忘了吗

    千年前的她为了他,甘愿走进那有进无出的梦魇里,所以千年前的她一直沉睡着,等待着他的出现来唤醒她,而千年后的他却把她忘了,难道千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在时间面前就真的这么不堪一击吗?她为了能再续前世缘,冒着被收去千年修行的危险去请求魔界之首,让她能走出梦魇但同时也要承诺如果他没能想起她,便要回到梦魇并且永远地为它所用...直到他想起她为止...Viann是初中生,所以可能不会每天更,但是我每星期至少会更一篇的,放心吧!
  • 倾城颜:寒凌

    倾城颜:寒凌

    她,血月天家族的传人,一朝穿越,穿越到了另一个大陆上,呵!是块金子在哪都会发光,人敬我一尺,我还他一丈,她一贯的作风和原则。她表面冷若冰霜,其实内心温柔似水,只为他!他表面冷酷,其实温柔细腻,只宠她!前世如此,今生亦是如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携手站在世界的巅峰!
  • 重生之筱暮年华

    重生之筱暮年华

    宋筱暮,道上赫赫有名的蛇蝎美人,手段狠辣,城府极深,却不想一朝回到那年,父母已亡、她尚未走上前世的道路的时候,再来一次,抛弃了稚嫩的想法,她会选择一条怎样的道路?偏生碰上了那个男,前世道上令人望而生畏,在谈笑间,意外的相处让她不经意间心软,曾经被沙石砥砺而磨成的坚硬心灵,终是忍不住为他柔软。既然如此,便当携手共进,并肩而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希灵帝国审查官

    我是希灵帝国审查官

    一位普通的学生因为意外穿越到影子城,然后异能觉醒,逆天改命。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正确的应该是这样的,一位黑色的怪叔叔对我说“想不想成为审查官?如果你答应这个帮帮糖就是你的了。”我就这样上的贼船。
  • 灵怨之黑暗降临

    灵怨之黑暗降临

    星空外无尽的永夜,黑暗与邪恶蔓延,少年本是将死之人,却不甘沦为平凡,修炼死灵之力的他,正在朝着一个方向前进,道路没有尽头,只有永夜!
  • 魅惑天下:桃花皇后

    魅惑天下:桃花皇后

    祁沫,被整个祁月国视作希望,他是祁月国七岁能诗,十岁便会处理政事的天才太子。尉迟寰,杀父弑兄,一步步夺下了翾辰国的皇位。一个如同清风明月般公子如画,一个似万里雄山般铁血如斯。当两个男人同时对她动了真心,当这天下之乱因她而起,她已不似当初冷漠淡然,得美人者得天下,谁才是她的归宿?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隐香劫寐骨生花

    隐香劫寐骨生花

    在二十一世纪,她是杀手家族的后代,整个家族的掌上明珠,她从小拥有超乎常人的异能,在随哥哥执行任务时。意外让她穿越到云端大陆,成了人们口中的废柴小姐,废柴?废柴!?去他的废柴!本姑娘长这么大就没被人叫过废柴!第一天,某女一手叉腰,居高临下的看着趴在地上的姑娘“三姐?你就算记着来看我,也不要给我行如此大礼吧?”他是魔君,无意撞见她,他杀戮,暴戾。却唯独对她不同。笙歌起,桃花落,风尽散。
  • 古今词论

    古今词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霸爱老公火辣妻(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