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7000000017

第17章

知青们来到沙漠里,在刘家井的羊圈上安顿了下来,一边劳动,一边躲避辛虎一伙的报复。

刘家井,这是很早以前人们在沙漠里挖出来的一眼地下水井,据传这口井在旧社会就有了,是宋刘庄很有势力的大地主刘善堂花五十两银子雇了武威的工匠们给探挖的。刘善堂挖这口井,不为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他家在沙漠里的牛羊和放牧的羊倌们供应水的。后来刘善堂家遭了土匪的抢劫,家业败散,这口井也就变成了一口无主的水井。虽然无主,但是因为刘家井处在宋刘庄的地界上,所以这口井就归了宋刘庄。新中国成立后,各生产队都养上了牛羊,放羊倌们还像过去一样,凭借这口井,住在沙漠里放牧集体的牛羊。现在,这口井上住着四五群羊,它们都是附近几个生产队的。各队都在这里给羊倌们修建了住所,以便羊倌们安心放羊。平日,羊倌们和羊群都到沙漠里走了,很少有人留在井上,所以井上显得很冷清。但是一到晚上,羊群和羊倌们从沙漠里回来,这里便变得热闹起来。最热闹的时候,是队上来了人的时候。每年,队上都要派人来清挖羊圈里的羊粪,或者到沙漠里去砍柴割草,那时候大家相聚在这个没有顾忌的地方,任意地乱开玩笑,随意地喝酒吃肉,平日里一片孤寂的古羊圈,就会变得热闹异常。

知青们的到来,给刘家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羊圈里寂寥落寞的空气立刻便一扫而光。老羊倌们赶紧把自己的房屋腾出来,让给知青们居住,他们却收拾好了窑洞,住到窑洞里去了——知青们是这里的贵客,对他们的到来,羊倌们非常欢迎。

羊倌们安顿好知青们的吃住,见李学军几个头脸上有伤,就关切地询问出了什么事。李学军却把打架惹祸的事情给大家学说了一遍。羊倌们听着打架的经过始末,很受刺激,不禁对知青们的行为大加赞扬,夸奖小伙子们有骨气,有血性,像个男人!刘万左的哥哥刘万有是个三十几岁的老小伙,他对知青们的英雄行为大加赞赏,他说:“把他爹的毬毛,谁是当孙子的?打得好!就是要把他们的狗往出整!受点伤算什么?受伤算个毬!就是头掉了,也才碗大个疤!”

羊倌们群情激动,嘴里骂着脏话,给知青们加油打气。只有老羊倌赵生贵一言不发,默默地抽着烟锅儿想他的心事。

郭云虽然年轻,但头脑却很冷静,他听了羊倌们不负责任的话非常生气,喝骂羊倌们说:“夹住你们的臭嘴吧!还嫌惹的祸不够?再说,人活着总该干点正事吧?成天跟人家打架闹事,有什么意思?知青们都是有文化的人,哪里像你们这些牛左面站的!你们少教唆他们,不要看这些人今天还小,他们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指不定哪一天有了出息,可就是顶天立地的人!你们算什么?像你们这个怂样,除了知道看骚觳操尻子联单,还能知道些什么?”

羊倌们挨了郭云的责骂,一个个红了脸,自知没趣,都闭上了嘴,不再说话。

郭云也不再追究,吩咐他们杀羊招待知青,说这是宋队长来时安排的事情。刘万有二话不说,叫上同伴就去杀羊。其实,大家对知青们还是十分喜爱的,他们都是城里来的“洋学生”,不光有知识,就是模样也长得招人喜爱。把这样的“洋学生”弄到这鬼地方来受苦,已经让人很心疼了,再让他们饿着冻着,谁的心里也不忍。

知青们听说要杀羊,早馋得忍受不住——过完年到现在,他们还没有吃过一回肉呢!现在听说要吃肉,自然高兴得早已忘记了自己闯的祸,早已忘记了这里是荒凉的腾格里沙漠!

郭云怕大家吃不痛快,特意嘱咐杀了两只大羯羊,还叫羊倌们弄来半筐洋芋,说等羊肉吃过,把洋芋切成块,投放在羊肉汤中,把汤也吃掉。

在羊肉汤中煮洋芋吃,这是一种很不错的吃法,当地人把这种吃法叫“羊肉垫山药”,味道极鲜美。“羊肉垫山药”,最好的吃法是把羊肉和洋芋煮在一起吃。做“羊肉垫山药”时,不讲究肉多肉少的程度。如果肉多,就在汤中少放一点洋芋;如果肉少,就要多加一点洋芋,洋芋投放的多少,要视羊肉的多少而定。吃的时候,则要把羊肉和洋芋连同羊肉汤一同舀进碗中趁热吃下,那喷香的味道,才叫做让人没法形容呢!

宋刘庄的知青们,在刘家井上吃过了“羊肉垫山药”的肉饭,就在刘家井上居住了下来,躲避辛虎一伙的报复。

躲避人家的报复是一回事情,但劳动又是另一回事请,他们不能啥事也不干,他们得参加劳动。羊圈上也有羊圈上的干事,把羊圈里的羊粪挖出来,运送到队上去,就是一种干事,队里每年都要派专人来从事这样的事情。羊粪,那是上等的农家肥。哪块地里撒上了这样的羊粪,哪块地里的庄稼就能长得更加旺盛。为了庄稼长得好,队上很重视收集羊圈里的羊粪这份工作,每年都要派专人来在羊圈上清理羊粪。羊粪挖出来了,就送到队里的地上去,用来给贫瘠的土地增加肥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回,知青们惹了祸,前来羊圈上躲避祸事,宋队长正好安排他们采挖羊粪。

除了清扫羊圈采挖羊粪的干事,还有到沙漠里去砍柴割草这样的农活。柴草是过冬用的东西,人畜都很需要。沙漠里砍割的青草,那是供队里饲喂牛马的,柴火则用来给知青们烧火取暖。

郭云安排好一应农活,就带领知青们开始干活。

李学军、朱德宝、王刚三个因为受了伤,不能参加体力劳动,郭云留他们在井上“看家”,顺便给大家把饭食做好,其他人则安排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些小知青,其实都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多数人只有十六七岁,小一点的,才十四五岁,洪文革、陈亮这几个就是未满十五岁的孩子。他们一来没力气,二来也不会劳动,要让他们干采挖羊粪这些粗笨的农活,他们实在很难胜任。郭云没有办法,只好叫羊倌们把羊群捎带给其他队上的羊倌们去放,又派年龄小的洪文革、陈亮去给那些羊倌打“梢子”(走在羊群前面,带领羊群的人),他却和刘万有、赵生贵两个羊倌,连同前来运送知青的车把式刘万东等人,带着张学武等五个知青进沙漠去砍柴。相对来说,砍柴是比较轻松的劳动,大人小孩都能干。凭知青们的这点力气,也只能干这样的活路。

沙漠里最耐烧的柴火是黄茅柴、白刺和桦条。黄茅柴要用带根的,用镢头砍挖;白刺的枝条有刺,但枝干却特别坚硬,这得用铁锨铲挖。这些活路,除了要有力气,还得讲究技巧,知青们是做不了的,知青们能做的,就是要把郭云他们砍挖下来的柴火收集到一起,然后等待郭云他们把这些柴火捆绑成柴捆儿,送到沙漠外边去装车。

知青们把砍下来的柴火收集在一起,大约能捆成一捆儿的时候,郭云他们就把这些柴火捆起来,然后背到比较平缓的地方集中起来,等待生产队的大车把这些柴火拉走。

四个强劳力,加上这几个小知青,一天能砍到一大车柴火。这样的一车柴,可以供一个五口之家使用两个月。生产队上的农户们也靠这样的柴火过冬,他们过冬用的烧柴,是由他们自己解决,队上集体砍来的柴火仅供知青们使用。知青们不大会烧柴火,这样的一车柴,只能使用半月多时间,因此,这两年知青们的烧柴问题成了让队长们十分头痛的事情。

进沙漠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情,所以一旦进了沙漠,大家都会尽力干活,要尽可能多的弄一些东西出去。每一回进沙漠,队长们总要下一番狠心,尽可能地在沙漠里多干几天,多做些事情。多则弄出十来车东西,最少也要弄到三四车东西。郭云是跟着队长们进惯了沙漠的,对沙漠里要干的事情很在行,而且他又是那种干活不要命的人,因此,跟着他干活,那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情。

郭云的能吃苦,那是很有些名气的,正因为他不怕苦,所以每次进沙漠,队长们总要让他带队,不过只要由他带队,大家就都不敢偷懒。再说,他是民兵连长,进沙漠的小伙子们大多数是民兵,他们都听郭云的话。正因为这样,他只要进一回沙漠,就能给队里弄回去很多东西。实际上,在这样的年月里,要想活命,确实也需要拼命。宋刘庄养活着这么多知青呢,那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没有这样一帮拼命的人,这些青年就很难养活。

跟郭云一起打柴的是张学武。张学武是一个长得很秀气的男孩,脸蛋儿圆圆的、白白的,脸面白中泛红,就像一朵粉面的桃花。他的两片嘴唇儿饱满而红润,就像一颗红透了的宝石。张学武是有些学问的,这从架在他鼻梁上的那副银丝边眼镜儿就能看得出来。镜片后边,是他的一双闪闪发亮的大眼睛,那眼睛饱含着殷殷笑意,叫人一看就心生怜爱——这是来自北中国一个大城市里的水灵灵的“洋学生”,光这长相,就叫纯朴的北方农民对这些“洋学生”又是爱怜,又是心疼。

“一定是前世里造了孽,才罚他们到这个苦地方来受饥寒。”郭云看着张学武流着汗,把他砍下来的柴火往一起聚拢,不由一阵心酸,“才是多大一点人呢!就是我们农民的娃娃,像这个年龄,也不可能叫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到这样的地方受这样的苦。”

他由此想到,如果哪一天自己的娃娃也叫人家弄到一个不知道名儿的地方去受饥寒,去独自面对陌生的人和事,可不知道自己要扯心成什么模样了呢!郭云这么想着,强烈的同情之心顿时滋长了起来。他想这些孩子也真够可怜的,也许他们从出生到现在就没有见过什么是沙漠呢,可是现在,他们却要在这里来寻找生活的道路,生活对他们来说,似乎真的太狠心了。

郭云这么想着,对张学武猛然产生了从没有过的疼惜之心。他停下手中的活路,对张学武说:“好了,歇一歇吧,不然要累坏了我们的知识分子。累坏了革命的接班人,毛主席可不答应呢。”

他说歇就歇,张学武把手中的柴火放好,用脚把它踩成一摞,然后把这摞柴火抱到先前堆放过柴火的地方,顺势在绵软的沙坡上翻个筋斗,舒展开身体,躺了下来。

同类推荐
  • 当我们变理智,如何谈爱情

    当我们变理智,如何谈爱情

    张躲躲是个随性的人,对爱情之道体味尤深。书中故事,多发生在她身边,贵在真实.世上的故事,不是每个故事都足够曲折,也不是每个故事都温暖治愈,还好,这本书做到十几个故事,上演十几场文字电影,讲述十几个人的爱情故事。时光虽不能倒流,但愿意我相信,你在故事中定能找到当初的自己和曾经的他。 听张躲躲讲故事,体味流着泪的幸福,感受当时不顾一切的自己。他的故事,你的人生。
  •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内容简介: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一种幸福。万古江山一壶酒,千年岁月现行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读。
  •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饮水词

    《纳兰容若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纳兰容若与《饮水词》的有关内容。
  • 戏剧的钟摆

    戏剧的钟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徘徊,如今戏剧的钟摆正从现代一端逐渐摆回传统一端。戏剧界逐步告别了推倒重来的全面创新模式,转而回到了推陈出新的局部创新路径,像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传统戏《二度梅》,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强调创新而不随意创新,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真正做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这是一个戏剧复兴的喜人征兆。作为观众,我常徘徊于戏剧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有时通过门缝窥见里面的一点风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一念花开锁清思:林徽因

    《林徽因:一念花开锁清思》是“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讲述 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生。作者以林的感情经历为线索,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和婚姻,以及坊间传言的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的 感情纠葛,同时也较多的涉及了林徽因在文学和建筑上的成就,并折射出她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是一本比较全面的讲述林徽因生平的评传。
热门推荐
  • 我们的青春竟无处安放

    我们的青春竟无处安放

    夏敏,一个28岁都市剩女,接到了高中至今为止的闺蜜,潘乐乐的电话,是她们班级曾经十年前的约定。想起来他们的青春回忆。最终他们遥向何方…青春的方向最终在哪里落点…
  •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自由人生(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白话文运动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在书中,他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全书共分四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生命记忆。
  • 乱世宇宙

    乱世宇宙

    在这个被无数空间碎片分割的宇宙,存在着一群传奇的人们他们是一个族群却永远在斗争……
  • 重生之扭转命运

    重生之扭转命运

    重生回到少年时代的杀手,冷看浊世逆流!凭心中不屈意志,誓要将命运扭转!家徒四壁,矿工双亲,蜗居于脏乱的集体大宿舍,就读于三流中学,重生再来的张川,靠着超前的意识和毅力胆魄,颠覆时代!一步步勾勒出自己的人生宏图……为红颜,枪林弹雨谈笑间。为兄弟,刀光剑影不皱眉!靠着超人的胆略与一双铁拳,把梦想放进热血中点燃,书写出不朽的英雄篇章……☆★☆★☆★☆★☆★☆★☆★☆★☆★☆★☆★☆新书《武独天下》
  • 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磐石文葩(康式昭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最近一些时日,我随王能宪(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等同志在四川成都、广安、眉山及香港等地,为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举办纪念活动,我俩深感川人的伟大。小平同志能在历史大转折时期,从根深蒂固的极“左”营垒里突出重围,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在显示出巨大的智慧、英明的决断、远大的眼光。
  • 医道飞天

    医道飞天

    作为医学生,田喆自小就对星空很感兴趣,对浩瀚的宇宙无限向往,他坚信茫茫的宇宙中肯定会有很多的星球有生命存在,他自内心深处刻画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星空旅行……冥冥之中,他遇到了来自外星的武德,在武德的帮助下,田喆开始了修炼之旅,并一步一步的开始了自己的飞天之梦!
  • 核患无穷?

    核患无穷?

    本书内容包括:震惊世界的核危机、历史上的核事故、未雨绸缪、辐射离我们有多远四篇。
  • 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印念诵法

    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印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古神王

    天古神王

    2016年【玄幻爽文,文学盛宴】少年才气不凡,却被打压。遭遇一系列的变故之后,踏上了修仙征途!创绝学,笑苍穹。时代灭,只手撑天。率群仙,进天古,成一代神王!九天纵横新书,与你共赴玄幻世界!书友群:565730775
  • 帝国魔法大学的幸福生活

    帝国魔法大学的幸福生活

    我,姜岑,录取了传说中魔法圣殿——帝国魔法大学,而我所在的班级里,竟然只有我一名男生!原本以为幸福的大学生活就要开始了,但没想到入学的第一天,我就得罪了同班的那位帝国皇帝最宠爱的小公主!”平民,你竟然敢用魔法把帝国公主吹飞到了天上!请问当时你是什么想法,你想过自己会怎么死吗?“记者惊讶采访。”当时我的眼前只有那白色的布块,很可爱的布块。“我低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