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想到先前安排王泰来租用的那间学堂不知翻新成什么样子,那些孩子们上学上的怎么样?子怡决定亲自去看看。
这天王泰来骑着马,子怡坐着马车来到学堂外,听到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两人静静地在门外观看。教书的是本地一位王姓的秀才,说起来还是王泰来的一位远亲。子怡见他文采不错,也颇满意。王秀才看见子怡和王泰来在门外,连忙让两人进来围着炉子取暖。子怡看到学堂里大约有二十来个年龄不同的孩子,学堂修葺一新,炉火旺盛,很是满意。可是这些孩子穿的都很单薄,心里不忍。
回头对王泰来道:“管家,马上要到新年了,给这些孩子们做一套新衣服穿吧。”
见王泰来点头答应,又对王秀才道:“辛苦先生了,有什么缺的,只管告诉管家就好。”
王秀才连忙称谢。
那些孩子们见要有新衣服穿,不觉都欢呼起来。可以白上学,还有新衣服,看来上学还真是好。孩子们围着子怡叽叽喳喳的,子怡看到这些孩子那么朴实的一张张笑脸,心里蓦然有些心酸。
出的学堂的门,子怡正要上马车,忽然学堂墙边的一角有一个人影一闪。子怡好像觉得是个孩子。几个人过去一看,果然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子正蜷缩在墙根处。男孩子大约十来岁的样子,两只眼睛警惕地望着子怡他们,女孩子看来就更小,大约六七岁的样子,看他们长得有些想象,估计是一家子。
王秀才解释道:“这两个孩子不是我们这里的,三天前来到这里,这几天常在学堂外听孩子们读书。我叫他们进来,他们不肯,学堂的孩子们还时常接济他们一些食物。”
子怡看两个孩子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心里难受,上前轻声细语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的爹娘呢?”
男孩子瞪着子怡,并不吭声。小女孩见子怡和气,低声道:“爹娘死了。”
子怡心痛,轻声道:“小妹妹,他是你哥哥吧,这里这么冷,你们跟我回家好不好?我家里有一个很慈祥的奶奶,还有一个漂亮姐姐,她们一定会很喜欢你们的。”
小女孩不说话,望向旁边的男孩子。男孩子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答应,万一眼前的是坏人呢?这流浪的一路上,他们可没有少吃苦头。
见两个孩子都不说话,子怡伸出手,轻轻地去拉小女孩。男孩子见子怡拉自己的妹妹,冲上来朝子怡的手上就咬了一口。王泰来大惊,急忙上前拉开,子怡痛的眼泪都差点掉下来了,看手上时有一道深深的牙印。子怡从小就怕痛,平常手上有个小口子什么的,也要吹个半天。看到孩子警惕的样子,子怡想到这两个孩子一定吃了不少苦,随即向那男孩子道:“我保证,绝不是坏人,要是你觉得在我家里不习惯,你和妹妹可以随时离开,好不好?”
那男孩子见子怡这样说,又见自己咬了子怡子怡也不生气,心里有些愿意,终于点点头。子怡开心的一笑,将小女孩抱起,拉着男孩的手上了马车。
后面王泰来紧紧跟着,不觉心里暗暗赞叹。刚开始听任先生说子怡是女的,自己有些不大相信,这般小小年纪,又是女子,短短时间内怎么能把玉芙蓉系列做的那么好!现在看她不止做事思维独特,井井有条,而且温柔善良,实在是难得!只是仁义堂上下有交代,不可以向外说李子怡是女子的事情,外人都还以为李子怡是个男子。
子怡将两个孩子带回家,安排家里人给孩子们洗澡换衣,做了好吃的饭菜。看到家里的人对他们非常的热心,孩子们的警惕心也少了许多。尤其是子怡换了女装出来,浅浅一笑,小女孩不觉就靠了过来,仰着小脸拉住子怡的手道:“姐姐好漂亮。”
子怡抱起小女孩,在小脸蛋上亲了一下道:“小妹妹也好漂亮。”
家里多了人,免不了一番收拾。本来子怡计划是想要开一个孤儿院,收养一些孩子的。可是天冷了,孤儿院的地址也没有选好,只好让两个孩子住在家里来。子怡很喜欢他们,尤其是小女孩天真可人,老跟着子怡前前后后的。男孩虽然不说话,可是很有眼色,积极主动的帮着家里做事。
熟悉了一些,子怡知道两孩子确实是兄妹俩,哥哥叫慕容飞,妹妹叫慕容雪,父母双亡。但奇怪的是两人竟然是北周人,子怡不禁大吃一惊。这俩孩子怎么从北周来到这里的?听到孩子们是跟着商队到了澧县,又流浪到这里时,子怡心里好难过。这么小的两个孩子,真是可怜!想到汉国人对北周人向来恨之入骨,只得嘱咐兄妹俩牢牢记住,不可以在人前说自己是北周人。小女孩还不太明白,可男孩子已经懂事,不需子怡多吩咐。
鉴于两个孩子还小,子怡觉得应该让孩子们先上学,因学堂比较远,子怡安排了一个店里的伙计每天驾马车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闲的时候,子怡还亲自教他们一些诗词。慕容飞还好说,慕容雪一个女孩子也去上学,不只家里人觉得不合适,也引起了学堂里的轩然大波。可是一来小女孩自己也愿意去上学,二来子怡也很坚持,定说要男女平等,别人倒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