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压力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可以在企业成员中形成同心协力、上下一致的氛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世人的大地震,为了赈灾,帮助受灾同胞渡过难关,中华儿女不分男女老幼、海内海外,不呼而应,不招而来,特别是远在异国的同胞,纷纷慷慨解囊,那种手足情、赤子心,感人至深,在自然灾害面前再一次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
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危机感始终是一个凝聚群体力量的重要因素。一位学者分析群体凝聚力时曾说,在一定程度上,一个群体凝聚力的大小是与它所受的外部压力成正比的。
压力和危机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群体的凝聚力。这里的压力可分为有形压力和无形压力,前者如自然灾害、形势恶化等,后者如各种精神压力、危机感、忧患意识等。
2001年,美国安捷伦公司面临着全球经济衰退以及“9·11”事件的影响,公司销售额开始直线下降,单以2001年第三季度为例,客户取消的订单数额高达2.4亿美元,比2000年同期减少了54%。
在IT行业,1999年末到200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行业中很多业务的需求非常旺盛。和其他厂商一样,安捷伦对行业前景过于乐观,忙于扩充产能。不料产能刚刚扩充完毕,却遇到2001年的经济泡沫。同年,安捷伦公司开始全面缩减成本。
2001年4月5日,包括公司CEO纳德在内的安捷伦全球4.8万名员工的工资被减掉10%。2001年夏末,公司减掉了50%的差旅费和70%的打印机与计算机采购费用。员工的收入也从2000年10月末的每季度7.1万美元下降到2001年4月的每季度5.4万美元。但形势依然没有好转。经过痛苦的斗争之后,纳德作出了以前公司从未有过的决定——裁员。裁员分两次进行,共裁掉全职员工8000人。
有趣的是,2002年,《财富》评出新的“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安捷伦依然在列,而且排在第31位,比2001年的46位有所上升。据说《财富》的记者采访了数十位安捷伦的现任、前任以及不久就要离任的员工,几乎没听到一句怨言。究竟是什么让纳德的员工如此忠心呢?
原来,在作出削减成本的决定后,公司向所有员工解释削减费用的原因,并解释节省的好处。通过电子邮件和每周两次的简报向员工传达有关信息。作出裁员决定后,纳德向他的管理人员布置具体的实施办法:强调沟通的重要,尽量用人道的方法让员工离去。
被裁掉三个月后,一个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老板:“我为他们被迫这样做而感到难过。”
事实证明,这次经济危机和裁员反而加强了公司的凝聚力。许多企业的实践表明,在经营困难、亏损的情况下,企业一般都会有危机感,并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求解困。这时候,如果领导者善于引导,危机感就会转化为企业和团队的凝聚力。
【经验锦囊】
当企业成员受到外部压力时,求生的本能会使领导与员工之间频繁沟通、交往,使关系密切和增强,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共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