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24000000002

第2章 读书这件事(1)

所谓主题阅读就是你要想象自己是一个学者,甚至是博士生、研究生,你对某个问题很感兴趣,想发掘它。你对钓鱼很有兴趣,想研究一下钓鱼,那就要知道钓鱼的历史,钓鱼的方法,有没有钓鱼的名人,你要找很多不同的书或材料,不一定都是讲钓鱼的,但是一定有跟钓鱼的题材相关联的部分,你要将它们抽取出来阅读。

如此一来,你的阅读量会很庞大,这种阅读被艾德勒跟范多伦认为是高层次的阅读。此目标下搜集相关或不同层面的书籍来阅读,包括上网、看报纸、看杂志,听别人说,这时候你的学习阅读是最主动的,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业余的学者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

从简式阅读到业余学者

身处一个喜欢发表意见多于听意见的年代,我常常惊讶地发现一些现象。以我为例,常常看到一些观众或读者在看完我介绍某本书的节目后,写出洋洋洒洒的文章去批判这本书,而文章作者也很坦白,说自己其实没看过那本书,只是在我这儿知道有这么一本书。既然没有看过,只是听过关于那本书的介绍,如何能写出一整篇东西去批判呢?

说到读书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本名著《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艾德勒,曾任《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五版的总编辑。这本书里有一章叫“公正地评断一本书”,文中说:“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意思很简单,一本书你起码得看过,得懂它说什么,你才能够去判断我赞不赞成、同不同意、书写得好不好、是不是废话等等。

我们好辩,而好辩时往往是为了胜利、为了赢而辩,忽略了辩论的根本出发点。这本书引了亚里士多德《诗学》里提到的一段话:“其实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为了追求真理,要毁掉一些我们内心最亲近的事物,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哲学家或热爱智慧的人更是如此。因为纵使双方是挚友,我们对真理的虔诚却是超越友谊的。”这句话跟亚里士多德另一句名言呼应:“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给了我们一个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忠告,大家通常以为辩论是以赢为目标,却没想到辩论真正的目的是要学习真理。所以读书首先要有一种谦卑的态度,这个谦卑不是要放下自己,完全泯灭自己的意见,而是要重新想到什么叫读书,什么是学习。

这本书将读书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你从阅读里面获得一些和原先熟知的事物相类似的新资讯,这并不困难。一个人如果对美国历史有所了解,他只要随便翻一些相关内容的书,对他来讲都很容易理解,只是增加了新的资料,那些资料并没有动摇原来理解事物的框架。

或许第二种阅读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以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为基础开始看书。“在对一本书的理解力上,作者一定要比读者来得‘高杆’,写书时一定要用可读的形式传达他有而读者所无的洞见。其次,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虽然不能说全盘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

我在香港教课的时候经常布置一些功课作业,我发现很多学生遇到一些看不懂的书或文章就会说作者太糟糕,很差劲,写的东西根本看不懂。他们从来不去怀疑到底是作者写得糟还是自己的理解程度不够。如果是自己理解能力的问题就不应该躲避,应该想办法看懂它。所谓学习就是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如果我们读书只是读我们已经知道和懂得的东西,那何为学习呢?

很多人都想知道读书怎样才能读得快一点。可最重要的不是怎样读得快,而是要知道用什么样的速度去读什么样的书。换句话说,应该为不同种类的阅读选择恰当的速度。比如琼瑶的爱情小说,我们是像看一部电影一样迅速而轻松地把它看完还是像研究《红楼梦》那样透彻地读完?两者所花的时间跟气力完全不同,就看你觉得值不值。

不是说有的书就只能快快地读,有的书就应该细心阅读,这要取决于你的目的。假如你只是娱乐休闲,你很轻松地翻阅一下琼瑶的书是无所谓的;假如你是一个学者,现在要研究琼瑶的爱情小说,研究里面的主题,很可能你得像对待一本学术著作一样仔细阅读,要做笔记,要画线,要钻进去看。

任何时候都要搞清楚,作为读者,我们是主动的,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看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有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方法,进而有不同的阅读模式。同一本书可以很迅速很简略地读,也可以很认真很细致地读。这种把阅读层次区分出来的想法就是莫提默·艾德勒与查理·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最了不起的说法。当然,这样的说法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讲过,不足为奇。可这本书的好处是充满了细节,可以作为学习阅读方法的工具书。

很多人追求阅读的速度,这本书不会教你速读,它教你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掌握一本书的梗概。如果你的阅读层次只是想知道一本书大概说了些什么,不需要太深入,还是有方法的。书里把阅读分成四个层次,如何略读一本书其实并不困难。我们可以试试买回一本书之后先看书名,搞清楚这个书是关于什么的。再看作者的背景是什么样的,假如一个经济学家写经济学著作是很相称的,如果一个经济学家写小说,似乎也很特别,于是你脑子里有了一个预期。继续往下,看目录,为的是理解整本书的结构,请注意,永远都要主动。这时候你应该问自己,这本书的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尝试在目录里面找出他的结构、大纲、梗概。接下来再看序言或是导论,也可能在书的最后面,如果是学术著作或非文学性著作,后面可能还会有索引,你看看里面的人名、书名,看看谈到什么问题,什么样的人,关涉哪些著作。然后选一两章最有兴趣的简略地看。这样看完一本书,翻过了,合起来,你再问自己,这是本什么样的书?作者想达到什么目的?他想干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这种读法就是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简式阅读。

如果你遇到一本很特别的书或重要的经典,或者你出于特别的需要,要仔细阅读一本很普通的书,这时候就进入了阅读的第三层次:分析性阅读。分析性阅读是完全咀嚼消化一本书。还是要主动,你可以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一边画线,同样不断地问自己问题,比如你已经知道书的大纲了,在此层次上你要理解它的大纲是如何落实的,作者是否完成了他想达到的目的。如果是非文学性著作的话,作者写一本书总是有一个计划的,这个计划是什么?这个计划是朝向哪个目标的?而那个目标又是什么?他实践并写成了这本书,是否合理恰当地达到既定目标?倘若你常常带着这样的问题去看书,就会非常有效。你不要以为这样看书会很累很慢,没错,进入分析性阅读是会比较慢,但是你越主动,书就会读得越有效,我们不是要讲“快”,而是要讲“效”。

阅读的最后一个层次叫做主题阅读或者比较阅读。什么叫主题阅读呢?举个例子,我介绍书的时候有时会做一个专题,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专题的书来讲。比如说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的文化,都是围绕日本的,当然,这只是某种低层次的主题阅读。

所谓主题阅读就是你要想象自己是一个学者,甚至是博士生、研究生,你对某个问题很感兴趣,想发掘它。你对钓鱼很有兴趣,想研究一下钓鱼,那就要知道钓鱼的历史,钓鱼的方法,有没有钓鱼的名人。你要找很多不同的书或材料,不一定都是讲钓鱼的,但是一定有跟钓鱼的题材相关联的部分,你要将它们抽取出来阅读。如此一来,你的阅读量会很庞大,这种阅读被艾德勒和范多伦认为是高层次的阅读。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阅读。你像一个学者一样,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在此目标下搜集相关或不同层面的书籍来阅读,包括上网、看报纸、看杂志,这时候你的学习阅读是最主动的,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业余学者了。

作者小传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学者、教育家、编辑人,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总编辑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并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2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好绘本如何好》

教你如何“阅读”图画书

跟我一样喜欢看书的人往往有一个共通的问题,太着迷于文字,有时候忽略或者搞残了自己读图的能力。我们常常看不起图画书,觉得那是给小孩子看的,而且觉得图画永远无法像文字一样传达出精湛的思想或观察。所以我们一般不大愿意看图画书,甚至包括漫画书。

我总跟身边一帮文人朋友解释看图画书的美妙,告诉他们图画书有多好看。他们过去都不理会,直到近几年台湾的几米流行了,大家发现他的图画书简直是画给成人的,一点都不是用来糊弄小孩,于是大家开始觉得有意思了。为了让大家接受图画书,台湾专门用一个新名字来称呼,叫做“绘本”。好像绘本就是给大人看的,而图画书则是给小孩准备的,其实这个区分是虚假的,因为两者所描绘的东西是一样的。

怎么跟那些习惯了文字的朋友解释视觉语言是什么?绘本是一种有文字的图画,它用图画说故事,你一定得具有一些视觉上的欣赏能力才能理解这种语言,才能懂得图画书所要传达的那些巧妙的东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找到一本书,叫《好绘本如何好》,告诉你怎样阅读图画书。

《好绘本如何好》的作者郝广才是台湾有名的出版家,也是一流的图画书作者。他办了一个出版社,出版各种图画书,使得台湾的图画书极为丰富。这本《好绘本如何好》最大的优势就在它也是用图说话的,教大家怎样磨炼自己的眼睛,学会阅读图画书。

画给小孩看的图画书里边的造型总是圆圆的,毛茸茸的,很可爱,这样感觉比较亲近。但是有一些图画书的作者故意把人物角色画得方方正正,像阿努·理查《只要我长大》里面的小孩就是这个样子。

在很多图画上加了手笔,使我们更清楚绘本或者图画书的构思,这是本书的特点,也是郝广才的用心所在。在书里他介绍了一本有名的图画书《灰姑娘》,作者是意大利的图画书作家伊诺桑提。

故事中有一个高潮是灰姑娘要穿玻璃鞋了,他如何强调这一幕高潮所在?在画面中我们只看到一条灰姑娘的腿,她穿上了玻璃鞋,旁边所有人都盯着这双玻璃鞋,连猫也看着这双玻璃鞋。郝广才在画面上加了一些白线,为的是告诉我们一个绘本作家怎么样用画面里不同人物的视线引导读者去注意这双玻璃鞋。本书就是用这种方式不断地拆解、分析图画里各种视觉语言的运用。

我们现在是不是还坚持图画书一定是给小孩看的呢?其实图画书的确是给小孩看的,不过大人看的时候能看出另一种趣味。一个大人,如果有童心就一定能够欣赏。

其实很多图画书讲的都是成人的题材。比如之前介绍的意大利图画书作者伊诺桑提有一部作品,叫《铁栏杆上的小白花》。

二战末期,德国一些孩子组织起来去为犹太人做点事,想拯救他们。这个童话故事讲的就是其中一个叫白玫瑰的女孩,她背着家人去救济一些住在围栏社区里面的犹太人。

故事的结尾很伤感,在战争末期的一天,小女孩照例把应该自己吃的东西带了出去,送到铁围栏上想给那些犹太人吃,但是那天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发生了什么事?伊诺桑提在画面里交代:一片青葱草地,满地鲜花,只有一个废弃的铁丝网,上面有一朵枯萎的花。这花代表小女孩遭到了不测,一去不复返了,但她的不测换来的是满地花开。绘本从头到尾都不怎么画天空,就算一个角落有天空也灰灰暗暗的,直到整个图画书的最后一页,阳光灿烂,照耀草地,树木长新芽,一切欣欣向荣。只有铁丝网上那一朵代表小女孩生命的花,枯萎了,但是大地回春了。

作者小传

郝广才,身兼出版人、创作人、行销人、创意人多重身份于一身,是让台湾儿童书进入绘本时代的关键人物。他所创作与主编的绘本屡获各项大奖。他不仅在绘本企划与编辑方面阅历丰富,写出的故事更是独树一格。作品有《起床啦!皇帝》、《巨人和春天》、《新天糖乐园》、《如果树会说话》、《一片披萨一块钱》、《罗伯史考特》和《大熊米多力》等,广受小朋友以及成人的喜爱,其中与朱里安诺合作的《一片披萨一块钱》,更曾经创下出版当月销售一万本的纪录。

《私人阅读史》*

30年阅读史变迁

4月23号是“世界阅读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很多特别的阅读活动,报刊媒体一定会做一些特别的版面跟大家谈谈阅读这件事。1978到2008,改革开放30年间我们的阅读有着怎样的变迁?《私人阅读史》一书找了30个人,回顾他们30年里印象最深刻,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

这本书的编辑胡洪侠和张清二位是《深圳商报》“文化广场”里很重要的头目,他们编的这本书很有趣,最近也常听很多人在谈论它。或许因为我们都有一些“窥伺”的心态,想了解一下文化名人们的阅读习惯,想知道这30年来对他们影响最大或者令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书是什么。

仔细看完他们的书单和讲解,你很快发现这不是一个个人的成长史,而是整个时代的印记。比如****在里面提到“1978年上大学之后”,这表示终于可以放开读书了,因为1978年以前能够读的书不多。他曾经拿了母亲的借书证去首都图书馆借本苏联人写的心理学,但是图书馆员说不借,他问为什么,对方说因为那是修正主义的书,回答完还追问他的身份。那是1976年前后,社会学、心理学都是资产阶级学科,要单位开证明打着批判的旗号才能读。那是一个“书荒”的年代,很多人都记忆犹新。

《译林》杂志的老总编、创办人李景端先生说“****”前外国文学出版都局限在苏联作品,到了60年代初期,为了内部需要有了“黄皮书”,“****”之后几乎完全绝迹了。改革开放后,他办《译林》杂志就是想要多翻译一些外国的东西,不只是翻译“严肃文学”,而是希望通过“通俗文学”的引进让大家了解当前外国的最新状况。有意思的是,那时候很多人看这本杂志的目的不是看文字,而是透过文字饥渴地阅读外面的世界,阅读那些地方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怎么样了。

同类推荐
  • 野菊花

    野菊花

    野菊花,经风雨,傲霜冻,鲜艳美丽,芳香迷人;花中强者,品质高洁,多好的野菊花!它是浓缩作者七十余年生活历程的真实写照,又是他们夫妻神圣而纯洁爱情的象征。作者以野菊花作书名,含义深刻。
  • 鲁迅文选

    鲁迅文选

    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他的文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锐利的社会批判力。这本《鲁迅文选》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录了鲁迅先生美文、随笔、杂论、文论等作品六十余篇。编排上精要突出,脉络清晰,对于读者了解鲁迅先生的作文和为人大有助益。
  • 萤火集

    萤火集

    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牛汉笔迹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
  • 晚风吹动一弯月

    晚风吹动一弯月

    书中收录的诗,尽量的求自然、朴实、通俗、易懂,不玩弄深奥,只当百姓,不拿官架子,不做假洋鬼子,不装神弄鬼,不吓人,也不食古不化。
  • 水浒人物品评录

    水浒人物品评录

    本书选取了《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最具特色的二十七个主要人物,以现代视角予以解读。
热门推荐
  • 饮剑诀:改朝换代

    饮剑诀:改朝换代

    在他的面前,神也为之惊,魔亦为之惧!在他的眼中,一切阴谋诡计不过是幼稚的玩笑,所有奸险小人都只是无知的顽童!他做起事来就像闪电,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他说出的话就像流星,哪怕星沉陨寂,也决不改变初行的方向……他,就是赵飞云!
  • 和美女一起逃亡的日子

    和美女一起逃亡的日子

    大学毕业的孤儿李阳光去国外追寻抛弃过他的女友程考儿,被再次抛弃并黑道追杀,仓促间和美女网友王小红一起逃亡……
  • 调教纨绔小老公

    调教纨绔小老公

    我的老公十一岁,读五年级,我们的女儿八岁,读二年级,这爷俩就读于同一所小学,却彼此互不相识。如此匪夷所思的故事,容我慢慢给大家道来。为了便于叙述,我以“林薇”代替文中的“我”林薇喂我袋盐!
  • 天妃显圣录

    天妃显圣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因魔品道

    因魔品道

    这本书,让你了解中国的道法之精,也看尽世间百态,享受精神巅峰,又有斩不断的恩恩怨怨,有嘶吼,有绝望,有悲伤,有欣慰,人情世故,虐心,看一看,就明白了
  • 企鹅少女革命

    企鹅少女革命

    企鹅不会飞,但是拼命扇动翅膀的企鹅或许也有一天会变成鹰,而我——夏启荷,就是那只拼命扇动翅膀的企鹅,从那绳索中挣脱,飞向天空!夏启荷一直觉得,夏启朔一定记恨了小时候的事。那一年她寄住在村长家,和村长的儿子顾宝生一起看到了他,那时他穿着一身干净的小西装,手里握着一根棒棒糖,而夏启荷就看中了他的棒棒糖,在某个无人的晚上,她将他骗到了屋子背后揍了他一拳抢走了他手里的棒棒糖,并且还用脚踩上了他的头。从那以后夏启朔就一直记恨她,一直记恨到现在。夏家收养了她,但她就是一个佣人、保姆,洗衣服、扫地、擦桌。夏启朔念全城最好的学校,她念全城最便宜的学校;夏启朔穿最干净最漂亮的衣服,她穿最脏最破旧的裙子……但是她从不气馁,她存着钱,等着一个机会,可以从夏家离开,堂堂正正的过自己的生活!然而就在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夏启朔的一句话打破了她的美梦:“企鹅,跟我去弗尔德伦念书,我要你在学校里也当我的佣人!”尼玛啊!!!!!!!!!!!!!!!我不要跟你去念书!我要存钱从你家滚蛋!!!!!!!!!!佣人?!你以为我一辈子都会是佣人么?还特么整天企鹅企鹅的叫!你不知道企鹅也有翅膀吗?!总有一天,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所有人,都用四十五度仰视看着我完美光滑的下巴!!!总有一天,我这只企鹅也要减肥减肥挥动翅膀飞上天空变成雄鹰!!!!!!!!!!!
  • 唐朝谜案

    唐朝谜案

    一个发生在唐朝的高智商探案的故事。新晋文状元陈瑾枫意外地接手了一起武状元被杀案子,看似普通的一桩谋杀案,其背后原来隐藏着重大的秘密,看一个小小的客栈连环凶杀案,是怎样挑起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是怎样推进突唐交战的历史进程,是怎样揭示埋藏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秘密。而这个幕后之人,又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设局过程中,达到目的,玩弄世人。一个小小的文状元,能否冲破谜局找到答案。真相到底是什么,故事情节出人意料,内容新奇,请大家跟着主人公的脚步,一起去探索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路钟情:走出来的人生美景

    一路钟情:走出来的人生美景

    《中国国家地理》“十周年文章贡献奖”得主聂作平,用文字引领你,一起领略大地的细节,一起一路钟情。全分为名川秀水、雄山奇峰、旧物新缘、古迹重寻、优雅之旅、边城风光六个部分,讲述了聂作平10年以来游历祖国山河大地的钟情之旅。聂作平在钟情的路上,横跨古今,纵览历史,于祖国之风光,既能从大处欣赏其雄奇壮丽,又能从小处领略其优雅灵秀;既能从古迹中挖掘出尘封故事,又能从新城中发现些生活奇趣……领略大地细节之美,自然一路钟情!
  • 易烊千玺之柠檬味的女生

    易烊千玺之柠檬味的女生

    当一个逗比暖心的女生在北大这个校园里遇见我们高冷又暖男的千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小说主要讲女主张雯文拼命考上北大,为了里离易烊千玺近一点。她喜欢千玺却又甘愿当朋友,这是为什么?一次夜晚向千玺吐露心声又会发生什么呢...
  • 生若浮沉

    生若浮沉

    三月花.一世念.散似烟.年华限——纳兰容若曾经的挚爱,转世的知己只为倾尽所有,博你倾城一笑过去有吴世勋往后有朴灿烈无论是谁.无论过了多久都在你的身边静静守护傻瓜,你让我如何忘记你?转世轮回,你还是你。只是身边不再有我.让我变成天使护你一世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