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的亲妈。朱太妃闻讯也跑了过来,她也哭了,说:“且上必行此,亦何有于我!”她说皇上你一定要这么做,是不想让我活了。
哲宗一听心就软了,他是个孝顺的儿子,亲妈的眼泪打动了他,他没有再往深里考虑,就把章惇送进来的诏书放在了烛火上面,当着两个妈的面烧了。
后宫顿时一片欢腾,人人喜笑颜开,歌功颂德之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宋哲宗真是位难得的孝顺、理智、仁义、智慧的好官家啊!
这一夜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天早朝时章惇和蔡卞按计划请求哲宗颁布诏书,哲宗摇头,再请求,哲宗突然大怒,把身边的纸本扔在地上,怒吼了一声:“你们是不想我再进英宗皇帝的神庙了吧!”
英宗,是高滔滔的丈夫、宋哲宗的爷爷。这是亲的直系血统,理论上真的废掉高滔滔,还真是以孙灭祖,没脸去见爷爷。
百圣孝为先,这顶大帽子扣下来,章惇也没办法了,只好郁闷地退了下去。至此,元祐旧党基本都打压成功了,只是在废掉高滔滔这个最关键的环节上出了差错,导致功亏一篑。
事情的过程就是这些,我们仍然先回顾正规史书上的评价、主流史学家们的看法,再对照我们自己的眼睛看到的。
主流们一致认定,以上的事,无论是“同文馆之狱”的前期对旧党大臣们的调查、定罪,还是后面对高滔滔的指责,都是以章惇的新党刻意的诬陷。所以旧党人是无罪的,高滔滔是清白的,章惇等人是卑劣的。
是的,我承认这些都是诬陷,没一个是有足够证据的铁案。
可是章惇却远远不是什么卑劣的人。那么是什么呢,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
首先高滔滔是不是真像正午的太阳那样光明正大?开玩笑,哲宗太年轻了,他的本质还是个大男孩儿,没有深切地理解到政治有多邪恶、有多龌龊。因为他太善良,所以没看出来破绽。
请问,章惇秘密写成的诏书有多机密,出于他手,入哲宗之目,为什么向太后那么快就知道了?!
唯一的解释是,哲宗的身边一直有内奸,几乎随时可以和高滔滔的残余势力沟通联系,甚至于敢在哲宗面前耍花招。
这是对第一个可疑点的剖析,可以说是很致命的,但对追废高滔滔事件来说,还不足以影响全局,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疑点。
疑点二:向太后知道了就算了,为什么一向对政治一窍不通,总是扮演被欺负的可怜虫角色的哲宗亲妈朱太妃也瞬间就知道了?难道她也安排了眼线在儿子身边不成?
这完全是向太后一伙的招数,她知道哲宗的软肋在哪儿,及时通知了朱太妃,真正做到了一击必中。
不出所料,宋哲宗退让了。千载一时的机遇被浪费,高滔滔保住了,连带着向太后本人也安全了。不久之后,这一点不仅害得宋朝倒霉、整个汉民族集体倒霉,就连宋哲宗本人也身受其害。
他在临死前眼睁睁地看着向太后当面弄鬼,可就是无可奈何!
古语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老天爷把机会放在你手心里,你偏要放弃,那么转眼就会遭到报应,被敌人所毁灭。
这都是后话了,随着追废高滔滔事件受阻,一时间搅动天地的“同文馆之狱”结束了,宋朝进入了短暂的安静期,这段日子很短,一年之后就到头了。
这一年是宋哲宗一生中最珍贵的快乐日子,烦恼、仇恨、憎恶等负面情绪基本没有了,因为外敌压服、内奸除去、新政渐复,所有他喜欢的都已达到,所有他仇视的都已去除。
多么舒心的日子,连他的私人生活都变得甜蜜。
他立刘婕妤为皇后,新皇后立即就给了他最隆重、最渴望的礼物,他有儿子了!这让他欣喜若狂,好多年了,他17岁结婚,这时25岁,一个儿子都没有,简直是他的噩梦,甚至是他工作上的巨大污点。
好了,一切都完美了,年轻的皇帝,健康的皇储,保证宋朝两代无忧。这样的日子多好啊,只要能保持平稳继续下去,剩下的时光都将是享乐。
可惜太短暂了,哲宗朝注定是朵昙花,尽管绚烂璀璨,却只有短暂的时光绽放。造成这一点的仍然是高滔滔。她真是太高明了,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中。
宋哲宗的健康急剧恶化,从少年时起积累的老病复发了。他是个早熟的孩子,从10岁到19岁这段长身体的最重要的时间里一直受到压抑,甚至仇恨着,这种负面情绪毁了他的身体。
据记载,哲宗少年时有宿疾,时常咯血。身为皇帝,经常性咯血,这是多大的事了,动用全国力量治疗都是正常程序吧。可是高滔滔不,她竟然阻止治疗。
她严令第一不许病情外传;第二不准请医生;第三咳嗽时不许用唾壶,要用手帕接住,之后内侍藏起来,不许任何人知道。
如果说上面这些还是出于政治目的,对领袖健康保密的话,第四点简直是对幼年哲宗的谋杀。前面三项实施之后,哲宗的病已经只能在内部秘密治疗了,可是御医看病之后,居然下令不许说什么气虚体弱之类的话……连气虚体弱都不准说了,还怎么治疗咯血呢?
这是亲奶奶对亲孙子吗?还有脸在临死前对宰执哀号,她对哲宗是多么的用心、多么的保护,保护成肺结核了还敢居功!
这就是被旧党宣传成女中尧舜的人,事实证明,她和她丈夫宋英宗真是一对绝配。丈夫是自私自利的不孝畜生,老婆是恬不知耻坏事做尽的邪恶老太。
这样一对宝贝,是多大的几率才能凑在一起的呢?
哲宗朝就毁在了这一点上,先倒下的是只有三个月大的皇储。这婴儿先天不足,哪怕哲宗倾尽所有挽救,也没能救活。事后想想这很正常,从少年时就咯血的父亲,怎么能生出来强壮的儿子呢?
哲宗很悲伤,紧接着他也垮了,到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的年底十二月,哲宗的身体虚弱到了可怕的地步。他整天咳嗽,不思饮食。刚刚勉强吃下点东西,只要一弯腰,立即就呕吐出来。胃里全都是药,各种各样的药不停地吃,整夜失眠,处理政务不能升殿,只能送到寝宫里。
就这样,本是一片光明、空前光明的西线战事,被后宫里女人争宠、朝臣间互殴清算给毁掉了,封建制度是独裁制度,哲宗身体垮掉,宋朝在这一时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到这一步,哲宗的危机到了,不是说他的健康问题,而是政治局势。他独处深宫,病得越来越重,下床都困难。章惇等亲信大臣只能偶尔进宫,和他的联系越来越少。
股肱分离,这是君王最大的忌讳,何况他周围还布满了向太后的眼线,种种劣势、禁忌他都犯了。这直接导致后来发生的事,只是一些官方的叙事记录。
从宋元符三年正月初五日起。大年初五,宰执大臣们提前结束年假,到朝堂集合,申请觐见皇帝,近距离观察哲宗的病情。可是一会儿太监出来了,说皇帝病重不接见。不仅今天,明天后天仍旧不接见。
大臣们满心郁闷地回家,等到初八后很兴头地又来了。这一天很特别,不仅是上次的大后天,有可能接见了,更是哲宗的爷爷宋英宗的忌日。按理说只要哲宗还能支撑,就一定会出来祭祖。
这一等,直接等到了晚上。宰执大臣们看着殿外缓缓飘落的雪粒,心越来越沉。哲宗是认真的、要强的,只要稍微能动,他一定会出来,可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消息……入夜后,消息来了。哲宗一直挣扎,可是没能起事,这时呕吐越发地厉害,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太监说,看到哲宗流泪了。
宰执们面面相觑,知道要做什么了。从初九开始,由章惇主持在京城各处做斋戒祈禳,为哲宗纳福;曾布建议大赦天下,命天下五岳名山祠庙为哲宗祈祷。
开始尽人事、听天命了。
初十那天,大臣们终于见到了宋哲宗。这一天是景灵宫大定殿竣工后安放宋太宗神位的日子,大臣们替哲宗主持完后,以汇报为理由,终于走进了哲宗的寝宫。
福宁殿内,宋哲宗戴着帽子,穿戴整齐地坐在御座上,虽然消瘦但神情安宁愉快,他和章惇、曾布交谈了几句,都是些询问病情、汇报工作等官面上的话。很快就散了。
这是第一个机会的丧失。
当天晚上,命运给了哲宗、章惇第一次警告。
初十夜,大臣们都没回家,留在皇宫深处,观察等待宋哲宗的病情。御药院好几次来通报,说吃药已经没效果,开始使用炙艾。
炙艾是很疼的,可是宋哲宗失去了身体的知觉,直到炙五十壮的时候才感到疼,一感到疼之后立即无法忍受。
他彻夜未眠,早上感觉极其疲倦。这时天亮了,他没有旨意发出,宰执大臣们熬了一夜,开始回家休息。
这是第二个机会的丧失。
身体到了这步田地,稍有理智的人都会为身后事做准备了。他实在应该把章惇留住,几件最重要的事要去做啊。
命运还给了他第三次机会。正月十一日,大臣们又回来了,由曾布率领进入内廷,他们又见到了宋哲宗。史书记载,这时哲宗头戴白色角冠,身披坎肩,拥被坐在床上。
也就是说,他没法像前一天那样穿戴整齐,升座接见了。
他更加地瘦了,脸色憔悴,面色发黑,可仍然清秀镇定。他的呕吐好了些,能说话了,和曾布讨论了下病情,问了些祈禳、大赦的事,又散了。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上苍给了他三次挽回命运的机会,这是多么慷慨的奢侈!可他都放弃了,那么就不能再怪别的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