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09400000001

第1章 导论(1)

21世纪伊始,在西方社会中,除了老龄化这个问题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话题与自我确认和他人确认之间的关系、自治性和依赖性之间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中关于老龄化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是与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预期相关的。一方面,这些讨论使人们预计到对于高龄人群的照顾需求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这些讨论将诸如自立性、责任心、活跃性等词语运用到了最高的年龄段(请参照:Van Dyk/Lessenich,2010年:第2页)。相应地,这也引起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当人们到了生命后期的年龄段时,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也对他人产生了更大的依赖,那么他们如何通过社会机构、家庭和更为广泛的社会网络获得照顾;同时,又有哪些是老年人能够、愿意或者应该自己来承担的。当然,这些问题的另一面,即如何对所谓的特别护理进行社会管理,就又将有关高龄以及人们在人类学上先天的脆弱性这些话题放到被关注的中心位置;同时,如何处理不对称的关系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因此“老年”和“童年”一样,都从根本上牵扯到了个体性边界这样的问题(请参照:Honig,1999年:第213页),并且也对人类作为自治性主体的形象提出了挑战。由此,又延伸到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老年人与家庭中其他人相互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在直接的依赖关系结构中—尤其是在家庭里—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生活状况的变动(请参照:Andresen/Diehm,2006年:第14页)。那么,在一个以自主性为导向的、而且有社会性分化的社会中,如何感知、并且阐述老年人在家庭世代关系这个小的社会范围中可能的依赖?并且,老年人对于提供照顾的一方究竟产生了哪些依赖?

尽管有关家庭的帮助潜能的变化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题目,而且也有许多研究是关于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后果这个方面的(例如,请参照Attias-Donfut,2000年;Terhart/Tippelt,2009年);但是,那些经历过与一方或双方进入人生最后阶段的父母共同生活的人们,如何处理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经验,他们从这样的家庭图景中得出了什么结论,他们又对当他们自身进入老年阶段时需要哪些帮助有什么推论以及因此需要建立哪些世代间的关系模式和亲密联系模式,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只有少量的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认识。而这里所呈现的定性研究将填补这些方面的研究空白,并且将人们(在家庭视角下)对于照顾、世代关系和老年人等方面的经验与未来的老年人、对被照顾的预期结合起来。在这项研究中,也将以描述性访谈为基础,凭借有着广泛含义的“照顾”这个概念,探索被调查女性和男性曾经与他们进入垂暮之年的父母有过哪些相处的经历以及他们又是如何设想自己走向衰老这个过程的。照顾他人和被他人照顾,对于人们而言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一个需要思虑的问题的?人们对于与家庭中其他成员保持或亲密或疏远的关系有哪些设想?

接下来的研究报告中将要呈现的照顾护理故事中的男女们,都历史性地属于这样一个社会群体,即他们都面临着来自他们父母的照顾需求,这种需求第一次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还被贴上了诸如“世代间照顾”这样的标签(请参照《明镜杂志》(DER SPIEGEL),2005年第19期)。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卡尔·曼海姆(1893—1947年),社会学家,是经典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知识社会学问题》《保守主义思想》《竞争在精神领域之中的意义》和《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等。—译者注】的“世代间相互关系”这个术语表达了,通过参与共同的、历史—社会的命运而产生的世代间的关联(请参照:Mannheim,1970年:第542页)。在这里将呈现对那些曾在不同程度上密切照顾过他们的,正处于人生最后阶段的一方或双方父母—他们属于最年老的世代中的成员—的成年子女的访谈,这些子女们将在或迟或早的未来也迈入人生的最后阶段,通过对于他们的有关身份地位的变化的访谈,人们能够从叙事的角度理解,个体是如何领会和对待老年这个问题的。访谈中的叙述者—无论男女—都体现了他们作为家庭中的照顾文化的个性化的设计者、相关语境和含义关联的塑造者的角色。而与此同时,这些陈述显然也是关于家庭的世代间关系和老年人特殊的主体化方式问题。因而,这样的研究主要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1.从家庭中的照顾文化的角度出发,人们如何理解和设计他们在过去照顾他人的经历和对未来被照顾的期望之间的关系?2.家庭中有哪些世代间关系以及哪些亲属间关系的结构是能够重新建构的?3.来自家庭的照顾和社会所提供的照顾之间表现出什么样的相互影响?

“世代间照顾”这个概念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主要聚焦于世代间的关系模式,而且要与时间框架和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在访谈中所讲述的照顾的故事,体现了在亲密和疏远、有力和无能,创新和传统这些维度下与生命历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结构。这项研究中的访谈展示了照顾护理方面的特征,它们可以被定义为布迪厄【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年8月—2002年1月),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继承人:学生和文化》《区隔:品位判断的社会批判》《艺术的规则:文学场域的纲目和结构》和《语言和象征权力》等。—译者注】的“惯习”概念(Habituskonzept)[Bourdieu,1987年(1979年);Bourdieu/Wacquant,2006年]中所提出的“习惯性风格元素”(Bohnsack,2007a:第66页)。照顾的习惯性做法决定了在最后的生命阶段,对于家庭中的世代间照顾的过去和将来设计的认知模式、理解模式和关联模式,并且确定了由此产生的“亲密主体的特性”(Reckwitz,2007年:第102页),同时也确定了在家庭范围内由世代间的关系模式所形成的主体化模式。照顾的习惯性做法也给出了有关在家庭系统中对亲属关系的个性化组织这个方面的信息。从结构理论入手对家庭世代间照顾的分析,主要对“自我”和家庭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关系的状况、家庭成员与家庭之外的人的关系感兴趣。对老年人进行世代间的照顾,属于照顾关系中的生命历程连续谱系,并且在其中有着自身的含义。从父母—子女这对关系出发,在处理自身以及家庭中其他成员需求的过程中所学习到的,都将变成习惯性行为,它们反映了家庭中完整的关系史,并且也进一步整合到家庭之外的照顾体验当中。与在教育学领域中需要研究教育资本的世代间传承问题相类似(请参照Büchner/Brake,2006年;Ziegler,2000年),一项有关世代间照顾的研究,也被归入家庭中的社会资源分析这个领域当中。照顾的习惯性行为可以作为连接个体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中间机构,它显然使得“世代间照顾”和在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之间产生了密切的相互关系,因为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家庭”,都处在巨大的社会变革压力之下—社会变化从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到工作形式和家庭形式的变化,直至世代间的关系和两性间的关系的变化。在这里可以看到,人们如何应对社会结构性转型的进程、如何在不同的照顾习惯形式中引入社会的变革进程。透过访谈对象所描述的从家庭的过去到家庭的未来的弧线,本项调查研究了在受访者历史的、家庭的和人生的历程中,自我的定位及他人对他们的定位。人们如何面对社会的转型过程以及他们如何将社会的变革过程与照顾的习惯性行为的不同形式联系在一起,都是能够被重新构造的。因而,本项研究一方面展示了三种照顾的习惯性方式,即互助型的照顾模式、导致矛盾心理的照顾模式和充满冲突的照顾模式,并且将它们与家庭的世代间关系理论中的相关概念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这项研究也对相应的概念进行了区分和分类,由此也阐明了,每一种照顾的习惯性模式不仅与各不相同的家庭中的经验空间、与对家庭未来和家庭关系重要性的期望联系在一起,而且在世代间照顾的每种习惯类型中,个体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形态也都有着很大差异。

同类推荐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 语文杂记(大家小书)

    语文杂记(大家小书)

    本书收集了詹伯慧先生二十篇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小短文,文章深入浅出,内容涉及语言文字规范、普通话与方言、语言与交际、文字(简繁字和方言字、字书)等。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本书从分析新时代知识经济的轮廓特征入手,重点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策等。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热门推荐
  • 一些报应

    一些报应

    张大坦一家人跟上张大坦有钱有势的时候,是呼风唤雨,落了难遭了殃一家人落得了一个,让人唏嘘的下场。
  • 此生红尘,无你何欢

    此生红尘,无你何欢

    她们情窦初开,在各自的时代里与人相爱,或春心萌动或一见倾情,或两情相悦或互为知己,或热烈相爱或细水长流……这一切,以诗为媒,以诗为引,博学书女彭娇妍用细腻的笔触、悠然的语调,将发生在数百年、数千年前的爱恨情仇惟妙惟肖的一一展现,写尽欢歌,写尽红颜。一世爱恨,一世倾城,容我与你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
  • 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攞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

    摄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莲华胎藏海会悲生曼荼攞广大念诵仪轨供养方便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吴世勋之总裁的绝恋

    吴世勋之总裁的绝恋

    干逃婚是吧?小心我打断你的腿!初霜露!这辈子你都别想离开我!除非我死了!我爱你,别走好吗?——吴世勋吴世勋,别爱我,我不值得你爱。逃婚是我的选择,是我不想继续沦陷了,因为,我爱你。——初霜露
  • 玉笛金刀青苹果
  • 有我的幻想乡

    有我的幻想乡

    今夕何夕花满乡,生来无怨入此方。无欲无求无忧虑,悔念奈何晚入乡。入格步步喜乐常,东西南北各彼方。方才未知花散尽,来回了却梦空殇。世世生生眷恋乡,愿其永存永流芳。生机盎然花不灭,幻化于血留满腔。想若知晓为何恋,乡之名曰幻想乡。书友群:574521120
  • 三世的尽头

    三世的尽头

    为了封存前世的记忆,你会不会忍受千年的折磨纵身跳入忘川河?看他一遍一遍喝下孟婆汤走过奈何桥,你会不会有一丝心疼过自己的决定?三生石上刻下你们终究不会幸福,你还会相信他说的给你的承诺吗?第一世她说总有一天会亲手杀了那些伤害过她的人。第二世他守护她成为最优秀的杀手。第三世他告诉她不要再对他痴情。他说的话像一把匕首刺进她心里:“爱情多久可以被证明?我向你证明了一千多年,三生石上写的你我注定无法厮守,我也爱够了你。”她傲然转身离去,他却跪在她身后为她改变了整个世界,只为她曾经一句“愿流年安稳,你我缘定三生。”三世的尽头,留下了什么?对你的思念?还是我孑然一人的空梦?
  • 跟儿童聊音乐

    跟儿童聊音乐

    《与儿童谈音乐》这本书的目的是对如何让音乐进入孩子们的内心的众多方面中的几点提出建议。
  • 重生五世

    重生五世

    杜微的命格奇特。从罪府丫鬟到皇宫宫女,她活了五世,而前三世要么自杀,要么被陷害,要么被当替死鬼,死得花样百出。她心灰意懒地又活了第五世,只想着混吃等死,等哪天不行了一刀捅死自己算完。只没想到这一世,却有人给了她一辈子的安稳岁月。
  • 我的女友是大佬

    我的女友是大佬

    这是一场意外,还是早就设计好的阴谋?一个打工仔,一个千金小姐,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人,因为一场闹剧而产生了一丝交集。因为一份来自不易的信任,善良的打工者答应假冒富家千金的男友,结果却被带入险恶的血腥江湖。退,千金小姐可能香消玉殒;进,可能万劫不复。打工仔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