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09400000001

第1章 导论(1)

21世纪伊始,在西方社会中,除了老龄化这个问题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话题与自我确认和他人确认之间的关系、自治性和依赖性之间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中关于老龄化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是与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预期相关的。一方面,这些讨论使人们预计到对于高龄人群的照顾需求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这些讨论将诸如自立性、责任心、活跃性等词语运用到了最高的年龄段(请参照:Van Dyk/Lessenich,2010年:第2页)。相应地,这也引起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当人们到了生命后期的年龄段时,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也对他人产生了更大的依赖,那么他们如何通过社会机构、家庭和更为广泛的社会网络获得照顾;同时,又有哪些是老年人能够、愿意或者应该自己来承担的。当然,这些问题的另一面,即如何对所谓的特别护理进行社会管理,就又将有关高龄以及人们在人类学上先天的脆弱性这些话题放到被关注的中心位置;同时,如何处理不对称的关系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因此“老年”和“童年”一样,都从根本上牵扯到了个体性边界这样的问题(请参照:Honig,1999年:第213页),并且也对人类作为自治性主体的形象提出了挑战。由此,又延伸到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老年人与家庭中其他人相互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在直接的依赖关系结构中—尤其是在家庭里—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生活状况的变动(请参照:Andresen/Diehm,2006年:第14页)。那么,在一个以自主性为导向的、而且有社会性分化的社会中,如何感知、并且阐述老年人在家庭世代关系这个小的社会范围中可能的依赖?并且,老年人对于提供照顾的一方究竟产生了哪些依赖?

尽管有关家庭的帮助潜能的变化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题目,而且也有许多研究是关于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后果这个方面的(例如,请参照Attias-Donfut,2000年;Terhart/Tippelt,2009年);但是,那些经历过与一方或双方进入人生最后阶段的父母共同生活的人们,如何处理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经验,他们从这样的家庭图景中得出了什么结论,他们又对当他们自身进入老年阶段时需要哪些帮助有什么推论以及因此需要建立哪些世代间的关系模式和亲密联系模式,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只有少量的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认识。而这里所呈现的定性研究将填补这些方面的研究空白,并且将人们(在家庭视角下)对于照顾、世代关系和老年人等方面的经验与未来的老年人、对被照顾的预期结合起来。在这项研究中,也将以描述性访谈为基础,凭借有着广泛含义的“照顾”这个概念,探索被调查女性和男性曾经与他们进入垂暮之年的父母有过哪些相处的经历以及他们又是如何设想自己走向衰老这个过程的。照顾他人和被他人照顾,对于人们而言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一个需要思虑的问题的?人们对于与家庭中其他成员保持或亲密或疏远的关系有哪些设想?

接下来的研究报告中将要呈现的照顾护理故事中的男女们,都历史性地属于这样一个社会群体,即他们都面临着来自他们父母的照顾需求,这种需求第一次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还被贴上了诸如“世代间照顾”这样的标签(请参照《明镜杂志》(DER SPIEGEL),2005年第19期)。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卡尔·曼海姆(1893—1947年),社会学家,是经典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知识社会学问题》《保守主义思想》《竞争在精神领域之中的意义》和《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等。—译者注】的“世代间相互关系”这个术语表达了,通过参与共同的、历史—社会的命运而产生的世代间的关联(请参照:Mannheim,1970年:第542页)。在这里将呈现对那些曾在不同程度上密切照顾过他们的,正处于人生最后阶段的一方或双方父母—他们属于最年老的世代中的成员—的成年子女的访谈,这些子女们将在或迟或早的未来也迈入人生的最后阶段,通过对于他们的有关身份地位的变化的访谈,人们能够从叙事的角度理解,个体是如何领会和对待老年这个问题的。访谈中的叙述者—无论男女—都体现了他们作为家庭中的照顾文化的个性化的设计者、相关语境和含义关联的塑造者的角色。而与此同时,这些陈述显然也是关于家庭的世代间关系和老年人特殊的主体化方式问题。因而,这样的研究主要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1.从家庭中的照顾文化的角度出发,人们如何理解和设计他们在过去照顾他人的经历和对未来被照顾的期望之间的关系?2.家庭中有哪些世代间关系以及哪些亲属间关系的结构是能够重新建构的?3.来自家庭的照顾和社会所提供的照顾之间表现出什么样的相互影响?

“世代间照顾”这个概念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主要聚焦于世代间的关系模式,而且要与时间框架和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在访谈中所讲述的照顾的故事,体现了在亲密和疏远、有力和无能,创新和传统这些维度下与生命历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结构。这项研究中的访谈展示了照顾护理方面的特征,它们可以被定义为布迪厄【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年8月—2002年1月),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继承人:学生和文化》《区隔:品位判断的社会批判》《艺术的规则:文学场域的纲目和结构》和《语言和象征权力》等。—译者注】的“惯习”概念(Habituskonzept)[Bourdieu,1987年(1979年);Bourdieu/Wacquant,2006年]中所提出的“习惯性风格元素”(Bohnsack,2007a:第66页)。照顾的习惯性做法决定了在最后的生命阶段,对于家庭中的世代间照顾的过去和将来设计的认知模式、理解模式和关联模式,并且确定了由此产生的“亲密主体的特性”(Reckwitz,2007年:第102页),同时也确定了在家庭范围内由世代间的关系模式所形成的主体化模式。照顾的习惯性做法也给出了有关在家庭系统中对亲属关系的个性化组织这个方面的信息。从结构理论入手对家庭世代间照顾的分析,主要对“自我”和家庭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关系的状况、家庭成员与家庭之外的人的关系感兴趣。对老年人进行世代间的照顾,属于照顾关系中的生命历程连续谱系,并且在其中有着自身的含义。从父母—子女这对关系出发,在处理自身以及家庭中其他成员需求的过程中所学习到的,都将变成习惯性行为,它们反映了家庭中完整的关系史,并且也进一步整合到家庭之外的照顾体验当中。与在教育学领域中需要研究教育资本的世代间传承问题相类似(请参照Büchner/Brake,2006年;Ziegler,2000年),一项有关世代间照顾的研究,也被归入家庭中的社会资源分析这个领域当中。照顾的习惯性行为可以作为连接个体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中间机构,它显然使得“世代间照顾”和在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之间产生了密切的相互关系,因为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家庭”,都处在巨大的社会变革压力之下—社会变化从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到工作形式和家庭形式的变化,直至世代间的关系和两性间的关系的变化。在这里可以看到,人们如何应对社会结构性转型的进程、如何在不同的照顾习惯形式中引入社会的变革进程。透过访谈对象所描述的从家庭的过去到家庭的未来的弧线,本项调查研究了在受访者历史的、家庭的和人生的历程中,自我的定位及他人对他们的定位。人们如何面对社会的转型过程以及他们如何将社会的变革过程与照顾的习惯性行为的不同形式联系在一起,都是能够被重新构造的。因而,本项研究一方面展示了三种照顾的习惯性方式,即互助型的照顾模式、导致矛盾心理的照顾模式和充满冲突的照顾模式,并且将它们与家庭的世代间关系理论中的相关概念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这项研究也对相应的概念进行了区分和分类,由此也阐明了,每一种照顾的习惯性模式不仅与各不相同的家庭中的经验空间、与对家庭未来和家庭关系重要性的期望联系在一起,而且在世代间照顾的每种习惯类型中,个体关系、家庭关系和社会形态也都有着很大差异。

同类推荐
  •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本书主要从说课准备、精心设计与组织说课材料、幽默为教法服务、情感学法说课、辅助教学程序、互动教学目标、应对说课失误和总结说课经验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铺垫和阐述。其中,听课和评课作为说课的后续工作,没有单独作为一章列出,而是补入最后一章,这样更显得本书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我们站在说课者的角度,多层次地模拟了说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在说课中少走弯路,对于日后的说课教学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 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本书是一本社会学专著,主要阐述了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的相关理论,并从宏观上论述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及其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社会概述、从传统到现代——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社会分层与社会结构、城市化与流动农民工问题等.
  •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本书对传媒产业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构建了一个包括传媒产业主体法、传媒产业行为法、传媒产业权利保护法等在内的完整的传媒产业法律规制体系。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九轮回

    重生之九轮回

    风华一瞬,笑看君怀她笑颜,一念之间看万世繁华尽落,谁人能知我心,前世姻缘今世情,九人九生九世愿以永世为注,只为换得一人一世一心。我重生归来,历经九轮回,寻九血莲。我早已不是前世的我,我觉醒之日,便是我复仇之日。
  • 明脉

    明脉

    梦回大明后,朱飞的人生也要从这里开始了,作为朱元璋第二十八代嫡系子孙,冥冥之中也注定了他的有着特殊的身份,他是明王朝的最后的命脉,明王朝的辉煌历史等着他来延续,他要以后世的眼光和思想书写一段传奇故事……
  • 某巫妖王上条当麻

    某巫妖王上条当麻

    当上条当麻得到霜之哀伤成为巫妖王是否会神净讨魔呢?当天灾(11)军团出现之时,有多少人会吐血呢?一切尽在本书。。。。。。PS:新人新书请多指教
  • 从良撒旦Ⅰ

    从良撒旦Ⅰ

    天!世界要毁灭了吗?撒旦竟然降世了!而且一下子竟然来了四个!诅咒,灾祸,死亡,厄运……死啦死啦!是不是要先找个地方把自己埋了?呃……这倒不用了吧?因为……撒旦要从良了!
  • 华严游意

    华严游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叫没烦恼(慢慢长大系列)

    我叫没烦恼(慢慢长大系列)

    哥哥李多乐参与了“说真话大冒险”的“危险游戏”而“引火上身”;弟弟李多米因为胖胖的身躯丢失了出演王子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变成小猪后的王子;姐姐有上台恐惧症,面对迎面而来的上台演唱的机会,她纠结万分。看似烦恼多多的姐弟三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里,有了开明的爸爸和虽然爱唠叨可又细心体贴的妈妈的帮助,能不承认“我叫没烦恼”吗?
  • 圣裔

    圣裔

    “当正义、公平、理想、善良、梦想这些美好的的东西都被践踏的时候,那么我的子孙们,请找回我的黑暗圣经,我将给你们以力量,因为柯累略斯家族的荣光,注定将再次笼罩整个曼迪斯大陆!”柯累略斯王朝开创者杜马·柯累略斯大帝的墓碑上这样写道。“啊呸!”奥古斯特·威廉·冯·柯累略斯每当被人问到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的时候,总是回以简单两个字母。“除了位面之间至高的法则以外,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这位从来都是谜一样的人物,在历史的车轮中最后只留下了这样一句话。Ps:我不是一个淫荡的人,但我希望我淫荡起来不是人qq群:20759911
  • 我是燕赤霞的人劫

    我是燕赤霞的人劫

    自从我碰到了燕赤霞,事情就开始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并牵扯到龙的传人的秘密。
  • 我是男友小霸王

    我是男友小霸王

    梦巧巧被母亲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缠身,从此梦巧巧的生活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四处打工,却一次又一次使鬼神差的遇见他。另一个她和他的到来让他们误会越来越深距离越来越远..她究竟是不是属于他的灰姑娘?永生永世的陪着他?上天是否又会眷顾着他们躲过重重坎坷的命运呢..?
  • 一剑逆仙

    一剑逆仙

    没有逆天般的功法。没有无敌般的运气,也没有至尊级的武器,只有被别人鄙视般的资质,林凡有一句名言:“我不想一路高歌成为至尊,也不想成为名留青史成为一派的开山祖师,我只想平凡的过一生,一生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