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16900000002

第2章 冷暖人间炎凉世态 贵门寒子逆境豪杰

《郑成功》第二回:

冷暖人间炎凉世态贵门寒子逆境豪杰

年少寒微壮志凌,万水千山总温情。

紫气东来功成就,长空一剑任横行。

——《忆往昔》

话说那南宫敬见一老僧飘然而至,误以为是敌人追来,故一出手便是必杀绝招,定要置对方于死地。

小男孩见南宫敬短剑飞出,挺身而出扑上前去,竟欲护在老僧身前,舍命替他阻挡来剑。可终究还是慢了一步,不待小男孩奔至老僧身前,那短剑已飞了过去。

那老僧眼见短剑袭来,竟不躲闪,只用袍袖一翻一卷,便将短剑接在手中。南宫敬见此情形,惊得目瞪口呆,立在原地,半晌回不过神来。他习武半生,在江湖中也算得上绝顶的高手,临阵御敌,三十步以内,还从没有人能接得住自己的飞剑。这老僧与自己相隔不到十步,竟还能接住自己飞剑,且如此轻描淡写,简直匪夷所思。

直到这时,他才仔细打量眼前这位老僧:只见他六十岁上下年纪,须眉虽已全白,可浑身精光四射,太阳穴高高鼓起,显是内力深厚,身怀绝技之人。

小男孩见老僧安然无恙,顿时喜极而泣,泪光盈盈,扑上前去将其紧紧抱住。

老僧抚着小孩脑袋,柔声道:“森儿,想师傅了吧?”

小孩抬起头,用衣袖抹去泪珠,道:“嗯,师傅,我好想您,您怎么去了这么久才回来?”

老僧微笑道:“为师受你达宗师叔之邀,上那东山岛筹划古来寺重建事宜,不知不觉就耗去十日。昨夜心中着实挂念你不行,故今早四更就起身,急匆匆赶回来。你这些天可按时练功学习?”

小孩道:“师傅放心,弟子敬遵师命,请师傅考较?”

老僧摆摆手,道:“不用不用,师傅信你。森儿,这两位施主怎么称呼,为何我一进门就用飞剑伤我?”

小男孩道:“师傅,我也不认得他们。那日清晨,弟子见他二人蜷于海滩,昏迷不醒,想是海船倾覆,落水遭难,便把他们救了回来,这几日光顾着读书习武,也没有询问人家姓名。”说罢双目瞪视南宫敬,心道:“我好心救你二人回来,为何要伤我师傅性命?”但欲言又止,终究没有说出口来。

老僧笑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森儿做得没错。只是要问问人家姓名,不要失了礼数。”言中之意是教导那小孩,以后救人之后,还要摸清底细,若是好人就留其居住,长久交往;若是歹人便礼送出门,避而远之。

小孩道:“弟子知错了,下次必定改过。”说罢,朝着南宫敬深深鞠了一躬,道:“晚辈请教前辈尊姓大名。”

南宫敬不答,宫不悔默默走上前来,却也不敢接话,静静立在南宫敬身侧。

那老僧将短剑翻来覆去,仔细看过几遍,见老少二人都不答话,微微一笑,开口道:“长短不一,大小不齐,谓之参差。天下使此兵器者,只宁波府南宫世家一门。老衲不知贵客临门,恕失远迎,寒舍简陋,茶饭粗淡,小徒如有照顾不周之处,还请二位多多包涵。”

虽只过了一招,可南宫敬已知这老僧武功强过自己何止数倍。他与小孩师徒相称,这孩子心地善良,知书达礼,想来老僧也不是歹人。何况对方已猜出自己底细,再没有甚么好隐瞒的了,终于开口道:“在下南宫敬,船沉落海,幸得令徒救助,才捡回了性命。适才多有冒犯,险害了大师性命,万望见谅。”

老僧道:“原来是南宫大人莅临寒舍,失敬失敬。南宫世家誓死效忠朝廷,掐指算来也有二百多年,竟也落了个灭门的结局。侍君如伴虎,由福转祸,只在瞬息之间,实在可悲可叹啊!也难怪大人反应如此过激,一出手便要取老纳性命。”

南宫敬听老僧言语之中,惋惜怜悯之外,另有贬讽之意。也不怨人家说,南宫一族世代在厂卫中做事,甘为朝廷鹰犬,伤天害理之事,不知干了多少!适才那一剑,南宫敬虽为自保,可出手便要取人性命,厂卫之毒辣作风,尽显无遗。也正因如此,南宫世家的名头虽响,名声却不佳。遭逢大难之后,江湖上幸灾乐祸者居多,真心同情者却罕有。

南宫敬让老僧说到痛处,沉思了片刻,方才开口,岔开话题道:“大师功夫出神入化,冒昧请教大师的门派与法号?”

那老僧道:“老衲不才,潦倒弃徒一个,说出来着实辱没师门。”

南宫敬道:“大师过谦了,这几****暗暗观察令徒武功路数,似是嵩山少林一派。大师神功盖世,定是寺中有名望的高僧。”

那老僧微微一笑,道:“施主既已猜出,我也无须遮掩。老衲不才,法号智通,离寺之前,曾在达摩院供职二十七年。”

南宫敬一听登时吃惊不小,智通长老,位列北少林三大神僧之首,武功修为之高,当今武林中能与其争锋者,屈指可数。他情知以智通大师身份和为人,绝不至于出卖自己,去报官请赏,心中遂撤了戒备,连声道歉。

智通大师虽不喜南宫敬的为人做派,但他慈悲为怀,眼见落难之人,怎能不去扶助?二人围炉对坐,慢慢聊了起来。宫不悔身子还虚弱,又回床上躺下。小男孩则坐在一旁,双手托起下巴,仔细听长辈们说话。

南宫敬隐居十余年,近些年江湖上发生的大事,竟是一无所知。他此时最想知道的,乃是智通大师何故流落此地。长谈半日之后,方才知晓此中缘故。

原来明朝开国以来,少林武当两大门派,雄霸武林,两百余年久盛不衰。与武当相比,少林立派更久,影响更大,天下门派,三分之一皆源于此。近二十年来,少林一派,乃智字辈群领风骚。而这一辈份中,又以智通智弘智聪三位长老最为出类拔萃,武功修为,绝不在住持空灵禅师之下。

三位长老在寺中,分掌达摩院、罗汉堂、藏经阁,成三足鼎立之势。三年前,空灵长老突发急恙,都没来得及指明接班之人,就撒手西去。一场风波,就此兴起。

三位长老,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智通德才兼备,谦和厚道,颇具一派宗师风范。其实以空灵之本意,也是欲让智通长老接班,只不过误认为他拙于授徒,心存顾忌,未公开指定他为继承人。可空灵早已将镇寺之宝《易筋经》○1传与他。《易筋经》乃少林历代方丈主持所掌,传经之举,言外之意,便是要将主持之位传与他。对于此事,全寺僧众,无不心知肚明。其实智通并非不擅长授徒,只是坚持择优而教,弟子入门,考核极严,以至门生稀落。

智弘长老虽然在武功上与智通不相上下,难分伯仲,却志大才疏,再兼气量有限,胸中容不得人。他看似长于授徒,实则不分良莠,照单全收。门下虽弟子无数,却鱼龙混杂、多是滥竽充数之辈,着实有辱师宗。

三人之中,以智聪长老最有心计,为人也最不正派。他心地奸邪,本欲图掌门之位,无奈武功和德行,都与智通相差甚远,实难服众。他心知智弘门生众多,势力最大,却有勇无谋,若推举他继任住持,日后事无巨细,势必倚重自己。到那时,自己虽无住持之名份,却行住持之实权,故处心积虑,主动找智弘表明心迹。

少林住持,地位几如武林盟主,谁不眼馋?智弘见连智聪都支持自己,顿时信心满满。二人沆瀣一气,串联阖寺僧众,设计在老方丈出殡之日,召集大会,公开选举主持,逼走智通。

空灵大师圆寂之后,超度道场照例在少林寺后山举行。一连七日,智通忙前跑后,料理丧事,对智聪的阴谋诡计,丝毫没有察觉。出殡前夜,智通为老方丈守灵,一夜未眠。待到五更,亲自带队,抬着灵柩往后山塔林,主持下葬仪式。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方才回寺。

怎料此时大雄宝殿内,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智通扯过一个小沙弥询问,竟是在召开全寺大会,公开选举掌门方丈,智弘得票最多,已当选新任住持。

智通听闻此言,脑袋登时嗡嗡闷响。他情知遭人暗算,可事已至此,纵使自己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力回天了。

原本该顺理成章接任住持的智通,就这样稀里糊涂落了选。他心中愤懑不已,一气之下,竟离寺而去,漂零于江浙一带,先后去了九华山、天台山、普陀山,满心以为凭自己在江湖上的声望,到了哪里都是座上嘉宾。

岂料智弘一接任掌门,就受智聪撺掇,命人放出话去:智通不辞而别,背叛师门,谁若敢收留他,便是与少林为敌。

嵩山少林在武林中势如泰山北斗,智弘此言,刹时间晓谕天下,不出一月,武林中已是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那少林派在江湖上何等威名,各门各派,哪个对其不是奉若神明,敬而远之,谁敢公然违命,与之为敌?

常言说得好: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那江南遍地名山古刹,佛家门派林立。可方丈住持大多怕惹麻烦,纷纷推辞,竟无一家寺院愿意收留智通。

智通无奈,只得翻越群山,经仙霞关入闽,欲在少林南宗众寺,寻觅一栖身之所。

福建乃少林南宗所在,历朝历代多有少林高僧,来到这八闽山区落脚,所建寺庙,多以少林命名。故福建一省,名为少林的古刹,竟有六座之多。

这六座寺庙,分别是泉州少林寺、莆田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仙游少林寺、东山少林寺、诏安少林寺。

其中泉州少林寺、莆田少林寺、福清少林寺,皆始建于唐代。而另外三座寺院,则建于大明开国之后,原本都有自己的名字,后来才更名为少林。

仙游少林寺又名九座寺○2,诏安少林寺又名长林寺○3,东山少林寺又名古来寺○4。三座寺院皆因百年倭患而兴,亦因百年倭患而衰。

眼下六座少林寺中,莆田少林寺规模最大,僧众最多,自诩为南派正宗。该寺位于九莲山下,万历朝以来几经扩建,亭榭接连,殿宇成片,蔚为壮观,阖寺僧众,接近万人,几有与北少林分庭抗礼之势。

智通来到这八闽大地,便先奔那莆田少林寺而去。

可怎料那住持竟也不愿收留。倒不是因为畏惧北少林的威名,而是生怕智通盖了自己风头,威胁其住持之位。智通感慨万千,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凄然于心。

要是无处挂搭,自己纵使一身本事,也只能做个无名无分的野和尚,成何体统。无奈之下,智通大师只得继续南下,来到泉州府地面。

刚进了泉州城,智通竟意外遇见郑芝龙○5,那郑芝龙本是台海一带的大海盗,最近刚被朝廷招安,虽说名义上当了朝廷的五虎游击将军,可一时半会儿也难改江湖习气。

智通武功盖世,在江湖上声名煊赫,郑芝龙对其倾慕已久。他得知智通所遇困境之后,当即提笔挥毫,为其写了一份荐书,差人送至泉州少林寺。翌日,泉州少林寺住持便回信答复,表示愿意接纳。

在莆田少林寺兴盛之前,这泉州少林寺,才是少林南宗正源所在。该寺位于清源山中,始建于唐高宗龙朔元年(即公元661年)。建成之后,曾两度被毁,又两度重建。

明朝洪武年间,泉州南少林寺第三次兴起,但财力有限,规模仅为南宋时期之十分之一。当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就是在此学艺。

俞大猷虽习武于清源山下,却因东南战事频发,常年驻兵于平海卫○6,故就近练兵于莆田少林寺,终于成就抗倭伟业。却不想莆田少林寺自此日盛,武僧成千上万,僧兵大出风头,更获封良田万顷,佃农数万,终于夺了泉州少林寺的风头。

为何智通找寻落脚之地,苦觅半年而不得。郑芝龙只一封书信,反而就办成了呢?

原来那郑芝龙少年时期,也曾在泉州少林寺习武。他发迹之后回到家乡泉州府,经常给寺里捐钱捐物。而泉州少林寺培养出来的僧俗弟子,在郑芝龙军中任职者颇多,不少人自此步入官场仕途,终至发迹。故泉州少林寺与郑芝龙的关系非同一般,他的面子,住持自然要照顾的。

智通谢过了郑芝龙,便奔清源山而去,不到半日便到了这泉州少林寺。他满心欢喜,心道:“这泉州少林寺开寺之祖,法号是智空,也是智子辈,在北少林时也是达摩院首座,也是因受排挤而离开山门,与自己如出一辙,真是冥冥之中天注定,屈指千年又轮回。”

不料这泉州少林的住持永济和尚,也是个心胸狭隘之人。郑芝龙的面子他虽然不敢驳,可心中担忧这智通武艺高强,如久居此地,日后难免威胁自己住持的位子。故在智通来寺之前,他就暗暗坚定了心意:绝不能让智通常住在寺内,务必要将他排挤出去。

智通刚刚踏进山门,还未坐定,就给吃了个下马威。那永济和尚先给智通讲了半天清规戒律,又说这里寺院太小,连个达摩堂也没有。闽中山水,冠绝天下,希望智通大师不问政务俗事,只管云游四方。

智通听闻此言,心中又是一阵凄然,真个是龙游浅底遭虾戏,落难的凤凰不如鸡。

智通心中虽不痛快,可嘴上什么也不说。全依了那永济禅师所言,挂搭在泉州少林,准备只身云游四处,化缘为生。他本是和善之人,不管结果怎样,心中还是感念郑芝龙恩情的,故离别之前,专程到泉州道谢。

郑芝龙在自己官邸接见智通,席间他笑言道:“长老武功盖世,倘能降贵纡尊,屈就府中,教犬子练功习武,自当感激不尽。”智通欣然应允。

时值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正月,当日下午,郑芝龙便带着智通,一起返回他位于安平的府邸。

崇祯元年七月,郑芝龙才被福建巡抚熊文灿正式招安,属下数万海盗,全被改编为明军水师,分别驻扎于闽南五大水寨,水军督军衙门则设在泉州府内。

郑芝龙祖籍在安平县,离泉州府还不到五十里,骑马只半个时辰的路程,他白日里多在泉州府官邸办公,晚上便回了老家安平。

闽南当地习俗,谁要是出人头地,发达之后,必定在老家大兴土木,建红砖阔宅,以显示财力和身份。郑芝龙乃台海巨盗,富甲闽南。他归顺朝廷之后,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在老家安平建起好大一片宅邸。

郑芝龙当时共有子嗣六人,一个远在日本,两个尚在襁褓之中。其余三子年纪较大,两个八岁,一个七岁,均到了习武年纪。当晚,郑芝龙便让这三个儿子拜智通为师,学习武艺。从此之后,智通便住在这安平郑府,教三个孩子练功习武。

智通初时并不知道,这三个孩子虽是兄弟,却是同父异母。最大的唤作郑森○7,出身在东洋平户岛上,他的母亲姓翁,是当地华侨之女。

另外两兄弟则是一母同胞,哥哥叫郑渡,弟弟叫郑恩,他们的母亲姓颜,是大海盗颜思齐的女儿。这郑芝龙能有今日,全凭继承了颜思齐的衣钵。

俗话说的好,母以子贵。可这是在儿子成年之后,才能作这般比较。在儿子年幼之时,尤其是在妻妾众多的大户人家,却是子以母贵。那翁氏一族,在平户虽也算作大户人家,可光景再怎么殷实,又怎能与人家颜氏相比?也正因为此,三兄弟在家中的境遇就大不相同。

郑渡和郑恩两兄弟,天天穿的是绫罗绸缎,食的是肴馔珍馐。而郑森,则和母亲相依为命,连个供使唤的丫鬟都没有,日日布衣麻裙,粗茶淡饭。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

一年光阴,转瞬即逝。

三兄弟虽是同门学艺,可成绩却是大相径庭。郑渡郑恩,学艺心不在焉,处处应付了事。而郑森则求学若渴,事事自觉,练功时聚精会神,如遇不懂之处,勤思勤问,钻研刻苦。故这一年下来,郑森虽只八岁年纪,基本功却已不凡,虽不能临阵御敌,可防身自卫,料理一两个村夫野汉,已不在话下。而郑渡郑恩兄弟,却还没能入门,与郑森差距竟如此之大。

智通也喜爱郑森这孩子好学主动,自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师徒二人,一个学得上心,一个教得起兴,相得益彰,其乐融融。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正月十五。安平郑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但凡节庆假日,郑芝龙都不敢懈怠,这天一大早就赶往泉州,值班巡查。日薄西山之时,方才返回安平,还带回一位贵客。

此人名叫黄道周○8,祖籍福建漳州府漳浦县,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中的文进士,入翰林院,任修编。崇祯登基之后,调詹事府○9,任右中允。崇祯二年(1630年)九月,皇帝冤杀袁崇焕,并大兴讼狱,朝野内外,株连甚众。直到第二年底,兀自不绝,就连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钱龙锡也因曾举荐袁崇焕而牵连获罪,定为死罪。

钱龙锡获罪将斩,此事冤屈,谁不心知肚明。然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言。只黄道周一人,彻夜草拟奏疏,拂晓入阙叩阍,以正六品文官微职,冒死直谏。

奏疏慷慨激昂,一针见血,直陈崇祯帝过失:今以莫须之名,屈杀累辅重臣,不光有损国体,更自断其臂,自毁长城。

崇祯读罢,龙颜震怒,斥其诋毁曲庇。黄道周毫不退缩,再上一疏,直言力谏,奏疏中以比干自比,欲以区区寸心,在青史上留此一段实话。如此一来,把个崇祯箍得进退不得。他若不杀黄道周,难以平复心中愤怒;可他若杀了黄道周,则势必为天下人视为商纣再世,成了个彻头彻尾的无道昏君。

崇祯被气得怒不可遏,可又无可奈何,只得以抗疏论罪,连降三级。岂料那黄道周风骨相当坚韧,仍不屈服,又上一疏,指出眼下士庶离心,寇攘四起,天下骚然,不复乐生,乃朝中小人柄用,怀干命之心所致。劝崇祯皇帝摈退小人,任用贤能。崇祯读罢此疏,再也忍无可忍,大笔一挥,将其削籍为民,驱逐出京。

黄道周连上三疏,虽被贬为庶人,却救下宰辅钱龙锡一命,从此名扬天下,成为举国士大夫之精神楷模。他罢官出京,已是腊月,一路南归,途经浙中,当地名士再三挽留,希图留其在浙江,收徒讲学。

黄道周婉言谢绝,他志在故土家乡,欲凭一己之力,振兴闽南国学。他勉强挨过春节,便辞谢众人,搭上南下商船,一路往漳浦而来。

商船昼夜兼行,一路南下,正月十五这日,已到了泉州港外,商船停泊,补给物资,黄道周也上了岸,碰巧遇见在码头巡查的郑芝龙。

郑芝龙归降之后,生怕别人因其海盗出身而瞧不起,处处附庸风雅,巴不得和福建籍所有文臣名士攀上关系。今日偶遇名动天下的闽南大儒,曾能轻易让他离去。他再三挽留,相邀其去自己安平的府邸。

黄道周思乡心切,原本并不打算逗留,可眼见郑芝龙让的真切,盛情难却,好在漳泉两地相隔咫尺,家乡已近在眼前,便谢过船东,自己随郑芝龙一同返回安平。

当日晚间,郑芝龙大摆宴席,款待黄道周。他本意是想请黄道周为西席,教自己的儿子们学习文化。可黄道周虽人在低谷,心志却丝毫未挫。如此一位心高志傲的博学鸿儒,怎甘心屈就为郑府家教?

他勉强在安平待了三日,终于向郑芝龙言明心迹,表示要回家乡办学,广收弟子,传道授业,郑芝龙见他心意坚决,便不再强求,只好奉上白银千两,派人一路护送其返回漳浦。另外征求智通大师意见,希望儿子们文武兼修,盼其也能一同前去漳浦。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智通大师对郑渡郑恩兄弟并无多大期望,心中只是挂念郑森的学业。他已年过花甲,天慧聪颖的孩子也见过不少,但像郑森这般自觉好学的弟子,却是头一遭碰到。

这孩子虽说出生在日本,可他外祖父翁氏一门,多年来从未放弃中华国学,族中不分男女老幼,文化根底着实不凡。在众人精心培养之下,小郑森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回国这两年来,母亲翁氏依旧对他的学业常抓不懈,小郑森也不负众望,好学勤奋,知书达理。

人到晚年,能收到这么个好娃娃做徒弟,智通心里自然喜欢的紧。他生怕如此一块荆山璞玉,得不到名家雕琢而瑜璟难现。为了让郑森日后文武双全,成就大器,对郑芝龙的这一要求,自然不会推辞,爽快答应了。

那颜氏却心疼自己的两个儿子,觉着他们过于年幼,舍不得让其外出受苦,故怎么也不同意让哥俩个去漳浦。郑芝龙好说歹说,大大小小的道理,列举了一箩筐不止。那颜氏为了孩子前途,终于勉强答应,让郑渡郑恩两兄弟一起去漳浦学习。

黄道周果不食言,他雷厉风行,回乡还不到一个月,就在漳浦县城里买了一处宅子,把书院开了起来,取名为紫阳书院○10,正式收徒授业。黄道周的籍贯,本在东山。那东山是座海岛,乃福建行省第二大的海岛。东山离这漳浦县城,水陆共计是四十里路程。紫阳书院开办以来,为图方便,黄道周把家也安在书院。他教书授业,一如为官从政,严于律己,恪尽职守,生怕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业。除去逢年过节,极少回东山岛去。

没过几日,郑家三兄弟也来到漳浦。三子学艺,本来是按三份一样标准,到账房支取费用,可那账房也是由颜氏把持,她安排将三份全给了那郑渡郑恩兄弟,郑森连一个铜子也没有。甚至给紫阳书院的学费,都得郑森自己想法子。自此兄弟三人,生活上便是千差万别。

那颜氏花了一千三百两银子,给郑渡郑恩兄弟在漳浦县城里买了好大一座宅子。五进的大院,装饰得极为奢华考究。还配了好一班小厮仆从,连同厨师丫鬟保姆,一共是三十七人,抛去日常吃住费用不算,光这些下人的年例银子,一年就得八百两银子。另有好大的排场,马车、软轿一应俱全、甚至从郑芝龙水师中拨出一艘军舰,移驻于与漳浦一水之隔的东山岛铜山所水寨,随时听侯郑渡郑恩两兄弟调遣。

生活条件如此之好,可这郑渡郑恩兄弟,却只图享受,不思进取:顿顿大鱼大肉,餐餐山珍海味;读书吊儿郎当,一日打渔,半旬晒网,每天要么迟到,要么早退,要么干脆连书院去都不去,逃学在家。读书尚且如此,练功习武更无从谈起。哥俩儿整天斗鸡戏狗,夜夜嬉戏不睡,日日懒觉不起,玩物丧志,不学无术。

两兄弟不仅逃避学习练功,毫无弟子之礼,而且经常取笑欺负郑森。郑森人虽小,但十分懂事,只把自己的书念好,武功练好,从不与他们计较。

智通大师见这兄弟俩离家在外,无人约束,越发不成气候,自己作为长辈,若不管教,恐有失职之嫌。可怎料那郑渡郑恩哥俩儿,非但不理解他良苦用心,反倒时常跑回家,向母亲颜氏打小报告,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智通和郑森一老一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总和他们哥儿俩过不去。

那颜氏护短,本来看这老和尚就不顺眼,听了儿子们的话,更变本加厉。每晚都在郑芝龙枕边吹风,又是添油又是加醋,定要把智通和郑森描得炭黑。郑芝龙初时不信,只道颜氏嚼舌。可他天生耳根子软,天天听颜氏这么叨叨,慢慢竟也信了。对智通也不如从前那般恭敬了,偶尔公差路过漳浦,对智通和郑森爱理不理,态度冷淡。下人们眼睛活得很,见主人如此,他们心领神会,有事没事就指桑骂槐,对智通和郑森冷嘲热讽,摔摔打打,茶饭也日渐粗糙,一顿不如一顿。

智通见此情形,心里越发堵得慌,让那郑渡郑恩兄弟搬弄是非混淆黑白也就算了,还给一群龌龊小人骑在脑袋上如此欺辱,真是虎落平川被犬欺!他实在受不了这腌臜鸟气,一怒之下,便携了郑森,到漳浦海滩上,搭了三间茅草屋子住下。彻底远离了凡夫俗子和市井喧嚣,倒也清静。

智通与郑森刚一搬走,就有下人们传信回安平,告与那颜氏。颜氏早就懊恼智通赏识郑森,见他二人一起出走,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智通的斋饭钱也给断了。没过多久,郑芝龙也风闻此事,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佯装不知,由那颜氏母子胡来。

于是自此之后,师徒二人便再没人关照,日子过得异常拮据,连吃饭糊口都成了问题。郑森通情达礼,尊敬长辈,怎也不让师傅动手,做饭洗碗之事,全由自己包揽。

每日晚上,他淘两碗糙米,撒一把盐,慢火熬成一锅粥,到第二日黎明,粥已凝固成冻儿,便将其反扣在陶盆中,均匀切做八块。在师傅指导下,他先练功一个时辰,直到动身去书院时,才与师傅各吃两块。

白天在书院,别的孩子大多都有干粮,午间吃过后还能休息一下。郑森什么也没有,一瞥见别的孩子开始吃东西,就默默咽一口唾沫,悄悄躲到角落里,独自念书学习。他中午也不休息,节省一切时间,用心攻读。

晚上放学回来,先练功一个时辰,然后蹲着马步,再背书一个时辰,这才与师傅各吃两块粥,肚子里稍稍有些饱意,方能美美睡去。

智通看着心疼,等到夜深人静,常常抚着郑森的头,情不自禁潸然泪下。他自言自语道:“本以为你出身豪门,衣食无忧。谁知竟与为师一样,同为天涯沦落之人。师傅期望你以古今圣贤为楷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有一日晚上,智通看他可怜,忍不住问道:“森儿,你吃得饱吗?”

郑森面露苦笑,答道:“师傅,我确实吃不怎么饱,时常肚饿。但我觉着,吃饱了容易犯困,饿着反倒精神,读书写字,可带劲呢。所以有时候饿点也是个好事。黄先生常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由此可见,只有年少时吃得苦中苦,长大后方能为人上人。”

智通大师听罢,泪花盈盈,道:“人常说寒门出贵子,可你名义上虽说生在富贵之家,却比寒门都不如,竟能可怜至此。更难能可贵的是,你小小年纪,安贫乐道,好学上进。师傅望你今日落难贫贱,但志不能移;他日纵使富贵,也不要忘本,处处为贫苦黎民着想。”

郑森道:“师傅教导的是,弟子定会牢记在心。”

这年正月回家,翁氏见郑森瘦削单薄,便问他生活起居之事。郑森年纪小小,却十分懂事,骨头更是相当硬气。他只捡着读书习武的话题与母亲述说,而对颜氏克扣之事,绝口不提,也不愿去找郑芝龙诉苦。他生怕郑芝龙追究起来,那颜氏恼羞成怒,又寻母亲发难,打骂撒气,日子更加不好过。

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翁氏看着面黄肌瘦、筋骨如柴的孩子,心中如泣血般疼痛不已。她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月例积蓄,统统与了智通,请他给郑森买些肉吃。

智通知道郑森不愿提起二人艰苦之事,更知翁夫人自己过得也不宽裕,故无多言,只默默接受了。翁夫人所给的银子,虽然不多,但节省着花,勉强还能交上学费。

俗话说的好:世事如棋局局新,人情似纸张张薄。智通自打离了泉州南少林,就坚决不去寺院挂搭,免得自取其辱。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师徒二人怎么生活?智通只能瞒过郑森,趁他日间去紫阳书院读书,包了头在附近渔村做些苦力。或在码头修理船只,干些体力活;或者帮渔民们结结渔网,罟○12些鱼贝虾蟹,罱○13些海苔紫菜。总之力所能及,挣些个铜板零钱,换一些糙米和海菜。

村中渔民不知这一老一少的底细,但看着他们怪可怜的,便常常施舍其一些没人要的小鱼小虾。糙米熬粥,小鱼虾腌了,做成小菜,给郑森下饭。智通不食荤腥,郑森也舍不得多吃,每顿只夹上小小一筷子,这样小小一罐子腌渍鱼虾,竟也能吃上二十来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郑森勤勉用功,天天如此。如此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问和武功均是大进。早在东瀛之时,外公就教他读书识字,回到中土后,母亲也始终督促他看书学习。这一年来,得到黄道周这样的博学鸿儒点拨,学艺更是突飞猛进。经史子集,都已略晓一二,尤其是历史,功力已十分深厚,绝非同龄少年所能及。

十日之前,智通大师则应长林寺住持达宗长老之邀,一起去了东山岛○14,勘察古来寺修缮事宜。

这个东山古来寺,也是少林南脉,始建于成化年间,上一任住持乃是智通禅师的师兄智广禅师,三十年前离开嵩山少林后受聘来此,训练僧兵,后来升任住持。智广禅师已于十年前病逝,后继无人。颜思齐死后,郑芝龙接受朝廷招安,台海一带自此安宁了许多。无海盗可打,僧兵不必太多,古来寺也便日渐荒废。屋漏偏逢连夜雨,人气稀落也就罢了,好端端一座古刹,三年前又遭雷击,一场接天大火,把个寺院烧去大半。

前年八月,这漳州府来了个新知府,名叫李建泰○15。他祖籍山西曲沃,天启二年中的进士,先后在翰林院、都察院和国子监供职,知府漳州之前,已官至国子监祭酒,从四品的文职京官。知府官阶是正四品,其转任漳州,算是升了一级。

这李建泰虽出身官贵之家,却通情达理,是个和善之人。他上任之后,四处考察,体恤民情,办了许多好事,境内百姓,无不有口皆碑。

李建泰知府漳州之后,访得长林寺和古来寺本为少林南宗,眼下连个主持都没有。两座寺院,长林情状较好,便请达宗长老前来,扶为住持。

达宗长老本在五台山南禅寺出家,已做到知事长老,地位仅次于住持方丈。他本是李建泰的舅舅,青年时婚姻不顺,遂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他虽未在少林习武,可当年智通云游至五台山,在灵鹫峰下邂逅达宗。二人一见如故,谈经论道,切磋武艺,不知不觉竟过了十余日。达宗为智通的盖世神功所折服,智通也敬重达宗的人品德行,二人最终结为莫逆之交。

达宗长老来到诏安长林寺后,果然不负众望,励精图治,大加整饬,不出一年,已把个长林寺弄得有模有样,重振昔日风彩。去年腊月,他偶然得知智通就在漳浦,心中大喜,赶紧登门拜访。

诏安与漳浦是邻县,相距不过五十里路程,骑马两个时辰便到。达宗长老是个谦和慈善之人,他见智通师徒过得如此清贫,便时常差人送一些粮食过来。师徒二人的日子也稍稍宽松了些,总算是吃得饱了。只每日仍是两餐,顿顿依旧简单清淡。

智通感念长林寺僧众的救济,每逢黄道周紫阳书院放假,便携了郑森,到长林寺小住几天,教那里的僧人们习练武艺。

李建泰亲自上东山岛考察之后,同意了达宗长老的请求。怎奈官府库银紧张,并无余钱可供拨调。后来还是幕中师爷出了个好主意,召集起漳州治内颇有名望的富商士绅,募捐了白银三千六百两,作为修缮经费。特请达宗长老坐阵,全权主持修缮工程。达宗长老也不推辞,欣然从命。领命之后,他赶忙差小沙弥星夜赶至漳浦,请智通大师前来,为的是借此机会,给智通大师寻个安稳的落脚之地。

他心知李建泰通情达理,明辨是非,又是自己的外甥,定会择贤而立。只要智通在修缮时出谋出力,官员和士绅们自然也不会反对。待佛寺建成,智通大师便能顺利担任住持。

智通大师见达宗用心良苦,处处为自己着想,虽不愿当什么住持,可达宗一番好意,着实盛情难却。他心想自己总归得有个落脚之地,不能老这样没名没分,常年漂泊在外,能有一座名刹栖身,多教授些徒弟,也不至于枉费余生。想到此节,智通便立即启程,直接赶赴东山岛,与达宗相会。

智通走后,郑森一人独自留守草屋,每日读书习武,一如既往,按部就班,与师傅在时全然无异。

宫不悔此时方知,眼前这个好心救人的小男孩,名字叫做郑森,今年只有十一岁。她望着郑森,心中暖意阵阵,不知不觉便出了神,思绪飘渺,犹如灵魂出窍一般。昏昏欲睡之际,猛地听见一阵脚步急促而来……

注释1:《易筋经》——乃少林寺内功修行的经典,相传为达摩祖师所创。达摩本是天竺高僧,南北朝时期经海路只身东来,最终落迹少林,在熊耳山面壁九年,写下《洗髓经》和《易筋经》两部旷世奇书,自此奠定少林一派武功之根本,也凭此成为大乘佛教最大流派——禅宗的创始人。

两本经书本是不传之秘,《洗髓经》在宋元交替之际毁于战火,自此失传。而《易筋经》则由历任掌门世代承袭,得以流传至今。

“易”乃变通、脱换之意,“筋”指代筋骨,“经”乃指南、经典之意。《易筋经》一书,主要介绍如何用真气打通全身经络,不断将外力转化为内力蓄积起来,临阵御敌时将内力转化为外力,进而达到增强力量,提升速度的修炼方法。

现今流传最广的《易筋经》版本是《易筋经十二势》,由清末医学家潘蔚编辑而成,虽图文并茂,注释详尽,但可能习练方法存在偏误,故很难达到古代少林高僧那般出神入化的境界。

《易筋经》分十二回,乃真气运行,内功修炼之精髓,由外而内,外练筋骨皮,使大量热能化为内劲,蓄于丹田。乃化外而内之法,外功再强,受身体条件所拘,无法超越极限,然有《易筋经》内功作底,则由内而外,厚积薄发,增力数倍甚至数十倍。用之于轻功,可中和自身体重,虽不能似禽鸟般展翅翱翔,但如灵猫般飞檐走壁,攀壁援树,如履平地。

万变不离其宗。以内功作根基,天下武学,似广实窄,似大实小,皆能融会贯通。

那《易筋经》本有七十二图,但传至明末,仅剩四十二图。

注释2:九座寺——南少林六寺之一,位于今仙游县城西北凤山乡凤顶村,始建于唐代。

注释3:长林寺——南少林六寺之一,位于今诏安县官陂(bēi)镇长林村,乃天地会发源地。

注释4:古来寺——南少林六寺之一,位于福建漳州府东山岛,乃闽菜之首佛跳墙发源之地。

注释5:郑芝龙——(公元1604-1661),祖籍泉州府安平县(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郑成功的父亲,明末清初中国势力最大的海盗头目。

注释6:平海卫——位于莆田县城东南九十里处,是海岸线突出部位。也正因其为半岛,平海卫在沿海防御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明代至今,这里都是著名的海军岸防基地。

注释:7:郑森——(公元1624-1662)即郑成功,郑芝龙长子,出生于日本平户岛,明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抗清英雄,本书主人公。

注释8:黄道周——(公元1585-1646),福建漳州东山岛人,明代末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1646年抗清失败,誓死不降,留下许多豪迈诗词后英勇就义,成为中国历史上堪与文天祥比肩的民族英雄。他修身养性,严格自律,是孔孟儒教和程朱理学的捍卫者,成为当时海内景仰的道德楷模。同时,他在文学和书画领域也造诣极高,成绩斐然。徐霞客评价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清乾隆皇帝称赞他“不愧为一代完人。”

注释9:詹事府——明代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事务的机构。

注释10: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黄道周当年所创紫阳书院,在云霄镇(今漳州市云霄县)。

注释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段,语出《孟子?告子下》,前文为“舜发于畎(quán)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注释12:罟(gū),指捕鱼的网,也指用网捕鱼。

注释13:罱(lǎn),捞水草、河泥的一种工具,也指用罱捞。

注释14:东山岛——也称东山半岛,乃今福建漳州东山县主岛,面积188平方公里,仅次于海坛岛(也称平潭岛),为福建省第二大岛。明代万里海防长城组成部分,明初在岛上设铜山所,郑成功抗清时期重要军事基地,闽南五大水寨之一。

东山岛本来是座海岛,与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隔海相望。1960年当地政府修建八尺门海堤,使东山岛与云霄县相连,八尺门也成为当时出入东山岛的唯一陆路通道。后来又修建了大产大桥,使东山和诏安也相连,成为半岛。

(这里需要指出一下,在自然地理中,传统意义上的半岛指的是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的地貌状态。区分半岛与海岛的最关键因素,就看它是否与大陆相连。然而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进步,通过修建跨海桥梁,使许多原本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屿,与沿岸陆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半岛。)

注释15:李建泰——(?-1649),山西曲沃县人,崇祯朝覆亡前夕以督军大学士身份,领兵部尚书衔,奉尚方宝剑,代帝亲征,上演了一场闹剧。他世代豪富,家财亿万,1625年中文进士,后任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急得团团乱转。他先任命李建泰为兵部尚书,然后将尚方宝剑赐予李建泰,令他经保定府南下,辗转回乡募兵勤王。同时委任张缙彦为新任兵部尚书,主持北京城防工作。崇祯在位十七年,兵部尚书更换频繁,前后担任此职者竟多达15人,几乎人人下场悲惨,旷古绝今。

同类推荐
  • 魏国生涯

    魏国生涯

    魏明,一个21世纪的灵魂来到了战国中期,他会让这波澜壮阔的战国变得多姿多彩吗?
  • 五代大军阀

    五代大军阀

    五代十国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没有才子佳人的佳话,有的只是饿殍遍野,血流千里。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武夫们用鲜血染成的大时代!
  • 三国逍遥游

    三国逍遥游

    一条屌丝鱼经历了一番磨练,穿越回三国,开始了华丽的冒险。独特视角,为你讲述鱼的世界观。
  • 大宋第一盗

    大宋第一盗

    眼下已经快到夏天了,天气有些闷热,人们大多都穿着短衣裤。可谢慕华今天还特意衬衣领带的打扮了一下,他本就是那种淹没在人海中就再也找不到的普通人。但今天是他女朋友的生日,谢慕华咬了咬牙,花了半个月的薪水给自己买的名牌衬衣西裤。今儿是他第一次去女朋友的家里,要见未来岳母岳父的,可得给自己长长脸。(内容纯属虚构)
  • 三国霸主

    三国霸主

    穿越三国,谁能成就王霸之业?乱世、智谋为何物?什么又是神机、万夫不当之勇和运筹帷幄?什么是决胜千里?当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当一场场令人荡气回肠的撕杀激烈上演!穿越重生的左傲冉,誓要在这混乱的时代中,成为真正的霸主!
热门推荐
  • 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不管是“世界如此险恶”,还是“世界如此浮躁”,当下的社会和时代,都无法让人放下奔波和焦灼而去淡然生活、御风而行,因为现实充满了各种诱惑、陷阱、迷乱和争执,由此人们心中装载着过多的悸动和浮躁,生活里灰霾漫布。比如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做得太多,得到的太少;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怎么办?要学会静心!
  • 忆难忘:诺在经年前

    忆难忘:诺在经年前

    青春的疼痛,在多年后再回首,恍然一帘轻梦。那青葱少年,已策马而去。忆当年,洛锦念,为了他舍去了那个年华里所有女孩应拥有的一切,与父母决裂。而他,欧南声,却在她最难堪时弃她而去,留她独自一人,独承那份岁月的伤痛。五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比如洛锦念,彼时已经在激烈的商场中游刃有余,手段狠绝,往往把对手挫得无翻身之日,只是再难得她一笑,单身了很多年。再比如欧南声,留洋回国,从五年前的欧氏的大少爷变成了现在的商业天才的执行总裁,世故圆滑,喜怒不形于色,只是心中一直有着一片无法绿化的沙漠,已经拥得美人在怀。相识,相知,相爱,分离到重逢,细数他们两个的爱恨纠葛,说一段关于青春年华里的那些疼痛的故事,倾听那岁月里的呢喃。
  • 荧惑守心

    荧惑守心

    一篇小说,凡人经历,故人情怀,皆是血泪,何人懂?高山流水天涯,知音两相觅,苦恨伯牙子期,魂兮归来,终!
  • 守护甜心之闇黯筱殇

    守护甜心之闇黯筱殇

    飒飒飒——风在耳旁吹过一个神秘的黑影在亚梦家闪过——那个人是谁?!突然,一阵悠扬的竹笛声传来——亚梦就要上初中了,新的开始,新的危险——飒飒飒——
  • 冷面总裁的下堂妻

    冷面总裁的下堂妻

    结婚两年,他表面上似乎对她很好,但其实依旧是莺莺燕燕忙个不停,因为,他心里对这桩强迫意味的婚姻一直怀恨在心。当昔日恋人回来之后,他再也不想忍耐,坚决要求离婚!为了挽回婚姻,她苦苦哀求,甚至放下身段同意他娶别的女人……但他仍旧不肯回头,反而当着新欢的面侮辱她,打击她!心灰意冷之后,她答应离婚并义无反顾掉头走人!当个下堂妻又如何?至少在他面前保住了自己的尊严!什么,他要结婚,居然还来找她给他的新欢设计婚纱?而且还用这么卑鄙的手段逼她就范!这也太欺负人了吧?好,那就帮你做!做好了之后赶紧滚开点别再来烦我!原来碍眼的女人,离开自己以后居然过得风生水起?要事业有事业,要男人——好像也不缺,这怎么行?她只能是他的!
  • 对不起,只是很想你

    对不起,只是很想你

    “铭……我们能在一起吗?”“抱歉,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少女一惊,手握成拳,指甲嵌进肉里,连流出血都毫不知觉。
  • 邪王的冷心下堂妃

    邪王的冷心下堂妃

    她是他明媒正娶的王妃,却在成亲的当晚就被他捏碎了踝骨,丢进了废弃的西园,一夜之间,她由王妃变弃妃。他并不爱她,娶她只为折磨她,只因十五年前她的父亲害死了他的父母,父债女还,天经地义。婚姻,不过是一场噩梦,恶梦苏醒后,面对身边不断冒出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来头大的各种优秀男子,她又该何去何从?
  • 发生在古夏因西恩的那些事

    发生在古夏因西恩的那些事

    我是一名平凡的人来到了不平凡的地将会发生平凡还是不平凡我也不知道
  • 血色梦魇

    血色梦魇

    死了,活了。一念之间,风云突变。欺我之人——他日必死!
  • 许你一世缱绻

    许你一世缱绻

    我入你城今生事,换得三生缱绻情,却道世无常,偏心生执念根深种,只待转世还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