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21000000028

第28章 十年赋闲

经历了几十年的宦海沉浮、风云跌宕,一朝罢官,奕訢心情反而倍感轻松,真可谓“无官一身轻”啦!尤其对已过知天命年龄且体弱多病的奕訢来讲。当天收拾好军机处内自己常用的笔墨纸砚等物件回到家中的时候,家人已经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正等着他呢。多年来为国事奔波,也很少有闲暇顾及家人,奕訢内心多的是对家人的愧疚之情。望着爱妻和儿女们,他心中透着浓浓的暖意。

远离了宫廷的喧嚣,他决定开始过一般黎民百姓简单清静的小日子。吃罢饭,奕訢即命人将作为王府标志的杏红色堂帘子绳全部撤下,换成蓝色绳,显示恭王府与寻常百姓人家没什么区别;他自己则以平头百姓自居,戴起了蓝色小帽;并拾起了多年来因忙碌而弃置一旁的兴趣爱好,游山玩水、吟诗作词、结交友朋,开始过起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自打小的时候,奕訢就被唐诗所散发的那样一种无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对其中很多优秀的诗篇,他都能熟读成诵。他自己也进行创作,抒发情志。年轻的时候,几十年繁重的公务缠身,以致几乎不知吟诗为何物了。今日重新拾起旧日的纸和笔,他感到万分的快意,确实都有些生疏了,然而浓厚的兴趣仍在。跨过时空的界限,他想到了北宋时的著名改革家王安石,他因变法遭到封建大地主和官僚层的反对后被迫辞官,晚年多以集唐诗消闲。时过八百余年后,奕訢的境遇与他是如此的相同,历史的场景常常这样戏剧般巧合地上演着。与王安石有着相似境遇和心情的奕訢,逐步放弃年轻时致力于自创的诗路,也开始取唐诗于案头,信手拈吟,消磨日月。

对于诗歌,奕訢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诗歌是人的心志的自然流露,如果刻意雕琢、矫饰和约束,则不能达到自由地抒发情感的效果,因而他反对严格地遵守格律,而主张“情动于中,言行于外”。他的集句闲吟,也就如同他追求自由的个性一般,兴致所至之时,为了书写真情实感,他也会情不自禁地“狂吟”几句。鉴于自身的身份、地位,尤其是慈禧对他的余恨犹在,他倾诉的对象是有所考虑的。几十年朝夕与共的挚友中,文祥已逝,现惟有宝鋆是他可以无话不对其说的老友,因而他给宝鋆的诗多为情感的真实流露。《朗润园感怀》一诗,表达了奕訢对一生远大抱负破灭和凄凉人生的慨叹,他写道:

实事渐消虚事在,他生未卜此生休。

赋闲十余年,经常与他一起唱和诗词的还有七弟奕譞,历事道咸同光四朝以76岁高龄退休的董恂,侍读志锐,编修志钧及当时重臣李鸿章等。与朋友间的这种唱和生活,奕訢颇感快意。他在叙述这种生活时称:“一年到头闲居无事,仅以集句自娱,经常与佩蘅相国和朴庵弟往来唱和,几乎没有暇日。每次都遥想古人有文战、笔战、酒战、茗战、棋战等名类,现在我们是以诗战为命题。只取兴到笔随,不重勾心斗角。”佩蘅和朴庵分别为宝鋆的号和奕譞的字,这两人是奕訢的主要诗友。

说起宝鋆的名和号,多年前奕訢和宝鋆之间开玩笑时的爽朗笑声依然还在耳边。据宝鋆弟子何德刚回忆,他们两人经常开玩笑。一日将散值时,宝鋆出军机值房小解,奕訢等了一会儿,宝鋆才回来,奕訢笑问道:“往何处撇宝去了?”撇宝是北京人称解手的玩笑话,含一个“宝”字,宝鋆忙回应道:“哪里,是出恭。”出恭也指解手,含一个“恭”字。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两人不禁互指对方,哈哈大笑。还有一次,奕訢从太庙出来,指着太庙中驮石碑的赑屃,对宝鋆说:“你看这个宝贝。”宝鋆,号佩蘅,贝、佩,音很相近。赑屃即龟,俗称王八。宝鋆立即听出,是恭王又在开他的玩笑了,他反应很快,马上回答道:“这也是龙生九子之一。”传说中龙生有九子,赑屃就是九子之一;恰好道光帝有九个皇子,奕訢是其中之一,那么宝鋆的意思就是这赑屃也是奕訢你了。两人的智慧和非同寻常的亲密关系在谈笑间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为避疑忌,奕訢的交游面并不广;也因是遭西太后罢黜之人,很多人慑于太后势力为求自保,也暗避之,当然这些人也不是奕訢想真正交往的。光绪十二年(1886年)春节,又逢立春,两“春”相叠,本为吉日。往年车水马龙的恭王府今年春节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来拜贺的客人没有几个。鉴于体制的关系,自己是恭王,奕訢也不便先去拜访别人。坐在家中,读书习画,也别有一番滋味!几十年来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自由的可贵,这也是他这次人生挫折的一大真切收获。于是做《丙戌年元旦立春》诗一首,表达此时的心境,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富贵祝来何所遂,世间难得自由身。

光绪十四年正月(1888年2月),他再次撰文称赞这种冷清生活的美妙。每日坐于书斋之中,集成一诗,按月编排次序。诗句虽集自于唐,但用典并不拘泥于古今,犹如画家所用烘托之法。素擅诗词的宝鋆对奕訢的诗词给予了很高的赞誉,称奕訢的诗是“月满无亏,花生有笔,文章假我,天地皆春”。

除唱和赋诗之外,恭府也偶有些小规模的热闹,如奕訢在朗润园中为宝鋆和董恂庆贺八十大寿,人活八十古来稀,值得庆贺。他还为志锐、志钧题《同听秋声图》,为李鸿章写《赠李少荃相国十二韵》。在清流派皆谩骂李鸿章无才无能只懂求和的情形下,他始终认为李鸿章是以多才而任将相,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赋闲养疾的这十年中,奕訢的家庭也经历了一些变故。在经历了连续的丧妻、丧子和丧友的苦痛之后,奕訢更加感悟到了人生的无限悲凉。

光绪十一年(1885年),爱子载潢不幸夭折,奕訢郁结于怀,旧病复发,长久医治都不见功效。医生和家人都建议他出去散散心。奕訢接受大家的建议,带上家人和侍卫,乘小车,随身携带数卷唐诗,由昆明湖泛舟到玉泉山,又由文昌阁过绣绮桥到万寿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等地,然后来到普觉寺,共游历了40余日。

行游至普觉寺时,30余年前的一幕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恍如昨日。咸丰二年(1852年),他曾与咸丰帝一同来此寺中,今日旧地重游,可奈已物是人非,他不禁感叹吟道:

寥落悲前事,回头总是情;

僻居人不到,今夜月分明。

地古烟尘暗,身微俗虑并。

水深鱼极乐,照胆玉泉清。

奕訢边走边吟,写下了很多诗篇。在“松竹清幽”禅房与慈云方丈的一席“净话”之谈,将他的一切烦虑骤然荡涤。行至药王殿时,他向药王祈求保佑家人皆身体健康,凡事平安。之后他又游了极乐峰、太古观音洞,或对雨吟诗,或春晚散步,或远眺群山,心中郁结渐渐化解。游至退居庵时,他又向86岁高龄的瑞云禅师请教健身方法,之后才踏上回家的路途。

这次散心游玩,丧子之痛犹存,然而心情与起初相比是平静多了,身体也大大恢复了。奕訢决定将一年多来集的诗编辑成册,这年五月,《萃锦吟》卷一整理编定。集子中的诗集中反映了奕訢这一段时期的思想和经历。

幼子载潢夭折后不到六个月,这年夏季,奕訢长子载瀓病死,时年28岁。刚刚康复的奕訢接二连三地遭受失去亲人的打击,再次病倒了,他悲愤交集,写下《秋夜咏怀》诗一首,抒解心中的悲痛。这一年奕訢已经54岁,近年来连续丧亡四妻,三子女,使他的精神濒于崩溃的边缘。在亲友劝告下,他再度游西山,但心情难与上次一样得到平复。他感叹上天为什么如此地对待他,无论家事政途,都是如此不顺,多年来一直否定天象、天命说的他开始信命了!这一时期,他写下了悼亡组诗,以寄托对逝去的妻子儿女的无限的哀思。在以下这一首悼妻词中,凄凄惨惨心境尽现:

眼应穿,人不见,花残菊破丛,洒思临风乱。无言独上西楼,愁却等闲分散。黄昏微雨画帘垂,话别情多声欲战。

在另一首悼儿词中,他的感伤不禁催人泪下:

花淡薄,雨菲菲,伤心小儿女,相见也依依,绿倒红飘欲尽,晚窗斜界残晖,无由并写春风恨,不觉汍澜又湿衣。

接连的伤痛无情地折磨着本已体弱心疲的奕訢,他遵照旧制,开始在昌平县翠华山,一个雾气缭绕的犹如人间仙境的地方为自己营造陵墓。墓旁的茔庐横匾取“乐道堂”三字,这是道光帝生前留给他的为其一生所珍视的墨宝,奕訢用它命名他的归宿之地。

为置身凡尘俗世之外,平息伤痛,消磨时光,他离开京城,到十里外的戒台寺长期居住。整日与僧人为伍,每天以经卷为伴。在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些变故。对奕訢心绪影响较大的,是七弟奕譞和老友宝鋆的逝去。

七弟奕譞执掌军机处后,在对慈禧的态度上与奕訢截然不同,他极力迎合、满足慈禧的享乐欲望和权力欲望。中法战争刚刚结束的那年六月,大权独揽的慈禧即发布懿旨修因同治帝的死而未开工的三海工程,次年,又决定修颐和园。这两项工程耗资巨大,已千疮百孔的清帝国难以承受,慈禧决定挪用海军军费,同时授意李鸿章以海军衙门筹款以备急需的名义,向两江总督曾国荃和两广总督张之洞分别勒捐二百六十万两白银。晚清官场黑暗腐败,卖官鬻爵,贪污贿赂自此渐成风气。

为了讨好慈禧,奕譞费尽心思。光绪十二年(1886年),光绪帝16岁,已到亲政年龄,按祖制,慈禧应该归政了。奕譞知道嗜权如命的慈禧极不愿意归政。为迎合慈禧揽权不放的心理,他以光绪帝生父的身份,开始积极策划请慈禧继续“训政”的假归政。他带头上奏“吁恳皇太后训政”,在奏折中极力美化慈禧垂帘听政以来的“文治武功”;为了壮大声势,他还指使世铎等人也异口同声地请慈禧再行训政数年,且拟定详细的《训政细则》,以保证训政的顺利进行。

两年之后,光绪帝要大婚了,慈禧再不归政就不成体统了,于是宣布在光绪帝大婚后的二月三日(1889年3月4日)正式归政。这时,奕譞又“主动”指使军机处拟折,提出“亲政后,皇上每日披阅的奏折,仍须交由太后慈览;对各级官吏的任命,由军机大臣拟定后,皇上奏明皇太后,次日再降谕旨”等等。他又同世铎“面商”,准备像《训政细则》一样,拟定一“条目”,确保提议中太后权力的行使。由于奕譞的“努力”,大婚后的光绪帝仍是只有亲政之名,而无其实,一切用人行政大权皆掌控于西太后慈禧手中,直至光绪帝生命结束,都始终没能走出慈禧的阴影。

然而,奕譞所作的一切并没有换来慈禧绝对的信任。尤其是归政后形成的皇帝生父奕譞执政的局面,更加深了慈禧对奕譞的怀疑,她生怕有朝一日奕譞以皇帝生父的身份把持朝政,于是在言语和行动中均透露了对奕譞夫妇的高度的戒备心理。她曾拿当时以旁支入继大统的朝鲜国王李熙的父亲策划“壬午兵变”作比,警示奕譞,并由此严格限制光绪帝与其生父母见面的机会。奕譞感觉到这一点时,心里万分惊悸。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就一直患病的他旧疾复发,不到一年多就病死了。

对奕譞,奕訢感叹道:他是看人挑担不知累,自己挑上吃不消呀!奕譞患病,奕訢多次到府上看望,他这种虚怀若谷、不计前嫌的大方之态尤令奕譞感动。光绪十四年(1888年)时,奕訢还到奕譞府上贺年,品茗和谈诗,这对奕譞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自此兄弟俩的感情愈见融洽,对慈禧的心性两人在感情上产生了某种共鸣,只是心照不宣罢了。光绪亲政后的当年花朝日,奕譞邀请六兄奕訢、十弟心泉和宝鋆到自家邸园赏梅,并书《排闷一律》致奕訢,同时赠春笋。奕訢答诗安慰七弟奕譞道:

扰扰人间是与非,醉乡不去欲何归。

漫夸列鼎鸣钟贵,还得山家药笋肥。

在慈禧的****之下,兄弟俩有很多话不便明说,一首小诗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之后兄弟间过往更加亲密,尽管如此,奕訢也还是绝口不提时政。他给七弟奕譞的诗也均为韬光养晦之笔。

就在奕譞病逝的当年,与奕訢共事几十年的宝鋆也永远地离他而去了。奕訢万分悲痛,在宝鋆的神主入祠典礼的那一日,他亲自去祠内看视祭器祭品,一丝不苟,直至确信一切均已安排妥当后,才离开祠堂,让人举行典礼。按礼制,亲王和皇子不能对臣子行跪拜礼,所以他不能与大家一起参加祭典,但典礼前来仔细看视典礼安排情况的做法,表达了奕訢对这份友谊的格外重视之情。

家人、友人一个个地离去,只剩下了奕訢。坐在宽敞的庭院中,他愈感孤独了。奕譞、宝鋆去世的这年秋天,他又大病一场,往来唱和之人已逝,他也无心再吟《萃锦吟》了。数月之后,奕訢的溺血症又发作,人也明显地衰老,胡须渐渐斑白。

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一月,奕訢在自己的宅邸中庆贺六十寿诞。以往恭王生日,均请来京城名角儿来府中戏楼唱戏三天,今年照例。所不同的是,昔日声名显赫时贺客盈门的恭王府今天于正日之时,除家人外,仅有李鸿藻、荣禄、崇礼、敬信、翁同龢等六位贺客。久在名利场中的他再一次深深体悟到了世态炎凉的失落感。

世事在变,而奕訢那颗关心时政的心却没有变。

在戒台寺隐居期间,他表面上是游山玩水,颐养天年。但内心却时刻关注政局的变化,对国事充满了忧虑。他曾给一棵松树题名“卧龙松”,自认为是蛟龙卧浅滩,在抒发内心的郁闷同时也企盼卧龙再度腾飞。光绪十三年(1887年)末,他病情好转,精神愉悦之时,曾在赠宝鋆的一首诗中述怀道:

平生志气今犹在,四载安居复有群。

在与友人的往来中,他也直接听闻了朝中发生的事情。对近年来的国事,他甚感不满。建立海军,修建铁路的钱,为慈禧太后挪用作为建设颐和园的资费。日本屡次挑衅以来,年轻的光绪帝好胜心切,在多年军备废弛、武器落后的情况下,却一味地主战。

身为皇室子孙,他放心不下这些关乎皇朝命运的事情!然而他只能静坐家中,把心中的那份忧虑深深地埋藏起来。他深深知道慈禧对他的戒备仍在、仇恨未消!光绪十年十月(1884年11月),慈禧五十大寿,七弟奕譞曾为奕訢代请随班贺寿,这合乎情理的事竟然遭到慈禧太后的传旨申饬。光绪十八年(1892年)末,慈禧按例分赏王公大臣“福寿”字时,竟命令撤而不赏与奕訢“福”字,公开地羞辱奕訢。光绪二十年(1884年),慈禧六十大寿时,奕劻替奕訢吁请参加十月举行的太后寿典,慈禧再次断然拒绝了。

看来,奕訢就只能在这样的不如意中打发赋闲的时光,直到生命的终点。但时势却再一次对他发出了呼唤。当他再度被起用时,众人皆惊异地发现,他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同类推荐
  • 赵之谦传

    赵之谦传

    本书主要介绍赵之谦这位晚清艺术怪杰的传奇一生。他才思敏捷,具有艺术、军事、行政多方面才干,无论他的作品或他所编辑的《仰视干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影响力都极为可观。他曲折离奇的一生,更富于传奇性。
  • 彭德怀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彭德怀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他的带兵哲学是与生俱来的他对战场的嗅觉也是他人所不具备的,他打胜仗的秘诀就是他对自己军队和敌人的了解和对战场的时刻把握。他的每一项部署每一次出兵都与战场的形势和客观事实密切相关,这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他--彭德怀 ,是每一格军人特别是军事指战员所学习的榜样, 是当代军人所必需了解和崇拜的将军。
  •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布伦海姆宫闻名天下,是因为19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首相;布伦海姆宫的开工建设,则是因为丘吉尔的先祖——17世纪的约翰·丘吉尔,也就是把丘吉尔家族带入贵族行列的马尔巴罗公爵。
  • 娇娆女皇武则天

    娇娆女皇武则天

    本书记录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一生功过,共十五回,内容有:武家有女初长成,天生就是富贵命、情窦初开少女心,情投意合若相思、初入宫廷获宠幸,小树林里生幽情、为争恩宠杀女儿,最毒莫过蛇蝎心、武皇后垂帘听政,傀儡皇帝生闲心、公主献宝讨欢心,一代女皇终称帝、三姓夺位李显胜,功过后人评等。
  • 马步芳全传

    马步芳全传

    《马步芳全传》主要内容包括:显赫家世、平定吕光、军营血火、祭红花瓶、燕尔风光、慨然从戎、争督风潮、柔能克刚、莲台血案、密谋反冯、闺阁绣楼、大义灭亲、军权在握、雷马事变、青藏战争、四马拒孙、宁夏赌场等。
热门推荐
  • 送清敬闍黎归浙西

    送清敬闍黎归浙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此间道士有点妖

    此间道士有点妖

    现代女大学生星沉穿越异世,依着孤命煞星的命格,成为了人尽皆知的‘霉’女一枚。某月某日某夜,贪心抢夺小妖手中至宝,不测失脚踩碎,自此天变异象——日蚀来临,九妖为祸,一时间天地晦暗,群魔乱舞。危难之际,青红光芒闪现天际,绝色璧人踏空而来,只道:“既是你毁坏九转星轮,那么你理应有责任寻回!”烟云雾霭处,一人持伞缓缓而至。姿如仙人,貌似妖孽的道士揖手而弓,浅浅笑言:“小道暮白,前来助姑娘寻妖。”待她缓神醒来,已是踏上了一条寻妖不归路!【史上最衰女主】+【妖孽男主】+【逗比女配】+【高冷男配】=【蛇精病捉妖四人组的华丽诞生】
  • 学谈判必读的95个中外案例

    学谈判必读的95个中外案例

    货币战争就是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以“货币”为武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疯狂侵犯,肆虐财富。本书详细分析了这次2008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探讨了人民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等话题。
  • 苍穹古域

    苍穹古域

    曾经统治大陆的"羽翼天魔"氏族终于抵不过岁月的吞噬,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磨殆尽,而"羽翼天魔"氏族流传至今唯一的血脉传承者,他又会是谁?守护在九玄山的"月"和"星"两氏族的传承者又为何对一直忠心守护的宝盒动了贪婪之心?而宝盒内又隐藏了什么?这是一个没有任何魔法的世界,这里只有机遇,危机还有繁衍到鼎盛无比的灵气,亡路最后走出的失忆少年他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精彩呢?一切精彩尽在《苍穹古域》。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中漫之虚临天下

    中漫之虚临天下

    一团虚无的愿力因一颗遁去一的虚无种子幻化成神因天地之中不能有神,只能转生成人想要重新掌握力量的他踏上了修炼征途以经历世界《这不是不良人·不良人的世界》《这难道是dota?》《你确定还是现实世界·有妖怪的现代社会》等
  • 紫发妖姬

    紫发妖姬

    在一个本该懵懂无知,不谙世事的年纪,一场突如其来的空前浩劫让她命运逆转,为了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预言,不得不用她小小的身躯去扭转乾坤,用短暂的人生去赌那希望渺茫的机会。本来她想输赢不过一条命而已,但是却遇到了他。他说:“若你顾及的人太多,以至于忽略了自己,那守护你这件事就由我代劳吧。”他说:“若你是神,我便潜心修炼羽化成仙,若你是妖,我甘愿堕化为魔。“一场生命的追逐,一曲清歌的演奏,一幕爱恋的纠缠,她是否能赢?
  • 逆天修神:妖孽魔君爱专宠

    逆天修神:妖孽魔君爱专宠

    踏入轮回,究竟为何而来?一世情缘,又是为谁而钟?匡扶正义,却备受阴谋陷害。四面楚歌,谁又将与我患难与共。规则,被我打破!信念,唤我入魔!昔日亲人形同陌路,踏血归来!傲视黄泉!我命由我不由天!若修仙道,必修人道!既然天道不公,我便逆了这天!既然人道无情,我便永不为人!仙又何妨,人又何妨,你一心想要成人!而我,只想成神!!
  • 所闻录

    所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败武神

    不败武神

    实力为尊,武道纵横。突遭穿越的肖辰来到了雷鸣大陆,以一个废柴的身份,凭着一副神秘的太极图开始迅猛崛起。以执着为己念,以杀伐为锻炼,在无数强敌中追求自己的武神之路!强者如林,万皇出世。武神之路,谁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