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尽管网络传播给不同区域的人进行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网络传播并不能消除区域的特色,人们进行交流,传播的是不同的文化内容,获取的也是不同的文化特质,如果全球都是相同的文化信息,那么失去交流的意义。因此,多元化的文化在网络时代散发出异样的光彩,才能在网络传播中获得存在发展的理由。
网络文化又是虚拟化的。网上世界是一个信息的海洋,信息之洋既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现实生活存在的,都能在网络中找到它的对应物),又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毕竟与现实世界有距离,这是数字化的世界)。人类利用计算机及通信技术进行交流沟通,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就是一种人类开拓的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
文化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空间内运动的,这明显地表现为文化的时代性和文化的空间性,二者均为文化运动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均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属性。
文化实践已经证明,任何不能跟随时代要求前进的区域空间文化是无法存在的,因为它势必被时代所淘汰或被其他区域文化所兼容;而任何不能顾及区域文化传统的现代化也是无法完成的,因为现代化归根结底是对传统的现代化,无传统也就无所谓现代化。
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在继承以往文化精华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它的繁荣需要适应新形势,满足信息时代人们对文化的多样需求,在包容文化共性的同时,必须强化自己的时代性和区域性特质,在时代的空间中获得全面的发展,与时代节拍同步。
3.4网络文化的阴影
恩格斯早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时候,也投下了可怕的阴影。他列举了这样一些事例:
——当阿拉伯人学会蒸酒精的时候,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却因此制造出使当时还没有被发现的美洲的土人逐渐灭种的工具。后来,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他不知道,他因此复活了在欧洲已经绝迹的奴隶制度,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
——17世纪和18世纪以来创造蒸汽机的人们没有料到,他们创造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使全世界的社会革命化。特别是欧洲,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绝大多数人则一无所有。
——当西班牙的种植主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认为草木灰作为能够获取最高利润的咖啡的肥料足够用上一个世纪时,他们没有想到,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毫无掩护的沃土而留下赤裸裸的岩石。
网络化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科技举措,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消费方式和竞争对抗方式。其对文化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产生于不同地域、民族、背景中的各种文化圈,由于地域、交通、传媒等多方限制,一般只能在其产生的环境中生长繁衍,即使在同一国家的同一地区,也会有千姿百态的文化内容、种类和形式,所谓“十里不同俗”就是这个意思。因缺少外部动力,这种文化的更新嬗变也必然会产生惰性,某些民间艺术品的衰落,就是很好的例证。
网络覆盖面之广,为全球不同形态、模式的文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的发展,将加速各种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使各种文化在广泛传播中得到发展。网络的交流,会重新调动起发展、创新的潜能。
网络的发展,将形成各种文化的共享,极大地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尽可能多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如今,利用网络欣赏全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节目,使全球的艺术资源共享,正在成为事实。足不出户就可以游遍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展览馆、歌剧院。网络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网民大受其益。
21世纪人们的消费注意力将从物质需求转移到精神需求。人类对文化的需求将增加,网络的发展为不断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手段和途径。
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受体而言,已经面临着“殖民文化”的“侵略”。如今在互联网络上,英语内容约占90%,法语占5%,其他世界上众多的不同语系只占5%,这意味着如法国总统希拉克所说的那样:“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尤其是对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只能成为被迫接受信息的群体,其惟一的选择是无奈地面对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问题是,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向受众连续不断地传递文化信息,将其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强加于人,不可抗拒地影响受众对其的感受和价值判断。
向不同的民族传播一种新文化理念,往往会产生一种新奇的心理,一旦这种文化理念在新的区域获得亲近感,并广泛传播最后达到认同感,对传播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成功,扩大了同一文化理念的受众面。而与此同时,对接受新文化理念的民族来说,或许并非都是佳音,它对本民族文化产生消极的态度,进而产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离心力。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危险的,将松动其存在的根基。因此,近几年在不同国家举行的信息社会与文化发展的研讨会上,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代表都强调,要保持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保持全世界各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
除了不同思想文化观念的广泛传播,不良文化通过网络也更容易扩大其影响范围。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不良文化的认定尺度存有差异,有些对这种文化的传播还没有各种制度的保证,淫秽、色情、暴力等丑恶内容由此进入了网络。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娱乐休闲方式,游艺项目必将受到少年儿童的青睐,不良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在所难免。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曾对互联网中的黄色服务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跟踪调查,统计出网中共有儿童色情图像450620个,在半年时间里,仅在美国就有6432297人次调看。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国家对此持有不可理解的宽容。
在瑞典和匈牙利,拥有任何儿童色情资料都是完全合法的;在比利时,出版儿童色情书籍,最多只判一年刑;在德国,一套利用网络儿童图片制作的少女被轮奸的色情片被炒到8000美元一套。可见,色情的来源不断,互联网就难免横遭污染,使网民受到心灵的伤害。
这些网络文化的阴影,是网络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传播方式,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竞争对抗方式。它对文化的影响也更加深远。
因此,我们在欢庆信息时代到来的同时,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已接踵而至。
1.病毒,病毒,病毒……
在传统媒体不能想象的信息海洋和光速信息传播面前,在网络上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麻烦是信息病毒。
信息病毒是指信息的第一发布者带有某种非善意的意图发布的虚假信息,由于它可以迅速流传、信息的内容又具有自身可复制的特点,所以它和传统意义上的病毒、计算机病毒一样,成了信息时代的公害。
1999年在很多网站上被发布的某女摄影记者串通前男友谋杀、自己拍摄杀人现场而获奖的“新闻”,至今还有许多人记忆犹新。这件事情本来是子虚乌有的,经过某些好事之人的“想象”后就成了有鼻子有眼的“震撼性丑闻”,而后又被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当成新闻来发表,再加上现下通行的C&P(拷贝和粘贴,Copy&Paste)的网络内容“共享”形式,使这则“新闻”迅速传播开来——网络上很多东西确实是虚拟的,但新闻也可以是虚拟的吗?
还是在网上的消息,说有位少女得了白血病,向网民们发出了SOS,富有同情心的人们纷纷向这位不幸的少女捐款送药,这位少女选择了坚强勇敢地活下去,很多网民通过网络与她谈心,有些人还以她为榜样。过了一段时间,少女终于没有克服病魔的爪子,带着对人间的无限留恋离开了人世。这的确如很多影视一样描述的一个动人故事。然而,很多善良的人还在为少女掬一泓清泪的时候,竟然发现这是一个骗局,人们的真情遭受了亵渎。
人们再在网上发现这样催人泪下故事的时候,人们还要付出真情吗?
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我们以什么博得大众的相信?美国一家电台曾在愚人节广播火星人入侵地球,引起了社会大恐慌。那么,一旦有一天类似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传播,我们将会经历什么样的噩梦!
由于某些企业的商业利益,人们的视觉焦点被集中在对黑客给网络安全造成危害的关注上,却忘记了恶意的“信息病毒”可能造成更可怕的巨大灾难。黑客的问题可以通过购买反黑客技术来解决,而“信息病毒”的杜绝却需要比反黑客技术复杂万倍的社会综合治理才有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媒体一旦失去公信力,它还能存在吗?信息病毒损害的网络传播声誉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而电脑病毒带来的有形损失也是巨大的,巍巍大厦经不起地震,一旦损及要害顷刻间带来土崩瓦解的惨剧。
美国商业杂志《信息周刊》2000年7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说,电脑病毒和黑客攻击造成当年全球蒙受1.5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损失。
这家杂志和国际会计师所普华永道对30个国家的4900名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进行了调查。专业人士认为,病毒入侵后电脑系统需要检修,生产率和商业机会都受到影响,这是病毒和黑客入侵带来的主要损失。他们说,过去人们以为使用病毒的黑客只是一些聪明的恶作剧者,现在人们已经看到了黑客的真正威胁,因为全球的许多公司都在使用信息技术,电脑系统中止工作就意味着商业运作的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