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2100000036

第36章 先秦诸子的传播思想(15)

这里指出“大道”没有具体形态,故而也无法给它确切的名称,但是万物的存在必须有一定的名称。“名”虽然产生于无法称名的“大道”,而万物却自有其存在的形态,或方或圆,那么由或方或圆的形态特征就可以命名万物,并使命名与万物的实体相称。这里阐述了“道”和“形”的关系以及称名原理。

《尹文子》分析了“道”与“形”的关系后,还指出“形”与“名”的关系。它进一步指出,有“形”的事物一定有“名”,无“名”的事物未必无“形”,反之有“名”的事物未必一定有“形”。

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形而不名,未必失其方圆白黑之实;名而不形,不可不寻名以检其差。故亦有名以检形,性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名。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无所隐其理矣。

这里实际上说明了尹文子学派已经认识到三条很重要的传播原理:第一,要区分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抽象概念有具体的名词,但不一定有具体的事物与之对应;第二,要分清名与实的关系,事物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这并不等于客观事物的不存在,只是表示该事物尚未被认识而已。第三,在传播过程中,概念的使用是否确当,必须通过具体事物来进行检验,并应考察名称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这样才能揭示事物内在隐藏的道理、规律。这确实是非常有见解的传播思想,“有形必有名”的观点肯定了人们从感知事物到“给予名称”的认识。

(二)“名不可不辩”的传播思想

《尹文子》就形名关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名不可不辩”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尹文子学派把“名”分为三类,说“名有三科”:

名有三科,法有四呈。一曰命物之名,方圆白黑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

这里把事物的名称按它所指称的对象进行了客观分类,与现代按意义给词语分类的情况差不多。第一类是自然事物的名称,第二类是社会制度的名称,第三类是心理感受的名称。这样的划分且不讨论是否合理,至少在那个时代已经能注意到自然、社会和心理三者在命名原理和指称对象上的不同,不能不说要比同时代人在传播观念上前进了一步。因为名称的分类,意味着对客观事物概念的分类,意味着对言语传播中对词语用法的分类。由此,《尹文子》还进一步阐述如下:

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则形之与名,居然别矣。不可相乱,亦不可相无。无名,故大道无称。有名,故名以正形。今万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则乱。万名具列,不以形应之则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

名称是给客观物象命名的,故而名与形不可混杂,也不可替代。名称是用来区别事物的,所以万物分别要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名;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没有了名称的准则,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就混乱了。所以形名不可不正。

为了避免名与形之间的不正现象,尹文子学派提出“辩”:

故曰名不可不辩也。名称者,别彼此而检虚实者也。自古至今,莫不用此而得,用彼而失。失者,由名分混;得者,由名分察。今亲贤而疏不肖,赏善而罚恶,贤不肖善恶之名宜在彼,亲疏赏罚之称宜属我。我之与彼,又复一名,名之察者也。名贤不肖为亲疏,名善恶为赏罚,合彼我之一称而不之,名之混者也。故曰名称者,不可不察也。

他们指出名称本来就是为了区分事物的表象和检验事物的本质的,所以一定要具有可区别性特征,名称一旦混淆,那么就会出现忠奸难察,亲疏无别,是非不分、善恶不辨,赏罚不明的情况。《尹文子》列举了一些十分有趣的例子,它说比如有一个概念“好牛”,“好”是定性的,“牛”是定形的;“好”可以安放在任何事物的名称上,而“牛”不能这样。所以“好”是“通称”,“牛”是特称。通称加特称就把“好牛”与一般的牛区别了开来。

名虽然因形而得,是实的反映,但是不能简单地因名求实:

世有因名以得实,亦有因名以失实。

《尹文子》举了一连串的事例来详细说明这一论点。其一,当初齐宣王爱射箭,喜欢人吹捧,他拉的弓其实只有三石的力,边上的人说是九石,还装模作样地也试着拉,显得自己不行。齐王因为喜欢传播“九石”的虚名,则失去了“三石”的实质。其二,齐国有位黄先生,他有两个女儿,长得美丽动人,但是他非常谦虚,逢人夸耀便说自己的女儿怎么怎么丑陋,结果丑名远扬,两个女儿过了结婚年龄而没有一家去聘亲。后来卫国有位鳏夫,去娶了回家,发现是天香国色。于是这位卫国的鳏夫对人们说,黄先生是故意谦虚说他女儿不漂亮,其实是绝色女子!人们于是纷纷敬重黄先生,称他是一位谦谦君子。这样,传播的是违背事实的虚名,结果还是得到了实誉。其三,有个楚国人挑着山鸡,过路人问他是什么,他谎称是凤凰。过路人信以为真,便高价买下了山鸡,准备献给楚王。谁知半路上山鸡死了,他非常伤心。人们纷纷传说这件事,以为真凤凰死了。消息传到了楚王耳中,楚王被他的这一番真心所感动,就拿十倍于买鸟的钱赏赐给他。相反,魏国有一个农人,在田里获得了一块奇异的宝玉,邻居却骗他是怪石,劝他扔了。农人把它埋在猪圈里,到了夜晚光芒四射,他非常害怕,于是邻居又劝他赶快扔了。农人果真扔了它,邻居乘机偷偷拿了献给魏王。魏王立即给献玉的人赏金并封官。

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关于传播真值性与传播效果之间关系的问题,传播的虚假或真实,跟传播的目的及实际效应有关。如何有意识地传播虚假信息,借助舆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现实目的,在前面的三个引例从不同角度做了批判性揭示。

凡天下万里,皆有是非,吾所不敢诬。是者常是,非者常非,亦吾所信。然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故用是而失有矣,行非而得有矣!是非之理不同,而更兴废,翻为我用,则是非焉在哉?

就是说事物的真假与是非,有它确定性的一面。但是,随着客观环境或形势的不同,真与假、是与非可能会发生变化,有时即使是真的、是的也不能采用,因为采用了也不会有效果;反之,有时是假的、非的却必须采用,因为只有采用了才会有效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即传播的真值性价值是由传播效果来决定的,尹文子学派显然是效果决定论者。所以他们说:“故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君子非乐有言,有益于治,不得不言;君子非乐有为,有益于事,不得不为。”

(三)忌“佞辩惑物”的传播思想

《尹文子》为人际的言行传播制定了一系列准则,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要慎言慎行,所谓“君子非乐有言,有益于治,不得不言;君子非乐有为,有益于事,不得不为。”这是从传播者角度提出的要求,亦即针对自我一方而说的。从受播者角度来说,亦即对于别人的言行,它认为应该慎重地观察。它先指出社会上对待人际传播的一般现状:“世俗之人,闻誉则悦,闻毁则戚,此众人之大情。同己则喜,异己则怒,此人之大情。”于是就为一些投其所好、人云亦云、善顺善誉的“佞人”提供了生长土壤,甚至连一些神圣人物如舜、禹等也不能避免受到奉承阿谀的蛊惑!“故舜、禹者,以能不用佞人,亦未必憎佞人。”更何况一般的社会大众呢?所以对佞辩之言不可不慎听,对佞辩之人不可不察。为了识别佞人,就要识别佞言,所谓知人必先知言。

《尹文子》还着重分析了佞辩之言的危害性,说:

语曰:佞辩可以荧惑鬼神。曰:鬼神聪明正直。孰曰荧惑者,曰:鬼神诚不受荧惑。此尤佞辩之巧,靡不入也。夫佞辩者,虽不能荧惑鬼神,荧惑人明矣。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纳人于邪恶而求其利。人喜闻己之美也,善能扬之;恶闻己之过也,善能饰之。得之于眉睫之间,承之于言行之先。语曰:恶紫之夺朱,恶利口之覆邦家。斯言足畏而终身莫悟,危亡继踵焉。

这段话引用民间的俗语“佞辩的巧言能让鬼神也迷惑”证明“佞辩”是无孔不入的,虽说使鬼神也受迷惑有点夸张,但迷惑人却一点也不含糊。佞辩之人“探测人的内心,琢磨人的欲望,顺从人的爱好而不加违背,接纳邪恶而追求私利。他们知道一般人都喜欢听自己的优点,就说尽好话;他们知道一般又都不愿意听自己的坏话,就努力加以掩饰。察言观色,奉承阿谀,一言一行都看着人的脸色”。在揭露了佞辩之人的表现后,进一步引用谚语:“邪恶的事物能侵害好事,邪恶而巧辩的言语能颠覆一个国家。”从而指出“佞辩之言非常可怕,如果终身不觉悟,那么危险就在眼前啦”。

当社会对这种佞辩风气还没有觉悟的时候,尤其需要警惕。为了防止对佞辩之言的偏听偏信,《尹文子》特别有感而发地说:“己是而举世非之,则不知己之是;己非而举世是之,亦不知己所之非。然则是非随众贾(价)而为正,非己所独了。则犯众者为非,顺众者为是。”(见“大道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价值观念,它提出了是非标准应根据大多数民众的意见来确定,而不是以个人的意志来判别,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同类推荐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8)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111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珍爱生命,拒绝邪教

    珍爱生命,拒绝邪教

    邪教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密切关注的对象,也将是人类当前和今后必须正视、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为使人类能齐心合力地共同解决这一难题,很有必要给邪教下一个统一的定义,不仅要有专门的称谓,而且也要有相对一致的内涵。但眼下的现实情况仍需我们深入研究,广泛探讨,清除分歧,尽快达成共识。
  • 民族过程与国家

    民族过程与国家

    本书主要研究人类民族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民族共同体产生问题和原始社会的民族过程;资本主义以前的阶级社会的民族过程;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过程;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过程及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过程等;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蒙尘的亲情、变调的《摇篮曲》、背负不起的父志、发生在校园的另类盗窃、“网”里花落知多少、歧路玫瑰静悄悄地开性,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等。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热门推荐
  • 如果我是天使,你是恶魔

    如果我是天使,你是恶魔

    Dedge:一把心灵的锁,永远打不开她愿永远冷漠,但却没有选择一把别人希望的钥匙她愿冷漠的冰天雪地她愿善良的无动于衷……甚至,她愿用自己的生命当作代价,换取那个女孩的存在;只是,她没想过,在这段路程中出现了他……
  • 守望绿洲

    守望绿洲

    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 洪荒之东皇太一

    洪荒之东皇太一

    昊天元年、九天之上太阳星突发惊变,一口大钟横断天宇、三声钟响、八荒震动,一代东皇逆天归来
  • 武暝

    武暝

    求仁得仁,我的一生,从未后悔过!架空背景,书中人物,地名,政治背景与现实无任何关联,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破碎的作家梦1

    破碎的作家梦1

    前路坎坷永不回头,万里长城丰碑千古。涛涛黄河不断水流,只埋龙骨在中土。汉唐雄风吾欲挽留,扬鞭驰箭振兴国术。民富国强圆梦时候,我为华夏添气魄。几个初高中毕业生,作为农民作家的奋斗史
  • 奇特的锐眼

    奇特的锐眼

    诗集《奇特的锐眼》源于生活,是国桥对人生所见、所思、所感的真实流露,没有半点的浮夸与做作。国桥的诗真正是诗中有情、有景、有物,而更重要的还是诗中的灵魂所在;国桥的诗又很美,像一幅幅精美的敦煌壁画,灿烂夺目。
  • 财富的秘密:亿万人幸福生活的指南

    财富的秘密:亿万人幸福生活的指南

    关于财富的巨大秘密:1923年,一个重大的秘密被重新发现!一个无数亿万富翁保守的秘密!一个让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人成为富人的秘密,被富兰克林·霍布斯重新发现!
  •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兰州历史文化:表演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最后的阴谋家

    最后的阴谋家

    本与世无争,一生愿望只求与心爱之人相守,却不想一场大火烧掉了他所有的希望。本想报仇,却不想,一个阴谋却悄然朝他拉开,而他,就像是一只待宰杀的羔羊。本以为于此,却不想,在他绝望之时,一双好心的大手在为他披荆斩棘。而接下来要做的,除了报仇,还是报仇。
  • 英雄联盟之国士无双

    英雄联盟之国士无双

    那一年,十四岁的他带领队友取得世界冠军。那一年,他国士无双,睥睨天下。那一年,父命难为,他放弃电竞努力学习。四年后,他还是他,而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七岁,这是一个还算年轻的年纪,被世人遗忘的他能否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