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与希罗多德《历史》有什么关系?
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是一位生活在希波战争时代的优秀作家。他亲身旅行到过埃及、小亚细亚、叙利亚、巴比伦和黑海北岸一些地区,即相当于当时希腊人所知地理区域的全部。他写的《希波战争史》又名《历史》,主要是讲述公元前四七九年的希波战争,共分九卷(对应九位缪斯女神),前半部讲述了波斯帝国及其统治下各历史古国的历史、地理、传说、文化、风俗,后半部才是战争的历史记载。由于作者博闻强记,游历广泛,因此前半部写得十分生动有趣,特别是游记式的叙述,地理、历史往往与作者听闻来的神话交织在一起,颇有阅读《山海经》这部奇书的感觉。
《历史》和《山海经》一样,有一种「世界中心观」的思想。读《山海经》会觉得除了世界中心的「华夏」以外,其它地方都是奇怪的半野蛮人或猛兽怪物;而希罗多德同样把人分为希腊人和野蛮人,称「希腊人领导野蛮人,公平合理。」因此在他笔下,希腊世界以外的东南西北,也到处是奇异的人种、怪诞的风俗与神话传说。
此外,后世学人多有批评希罗多德「谎话连篇」的。因为作者的态度是「我有责任传达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是没有责任去相信这一切。」因此,《历史》中的古代历史、传说、神话就有很多混乱不清、你我不分地杂揉在一起。这与《山海经》中那些远古神话、史诗与历史人物的交错杂揉,也十分相似。可以这样说,《历史》的前半部就是古代西方的《山海经》。
二者既然如此相同,是否有某种文化传播的可能性,或是否共同分享过一些文本资源呢?从理论上讲,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一个多世纪之后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东征,最远处便到达阿富汗北部和接近帕米尔高原。这说明当时东西方两种文明,只差一步之遥便会交融到一起。古希腊人称中国为Silis,意为产蚕丝之国,可见当时有管道把中国的东西传到希腊;而中国商代妇好大墓中的玉器,均为来自新疆的和阗玉,《穆天子传》更是详细讲述了西周国王到昆仑山巅与「西王母」宴饮。《山海经》中也多有对昆仑山的记载。由此可见,从理论上来说,《历史》与《山海经》的确可能有共同的信息来源。
那么,这些共同文本的内容是什么呢?从现在的材料来看,伊朗高原到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区是这两部奇书共同提到的内容。其实《山海经》中的「昆仑」并不确指今天的这座山,有时「昆仑之丘」指的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不过有时则指在亚洲西部的干旱地区。如《海内东经》说:「国有流沙中者,墩端玺唤在昆仑东南一日,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上古中国人与西亚有交流并不足为奇。甘肃、青海的辛店文化、齐家文化中的彩陶,新疆阿尔泰山的岩画,伊朗西南部的彩陶(距今六千年),和伊拉克萨马腊的彩陶(距今七千年),它们的人物造型、画法和艺术风格都完全一致。彝族英雄支格阿龙故事中关于鹰和马的母题,以及支格阿龙所使用的武器三叉戟等,都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看来关于西亚的人文地理早已为中国人所知悉,只不过在远距离的传播中被扭曲和夸张,和神怪异事等传说一起加工想象,被保存在《山海经》中。希罗多德生活的时代,比《山海经》中相关内容的时代更晚,当然也会更加理性、历史性地记录从巴比伦到伊朗高原的历史传说与地理风貌。
以上这些迹象说明,虽然《历史》与《山海经》两者的时空距离如此遥远,令人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感,但是从某种角度讲,却又不得不承认它们有极多的相似之处,而且很可能还分享了某些共同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