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
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校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七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七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八万元的外债。为了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由于李灵的付出,她得到了孩子们的爱,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阅读链接】
《感动中学生的100个老师——光阴难了师生情》,章叶英主编,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同窗情
【相关题目】
我的同桌
新同学
同桌的你
课桌上的“三八线”
同桌死党
我的新同学
新结识的伙伴
同窗
难忘的你
【构思指要】
同学,是我们走出家庭怀抱,踏上人生道路所结交的第一批社交对象。歌颂同学之情就是歌颂自己的青春岁月,就是歌颂同一张课桌上那纯真无邪的友谊。
原本可能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为寻求知识来到同一间教室,并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建立起了友谊。这种友谊经过磕磕碰碰的考验,任凭时光流逝也不褪色,不因时事的变迁而变迁,不因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纵有万水千山,也隔不断这心灵的纽带。同学之间有快乐也有摩擦,可从正反两面来描写同学情。正面可直接写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反面可写对同学的不满,处处为难他,而他仍然对你十分友好,处处帮你,让你扭转对他的看法,最后得到真挚的友情。可以从头到尾地褒扬,直抒情感;也可欲扬先抑,用感情的一波三折带动情节的发展,让一份来之不易的友情,显得更坚固。
除了与亲人的交往外,青少年接触最多的就是同窗。他们的心灵最纯洁,感情也最真挚,因此在描写时要在平淡中见真情。
【成语谚语】
同甘共苦八拜之交舞文弄墨管鲍之交
各奔前程不分彼此抵足而眠相拥而泣
一辈同窗三辈亲。
一个同窗,胜过三个老乡。
数载同窗终须倒,唯愿来日展翅飞。
岁岁桃李发,睹物益相思。
【名诗佳句】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清·唐甄《潜书·讲学》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谁与同?——宋·欧阳修《浪淘沙》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
【最新素材】
徒手营救同学的抗震小英雄
“5·12”地震时,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同学的班上有六名同学未能从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时,****和同学发现了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向孝廉,他和同学一起施救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着大雨,悄悄回到学校,蜷缩着身子钻进废墟,用双手将一块块砖头刨开、运出去,又钻进去,再钻出来,匍匐着身体一趟又一趟。手磨破了,腿脚渐渐地不听使唤,但他没有放弃。大约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双手血肉模糊的****终于把向孝廉从废墟里刨了出来。在不断发生的余震中,一位初三男生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拯救了同学的生命,这种生死患难的同窗情铸就了人间大爱。
【阅读链接】
《同窗的缘分》,陈慧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版。
邻里情
【相关题目】
我的邻居
邻里纷争
好邻居
邻里之间
藤儿编织的友谊墙
远亲不如近邻
邻里情深
邻家××(小妹、大婶……)
【构思指要】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隔着一条走道,共用一方天井,在门窗前细声地交流。让我们一起走进石库大门,踏入四合院,观察人情世故,倾听邻里故事。这里有一种没有血缘和亲情,却又能够超越血缘、胜于亲情的特殊情感。
邻里间的交往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整个世界关系的缩影。写邻里,写这种特定空间距离内的情感活动,这正是情感世界中的一个又一个侧面。记叙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人与事,就要在叙述过程中去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现社会的发展变化。当然,邻里毕竟只是一墙之隔,难免会有摩擦。因此也可以写自己和邻居之间从不和到恢复友谊的过程,借助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和景物托物言志,使主题更鲜明。也可通过真实可信的事件,极其自然地把人由自私到相互关心、理解的过程描写出来。细节的生动,语言的流畅,会使文章更清新优美,富有浓厚的人情味。
写邻里情不仅能表现平常意义上的关心,还可表现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相互依存的哲理。
【成语谚语】
孟母择邻天涯比邻街坊邻里鸡犬之声相闻左邻右舍
远亲不如近邻守望相助隔岸观火唇齿相依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邻里好,赛金宝。
多年邻居变成亲。
得好乡邻胜过亲。
是亲必顾,是邻必护。
行要好伴,住要好邻。
千钱买邻,八百买舍。
动身前要找好伴侣,盖房前要找好邻居。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不要选择房屋,而要选择邻居。
【名诗佳句】
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唐·李延寿《南史·吕僧珍传》
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没有朋友,但却不能没有邻居。——[英]富勒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孟子·滕文公上》
【典型事例】
为邻里救火
和睦邻里是我国传统美德。孟子曾说邻里间有义务“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汉宣帝时,民间有人家失火,邻里共同灭火,有人因此烧得焦头烂额。火被扑灭以后,主人家杀牛摆酒酬谢邻人,越是焦头烂额的人,越是请在上座,足见当时民风的淳朴。——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六尺巷
清代有个“六尺巷”的故事,反映了邻里谦让的美德。安徽桐城张、叶两家祖屋相邻,一次,为造屋争地皮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张家老父修书到京城,要在京为官的儿子张英出面干预。儿子见书即回信以诗劝导老父:“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把院墙主动后退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院墙后退三尺。结果两家均让出三尺,则共有六尺之宽的地方,被称“六尺巷”,遂成千古美谈。
【最新素材】
杨翥卖驴
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居住在京城,平日外出都是骑驴。他对驴子甚为喜欢,每天上朝回家,都亲自为驴子喂料。杨翥的邻居是一位老头,快六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儿子,老来得子,夫妻俩自然非常高兴。但这个孩子一听到杨翥的驴子叫就哭个不停,搞得全家人都不得安宁。可杨翥是朝廷大官,这家人也不敢向杨翥说这件事。眼看那孩子一天天消瘦下去,老两口最后还是把这件事和杨翥说了。杨翥二话没说,随即就把自己的驴子卖了,从此外出都靠步行。
古语云:“里仁为美”、“睦乃四邻”、“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就指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仁爱之心,同情、关爱和帮助他人,能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是人德行修养的体现。这些都值得今人学习。
【阅读链接】
《同在屋檐下——邻里关系》,孙铨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故乡情
【相关题目】
乡思
家乡风情
故乡之恋
谁不说俺家乡好
依依故乡情
故乡,我深深的思念
家乡风情
乡情、乡音、乡愁
故乡恋
月是故乡明
思乡
家乡亲人
我的乡亲
老家来人了
远方的乡亲们
床前明月光
父老乡亲
【构思指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谁人不热爱?谁人不眷恋?一个离开故乡的人,就像树木失去了根;一个忘记了故乡的人,就像燕子迷失了飞向巢穴的路。对故乡的依恋和爱,是人之常情。一个对自己的故乡淡漠无情的人,在精神上是残缺的。
故乡的概念,大而言之,可以说是自己的祖国,因此对于长年漂居海外的人,可以用对祖国深深热爱之情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小而言之,便是自己出生或者祖先在那里生活过的一个城市、一个小镇、一个村庄,因而身在他乡怀念故土,可借助于对家门口的一条小河、镇上赶集的回忆来表现;再小而言之,可能是一间小屋、一棵石榴树、一条小河,这时便可采用移情的写法。比如家乡有一条古运河,而在异乡你又看到了另外一段古运河,虽然此河非彼河,此水非彼水,但亦可暂解思乡之苦。把对眼前所见的古运河的实景描写和记忆中家乡那段古运河的虚景描写相结合,虚实相交,跨越空间的阻隔,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便可别有深意。
【成语谚语】
怀乡之情背井离乡归心似箭叶落归根情系故里故国之思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飞鸟恋故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不作异乡人,不知故土亲。
利刀难断东流水,天涯难隔家乡情。
亲不亲,故乡人。
【名诗佳句】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宋·欧阳修《送惠勤归余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别在四处漂泊。——《故乡的云》歌词
【最新素材】
民间捐建水立方
北京申奥成功后,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强烈要求下,北京市政府破例决定,接受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的捐赠,用于建设一座奥运赛场,以满足他们为北京奥运作贡献的愿望。于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成为北京奥运会唯一由民间捐资建造的场馆。水立方不同于其他奥运场馆,它是全球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捐款修建的,是一座用爱心凝聚的“水晶宫”。他们通过捐款实现了血脉亲情共襄奥运梦想的心愿,也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发展和进步。距离可以隔断他们与祖国的联系,却隔不断他们的故乡情和民族情。
【阅读链接】
《故乡》,鲁迅。
《故乡的野菜》,周作人。
《故乡的杨梅》,鲁彦周。
《故乡的春节》,柳萌。
《天冬草:忆故乡》,邓九平、于海婴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年版。
《梦萦乡河》,魏锦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