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06200000004

第4章 中国黄金史话(1)

一、古代对黄金的认识

黄金是人类认识最早的金属。在中国,相传三皇五帝也曾以黄金为原料,炼制金丹,做长生不老之药。此说虽流传甚广,但目前尚无实证。而出土文物显示,我国黄金的开采和使用亦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已经认识了黄金。

根据考古工作者发掘出的各种金器的出土墓葬或遗址的年代,最早的为商代早期。如河南郑州商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珥形金饰,河南辉县殷代墓葬和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金块、金箔、金叶,证明了我国不但早在3500年以前就已开始使用黄金,并已掌握了加工制作金的工艺技术。北京平谷出土的商代金臂钏、耳环,四川广汉出土的周朝金手杖,汉朝来自湖南长沙马王堆的金缕玉衣,唐代的纯金十二环锡禅杖,明代的耀眼的金装饰等,件件文物展示了中华民族采金历史的悠久和制金技艺的高超。

根据现代矿物学的研究,自然界存在的合金矿物只有很少几种。由于金和银原子半径和晶体结构类型相同,可呈完全类质同象系列,其中含银量<5%称为自然金,含银量介于5%~15%称为含银自然金,古代称之为“生金”。我国古代先民认识的黄金主要指的就是自然金。

1.对自然金形状的认识

南宋初期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七·金石门》中记载:凡金不自矿出,自然融结于沙土之中。小者如麦粒,大者如豆。更大如指面,皆谓之生金。元周密在《癸辛杂识续集》中记载:广西绪洞产生金,洞丁皆能淘取,其碎粒如蚯蚓泥,大者如甜瓜子,世名瓜子金。碎者如麦片,名麸皮金。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独孤滔云,天生芽谓之黄牙。这里所说的黄牙,即指树枝状的自然金。还有“麸金出五溪、汉江,大者如瓜子,小者如麦。”“马蹄金乃金最精者,二蹄一斤。”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中记载:山石中所出,大者名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小者名瓜子金。水沙中所出,大者名狗头金,小者名麸麦金、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名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清谷应泰在《博物要览·卷八》中记载:胯子金产湖广、湖南北谙郡沙土中,像腊茶腰带胯子;豆瓣金产梁州土中,掘土掘十余丈方见,形圆扁如豆瓣;麦颗金产梁州属县石沙土中,形尖如麦。

根据上述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先民对自然金形态的形象描述,非常贴切,与现代矿物学中所用描述语相似。

2.对自然金颜色的认识

宋《本草衍义·卷五》中记载:麸金即在江沙水中,淘汰而得,其色浅黄。明曹昭等在《新增格古要论·卷六》中指出,金“其色七青、八黄、九紫、十赤。以赤为足色金也。足色者面有椒花、凤尾及紫霞色。”《本草纲目》记载有:金有山金、沙金二种,其色七青、八黄、九紫、十赤,以赤为足色。又说:和银者性柔,试石则色青。和铜者性硬,试石则有声。《天工开物·五金》:其高下色,分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登试金石上,立见分明。《博物要览·卷八》:橄榄金形大如橄榄,两头皆尖,红紫色。

根据上述史料记载,可见依据黄金的颜色来判断其纯净程度的这种鉴别方法,在明代已流传甚广。尤其以矿物粉末(条痕)的颜色来区别矿物,也是现代矿物学中常用的方法,而《本草纲目》中就已提到,而且还考虑其声音,更属独创。

3.对自然金硬度的认识

《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咬时极软,即是真金。《天工开物》中有“咬之柔软”的记载。根据现代矿物学的研究,自然金的摩氏硬度为2.5~3,因此上述史料记载是与之相吻合的。同时这也是区分与自然金颜色极为相似的矿物黄铜矿(摩氏硬度3.5~4)和黄铁矿(摩氏硬度6~6.5)的最简易的方法。

4.对自然金相对密度的认识

《天工开物·五金》中记载:凡金质至重、每钢方寸重一两者,银照依其(方)寸增重三钱;银方寸重一两者,金照依其(方)寸增重二钱。以铜的相对密度8.8~8.9克/立方厘米为标准来计算,那么“银照依其(方)寸增重三钱”,可以算得银的相对密度为11.44~11.57克/立方厘米。这与现代测定的自然银的相对密度10.1~11.1克/立方厘米差距不大。可是以算得的银的相对密度再按“银方寸重一两者,金照依其(方)寸增重二钱”,求得金的相对密度为13.728~13.884克/立方厘米,这与自然金的相对密度15.6~19.9克/立方厘米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由于宋应星所处的明万历年间(即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用来测定相对密度的金属纯度不高,块度或许也不十分精确的缘故,但值得指出的是,宋氏以单位体积“方寸”来计重的这种测试方法,以及运用比例来说明各种金属相对密度的差别是十分具有开创性的。

5.对自然金产状的认识

关于自然金的产状,自古以来就有沙里淘金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内储说上》有“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的记载。丽水,即今云南境内的金沙江。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写下一首描绘妇女们在江边艰辛地淘金的生动诗篇《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手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诗中的“澄洲”是今广西南宁地区上林县、武鸣县一带,“江”系指右江(广西境内主要河流之一)。这一带古时就是著名的沙金产地。

除了在沙里淘金外,在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中有这样的记载:广州(今粤北英德县西北)有金池,彼中居人,忽有养鹅鸭,常于屎中见麸金片。遂多养,收屎淘之,日得两或半两。这可算是我国历史上个别地方出现过的一种别出心裁的淘金方法,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

二、古代黄金生产情况

中国早期黄金生产,构成了世界黄金史的重要篇章。从世界采金史来看,大多数国家都是从采淘砂金开始的。史书记载的我国采金活动,始于奴隶社会早期,淘洗的砂金是从含金的砂砾层中得到的,古称“河金”或“麸金”,后来又根据砂金赋存地质条件的差异,分为“水砂中”淘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开采的砂金两种。文字记载表明,大约在2000年前的周代,朝中已设置掌管生产和加工金、玉、锡的专职官员了。《魏书·食货志》记载:“汉中旧有金户千余家,常于汉水沙淘金。年终总输”,这说明人们是在汉水旁淘洗沙石以取金。《本草拾遗》的作者陈藏器说:“金出水沙中,毡上淘取”。这就是在溜槽上铺上毛毡,使沙金沉留在毛毡里,今天人们仍然沿用这种方法收集沙金。

脉金的开采时代远远晚于砂金,大约起于唐代、宋代之际。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就积累了丰富的找矿经验。历史典籍《管子·地数篇》中有“金起于汝汉……”和“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的记述。这说明,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采金知识。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中记载:“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这种通过植物找矿改变了过去那种只会从露头脉中找矿的单一方法,向科学找矿迈进了一步。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技术落后,矿工们只能依靠钢钎、铁锤击打的方法,艰难地开采,为获得宝贵的黄金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有限的黄金产量只能供给王公贵族们享用。唐代诗人刘禹锡把生产黄金的艰辛和贵族们的奢侈写入诗中:“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樊绰的《蛮书》中记载:“土人取金方法,春天先于山腹掘坑,深丈余,阔数十步,夏季水潦降时,漆土之所的沙石中披捡,得其片块,大者有重一斤或二斤,小者三两、五两,价贵贵于麸金数倍。”这就是利用挖深井和利用水冲坡地方法采金。

我国历代黄金产地在哪些地区呢?

我国古籍丰富,对历代王朝的金矿产地、采金活动的盛况、金矿的描述和金矿床等都有详尽程度不同的记载。就黄金产地而言,我国历代黄金产地的分布,先秦时期有:云南丽水、湖南洞庭、湖北汉水、河南汝河等。汉至北宋有,山东蓬莱、掖县,陕西西城(今安康)洛南,四川眉州、广元等。至元明清各朝,金矿产地剧增,包括河北迁安、丰润,河南闵乡,山西忻州,江西饶州、抚州,山东栖霞、莱州,安徽池州,湖南岳州,陕西蓝田等新兴产金地区。此外,四川、云南、两广、东北三省皆有金矿产出,上述历史上的黄金产地,有很多地方延续到现在,仍是我国重要的产金基地及重要的产金省。

中国黄金生产始于商、兴于汉、衰于两晋南北朝,复于唐。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对黄金时而禁采,时而开禁,高亢和低迷交替出现,至1888年(光绪十四年),全国黄金年产量一跃达到四十三万二千两(每两31.25克),占当时世界年产量的7%,居世界第五位。这一黄金的年产量,竟然保持到解放后即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被突破。

古代的黄金是怎样炼成的呢?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除了淘沙金以外,就以原始的燔火爆石的办法,采炼黄金了。即燃木烧矿石,火燎矿石热,再泼以冷水浇之,矿石爆裂破碎,然后细磨成粉,以水用碗筛淘,便得黄金。

2008年5月,“大规模唐代金窟”在浙江遂昌发现之后,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会同中科院、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和机构对古人如何在脉金矿中开采黄金展开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总面积33.6平方千米,矿区矿冶历史悠久、迭经兴废,矿业遗迹众多,文化积淀丰富。研究表明,该地区自春秋时代起就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金属矿产地之一,铜、银、金采冶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越国就在浙西南采冶铜矿,铸造兵器。唐代上元(公元671675年)年间,该地区已经有采冶活动;宋代设有永丰银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是全国最大的矿银产地。其中“唐代金窟”古矿硐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文献记载丰富翔实。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主持了矿区古代最后一次开采活动,并因反对暴虐矿政而辞官。

研究表明:古代矿工在坚硬的金矿石中开采黄金,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叫“烧爆法”的工艺方法。所谓的“烧爆法”就是先在坚硬的矿石下搭建一个简易的炉灶,用上等的炭火猛烈燃烧,待矿石受热后,再泼上冷水,使矿石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开裂,便于开采。

古代炼金主要需经过五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是磨矿。先将矿石放入水碓,通过水力作用将大块的矿石粉碎,然后用石磨磨成粉末。

第二道工序是淘洗。就是将矿石粉末放在水中淘洗,去除不含矿的部分,留下含金银较多的粉末,行话叫精矿粉。

第三道工序叫制团烧结。也就是将含金银的粉末和米饭等混合在一起做成球团,与木炭分层垒成堆,去除硫化物的硫、烧结成松脆的矿团。

第四道工序叫铅还原冶炼。将矿团铅混合熔炼,进行化学置换,形成含金银的铅块。

第五道工序叫灰吹法。也就是把含金银的铅块放在草木灰上熔炼,吹入氧气,去除铅块的铅。吹去草灰,便可收获高纯度的黄金白银。

古代采用的“烧爆法”采矿、“灰吹法”冶炼,对古代矿冶科技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烧爆法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代开凿都江堰宝瓶口,唐代开凿龙门砥柱,均使用了烧爆法。遂昌金矿的烧爆法遗迹,是中国古代烧爆法唯一见诸报道的现场遗迹实证,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制团烧结工艺,现代冶金工业直到1911年才由德国人发明。而灰吹法冶炼工艺,在矿区一直延续到现代仍在使用,在生产中具有现代冶金工艺不可替代的作用。矿区古代典籍记载了浙西南地区银矿的矿冶技术,使得黄岩坑不仅成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矿冶技术的实证,更以实际的遗存和记载诠释与补充了《天工开物》等著名典籍的不足,对世界矿冶科技史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历代黄金制品溯源

中国采掘、利用黄金的历史始于夏朝,盛于唐代。相传,伏羲氏、黄帝、炎帝都曾用黄金做原料炼金丹以求长生不老。1976年,在甘肃省玉门火烧沟的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夏代初期的墓葬品,有金银铜环和男女佩戴的金耳环,距今已有3500年。这些出土文物证明,在夏代初期中国人就能用黄金加工首饰了。

夏代金器之后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的商代黄金制品。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个时期所发现的金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器。考古发现说明,古蜀族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使用黄金的古老的民族之一,在相当于中原殷商时期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黄金的加工技术,代表了商代最早的黄金制品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大量金银器的出现,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这个时期,在中原地区的墓葬遗址中,以陕西宝鸡益门村2号秦国墓葬、河南洛阳金村古墓、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金银器最有代表性。此时南方地区出土的金银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十分引人注目。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当属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批金器。

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则极为少见,而汉王朝因为国力强盛,因此在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器,无论是数量、品种、制作工艺,都远远超过了先秦时代。总体上说,金银器中最为常见的仍是饰品,金银器皿不多,金质容器就更少见。汉代金银制品除继续用包、镶、镀、错等方法用于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最为重要的是,汉代金钿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使得金银的形制、纹饰以及色彩更加精巧玲珑、富丽多姿,为以后金银器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朝代更替频繁。另外,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这些在金银器的形制纹样发展中,都打上了明显的烙印。如辽宁北票冯素弗墓中出土的“范阳公章”龟纽金印、金冠饰、人物纹山形金饰、镂空山形金饰片等,这些金银器既有汉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特点。再如江苏镇江东晋墓出土的一件金佛像牌,呈长方形,正面线刻有全身佛像,头顶灵光,面带稚气,应为释迦出土童像。这种用于佛教奉献的金银制品在唐宋以后极为常见。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辉煌的时期,其金银器制作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当人们看到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唐代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代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同类推荐
  • 总要先人一步:任正非的战略观

    总要先人一步:任正非的战略观

    华为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任正非为什么能够打造出华为这样的跨国企业?一切结果的背后都有着思想的种子。正是任正非做人、做事的一些理念,决定了他能打造出现在的华为。可以说,华为的成功不仅仅是企业战略与管理的成功,更是任正非做人、做事的理念及其价值观的成功。无论我们做什么事、做什么人,成功的基因关键在于思想。本书就是阐述任正非思想的一本书,它弱化了管理,强化了思想的重要性,以大众化阅读的风格,娓娓而谈的方式,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可读性,无论对职场人士还是创业者,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学习意义。
  • 创业板炒股一点通

    创业板炒股一点通

    中小投资者获利创业板实战技巧全书,分享创业板“盛宴”的实操读本。尝新也需理性,操作更需指导,跟风要靠技巧,赚钱讲究策略。带你揭开创业板神秘面纱,教你如何一打就中,让投资少些盲目、多点理性,投资不投机。
  • 推销方法与技巧

    推销方法与技巧

    本书根据我国产品推销人员工作的实际需要而编写,内容涉及市场调研、市场信息、消费心理、寻找顾客、推销礼仪、卖买洽谈、推销技术、价格策略、购销合同、简易核算、对外推销和商品运输等推销的方法、技巧及相关的知识。阐述简明扼要,针对性、实用性强,是工商企业推销人员应备的工具书。
  • 手腕:进退自如的领导兵法

    手腕:进退自如的领导兵法

    领导者“进”与“退”的艺术,在于它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为。它的产生和运用,既不是领导者的主观冲动也不是领导者的无能失控,恰恰相反,它是领导者全盘把握,合理控制的高超策略及审时势的能力,管理行为上的集中反应.“进”与“退”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大到宏观决策,小至一次谈话长到几年,短至几分钟,甚至某一瞬间的几十秒钟都有可能成为“进”与“退”充分应用时空。
  • 卓越管理者的26个智慧

    卓越管理者的26个智慧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给企业管理形式带来巨大冲击。工业革命以来垂直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将逐渐被扁平式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所代替。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平凡达到卓越,管理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优秀企业的辉煌业绩中,无不渗透着管理者的辛劳与汗水。
热门推荐
  • 风游的妖孽人生

    风游的妖孽人生

    风游的骚气是独有的,他走过的路不开花,所到之处成天涯。少年红尘事,博君一笑嫣。
  • 道家传人在都市

    道家传人在都市

    这个人,名叫李逍遥,每隔五百年,便有雷霆劈他,劈死之后,沉睡千载岁月,便会重新苏醒。不老不死,不生不灭,已然在尘世中流转了无尽岁月。“这是第八次遭雷劈了,九为数之极,要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再遭一次雷劈,只怕就没有机会苏醒过来了。”望了望身后的坑,李逍遥步履沉稳的向着山下走去。白云飘荡,鸟鸣满山。这一次醒来,他发觉自己的脑海中多了一扇穿越之门,推开这扇大门,便是诸天万界。一边是万丈红尘,一边是武道、仙侠,还有那无尽的神话世界.....
  • 人间有毒

    人间有毒

    若是人间无毒,为何苦海难渡,遗我命疾无穷数。幸得天道毒物,转世身怀虚符,今生踏破逆天路。
  • 总统卫队揭秘

    总统卫队揭秘

    本书就总统卫队的起源、成员选拔标准、训练过程、武器装备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美、俄、英、法、德、日等多个国家总统卫队的概况,以及他们在保卫国家元首过程中的惊险故事,向世人展示了一些重要国家要人的保卫措施和卫队特点。
  • 尤泽

    尤泽

    自洪荒以来,天界就铭文规定,位列仙班者不得谈情说爱,否则必被剔去仙骨,流放人间五载,以肃严纪。只有极强烈悔改之心并有造化者才可重塑仙身。可偏偏有人光明正大犯了重忌还公之于众。本小说讲的是女主凌玥本是天界尊贵之女,却在一次偶然机会上对魔尊洛泠一见钟情便无心在天界虚度,遭到了严酷执法老爹的惩罚,在人界不断转世且偶有记忆,和一些美男玄幻搞笑却又虐心的故事。
  • 双面王妃幸福史

    双面王妃幸福史

    苏小小穿越异世,成为将军府大小姐慕容雨烟。学医术,练武功,斗斗姨娘、整整庶妹,重拾温暖亲情。什么?还要和伪善美人较量,再打倒无良贵妃?更要寻找盅人凶手,闯苗疆去异国,被阴险男配绑架……慕容雨烟望着老天爷郁闷嘟囔:穿越而已,能让我的生活安稳点么?某王爷在旁边淡定答曰:能!~~
  • 行走大宋

    行走大宋

    韩清误入时间维度的枢纽,进入到了北宋真宗仁宗时期。面对着一突如其来的陌生,他诚惶诚恐的用着自己的机智去化解,想尽一切办法生存,通过有限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低吟浅唱清风词赋,浩浩御架盛世繁华。
  • 萌物养成,狼性总裁的鬼娃娃

    萌物养成,狼性总裁的鬼娃娃

    此文有玄幻色彩。风従旭有些发懵的看着眼前这个叫自己爸爸的这个粉嫩的小娃娃,为什么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了个孩子?还是五岁的,是他打开门的方式不对吗?不行他要重试一下,一定是搞错了!
  • 兽神

    兽神

    关于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传奇故事一样,一个兽人的传奇,一段封神的经历。
  • 倾世王妃:腹黑王爷不风流

    倾世王妃:腹黑王爷不风流

    错时空的爱恋,跨国恋,跨族恋,跨界恋。她一朝穿越到一个痴傻公主身上,一路历险慢慢成长。一直骂着他是渣男却又不自觉的爱上,爱情,就是这样。“喂,这一世和我在一起,我们就是四生四世了。”他抱着她说道。她以为神就是正义,魔就是邪恶。帝琰拿起桌上的苹果咬了一口,道:“事物都有另一面,这样看,这个苹果是残缺的;换个地方看,它还是完美的。”她笑着说道:“魔帝,这苹果一个月没洗了。”“……”有因必有果,妖怪当道,又是谁的罪过。谁为他元神俱灭,灵魂尽散;谁为她屠尽苍生,一朝入魔;谁为他甘心自毁,生不如死;谁为她贬下凡间,只求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