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企业管理者得出结论,对待员工和下属宽严得体是非常重要的。在原则和制度面前,必须分毫不让、严厉无比;对于那些违犯了条规的,就应该举起“钟馗剑”,狠狠砍下,绝不姑息。平时应以温和、商讨的方式引导员工自觉自发地做事;当员工犯错误的时候,则要立刻给予严厉的纠正,并进一步地积极引导他走上正确的方向,绝不可敷衍了事。一个上司如果对员工纵容过度,正常的工作秩序就无法维持,也难以培养出人才。换言之,要形成让员工敬畏主管、主管敬畏经理、经理敬畏社会大众的氛围。人人严于律己,才能建立完整合理的企业制度,工作也才能顺利进展,假如过于照顾人情世故,反而会造成社会的缺陷。
对于管理者,除了尊重员工下属对其恩威并施之外,还应该多加赞美和表扬他们,如能善加运用赞美和表扬,不但能改进上下级关系,还能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比如,当你看到下属时,打个招呼,展露一下笑脸,再讲几句带有表扬性的话,“你那项工作完成得很漂亮,你辛苦了”,“最近工作干得不错,你起草的那份文件,我看了,写得很好”等。有的管理者说,对有些人有时候实在没有什么可表扬的,那么你可以说一句“你的衣服真好”也能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使员工有一个愉快的工作心情。
要知道,管理者的赞扬,对管理者而言,开口即出,并不费事,但对下属来说,其作用是很大的。因为你是老板,是上司,你的表扬就意味着对下属的肯定。下属受到表扬后,会认为我这样做,能得到老板的赞赏;我这样做,能得到老板的肯定;我这样做,就是做对了,下次还要这样做,还会得到老板的赞赏。
于是,下属就会自动地按照上司表扬的那样去做了。所以,作为老板的你希望下属怎么做,你就去怎样表扬下属,你怎么表扬,下属就会怎么做。这比你下命令,提要求,强迫下属按照你的意图去做更有效——这就是管理的艺术。
此外,管理者对下属的表扬,本质上是对下属能力的一种肯定,下属会认为:“我行,我的能力还可以,我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从此提高了自信心,不但提高了对自身的信心,同时增强了对工作的兴趣,工作就越干越好,越干积极性越高。
我们并不否定,即便进入了现代社会,想要让员工尽心竭力为公司服务,金钱奖励依旧是一种最好的办法,但要真正收服人心,善于用赞美和表扬的方法,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赞美也要讲技巧,当赞美方式及时而巧妙时,往往能让下属的心情畅快、干劲十足。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赞美下属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扬要快
员工某项工作做得好,老板应及时对其夸奖,如果拖延数周,时过境迁,迟到的表扬一定会失去原有的味道,再也不会有原来那么令人兴奋和激动,夸奖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2.赞人要诚恳
避免不带任何感情的机械性话语或空洞、刻板的公式化夸奖,放之任何员工而皆准的客套话会令人产生言不由衷之感。
3.表扬要具体
表扬他人最好是就事论事,哪件事做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赞扬,说得具体,才能使受夸奖者高兴,从内心感觉到你对他工作的认可,便于引起情感的共鸣。
4.赞人不要又奖又罚
作为上司,夸奖员工一般都很像工作总结,先表扬,然后紧接着是“但是”、“当然”一类的转折词。这样的讲话虽然辩证、全面,但是很可能使原有的夸奖失去了作用,甚至会让人觉得你的夸奖是为了接下来的批评。应当将表扬和批评分开,不要混为一谈,待夸奖过后再寻找合适的机会批评指出错误,可能效果会更好。心理学家杰斯莱尔说:“赞扬就像温暖人们心灵的阳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它。”所以,作为老板若想拢住核心员工的心,千万不要吝惜那脱口即出的赞美之词。
在职场中,管理者与下属交流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有时候为了工作、为了薪水或其他某些事情,难免会产生分歧。管理者在面对下属的牢骚、怨气时,要保持冷静的态度深入分析问题的实质,准确把握下属的心理,然后给予答复。如果下属的抱怨有一定道理,管理者应重视;如果下属的牢骚话纯属是为了争一己私利,发泄个人的怨气,管理者也应做好疏导说服的工作,不可听之任之,带来更多的抱怨。
那么当面对下属的牢骚怨气时,管理者如何说话应对才更恰当呢?
首先要注意冷处理,用缓兵之计查明实情。下属有怨气、发牢骚时,往往处在情绪冲动中,此时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冷处理的策略。这是一种缓兵之计,可以暂时缓冲矛盾、赢得时间,便于了解实际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要注意用两分法看问题,辩证地剖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抱怨情绪的下属看问题的立足点往往只在自身,缺乏全局观念,可能比较片面、偏激。要对他们进行说服,应该采用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剖析辩证关系,辨明是非,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工作和团体,从而将他们的心结打开。
再次是巧用激将法,反弹琵琶促奋进。请将不如激将,有时对发牢骚的下属,不妨运用激将法,有目的地用反话刺激对方,使对方从自我压抑中解脱出来,并激发他的上进心、荣誉感和奋发精神,从而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但是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冒险性,有可能会让员工的情绪更加激动,管理者应该适情况而选择,万不可“病急乱投医”。
总之,面对下属的抱怨,明智的领导必须要把准确把握下属的心理作为前提,运用好心理策略,通过各种技巧妥善化解下属的各种不满。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回报心理”,当你给予某人关怀和帮助的时候,他会记在心里,事后就会用另一种方式回报你。管理者通常以这种关心员工的方式,来求得员工的努力工作、用心为公司效劳。你的员工不但是你的同路人,而且是你的依靠,只有如此,作为老板的你才有可能团结他们,共达目标。所以,对于自己的部属和员工,一定要维护和关怀,并且想办法了解到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让他们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才能更好地创造价值。
读懂客户的心理
对于从事销售工作的人来说,一定要摸清客户在购买产品时的心理,并且根据客户的购买心理采取相应的促销方式,使客户感到满意并购买产品。
一般来说,客户的心理变化,会表现在他的行为和言语上。比如,沉默不语、不时地叹气、询问价格及付款方式等。当你看到客户表现出这些行为时,就要立即表示促成的意愿。一般来讲,客户的情绪波动会维持在30秒内,稍纵即逝,千万不可错过这个时机。
所以,我们在与客户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解读顾客的心理,在交谈的过程中,每一次开口之前都要读一下对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客户的心理活动既是认识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作为销售人员,要跟随这个变化过程不断调整策略。从掌握客户的心理入手,将心比心把自己放到客户的位置上,设身处地想想如何在每一个环节中让客户都有宾至如归的愉快心情并最终促成交易。
客户几乎总是犹豫不决的,这不仅使得整个交易时间大大延长,而且常常使得销售人员不知所措。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销售人员就会埋怨客户,认为客户过于优柔寡断,患得患失。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他们的犹豫不决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假设现在你需要购买某种产品,那你首先要考虑的肯定是这种产品是否能够更好地满足你的需求;之后,你还会考虑产品的质量是否有保证、使用期限的长短等,产品的价格当然也在你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只有在确定产品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符合你的意愿之后,你才会做出购买的决定。
就如同销售人员期望中的目标不是总能实现一样,客户在购买产品时也会因为受到各种条件的局限而无法购买到完全称心如意的产品。比如,质量满意的产品价格又太高,款式漂亮的衣服可是颜色不满意,价格适中的东西又怕质量不好、使用寿命短等。当发现自己期望中的完美产品不存在的时候,客户必然就要在心里进行一番权衡,希望利用现有的条件买到的产品可以物有所值而又尽可能地满足自身需求。对于客户的这种权衡心理,销售人员不仅要深刻理解,而且要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帮助他们做出决定。比如,当客户在面对诸多选择犹豫不决时,销售人员如果发现客户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那就可以向客户着重推荐简单实用的产品;如果客户更注重产品的外观,那就可以向客户着重推荐造型别致的产品。通常,在经过自己的一番权衡和销售人员的合理建议之后,客户会结合自己的权衡结果及销售人员的建议内容及时做出选择,从而完成交易。
在推销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先听后说。看似简单的听与说其实是一种沟通地位的象征,说的人由于主动地发出信息而地位较高;反之,听的人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相对地位较低。有不少销售人员总是从自我出发,只专注在自己产品销售的角度,误以为单凭专业就可以说服客户。事实上,说得多听得少的情况,往往很容易让人做出错误的判断,无形之中也会给客户高姿态的感觉,不利于良好销售环境的营造。尤其是对于那些主动上门的客户,他们通常对这种产品已经有了部分了解,现在需要的只是针对细节进行咨询,此时你万不可急着推销产品,也不要打断客户的话,让主动掏腰包的客户从你身边跑掉。
与客户交谈一定要说出商品的好处,并提供具体的理由与证据,切忌绕圈子,没有重点。客户给你的时间相当有限,所以需要把握机会讲出重点,讲得太复杂或绕圈子,像点蚊香似的,反而容易让客户更加糊涂、踌躇不前,结果就是不想购买,除此之外,讲得越多,犯错的机会也跟着越多。光说出商品的轻薄短小、经济实惠及身份地位的表征等好处是不够的,更需要有具体的证据来支撑,商品销售实绩、市场占有率、单位所做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数据以及商品得奖记录等,具体的理由与证据提供得越多,越容易让客户觉得你很不一般。尤其对于为何选择向你购买而不找其他人购买的理由,不仅仅要把不同种类和特征的产品一一陈列在客户面前,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向客户提出合理建议,更需以重点条陈的方式说明得具体有力且具差异性,让客户觉得你很与众不同。
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尽可能大的选择空间。既然客户需要针对产品的各种条件进行一番权衡,那他们在购买产品时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如果没有,即使销售人员提供的产品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也可能会到选择空间更大的商家那里去。客户期望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以使自己能够更有弹性地选择购买哪种产品,这种心理是折中心理的重要体现。了解到客户的这种心理,销售人员在向客户推销产品时,不妨给他们留下选择的余地,让他们能够在更大的空间里进行选择。根据客户的需求先提供至少两种以上的建议选项,比如多准备几种不同型号、不同工艺、不同质量的产品,并比较彼此之间的优缺点,然后再提出推荐的理由,当然了,产品的价格也要分不同层次最后再将商品选择权交还给客户。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又可以让每位客户都能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充分选择,从而满足客户的折中心理。如果客户挑选的商品与你不一致时,千万不可与客户争辩,就算你赢了,也会同时失去客户。
许多销售人员容易以外表及年龄来判断客户的需求和购买能力,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买不起某种产品,常常敷衍应对,自动过滤掉了这些潜在客户。事实上,这些外表看不出有购买欲望或购买能力的客户在面对其他的销售人员时也会有同样被冷落的境遇,聪明的销售人员只要热情地礼遇他们,成交的机会是很高的。
与多疑的客户打交道时,说话要谨慎、小心,尽量把产品的优点与性能向他们介绍清楚。现代社会诚信缺失,不仅让社会公众的神经越来越敏感,而且让人越来越多疑。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对一切都充满戒备,购买产品时总是对服务人员及其产品充满怀疑,或许是因为他生性多疑,或许是因为以前上过当,这样的人在购买产品时会十分谨慎。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对于客户的这种怀疑心理,作为销售人员都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应该诚恳、详细地为顾客做产品介绍,介绍中着重以事实说话,多以其他用户的反映向他做说明。应该以亲切的态度和他交谈,介绍商品时,态度要沉着,言辞要恳切,而且必须了解他的顾虑,千万不要和顾客发生争辩,同时也要避免对他施加压力。
现在的客户是警觉的、多疑的,这是事实,但是他们在某些情况下还是会相信某些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抓住客户的这个心理来为自己服务。随着新产品和新广告数目的增加,广告对客户的说服力已经不大,他们转而求助于朋友、亲属、邻居、同事,当然还包括专家和专业媒体,这些人就成了营销推广的关键人群。每个产品类别,都会有推荐价值指数比较高的特定人群,这类人群就是关键人群。大多数消费者也会认可这些“专家”认为最好的产品,作为购买选择。比如IT产品,年轻、有知识的男性消费者就是关键人群;而日常生活用品,中年家庭妇女的推荐价值就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关键人群成为了普通消费者的购物向导。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关键人群,他们说的话远比你说的有效。
在商业竞争中,我们还可以刻意运用客户的多疑心理。比如通过限制销售来刺激消费需求,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在经营活动中,如果能够抓住客户的心理,有意显示自己实力的不足,或者隐瞒自己强大的实力,或以实示虚,或以虚示实,给多疑的竞争者或客户造成错觉,在竞争中就能一举获胜得利。
综上所述,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发其购买行为;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或改变人的行动,使人形成对事物的恶劣印象。如果消费者处于消极的情感时,就会放弃购买打算,甚至会长期不使用某种商品或不进某家商店。因此,在与顾客交谈的过程中,要洞悉顾客的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和强化其积极情感,抑制和化解其消极情感,对我们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给隐私分类加密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藏着这样或那样的秘密,这些秘密处在人们心灵最柔弱、最隐蔽的地方,之所以称为秘密,就说明他不愿意拿出来让大家看,可你偏偏要把它晾晒在大家面前,并且添油加醋地渲染一番,你在获得内心快感的同时,也失去了朋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