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4100000014

第14章 忽然想到

忽然想到想起胡绳

陈四益叉黄永厚图

胡绳先生在世的时候——已经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期——我曾问他:

“当年你们都是反对钳制舆论的先锋。那时你们确信思想不能查禁,真理不能封杀,它必会赢得群众。所以,尽管政权在国民党手中,报刊也大都在他们手中,你们除去思想与自信,两手空空,但无所畏惧。

为什么现在政权在共产党手中,报刊在共产党手中,反而好像缺乏了当年的自信?

对那些不太乐意听的话,难道不能用说理的方法,而定要用查禁的方法?”

胡绳沉吟片刻,说:“现在不同了,。”

“什么不同?”

“现在掌权了。

“是因为掌了权,所以觉得运用权力禁止比运用思想说服更为简单方便吗?”

他又沉吟片刻,说:“掌权了,就怕乱。”

“那么当初呢?”

“当初乱,是乱了国民党。”

我没有再问下去。胡绳是前辈,又身居高位,同一个交往不深的晚辈,能这样不以为忤,坦率交谈,已是非常难能。

我之所以向胡绳先生提问,是因为想到了鲁迅,他从以往的事实推测将来,说得那样深刻,深刻得令人战栗。而瞿秋门的《鲁迅杂感集序言》与胡绳论述鲁迅思想发展道路的长文,是我昔时读鲁迅的重要参考。

鲁迅关于《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的演讲,是一九二七年在上海暨南大学作的。

按照对鲁迅思想发展的正统论述,这时他已完成了从进化论到阶级论的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他演讲的大意是说,文艺和革命有不安于现状的同一,但文艺与政治是不同的方向,因为文艺不安于现状,而政治则要维持现状。所以,在革命时期,革命家同文艺家可以有不安于现状的同一,大家都要改变现状,但到革命胜利之后,这种同一就变化了。文艺家依旧不满于现状,想催促社会的进化使它渐渐分离,这样社会才能进步。但革命家囚取得了政权而转换了地位,成为政治家。政治家最不喜欢人家反抗他的意见,最不喜欢人家要想,要开口。因为他想维系现状使它统一。于是,“政治家把从前所反对那些人用过的老法子重新采用起来。”仍不免于不满意,要批评这个、批评那个的文艺家,便又非被排轧出去不可,或是干脆割掉他的头。鲁迅当然是从大革命前后的中国现实作出这一分析的,后来的事实不断证明了这一分析的精到。

如果用鲁迅的眼光来看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许多先前不大明白的事情就豁然开朗。

譬如,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丁玲的《三八节有感》、不过是两篇短短的杂文,何以便在延安引起轩然大波?又何以到了一九五七年那场运动之后,还要拿出来“再批判”?以我的愚鲁,当初实在觉得有点小题大做。现在想想,这就是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王实味、丁玲若是在国统区写两篇批评当局的文章,即便更加尖锐,延安是一定拍手叫好的,因为这样的文艺同延安的革命家在不满现状上是同一的,而国民党的政治家则必加封杀,因为他们是要维持现状的。但这两篇短文不幸是在延安写的,批评的是延安的某些风气,已经在延安掌权的政治家就觉得是在捣乱了,于是也用起了老法子。这也就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并不含蓄地宣示的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在新的政治家看来,文艺家在就政治家退出之后,唯一的任务就是歌颂新的政治了。

懂得了这一点,我想,也就不难理解,鲁迅为什么会说革命成功之后,他可能会穿上红马甲去扫马路:而毛泽东在罗稷南问到鲁迅如果活到今天会怎样时,作了那样令人吃惊的回答。

鲁迅所说的文艺家,似乎并不是狭义的文艺家,它应该包括思想家在内。思想家对社会的批判,也如文艺家一样,是基于一种理想,在一定时期是同革命家同一的。待到革命成功之后,如果思想家发现,他看到的现实,同所抱的理想并不相同,又不免发出批评。这样他的命运也就同文艺家一样了。但如果思想家只是赞美现在的好社会,不能提出新的理想以祛除社会的弊端,他也就不成其为思想家了。恰如鲁迅所言,“世间那有满意现状的革命文学?除了吃麻醉药!”世间也不会有满意现状的思想家,因为提不出社会的弊端及其矫正之道,只唱赞美诗的,充其量只是歌星,绝不是思想家!

胡绳先生说,“现在不同了”,“掌权了,就怕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只是以他的谨慎和他的地位,不能不谨言慎行,处处设防,以免授人以柄。对一个交往无多的人,讲到这个份儿上,不能不打住了。

不过,在后来的交往中,我感到,他想得更加深,他想提供给社会的,不是感想,而是成熟的思想,哪怕这思想不免会同政治家的想法相左。

那是世纪之交的前一年,我供职的《隙望》周刊为了出版迎接新世纪的专刊,准备约请学界名家回顾即将过去的世纪,瞻望即将来到的新世纪。胡绳先生自然是首选。他慨然应允了约稿的要求,写成后便打电话叫我去取,文章题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前瞻》。他后来说,文章写得过于晦涩,文字也太短,未能展开,是言未尽意的意思吧。但我当初读后,却感到了胡绳作为思想家的特质。他所思索的是自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国何以会一直走到“文革”那条路上去。失误从何开始,又因何而起。这个问题不解决,改革开放的方向也难于坚持,说不定哪一天已经经历的失误又会卷土重来。

他说的这个问题,就是如标题所示,是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他的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他的文章来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把过去我所感觉到的东西,作了理论上的剖析:企图越过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一跃而进入“光辉的顶点”,结果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破坏。这是民粹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这个问题在当时相当敏感,他的文章自然不能不婉曲而言。这大概就是他说的晦涩吧。但他的意思是谁都读得明白的,不然,也就不会因为他的这篇和以后进一步发挥的文章,被自命为“坚定”的什么什么攻击为“老右”了。

此文在审稿过程中,题目被改成了《坚持三个“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题目无论从点题醒目或是论述中心看,显然都不如原题,且无新意,但它使文章的色彩不致扎眼,或可在见刊前省去一些麻烦。好在文章内容并未删节,我也就没再征求胡绳先生的意见。后来知道他对这标题很不满意,但也未向我提及,我想,以他的经历,对办刊人的难处当是了然于心的。

胡绳先生晚年是很想把自己的思考公诸于世的,这是任何一个思想家都有的冲动。他曾戏言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惑而不解垂三十载。七十八十,稍知天命。廿一世纪,略窥门庭。九十无望,呜呼尚飨。”胡绳本名项志逖,不知是用“逖”的本义要志存高远,还是要他立志如祖逖报效中华。他十九岁就写了《新哲学人生观》,青年时代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等着作是几代进步青年的读物。但他晚年回顾一生,却认为自己从四十岁到七十岁的三十年间是“惑而不解”,直到暮年才稍知天命。长期处于政治家的地位,极大限制了甚至消磨了他作为思想家的作用。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所写的几篇文章,是他摆脱了诸多束缚后得出的最具理论价值、也最具个性化的思考。

如果不是要求所有的言论都要统一于一个口径,他那“惑而不解”的三十年,将有多少理论的创造!这一点,是那些以维持现状为第一要务,因而禁止思考,害怕不同思想争鸣的政治家应当深长思之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善于思考的学者,但几千年来罢黜百家、定于一尊的政治传统,阻碍了中国思想学术的发展,许多灿烂的思想,都成了稍纵即逝的火花,以至直到今天,说起古代的思想文明,仍只是津津于儒学一家。

胡绳先生患癌症住院期间,我曾去病房见过他一回。他还在为中国走过的路和要走的路思索,但已有时日无多之叹。我请他为我写几个字,他铺开宣纸,写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这既是他的心境,也是对后辈的期望。后来读到他写给吴江先生的信,抄录了访李清照故居时为这位女诗人写的一首诗:“瘦比黄花语最清,非徒婉约树词旌。路长嗟暮呼风起,道出从来壮士情。”并说李清照《渔家傲》后半阕“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笺注者以为是从《离骚》中化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而他又把李清照的词语缩减为一句(路长嗟暮呼风起)。屈原的这两句诗,鲁迅曾用之于《彷徨》的题词,现在又在胡绳先生的信中读到,真是“道出从来壮士情”——精神界之壮士。

因为想起了胡绳先生,重又想到了我对他的提问和鲁迅那篇深刻的演讲。中国几千年来对于思想,除了几个短暂的时期,大体都是要求一律,要求统一,而对于不一致的思想都视为异端,不是烧掉,就是禁止,结果不知扼杀了多少有益的思想。中国今后要求发展,需要多一些思考者,多一些思想家,哪怕只是一得之见,也不要随便弃置。应当鼓励的是探索而不是学舌。政治家如果不把自己当作思想界的无上权威,而只是善于从整个社会的思想创造中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们可能会少走许多弯路。

中国人把自己命运的决定权寄托于某一个圣明天子的岁月太长久了,整个民族也因此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我们民族的文化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光辉,但也有许多需要自省的地方。自省,才是进步的动力。

同类推荐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师职业素养阅读丛书:教育政策与法规》中穿插了相关的案例分析以及延伸性思考和阅读,对于教师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很有帮助。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理论流派与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选读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理论流派与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秋事

    秋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光微凉,情可暖心

    时光微凉,情可暖心

    为什么命运对我如此不公?我只想平平淡淡的生活。谢谢你,让我的心有些安慰。
  • 英雄联盟抗韩先锋

    英雄联盟抗韩先锋

    李默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但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生活在物质糜烂,精神匮乏的世界,他失去了活着的勇气。可是,上天给了他一次重来的机会,他要把握住这次机会。那么,他到底会怎样呢?是翻身归来,还是一如昨日。一切就在英雄联盟抗韩先锋!!!
  • 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选编了中外民间广为流传、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经典,按照人物故事、节日故事、饮食故事、名胜古迹、动物故事分为五部分。人物故事:领略智者的智慧,学习仁者的豁达。哂笑愚者的蠢笨,品味百态人生。从而达到“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目的。节日故事:感受缤纷节日,了解民风民俗;学习传统节日知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饮食故事:汇聚经典食物,畅饮醇酒与香茶,享受饕餮盛宴,增加人们对饮食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添生活的乐趣。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领略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欣赏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让我们身心愉悦、心旷神怡,增强我们热爱大自然的信念,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动物故事:了解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培养我们对动物的爱心,增强我们保护动物、珍惜动物的责任心,让我们明白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的道理,从而促进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 修炼神君

    修炼神君

    一个被家族追杀的少主,垂死之际获得的神迹,从此踏上不寻常的道路。既然实力是身份的象征,那么他就用实力碾压一切的不平等!碾压一切加在身上的屈辱!
  • 天外沉浮

    天外沉浮

    一颗九天遗落的孤种坠入黑暗像是燎原的火种烧红地狱的天空漫漫修仙路用鲜血作墨书写征途的寂寞我受尽世间三千磨难只为远远见你一眼
  • 宇宙之无限可能

    宇宙之无限可能

    原来银河系早点很久很久以前就是高等神族人类所生活的地方!只是因为未之的原因破灭了,然而现在地球竟然又开始进化了,主角也一步步揭开了宇宙那神秘的面纱
  • 卿本佳人美如玉

    卿本佳人美如玉

    “小二,你的栗子好吃吗?”一个面如冠玉的公子轻摇着折扇问道“客官,保管您吃可一回想二回,吃了我们家的糖炒栗子,你再也吃不下别家的”小二卖力的推荐着“哦,真的吗?那你给我举个例子来听听。”公子懒散的站在柜台前。“啊?”小二一脸的疑惑。“怎么,让你举个例子都做不到?”公子轻挑着眉梢,这一个动作,让这位儒雅的公子身上带了丝痞气,却更加迷人。“哦,客官,当然能做到,这还不简单。”小二心想现在有钱人买个东西都要有那么奇怪的癖好吗?一边想着一边从面前的锅里面捡起一颗刚炒好的栗子举了起来。
  • 中华上下五千年(3)

    中华上下五千年(3)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赖上校草的暴力甜心

    赖上校草的暴力甜心

    一个普通的女生家里不是富裕也不是贫穷从小喜欢柔道之类的东西在她以前的那个学校里养成了拥有暴力倾向的她被退学转到深海城市的深海学院她遇到了一帅气又冷又活泼的男孩开学第一天就和他闹翻经过了很多事情男孩对女孩会温柔..会疼爱,女孩也不再暴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