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000000010

第10章 隋——五代十国 在成长中发展(2)

十、柏源降虎:从马蹄山往东南一里左右,是块较开阔的平坦之地。早年,这里有很多柏树,人们叫它柏源,传说王真人在这里收伏过老虎。

仙坛观十景早为传说中的遗迹,但仙坛观的声名,从隋起便响彻远近。北宋鄱阳知州范仲淹曾写诗颂咏:“灵台拱上百神清,碧坞红霞相映明。曲径犹无青草合,乱掌时有白云生。亭亭翠纛高山矗,隐隐狂雷落不轰。待得九霄鸾鹤驭,玉书应改地仙名。”从范仲淹的诗里,我们多少能感觉到它在北宋的规模和影响。鄱阳道教文化一向昌盛,恐怕与仙坛观有一定关系。

进入唐朝

公元618年,贵族大地主家庭出身的李渊,废除隋炀帝杨广之孙隋恭帝杨侑傀儡皇帝的皇位后,自立为皇帝,建国号唐,改元武德,是为唐高祖。

李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它的强盛不但远远超过了秦汉,而且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王朝的289年间,中国发生深刻变化的是经济重心开始了南移。这种南移,又是以唐朝两个时期的历史变化为分水岭,以公元755年唐玄宗李隆基,我们习惯上称作为唐明皇的天宝十四年,所发生的安史之乱划线:安史之乱前,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辽阔,声威远播达到了极盛;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走向了衰落,由统一走向了藩镇割据,终于消亡。同样,对于南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言,也还是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安史之乱前,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在北方。安史之乱后,这个重心逐渐向南方加快了转移,鄱阳无疑也处在这种转移之中。下面,我们还是按照与鄱阳相关的事说下去。

进入唐朝以后的鄱阳,到底有哪些与后来文化发展相关的大事要事呢?我想,第一件大事恐怕就是入唐以后,对鄱阳的“瘦身”,也就是大肆分割鄱阳的土地,使一个历史上很大的县域一下子缩小了三分之二的土地面积。根据手头的资料,我粗略地进行了一次疏理,除了汉晋及南朝划分出的鄱阳土地之外,唐在公元785年肃宗李亨上元元年之前,划置设县的土地分别是:

公元619年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分出鄱阳东界设置新昌县。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新昌县改为浮梁县。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分出鄱阳县北境设置广晋县,合四县隶属浩州,后来广晋部分土地划归了彭泽。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以鄱阳的至德与宣州的青浦、青阳并属于安徽池州。

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以鄱阳西北雁子桥以南地设置都昌县。

上面是“安史之乱”前,也就是唐初的“瘦身”情况,“安史之乱”后,唐朝廷对鄱阳的“瘦身”仍然没有停止。

公元757年唐肃宗李亨至德二年,分鄱阳东北境设置新县,这个县因在肃宗至德二年设置的,所以县名至德。

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正月,分鄱阳东境设置上饶县、玉山县,隶属信州。

入唐以后,先后6次划出鄱阳大片土地设置新县,结果,饶州在中唐时不但土地锐减,人口也骤然下降,以至成为了唐初的下州。唐朝的中上下州是这样划分的:凡人口在4万户以上的为上州;人口在2·5万户以上的为中州,2·5万户以下的为下州。也就是说,在唐朝中期,饶州的人口不到2·5万户。

说到这里,我想说说吴芮的籍贯问题。曾经,本县有位有识之士撰文问责鄱阳人为什么不关心吴芮的籍贯,说浮梁县有人考据出吴芮的出生地是浮梁等等。其实,对历史名人的出生地是多有争议的。浮梁人说吴芮出生在浮梁并没错,因为吴芮出生地已经归属现在的浮梁县。但是,这位先生之所以在没有错中出错,是因为他并不清楚浮梁县的沿革。浮梁县什么时候才有的?在唐朝,公元619年唐王朝高祖李渊武德二年,浮梁从鄱阳析出,于是才有了这个县。吴芮出生在什么时候,在战国,那时根本就没有浮梁,吴芮出生的那块地方,属番县也就是现在的鄱阳。这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说吴芮是鄱阳人比说吴芮是浮梁人更准确,就像我们说鄱阳湖得名鄱阳山,而不能说周瑜在鄱阳湖练过水兵,不能说陶侃在现在的博物馆——也就是清以后的文庙读过书一样。当前,就有那么一种倾向,为了打造所谓的旅游景点,居然会不顾历史事实,以至出现不惜捏造的事情。对历史问题,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去探讨。不能不顾历史事实,历史背景去臆测、去断言。更不能抱着只有不敢想的,没有不能做的观点去虚拟、捏造。什么叫尊重历史,我理解尊重历史就是指尊重当时的事实,而不是用现代人的观点,现代人生活方式,现代人的认识水平去对待历史。历史不是我们现代人能编造出来的,而是稽之有据,是古人早以认定的。如果什么都用现代人,尤其是并不懂得历史的现代人观点考证历史,那么,廿五史恐怕就是一堆废纸了。

有人会奇怪,为什么唐朝初期,朝廷将鄱阳那么多的土地分出去设置新的县?这里有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李渊称帝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鄱阳正式成为唐朝的疆土,是公元623年武德六年的事。此前,鄱阳的土地已经被割据的农民起义军瓜分了,以致唐兵每取得原属鄱阳的每一块领地,便设置一个新的县,这就是唐初鄱阳土地划分得多的原因。不过唐朝统一后,很快成为中国重要的发展时期,鄱阳同样走进了重要的成长期。

唐朝时的社会经济(上)

尽管进入唐朝以后,鄱阳县域范围不断缩小,但随着鄱阳湖的东扩,和“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的南移,鄱阳的社会经济还是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任职地方官对鄱阳所作的贡献,使鄱阳仍然保持着上县的地位,其表现有:

第一,鄱阳的人口保持着增长势头。隋统一中国后,江西郡县的人口比较南朝时有较大增长,但总数依然不够。进入唐朝中期,中原战乱严重,江西相对稳定。特别是鄱阳,因为鄱阳湖的南扩,使它处在了战乱后方,一些避乱南迁的北方人进入了鄱阳。这些南迁的移民,被鄱阳较好的生存环境所吸引,定居下来,繁衍生息,由客籍变为土着。如江苏籍诗人戴叔伦,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有诗说:“淮汴初丧乱,蒋山峰火起。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戴叔伦这几句诗的背景是这样的:戴叔伦在抚州任官后,他姐夫还留在鄱阳。在任官之地,他回忆起为避战乱,与姐夫一道从家乡逃到鄱阳,安家落户的景况。戴叔伦还不是真正的北方人,戴叔伦的家乡江苏金坛,也属予富庶地区,他倘且如此,北方人更是流连忘返。山西籍诗人卢纶,天宝末年他去京城考进士,由于安史之乱受到影响落第,于是奉亲投奔鄱阳,与吉中孚等结为泉林之友,而且后来都成为大历才子的成员。所以,鄱阳的人口,在土地分割之后不久,也迅速有了增加。这点,《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志》等都有记载,其时鄱阳郡的人口情况如下:公元609年隋大业五年为10102户、11400口;公元639年唐贞观十三年11400户,59817口;公元742年天宝元年40899户,244350口;公元806-820年元和间为46116户。据《元和郡县志》所记,从玄宗开元年间到宪宗元和年间,饶州由20个乡增至69个乡。

第二,水利工程开始列入了地方官的政绩工程。唐代不少地方官为鄱阳兴修水利做出了贡献。

公元711年,唐睿宗李旦景云初,饶州刺史祝钦明,率领民众疏浚黄沙港与饶河联通的坽港。从此,鄱阳至南昌的水运可以从这里经黄沙港,沿莲湖表恩到康山抵达省城,水路至少可以减少3-40里入鄱阳湖。为此,鄱阳人为感谢这位刺史,便将这道坽港称作祝君坽,现在人们叫讹音了,成了竹溪坽。此外,他还率民众修筑了一条祝公堤以抗御洪水。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建中元年,刺史李复率民众治理隋时构筑的江岸,沿江建起了李公堤,以抵御江水浸害。随后,又有姓邵的地方官在县东北兴建郡公堤。

公元819-820年,唐宪亲李纯元和末年,刺史马植带领民众挖建马公塘和修疏士湖。

从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些水利工程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但在一千多年前;这些工程不仅造福人民,而且也是了不起的水利设施,以祝君坽为例,祝君坽的疏浚,不只是便利了船只的往来,也保障了运输的安全,我是管驿前人,从小目睹过河流经济时,祝君坽对往来船只的贡献,因此也留下了极深印象。又如李公堤,现代人包括近代人,都看不出它留下的一丁点痕迹。然而,对构筑江岸只有162年的中唐时鄱阳人来说,那可不是一般的工程。

上面所列举的水利工程,从当时的现实意义看,至少是经济和农业发展兴旺的表现。

第三,农业生产工具。鄱阳在晚唐时,便开始使用较先进的曲辕犁了。这种犁和解放初期农村使用的犁没有多大差别。它最主要的优点是节省畜力,减轻扶犁农民的体力消耗。因为弯曲方便,更有利丘陵山地的垦种。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水利设施的加强,推动了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早在中唐,鄱阳就有“粳米”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这在《元和郡县志》中存有记载,这种米香味很浓,以至“粳香药灵”,成为佛寺勃兴的原因之一。那时,连诗人也对鄱阳的农业生产赞叹不已。诗人姚合在他的《送饶州张使君》诗中写道:“鄱阳胜事闻难比,千里连连是稻畦。”可见,由于这里的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食生产也相应有了发展。除粮食为贡品之外,鄱阳苎布也一度是贡品。古人对麻区分较细,尽管苎与纻相通,也还有一些细微的不同,两者都可以绩,绩就是纺纱。但苎的麻丝较细,纻的麻丝较粗,苎布就是较细的麻丝织的布。那时还没有棉花。棉花是帕来品,在东印度一带才有,唐朝人翻译叫它吉贝。南北朝时,中国人对吉贝已经有了些了解,广泛种植是北宋以后的事了。

第四,造船和水上运输业比较发达。公元644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下令进攻高丽,派将作大监阎立德等人到洪州(今天的南昌)、饶州、江州(今天的九江)三地,营造大船400艘以运载军粮。朝廷知道,江南水乡航运超过车马,鄱阳湖南扩后,鄱阳更是连通昌江、乐安河、信江与鄱阳湖、赣江、长江的水运枢纽。商贾贸易,官民过往,无不需要船只往来。当时饶河承载的各种货物,主要有贡品粳米、苎布、麸金、瓷器、茶叶以及乐平银山邓公场的10余万两银子、永平监铸造的7000贯铜钱、浮梁县700驮茶叶,加上漕粮、屯米等。

唐朝时江西和鄱阳湖的水上运输,那可称得上“壮观”两个字,北方籍的诗人看到后眼界大开,感慨不已。初唐大诗人王勃就这样描述过赣鄱的水上实况:“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船只,让人眼花僚乱,目不暇接,这既是水上运输的兴旺,也是造船业发达的结果。

第五,茶叶对鄱阳商业的推动。在唐朝时,浮梁每年有700万驮茶叶运销各地。说鄱阳为什么要说浮梁的茶叶?因为之中有很重要的关联——鄱阳是浮梁茶叶中转地。浮梁在唐朝茶叶年产量是700万驮。驮在这里是怎样的重量单位,目前还无法界定,不管怎样,一驮至少百斤以上吧。也就是说,每年经过鄱阳,出长江,转输中原、关陕等北方州县的浮梁茶有7亿多斤,按现在的公制是35万吨。另外,还有婺源和安徽祁门的茶叶,相加起来,估摸50万吨左右。这些茶叶不但繁荣了航运事业,同时也繁荣了茶叶市场。茶场巷的茶场由来,我想就是这个原因。

第六,鄱阳成了江南的铸钱中心之一。“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于财政窘迫,急需扩大钱币来源,于是增加铸钱基地。考虑到饶州有官营铜矿,水路运输方便,便在鄱阳设立了铸钱中心——永平监。永平监设立的时间,相关典籍说法不一。按照《太平寰宇记》的说法,是在公元785年唐德宗李适贞元元年。而南宋的王应麟在他的《玉海》一书卷180《食货·钱币》中“元丰二七监”条有夹注说:“铸钱唯永平监最古,自唐乾元初(公元758年)已创”。照王应麟的说法,鄱阳永平监比乐史说的要早27年。至于永平监在唐朝的年铸钱量,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每年铸钱在7000贯。

唐朝时的社会经济(下)

虽然,唐朝距离现代已经一千多年,但进入唐朝的鄱阳,随着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首先,开始有了一定的商品意识。以一个细小的变化为例,专业渔户。作为渔业,自古以来都是副业,“稻饭羮鱼”,完全是自供自给。再就是文人中故作姿态的隐士,比如唐朝着名诗人张志和,他以渔翁自称,写了很多与渔相关的诗,实际上他还是文人。然而,鄱阳在唐朝却有了真正的专业渔者。县人南宋洪迈在他的《夷坚志·夷坚支癸》卷八中有段记载,说双港丽(利)池村“无田畴,诸聂累世居之。采木于山,捕鱼于湖,以为生计。”又清朝的《饶州府志》也有这样的记载:“唐朝时鄱阳有渔者柳翁,常乘小艇钓鄱江中,凡水族之内川脉深远,无不知鄱阳渔者。”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农渔职业分工并不十分明确的古代,鄱阳既有聚族而居的渔村,还有十分熟悉鱼性的渔者,而这种渔者,如果不是专业,能“凡水族之内川脉深远”,无不知其名吗。与此同时,渔法也有了多样化。网、钩、叉、笼、截流、兽捕、药鱼等捕捞方法先后出现并兼用其次,坊市的规制受到冲击。本来,隋唐继承自汉以来封闭式的城市管理——坊市制。盛唐,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城中原有的固定市场,容纳不下日益发展的工商业了,里坊中就出现了店铺和作坊,如德化桥一带,不但开始有铺店营业,而且逐渐形成“向街开门,各逐便宜”的店面布局。在农村,墟、集等地形成了一定规模。

再次,不但出现了专业商人,而且具有一定规模。在唐朝,鄱阳已经有了经营茶叶的大商人。《罗隐集·广陵妖乱志》一书里有“大商人吕用之,家居鄱阳安仁里,其父(单名璜)即‘以货茗为业’,来往于淮、浙间”。应该说唐朝的茶饮之风兴起,不仅给生活带来改善,给经济带来更好推动,同时也给观念带来改变。

同样,经济的发展还给文化以巨大推动。在这个时期,鄱阳社会显得尤其活跃的是宗教,它已由单一性向广泛性和深入性发展。先说道教,这个时期它与孔孟儒学享有同等地位,成为正规的社会教育内容。同时,这又是佛教传播的盛行阶段,至中唐,各派佛学体系已经完成。因此,鄱阳不少寺观,就是在唐朝创建的。

先说寺庙。

同类推荐
  • 春秋八霸

    春秋八霸

    其实这里只是一个舞台,在这里你会看到正在奸笑的郑庄公,你会看到捂着受伤肩膀的周桓王,你会看到得意洋洋的姜小白,你还会看到很多很多。历史总是让人念念不忘,仿佛他是世上最精彩地小说,读起来总让人意犹未尽。其实历史是最简单的东西,它不过是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而我今天要讲的,是春秋的人和事。
  • 烈风记

    烈风记

    一个现代人来到元代末年,在这个波澜壮阔,争取民族自由的时代,他能做些什么?他会对我们民族的未来做如何的改变,从而避免我们民族的悲剧呢?请看《烈风记》!
  • 天帝龙盘

    天帝龙盘

    滕龙国末年,天命战魂秦昊,伴随诡异天象降世,消失了几千年的传闻再次浮出水面,一场绵延万载的阴谋逐渐拉开。(本书无关我们熟知的历史,纯属作者根据史记上一些蛛丝马迹,经过大胆的推测和想象杜撰而出,重要剧情绝对不会出现雷同。)
  • 草根王爷

    草根王爷

    欢迎大家来扯淡
  • 战国之天下无双

    战国之天下无双

    传说,神农氏尝百草化身东海之屿,燧人氏钻木取火于天干地支,伏羲氏排演八卦万里荒山。传说,黄帝借天玄地遁战蚩尤于逐鹿,青帝万古长青亘古不灭。传说,九霄云天存在真正的神邸,建天宫于天之涯。战国时代,百国林立,诸强争霸,谁与争锋,天下无双!
热门推荐
  • 末世之仙域要塞

    末世之仙域要塞

    这是一个超乎任何人意料之外的末日世界,人类的文明进入了一个分叉口,地球意识的攻击、神魔重新现世,原有的社会已经破灭,科技的辉煌受到挑战。怪物是有的,但并不狰狞可怕但是不要以为这是Q版网游,末世的凶险一点也没有降低,任何小看了怪物的人,只会成为尸骨中的一员。
  • 麦地风云

    麦地风云

    麦地之源,四季如春,麦家人身怀地遁术,世代守护。林西吃下第一次麦籽,成了麦家人,地遁术变成飞翔。麦国消失,林西站在家乡田野……寻找麦女,道阻且长。天下大乱,妖魔并举。探寻本源,任重道远。
  • 抗日之魔鬼传说

    抗日之魔鬼传说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来到抗日时期,你是会挺身而出,还是会泯然众人。你是会叛国投敌,还是会奋勇一战!
  • 星空邮递员

    星空邮递员

    浩瀚的宇宙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看不到的复杂的关系网,小小的星空邮递员又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 极道之起始

    极道之起始

    在这个未知的世界,我将何去何从,详情请观赏。
  • 庶女倾城:王妃快跑

    庶女倾城:王妃快跑

    现代特工,穿越到未知王朝,魂落于那个柔弱的相府庶女之上,变身为京城纨绔女。传言,相府二小姐自从被闪电劈了后,化为“三好”(好hào)女,此“三好”,非彼“三好”:一好吃,二好财,三好当众扑美男。相府二小姐,一显“女色狼”本色。他是当朝九皇子,虽容貌倾城,但是一个有断袖之癖,中了无解之毒,活不过二十五的废人,烈火与寒冰展开的激烈碰撞,欢迎各位亲踊跃入坑!(温馨提示,本文坑很深!)
  • 一往情深

    一往情深

    用力的感觉就是藕断丝连的生死拉扯,费尽心思的满满套路,这些年我和你一直搀扶着向前奔跑,却始终在偏离彼此的轨道,几年前的幻想,几年后的原谅,为了一张脸养一身伤。秦言:今年我不想再做你的“闺蜜”了,我想做你的爱人。林欣:我并非没有爱过你,原来人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在我眼里你配得上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而我不过是一朵浑身长着刺的野玫瑰,一旦靠近就会被扎得体无完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之德邦总管

    都市之德邦总管

    一场意外,方阎获得了德邦总管赵信的传承,成为了天命召唤师,本以为可以大杀四方,校花女神投怀送抱,可是在不知不觉中,他卷入一场巨大的纷争当中。最强王者的称号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所有的天命召唤师为争夺最强王者宝座相互厮杀,为了生存,方阎举起手中的绝世长枪,奋起搏杀!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我方阎是要成为最强王者的男人。
  • 完美女人必须hold住9件事

    完美女人必须hold住9件事

    你一定期待过未来的完美生活——闪亮的礼服,潮流的派对,遂心的工作,甜蜜的爱情……但是倘若你HOLD不住健康的身体、完美的形象、强大的气场、无尽的正能量,更不要提什么热情的朋友圈和强劲的人脉了,你又拿什么来吸引王子?快快叫醒小宇宙吧,别在顾影自怜中浪费你的大好时光了,女人从来不是弱者,要把未来握在自己手中。点燃女人正能量,让生活达人来教你如何HOLD住9件小事,脱胎换骨,完美蜕变,做人生舞台上最优雅的女一号。女王驾到,速来围观!
  • 咸淳毗陵志

    咸淳毗陵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