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们总是希望自己不犯错误,把任何一件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瑕。我们害怕犯错,一旦犯了错,就常常责怪自己。在精神上、肉体上都经受着极大的折磨。其实,何必这样呢?心宽些,换一种心态,或许就是另一片天地。
西方有这样两句格言:
“我坚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的真实本质。”
“热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端。”
全面接受你自己是很重要的,其原因之一便是这样可使你更安心地对待自己。当你表现得或感觉到无保障,不要假装“并无不妥”,你可坦然面对这一现实并对你自己说:“我觉得害怕,但没关系。”如果你感到有点嫉妒,贪婪或气愤,不要否认或掩饰你的感觉,你可坦然面对它们,这可帮你迅速摆脱并远离它们。当你不再把你的消极情绪看得过重,或当做可怕的事,你就不会再像从前那样被它们吓倒。当你接受自己的一切时,你就不再需要去假装生活是完美的,相反,你会接受自己的现状,就是现在。
人们总是在不断的比较中苛求自己,甚至自家的垃圾筒没有邻家的好看都能伤心好一阵子,不是气量小是什么?对自己宽容一点,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更不要拿别人的长处来苛求自己。肚子足够大能撑别人的船,固然骄傲;但肚子大到能将自己包容进去,那就更不容易了。
希望取得成功的原因来自我们文化传统中最具有自我毁灭性的四个字,你成千上万次地听到并使用的这四个字——“尽力做好”!这就是渴望取得成功这一心理的根源所在。
18岁的卢安是一名高中生,她满脑子都是渴求成功的念想。她是个标准的全优生,踏进校门以来就一直如此。她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拼命读书、做作业,因而没有时间过自己的生活。她简直就是一台储存书本知识的计算机。可是,卢安非常羞于和男孩子接触,长这么大还从未同男孩子拉过手,更别说约会了。她养成了一种神经性抽搐的习惯,每当我们谈及她性格的这一方面,她的面部就会抽搐。卢安一心想做一个成功的学生,并因此而忽略了全面发展。
一位心理学医生问她:“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更重要一些?是你的知识,还是你的感觉?”
卢安想了好久才说:“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尽管她是个出类拔萃的优等生,但她却缺乏内心的安宁,而且实际上非常不幸福。在询诊之后,她开始重视自己的情感,她用学习课程的顽强精神来学习新的思维方法。
一年之后,卢安的妈妈打电话给心理学医生,说她女儿在大学一年级英语考试中头一次不及格,她非常担心。医生告诉她,这是件大好事,正说明她女儿在其他方面开始有所用心,说明她在全面发展,当妈妈的应该带她到饭馆里好好庆贺一番。
事事追求完善,都要拼命做好,这会使你自己陷入瘫痪。不要让尽善尽美主义妨碍你参加愉快的活动,而仅仅成为一个旁观者。你可以试着将“尽力做好”改成“去做”。
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尝试着去做一个伟人。如果你要求自己永不犯错,就没有尝试做伟人的机会。这种荒谬的要求,将使你自己陷于孤立与虚无。人类真正的伟大,在于犯了过错之后能超越这种过错。具备超越痛苦的能力,就是在肉体上、在心智上、在精神上成功的开始。
感谢上帝为我们制造了过错、谬误、不幸和缺失,它们使我们有机会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有机会去发觉我们真正的价值,有机会去了解我们真正的自我。请记住王阳明所说的:“圣人不祈求永不犯错;他们相信人类最大的美德,在于知过能改。”
惧怕失败是我们社会的一种强大恐惧心理,可能从孩童时期别人就向你灌输这种恐惧感,而这种恐惧感往往将终身陪伴着你。
你或许会惊奇地得知,世界上并不存在失败。所谓失败,只不过是别人对你应该如何做某件事的看法。所以,一旦你相信没有必要事事都按别人的意图去做,你也就不会失败了。
然而,有时你根据自己的标准也未能完成某项具体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不要将这件事与你的自我价值等同起来。你在某一具体事情中的失败并不等于你完全失败,你只不过是在某一具体时刻中未能成功地进行某一具体尝试而已。
尽善尽美主义意味着惰性。如果你为自己制订尽善尽美的标准,那么你便不会去尝试任何事情,也不会有多大作为,因为尽善尽美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人。它也许只适用于上帝,但你作为一个人,不必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将自己的价值与成败等同起来,必然感到自己是毫无价值的。想一想托马斯·爱迪生,如果他以某项工作的成败来衡量他的自我价值,那么他在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就会认输,就会宣布自己是个失败的探索者,并停止用电灯照亮世界的努力,然而他并没有认输。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可以激励人们去努力,去探索。如果失败指出了成功的方向,人们甚至可将其视为成功。
其实,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只要我们抱着“没有最好,但有更好”的态度,用心去做事,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值得我们满足和高兴。对于那些缺憾,我们只要把它当做教训,引以为戒,并以此来激发下一步的行动,完全不必把它过于放在心上。生活中真正给我们教益的是那些曾有的失败、曾经的不完美。
不要追求完美,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艺术品,更没有绝对完美的人。过于追求完美,常常会束缚自己,就像常把梦幻带到现实中的人,经常会感到失望和沮丧,不要说完美是尽善尽美,其实完美并非真的完美,即使上帝也做不到完美,如果这一切真的完美,世上怎会有那么多不公平?
古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完美就是一处景致,一旦随意践踏就会残缺,完美就如春天娇艳的花朵终会凋零枯萎。不要追求完美,其实完美是一种伤害。放过自己吧,不要让自己太累!
释放疲劳,发泄压抑
我们往往听到有人抱怨“活得真累”,其实我们自己有时也会这样说,这便是压抑的表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压力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人不应该沉溺在压抑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应该尽快调整好心态和情绪,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拂去心头的尘土,让心情永远新鲜快活。
压抑是把失败或紧张体验的记忆排斥在意识之外,这虽然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御机制,但是内心失落的心情却依旧没有改变,那些情愫会在你没有注意的时候偷偷溜出来干扰你的生活。所以根除压抑的方法就是发泄,真正把内心的不悦发泄出来,它才不会沉淀在你的心里,给你造成更大的危害。
研究表明,极端和长期的压力会降低血液中的血小板,从而使人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如肺炎疫苗在长期压力下会失去免疫的效果。
30多岁的顾某,是一家大公司的营销主管,销售任务很重,竞争又特别激烈。他常因产品销售的事着急甚至连做梦都想着工作。
最近他经常感到胸闷、心口不舒服,刚开始还没有太在意,后来,病情更加严重,出现气短、心跳加快、出虚汗等现象,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竟然患了冠心病。虽然冠心病的病因复杂,但与超负荷的工作和心理压力直接相关。
现代社会压力最大的正是像顾某这样的人,在公司是中坚,在家里是支柱,既要投身于市场竞争,又要解决家庭琐事,精神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人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当的压力对人是有好处的。适度的压力可使我们超水准发挥,它可以使我们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增加、加速血液循环,使我们能有效地对付或逃离危险。
但如果我们长期承受超负荷的压力,就会耗尽恢复元气的能力。中医上很早就有“抑郁成疾”、“气滞血淤、肝气不舒”等说法。
长期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很多种疾病,主要病症有:
(1)损伤大脑。压力大的人常常感到精神紧张或失眠,同时大脑无法正常运转,最终会出现剧烈的头痛、记忆力丧失等不良反应。因为随着激素在身体里的急剧上升,会使人的大脑出现问题。
(2)损害皮肤。压力导致的激素在通过皮肤表层释放时会引起粉刺、皮疹和发痒的斑点等现象。其中一些人的皮肤会变红,而另一些人的皮肤则会变白,在极端压力下,还可能诱发麻疹或牛皮癣,从而使皮肤的状况越来越糟。
(3)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如抑郁、亚健康等,其表现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后悔,对过去很感兴趣的事情如今提不起兴趣来,不愿见人,把自己封闭起来等。
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我调节压力,因为不管是生理的、精神的、情感的,还是环境的压力并不一定都是无益的。但如果过多,就会使我们不堪重负。
到底怎样才能在巨大的压力下健康地生存呢?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同样辛苦的工作,一个觉得工作有价值的人与一个厌恶工作的人,他们疲劳的程度会有所不同。如果从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那么,即使有一点压力,也不会放在心上。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把压抑发泄出来。
(1)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幽默感可以说是预防压力的最佳良药。有的人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总是一副神色凝重的样子。有人说在工作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怎么笑得出来?其实,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更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情,以大笑的方式解除压力。
(2)卡通、玩具并不是孩子的专利
时尚评论家说,一个人最可爱的地方就是他的童心。因此时尚之一就是扮年轻,看成人卡通片、逛成人玩具馆也是一种时尚。在北京、上海还出现了既可出售,又可现场一试各类玩具的成人玩具馆,许多人在这里动手又动脑,愉快地消磨时光。
(3)去旅游
对接二连三、蜂拥而至的压力,必须作出反应,竭尽全力将压力排除体外。摆脱让自己产生压力的状况,是消除压力的必要方式。有些人由于工作原因几年都没有休过假,甚至长期占用周末加班。长此以往,不但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同时会使人感到压力和沮丧。如果是这样,不妨给自己放个假,到一个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去旅游,回来后你的工作效率定会提高。
(4)热舞派对
热舞的盛行可能与欧美文化在中国的流行有关,也与年轻人喜好创新的个性和热辣的生活有关。那些可以让人尽情狂跳的舞厅风格大多源于时髦的西方文化。推门而入,大块大块鲜艳的色彩便映入眼帘,喧闹的音乐声震耳欲聋,一种跳动的生命力豁然而出。
(5)咖啡馆、茶楼也是放松身心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