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要开展温暖警心工程。人民警察常年工作在最艰苦的打击犯罪的第一线,关心民警生活,体察民警困难,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逐步解决公安机关经费困难,民警待遇低的现象已成为公安机关上下的共识。从优待警的原则正在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温暖警心工程。公安机关要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好本部门的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建立民警伤亡保险制度和定期体检制度。普遍实行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相衔接的民警年休假制度,从各个方面从优待警,解决民警生活上的困难和后顾之忧。
2.人民警察根据身体状态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英国著名作家卡莱尔有句名言:“健康的人未觉察自己的健康,只有病人才懂得健康。”
人民警察要有健康的身体,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选择相适应的运动项目和运动的强度,不要等疾病缠身的时候才重视健康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清了这一道理。但是,有的民警认为自己年富力强,身体蛮不错,参不参加体育锻炼无所谓。他们没有把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的同志认为自己现在没有什么毛病,吃得下,睡得香,有足够的精力来对付工作。再加上平时工作太忙,好不容易有点时间,不如蒙头大睡,何苦去锻炼,从而浪费宝贵的时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对人体健康缺乏科学认识的表现。人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有一个“用进废退”的变化规律。平时不注重锻炼身体,加强生理机能,一旦染上疾病,亡羊补牢,虽然不晚,但很被动,补“牢”的成本和代价是巨大的。有的疾病是无法补救的,到时悔之晚矣。人民警察要克服工作困难,处理好工作和体育锻炼的矛盾,结合全民健身运动,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按照人民警察体育锻炼标准,认真刻苦地进行体能达标锻炼,利用工作空隙时间参加长跑、游泳、打拳、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要彻底改变一部分民警体形臃肿、体质不好、体能不强,扭转面对犯罪分子跑不动、打不过、抓不住的被动局面。
3.人民警察要养成锻炼身心的习惯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凸显,并且愈来愈多地以违法犯罪的形式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出来,从而导致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变。违法犯罪活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公安工作任务日益艰巨、繁重。人民警察由于工作任务重,加班时间长,节假日的休息得不到保障。他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快节奏、高消耗、低补充的疲劳状态。为了舒缓这种疲劳和压力,有相当部分民警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具有职业特点的不良生活习性或嗜好。比如吸烟、酗酒、饮食无规律或熬夜等。尤其在某一重大事件或案件处于相持阶段,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时,或当某一重大事件或重大案件取得重大突破时,这种不良生活习性或嗜好表现较为充分。这实际上是一种以恶治恶,导致恶性循环的状态。现在一些职业病,与生活方式不文明,生活习惯或嗜好不良有很大关系。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就可以不得病或将职业病的发病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在紧张、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环境中,要摆脱压力,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并非易事。不良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的不文明,就是一个人身心疾病的最初始因或始作俑者。不良习惯加之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或者无法享受休闲时间,很容易加速脑细胞老化,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容易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水平相对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低下,使人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影响身体健康。
有资料表明,近年来,人民警察因公伤亡的人员中,有近44%的同志是因为常年积劳成疾,病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每天都有不少同志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繁重的工作。在不少基层的公安机关,经费短缺,民警不能按时领发工资,自己垫支办案费用和医疗费用,得病后或者因为工作太忙而耽误治疗,或者因为不够重视而拖到晚期,或者因为医疗条件不允许而不能及时治疗。有的领导同志,在严峻的治安形势的重压之下,在警力严重不足而警务任务一个接着一个的情况下,顾不上考虑和安排本部门民警工作负担过重问题,顾不上重视人民警察平时的身体健康,顾不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和“五小工程”的建设。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开展这项工作。人民警察要学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要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的规定,每年到指定的医疗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诊治,不能认为小病无大碍就不治疗。要处理好工作和休息的关系,提高八小时之内的工作效率,需要加班加点时,也要合理安排,不打疲劳战。外出工作时,尽量保证就餐及时,不烟酒过度。要在有条件的时候,适当休息或休假,保证身体健康。有锻炼习惯并经常锻炼的人,在受到寒冷侵袭时,能迅速地发生毛孔收缩,表层血管收缩和增加新陈代谢等防御反射;相反,在炎热环境中,适应能力同样也很强,能迅速加强各种散热机能,如出汗,舒张表层血管提高皮肤温度,以加强热的发散;当细菌进入身体后,能迅速动员体内各种防御机构,以保护身体免于受到侵害,这些都是神经系统功能良好的具体表现。因此,适宜的体育活动,是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特别是由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造成的种种疾病。一切活动本身对神经系统具有锻炼、增强的作用,但过度劳累又是会损害它的正常功能。
4.人民警察要注重心理健康
(1)人民警察要保持心态平衡。人民警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总要面对荣辱、升降、去留的考验和波折。此时,心态平衡对于保持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平衡是生理、心理以及身心健康的基础和保障,有了心理平衡,人才能处于最佳协调状态,减少疾病产生的诱因,从而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讲心理平衡,不是麻木不仁,而是理性的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得以强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睿智的结果。正确掌握心理平衡,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人民警察在工作、生活中务必要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自己所处的地位、权利及义务,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组织和社会。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智更重要。知道自己的优劣长短,清楚自己的能力水平,知道自己的位置,这是正确对待自己,保持心理平衡的基础。其次,要正确对待他人。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待他人应当有爱心、敬心、容心。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容忍他人的毛病和不足。正确对待他人就是要看到他人的长处和对自己的好处,淡化并宽容他人的弱点、短处和对不起自己的地方。学他人的长处以补自己短处,将他人的弱点作为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再次,要正确对待组织和社会。对组织和社会要有感恩之情,知恩图报之情和知足之情。党和国家把我们从一个无知的孩童逐渐培养成为一名警官,这就是恩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组织和社会的关怀下,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我们获得一定进步和成功,在生活水平上也有很大提高,我们理应知足。在工作上我们要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这是知恩图报的具体行动,在物质利益的需要上,要“知足长乐”。我们学会了感恩和知足,才能真正快乐起来。只有常怀感恩和知足之情,才能给自己准确定好位。既不自卑不到位,也不自傲常越位。从而能够快乐应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减轻心理负担,舒缓心理压力,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心理平衡。
(2)人民警察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在工作上争创一流,在生活上乐于平淡,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在业余生活上兴趣爱好广泛。只有这样,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快乐应对人生,真正做到荣辱不惊,去留无意,忙里有余暇,身外无长物;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保持平衡之心,健康之心。
(3)人民警察要保持快乐的心态。人民警察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快乐的心态,不为烦恼所欺,不为烦恼所误。当自己处于春风得意顺境时,要注重助人为乐,进一步升华自己的人格;处于“屋漏又遇连夜雨”的逆境时,则要自我解嘲,自得其乐,不气馁,更不能自暴自弃。不食人间苦那知人间甜,我们要有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的信念。我们要自觉保持快乐的心境,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顺利时不狂躁,逆境时不消沉,永保健康的心态,平衡的心理。人民警察常年处在复杂、艰辛、危险的工作压力下,这是对人民警察心理意志和内在素质的考验。人民警察应当具备遇险不惊、遇乱不慌、遇辱不怒、遇烦不躁的心理品质,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顶梁柱、主心骨的形象。如果人民警察心浮气躁、贪生怕死、胆小怕事、遇险先惊、遇乱先慌、一遇羞辱误解就暴跳如雷或软弱萎缩、一遭烦恼就没了分寸,很容易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无法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爱戴和尊重。
(4)人民警察要正确调整不良心理。人民警察的职业特征、个体特性和外部社会条件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民警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如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一个人总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心理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也是不可怕的。关键在于正确、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为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民警自己要善于自我调整不良心理,二是公安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疏解民警的不良心理。人民警察长期工作的节奏快,面临的危险多,生活无规律,集中行动多,不能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接触大量的社会阴暗面。与狡诈凶残的罪犯面对面地较量,心理压力大。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民警察越要注意自己情绪的调节,用积极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抵制不健康因素和危险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免疫力。一方面要参加各类有益的活动,如阅读文学名著,观看代表先进文化的影视作品和文娱演出,欣赏高雅的音乐等。也可以自娱自乐,参加单位的合唱、舞蹈等文艺活动,进行诗歌、小品、书法、绘画等创作,陶冶情操,缓解工作压力,不断调整情绪,提高文化修养和品位。同时要开阔眼界,宽广心胸,有事多和家人交流,和同志们沟通,心理压力大时,要注意去看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保持正常的心态,始终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情绪面对工作和生活。
第后记
公安事业的发展依靠公安人才。公安人才的成长是警察意识与警察素质不断增强和提高的结果。新时期警察意识与警察素质需要有一个再塑造的过程。再塑造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历史学习都有明确的要求与具体的部署。1994年8月,中共中央颁发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特别强调“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教育部颁布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新设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旨在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发扬历史精神,善于借鉴历史经验,充分发掘历史智慧,对于人民警察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人民警察的爱国主义情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彪炳千秋,记录了先辈们面对封建压迫和列强的侵略,为人民民主和国家的主权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既是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续写历史新辉煌的精神动力。离开了历史学习,民族精神就没有根植的土壤;离开了历史学习,爱国主义情感就没有培育的基础,更谈不上入脑、入心。也会使人民警察在爱国历史人物的坎坷人生经历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增强面对社会、面对竞争的勇气与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吸取历史经验,提高人民警察的执法为民能力。研究历史,可以明察治乱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江泽民同志也意味深长地强调:“不读点历史,不了解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不知道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不掌握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与教训,怎么治理社会、治理国家。”在新的形势下,胡锦涛同志又强调指出:“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有关书籍,得到了湖北省教育厅领导、湖北警官学院领导、各位同学及好友的帮助,湖北省教育厅列为2007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湖北警官学院党委书记赵志飞同志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序,在此作者深表感谢。书中有些观点可能是片面的,甚至不妥当,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