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9300000044

第44章 《楚辞》研究方法论(9)

闻一多。天问释天[J]。清华大学学报,1934,(4)。

闻一多。九章解诂[J]。清华大学学报,1948,(2)。

闻一多。真的屈原[J]。北京大学学报,1979,(5)。

闻一多。论《九章》[J]。社会科学战线,1981,(1)。

吴代芳。关于屈原的爱国思想及其它——和曹大中同志商榷[J]。云梦学刊,1985,(3)。

吴广平。20世纪宋玉研究述评[J]。中州学刊,2002,(1)。

吴广平。宋玉著述辨[J]。文献,2003,(3)。

吴广平。宋玉宅考辨[J]。湘潭师院学报,2003,(6)。

吴广平。宋玉故里考辨[J]。江汉论坛,2003,(10)。

吴孟复。屈原晚岁行踪与卒年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1985,(3)。

吴明贤。《九歌》为司马相如所作辨误[J]。四川师大学报,1984,(3)。

吴贤哲。《招魂》作者与被招者问题再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92,(6)。

吴郁芳。屈原职业考[J]。江汉论坛,1982,(11)。

吴郁芳。屈原是江陵人,不是秭归人[J]。江汉论坛,1988,(2)。

吴郁芳。屈原不是自杀的[J]。江汉论坛,1990,(10)。

X

夏太生。论楚辞的消亡[J]。东北师大学报,1997,(1)。

萧兵。《天问》的宇宙观念——《天问新解》引论之一[J]。湖南师院学报,1979,(1)。

萧兵。论《九歌》不是原始戏剧——《九歌十论》之八[J]。求是学刊,1979,(4)。

萧兵。论《九歌》篇目和结构——《九歌十论》之五[J]。齐鲁学刊,1980,(3)。

萧兵。论《九歌》的思想和“寄托”——《九歌十论》之十[J]。兰州大学学报,1982,(2)。

萧兵。在广阔的背景上探索——兼谈《楚辞》与中华上古四大集群文化及太平洋文化因子的关系[J]。文艺研究,1985,(6)。

肖兵。对《楚辞》学研究的思考[J]。求索,1986,(1)。

肖兵。《离骚》的三次飞行[J]。四川师大学报,1987,(4)。

谢东贵。《离骚》为屈原绝笔[J]。江汉论坛,1987,(7)。

谢东贵。屈原绝笔研究述评[J]。求索,1991,(6)。

谢元震。从战国楚历推算屈原的生年[J]。东南文化,1990,(4)。

辛稼。论屈赋和楚文化的渊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熊任望。对于《离骚》题意等几个问题的商榷[J]。河北大学学报,1978,(2)。

熊任望。论《招魂》为屈原自招[J]。河北大学学报,1986,(1)。

熊任望。再论《招魂》为屈原自招[J]。河北大学学报,1987,(1)。

熊任望。《卜居》《渔父》真伪辨[J]。职大学报,1994,(2)。

熊任望。《招魂》“屈原自招”说答友难[J]。河北大学学报,2007,(4)。

徐声越。《远游》疑出于汉人之手[J]。华东师大学报,1980,(5)。

徐耀明。《九歌》源流考略[J]。湖北大学学报,1982,(6)。

徐志啸。楚辞与巫风[J]。学术论坛,1985,(10)。

徐志啸。论《天问》《橘颂》之题旨与来源——与三泽玲尔先生商榷[J]。学术季刊,1987,(4)。

徐志啸。汉代楚辞研究述评[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1990,(2)。

徐志啸。九歌:求生长繁殖之歌[J]。文学评论,1990,(3)。

徐志啸。《九歌》应是九篇[J]。云梦学刊,1991,(1)。

徐志啸。近代楚辞研究述评[J]。思想战线,1992,(5)。

徐志啸。中日文化交流背景及日本早期的楚辞研究[J]。北方论丛,2004,(3)。

徐志啸。日本学者的楚辞持疑论[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4)。

徐志啸。日本现代楚辞研究述评[J]。江海学刊,2005,(1)。

许富宏。从《抽思》《思美人》看《离骚》求女的喻意[J]。云梦学刊,1996,(3)。

许富宏。关于《大招》的作者、创作背景的探索[J]。云梦学刊,1999,(2)。

许富宏。再谈《橘颂》的创作时间——兼与赵逵夫先生商榷[J]。云梦学刊,2000,(6)。

Y

杨成孚。《离骚》“求女”解新论[J]。南开学报,1995,(5)。

杨公骥。漫谈楚的神话、历史、社会性质和屈原的诗篇(上)[J]。东北师大学报,1959,(4)。

杨公骥。《诗经》、《楚辞》对后世文学形式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86,(5)。

杨延、多洛肯。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略论屈原对诸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2)。

杨义。《离骚》的心灵史诗形态[J]。文学遗产,1997,(6)。

杨义。《天问》:走出神话和反思历史的千古奇文[J]。中国社会科学,1998,(1)。

杨义。《离骚》的诗学机制[J]。文学遗产,1998,(1)。

姚奠中。旧事重提——关于屈原的存在与否和评价[J]。山西大学学报,1984,(4)。

姚小鸥。离别之痛:《离骚》的意旨与篇题[J]。文史哲,2007,(4)。

姚益心。《天问》题旨探微[J]。复旦学报,1988,(4)。

乂田。《九歌》作者新考——兼《九歌》非屈原作品补证[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1)。

亦云。关于《九歌》各篇的次序问题[J]。学术研究,1981,(3)。

易重廉。《九歌》“九”义释[J]。文史哲,1984,(6)。

殷光熹。屈原思想流派辨[J]。思想战线,1981,(3)。

殷光熹。《大招》的作者及写作年代考辨[J]。贵州文史丛刊,1985,(1)。

殷光熹。两汉时期的楚辞评论[J]。思想战线,1988,(3)。

殷光熹。《招魂》四题[J]。思想战线,1990,(4)。

殷光熹。《天问》结构的独特性[J]。云南大学学报,2003,(2)。

殷光熹。《天问》题名考辨[J]。思想战线,2004,(1)。

殷光熹。《惜往日》“疑点”辨析[J]。职大学报,2006,(3)。

郁龙余。楚辞与文化交流[J]。晋阳学刊,1998,(5)。

喻宗汉。屈原故乡考[J]。江汉论坛,1988,(5)。

袁珂。《九歌》十神说质疑[J]。读书,1988,(7)。

Z

翟振业。《天问》题义新解[J]。学术月刊,1985,(11)。

翟振业。《天问》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师大学报,1994,(1)。

翟振业。试论屈赋的文化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1999,(1)。

詹安泰。论屈原的阶级出身、政治地位及其在文学上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1955,(2)。

张采毅。试谈《离骚》中的“三次求女”[J]。陕西师大学报,1980,(2)。

张崇琛。博大、和谐、深邃、持久——《离骚》象征探微[J]。固原师专学报,1994,(1)。

张宏洪。一元与多元的完美相融——二论《天问》的艺术成就[J]。喀什师院学报,1994,(2)。

张宏洪。《离骚》作年考论[J]。喀什师院学报,1985,(3)。

张家英。《卜居》《渔父》作者商兑[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1989,(4)。

张君。论《招魂》非屈子之作[J]。青海社会科学,1986,(3)。

张俊麟。“惟秦八年、岁在君滩”求因——试析“郭沫若先生用岁星超辰法推算屈原生辰说”之正误[J]。人文杂志,1994,(5)。

张骏。试从汉代隐逸文化看《远游》的作者及时代问题[J]。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2005,(4)。

张来芳。现代楚辞研究鸟瞰——《楚辞学史》之五[J]。赣南师院学报,1988,(4)。

张来芳。汉代楚辞学述略——《楚辞学史》之一[J]。南昌大学学报,1989,(2)。

张来芳。回顾·思索·展望——楚辞学工程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1993,(2)。

张利群。汉魏屈赋论争的批评学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9,(2)。

张强、杨颖。《九歌》主题研究述评(上)[J]。徐州师大学报,2006,(4)。

张强、杨颖。《九歌》主题研究述评(下)[J]。徐州师大学报,2006,(5)。

张强。“楚辞”的初义和能指[J]。东南大学学报,2001,(3)。

张庆利。《招魂》研究述评(上)[J]。绥化师专学报,1987,(2)。

张庆利。《招魂》研究述评(下)[J]。绥化师专学报,1987,(3)。

张庆利。关于近年屈原爱国主义思想问题的争鸣[J]。绥化学院学报,1988,(4)。

张庆钊。论楚辞生成的文化背景[J]。贵州文史丛刊,1993,(5)。

张汝舟。再谈屈原的生卒[J]。文史哲,1957,(5)。

张世春。屈原生于江陵考辨[J]。暨南学报,1991,(3)。

张树国。《悲回风》为《九章》“大尾”说新证及作者问题[J]。淮阴师院学报,2004,(2)。

张树国、梁爱东。《远游》结构的内在矛盾、作者及文学影响[J]。淮阴师院学报,2006,(2)。

张啸虎。论宋玉[J]。江汉论坛,1980,(4)。

张兴武。《楚辞·招魂》作者考辨[J]。青海师大学报,1992,(4)。

张叶芦。《涉江》非屈原作说辨惑——兼谈对有关屈赋真伪之争的拙见[J]。浙江师院学报,1983,(3)。

张叶芦。《远游》为屈原作补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2)。

张叶芦。论《九章》篇次[J]。温州师院学报,1991,(2)。

张元勋。关于屈原放逐的辨正[J]。齐鲁学刊,1984,(6)。

张正明。屈原爱国思想试析[J]。江汉论坛,1986,(3)。

张中一。《九歌》是叙述楚国反击秦军胜利的祭祀歌[J]。贵州文史丛刊,1994,(2)。

张中一。试论《离骚》的写作地点与年代[J]。云梦学刊,1985,(3)。

张中一。考订《九歌》应是楚天神、地祉、人鬼之祭歌[J]。贵州社会科学,1988,(12)。

张中一。屈原故乡考[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2)。

张中一。《招魂》乃屈原自招新证[J]。贵州文史丛刊,1995,(1)。

张中一。论《远游》不是屈原的作品——与罗漫《〈远游〉与屈原的绝命词》一文商榷[J]。井冈山师院学报,1996,(2)。

章培恒。关于屈原生平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81,(10)。

章培恒。从《诗经》、《楚辞》看我国南北文学的差别[J]。中国文化,1989,(1)。

章培恒。关于《大招》的写作时代和背景[J]。复旦学报,2006,(2)。

赵辉。屈原与黄老——屈原思想体系新探[J]。湖北师院学报,1988,(4)。

赵逵夫。囊括杂体功在诠别——屈赋形式上的继承问题新探[J]。贵州社会科学,1986,(10)。

赵逵夫。《离骚》的创作时地考[J]。江西社会科学,1986,(4)。

赵逵夫。屈赋对古诗风格、情调的继承与创造[J]。江西社会科学,1988,(4)。

赵逵夫。论屈原在完成歌诗向诵诗的转变方面所作的贡献[J]。西北师大学报,1989,(1)。

赵逵夫。屈原未放汉北说质疑与被放汉北新证[J]。中国文学研究,1990,(3)。

赵逵夫。《哀郢》释疑并探屈原的一段行踪[J]。荆州师院学报,1994,(4)。

赵逵夫。唐勒《论义御》与楚辞向汉赋的转变——兼论《远游》的作者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1994,(5)。

赵逵夫。屈原的早期任职与《大招》之作[J]。云梦学刊,1995,(1)。

赵逵夫。唐勒《论义御》校补[J]。西北师大学报,1995,(1)。

赵逵夫。屈原在江南的行踪与《涉江》《怀沙》的作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4)。

赵逵夫。日本新的“屈原否定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根源初探[J]。西北师大学报,1995,(4)。

赵逵夫。屈原被放汉北云梦任掌梦之职考[J]。北京社会科学,1996,(1)赵逵夫。《天问》的作时、主题与创作动机[J]。西北师大学报,2000,(1)。

赵逵夫。楚辞研究前景的展望[J]。甘肃社会科学,2006,(1)。

赵沛霖。近年来屈原生平研究述评[J]。渤海大学学报,1984,(4)。

赵沛霖。《离骚》求女的寓意及其观念基础[J]。河北学刊,1991,(1)。

赵沛霖。《九章》伪作说的缘起与发展[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3,(1)。

赵沛霖。屈原爱国精神研究与历史理论的发展——屈原研究述评之一[J]。广州师院学报,1994,(3)。

赵沛霖。本世纪楚辞研究方法论浅说[J]。中州学刊,2000,(3)。

赵沛霖。近年楚辞研究新课题发展趋势[J]。贵州社会科学,2000,(5)。

赵新华。论北方中原文化对楚辞之形成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

郑丹平。《天问》——屈原的拟史诗[J]。思想战线,1991,(3)。

郑继家。《九歌》为祭歌说献疑[J]。盐城师院学报,1985,(3)。

郑良树。论《宋玉集》[J]。文献,1995,(4)。

郑文。读《〈屈原列传〉新探》兼论《离骚》创作的时间[J]。西北师大学报,1962,(4)。

郑文。驳《〈九歌〉作于汉代诸证》[J]。西北师大学报,1963,(3)。

郑在瀛。巫官屈原九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89,(2)。

周秉高。《招魂》写作时地新探[J]。职大学报,1994,(2)。

周秉高。《九辩》层次及其他[J]。职大学报,2000,(1)。

周秉高。楚辞历数考[J]。职大学报,2007,(3)。

周东晖。屈原辞赋悬日月——屈原作《离骚》的否定之否定[J]。四川师大学报,1984,(3)。

周复刚。论楚辞称名与结集内涵之嬗变[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0,(3)。

周禾。《招魂》:屈原魂归楚国论[J]。华中师大学报,1997,(6)。

周建忠。《离骚》题义解说类览及反思[J]。文史哲,1990,(6)。

周建忠。当代楚辞学漫议[J]。中州学刊,1992,(3)。

周建忠。《离骚》研究五题综述[J]。衡阳师院学报,1993,(4)。

周建忠。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学史”研究论文总目[J]。职大学报,1996,(1)。

周建忠。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学史”研究论文总目(连载二)[J]。职大学报,1997,(1)。

周建忠。关于楚辞研究的对象审视与历史回顾——楚辞研究一百年[J]。贵州社会科学,1997,(5)。

周建忠。20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楚辞研究一百年》之二[J]。中州学刊,1997,(5)。

周建忠。论二十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抗日战争时期的楚辞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1999,(2)。

周建忠。楚辞研究热点透视[J]。云梦学刊,2000,(3)。

周建忠。《哀郢》作意研究史略[J]。中州学刊,2001,(1)。

周建忠。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J]。云梦学刊,2001,(6)。

周建忠。《离骚》“求女”研究平议[J]。东南文化,2001,(11)。

周建忠。《离骚》层次结构探索[J]。江苏社会科学,2005,(1)。

周建忠。屈原仕履考[J]。文学评论,2005,(2)。

周建忠。《楚辞》层次结构研究——以《离骚》为例[J]。云梦学刊,2005,(2)。

周建忠。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楚辞研究与楚文化研究的关系与出路[J]。文学评论,2006,(5)。

周建忠。屈原“流放江南”考[J]。文学遗产,2007,(4)。

周健。九歌九篇无《国殇》、《礼魂》[J]。湘潭大学学报,1982,(1)。

周苇风。《楚辞》编纂体例探微[J]。文学遗产,2006,(5)。

周苇风。楚辞辩体[J]。云梦学刊,2007,(2)。

周文康。“《九歌》承王命作于怀王十七年说”质疑——与孙常叙先生商榷[J]。扬州大学学报,1983,(3)。

周小龙。《渔父》三题[J]。江海学刊,1996,(6)。

周致中。离骚篇名臆解[J]。上海师院学报,1981,(4)。

朱碧莲。“离骚”是“告别蒲骚”吗?[J]。苏州大学学报,1986,(1)。

朱碧莲。唐勒残简作者考[J]。中州学刊,1992,(1)。

朱炳祥。论考据学的复兴——21世纪楚辞研究方法论展望[J]。理论月刊,1998,(9)。

朱华英。传统屈骚批评方法的现代转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朱季海。《远游》略说——兼评廖胡二家中失[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1997,(5)。

竹治贞夫[日]。关于《楚辞释文》的作者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1993,(1)。

2.学位论文

(1)硕士学位论文

陈虹。《九章》研究[D]。浙江师大,2006。

陈亮。《九歌》“二湘”研究[D]。南京师大,2006。

陈玉洁。《九歌》性质、神祇及“代拟”艺术研究[D]。安徽师大,2003。

高勇。屈原作品中“人神恋爱”主题的解读[D]。西北大学,2003。

胡棋智。《离骚》研究[D]。贵州大学,2006。

梁奇。《山海经》中神人形象研究[D]。郑州大学,2009。

刘庆安。《九章》时地研究[D]。南京师大,2007。

刘孝红。《远游》的作者问题、文化背景和文本研究[D]。广西师大,2007。

刘志宏。《离骚》“香草美人”抒情模式研究[D]。首都师大,2003。

罗建新。汪瑗《楚辞集解》研究[D]。安徽师大,2004。

潘莉。《九歌》研究二题[D]。贵州大学,2006。

任强。屈原《九章》研究[D]。安徽师大,2005。

孙宗晓。九歌初论[D]。浙江师大,2003。

王长红。《天问》研究通论[D]。山东大学,2006。

王伟琴。宋玉作品考辨[D]。郑州大学,2006。

王媛。《远游》的内容、形式与抒情模式研究[D]。首都师大,2004。

(2)博士学位论文

罗建新。《楚辞》意象之构成考论[D]。上海大学,2010。

史建桥。《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6。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

同类推荐
  •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本书是小说家乔叶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深夜醒来”、“咬文嚼字”、“吟游四方”3辑共39篇文章。内容涉及对逝去亲人的回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旅行意义的哲思,语言通俗清丽、感人肺腑。
  • 黄河金岸

    黄河金岸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黄河金岸》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 烟台的海

    烟台的海

    主要描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 红楼那些人那些事

    红楼那些人那些事

    《红楼梦》跟世界历史上任何一部文学巨著一般,有着丰富的多义性。也正是这份多义性,给后来的说解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宝、钗、黛悲剧的审美价值;势利、贪婪、耍强逞能的王熙凤;娖娖廉谨、备员而已的贾政;持家的探春;红楼笑星刘姥姥;甄士隐其人其事;“护官符”下的罪恶;荣国府的收支账;以及曹雪芹的身世之谜,《石头记》的由来……正如作者自己所言“进了红楼,出不来了”。
  •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热门推荐
  • 疯狂的汽车

    疯狂的汽车

    顾晨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相处七年的未婚妻一脚把他踹了,玩游戏跟他网恋了一年的居然也是个骗局,醉酒回家的顾晨却捡到了一辆汽车,一辆破烂的超级汽车,天知道这个猥琐的汽车是从什么地方穿越来的,它又会带给顾晨什么
  • 起源启示录

    起源启示录

    对于未来,我们不知道我们会走多远。但是对于未来,我们的前辈与先知们早已预言。在末日的启示录中,我们的未来是最终毁灭殆尽,还是重获新生?
  • 相亲途中的坎坷

    相亲途中的坎坷

    米纯璐,艳丽迷人、身姿绰越,职业女警察,突破无数奇案,外号叫“拼命小三郎”!万雨霁,潇洒俊逸、聪明睿智、热情爽朗,职业建筑师!霸王女强人也有温柔似水的时候,莫非这个男人真是她的天菜?丫丫的,她这辈子算是跟他克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岛主生活
  • 剑侠魔灵

    剑侠魔灵

    寒绝魔脉、地煞之躯、荒绝之体、星煞之手、冥火之心、冥影之灵、九天魔鸣、魔灵血瞳八大禁忌体横空出世,封印少年不走寻常路。幻灵一途,一体、二气、三修、四命、五地、六天,神碑、方休、得天道。
  • 网游之倾世舞姬

    网游之倾世舞姬

    魂穿未来,她意外选了个废柴职业。拉了韧带、强了体能,技能也千锤百炼死而后已了。本该是部励志史,为毛她演绎成了逗比进化论?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自备马鞭。
  • 四十惑不惑

    四十惑不惑

    高邑编著的这本《四十惑不惑》紧紧围绕“四十惑不惑”这一核心内容,从生活中取材,着重点部分进行分析。书中的内容只有在付诸行动实践那一刻才有真正的价值,才能感受到四十“入世”而惑与“出世”不惑的巧妙结合。
  • 道寒

    道寒

    高处不胜寒,昔日的魔族只手遮天的血魔族伴随着魔神的陨落也走向衰败...这里是文道、玄道、匠道的世界,一个被遗弃在人族的血魔族少年,祸福相依得到神之纹眼,继而开辟了逆命的道路,然而大道无疆,能否凭己之力直达彼岸?一切尽在不言中.....虽为新人,或多或少经验不足,不过精彩与否却不可以此衡量,望诸位支持谅解支持!实乃莫大动力!书友群:【玄熙营】:181945532
  • 通灵师奚兰

    通灵师奚兰

    “龙家奇术,传儿不传女!”龙奚兰就因为这条祖上的规矩,穿了男装十七载,终于成为名噪一时的通灵师。为了寻找离家数年的娘亲,她孤身一人来到京城,却因为一个红衣女鬼的出现,把自己卷进了一系列的诡案之中。他是皇上最宠爱的第七子,亦是京城女子倾慕的对象。但是“本王不信鬼神,所有的凶案,都必定有个真凶!”誓要铲除文国全部污秽迷信之人的胥王,怎么可能想到,自己竟然娶了个通灵师?鬼宫怪事,僵尸叛军,迷魂小妖……从此以后,各路妖魔鬼怪粉墨登场,王爷,你还信不信?
  • 重生之游戏女皇

    重生之游戏女皇

    程悦在比赛后突然猝死,等待他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异世界,只是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是狂龙拽少,而我却是一个妹子啊!且看一届女流如何在电竞界叱咤风云。书友群:340497008欢迎前来鞭(tiao)策(jiao)!